潼关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
八年级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8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口红利期”是指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老人和少年儿童负担较轻的时期。读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含预测),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人口红利期最显著的时段是( )
A.1990年前后 B.2010年前后 C.2030年前后 D.2040年前后
2.我国实行“三孩”政策和不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主要原因是( )
①延长“人口红利”期 ②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仍然比较大
③劳动力已经严重不足 ④缓解人口老龄化,应对未来过重的养老负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读我国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西多东少 B.东多西少 C.南多北少 D.北多南少
4.下列关于我国东部人口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
①地形平坦②多高原山区,空气清新③气候湿润④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腾冲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境内有傣族、回族、傈僳族、佤族、白族、阿昌族六种世居少数民族,此外还分布着大量汉族居民,是我国著名的古城。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图片能反映傣族风情的是( )
A. B. C. D.
6.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
A.大聚居,小散居 B.各民族分布均匀
C.各民族单独占据一块地方 D.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小明听妈妈说,她最近很忙,要先后到哈尔滨、广州、上海、北京四座城市出差,考虑到中国的气候差异大,小明向地理老师借了几座城市的气温和降水量图,准备为妈妈做一些“出行攻略”。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城市依次是( )
A.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 B.上海、广州、北京、哈尔滨
C.哈尔滨、北京、广州、上海 D.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
8.根据气温曲线可知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城市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乙 D.乙和丙
9.下列关于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都不均匀
②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早,雨季长
③一般来说,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④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集中分布在夏秋两季(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季风气候显著 B.夏季风强的年份易造成北涝南旱
C.气候复杂多样 D.气候类型单一
2023年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向浙江输送电能达22.3亿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84万吨,助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图1为长江水系主要水电站分布图,图2为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白鹤滩周围水电站分布密集,主要原因是( )
A.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 B.地处地势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C.地处地势阶梯内部,地形平坦 D.该地人口稠密,用电需求量大
12.白鹤滩水电站的建成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长江中下游航运的发展,长江中下游航运价值高的自然原因是( )
A.长江冬季结冰期短 B.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
C.河流水量大、江阔水深 D.流域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如图所示,古人“筑堤束水、以水攻沙”“蓄清刷黄”来治理黄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河道修建多重堤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河流的( )
A.水量 B.含沙量 C.水质 D.流速
14.“筑堤束水”设计有可能分布在( )
A.有“地上河”的中游 B.水土流失严重的中游
C.有“地上河”的下游 D.水土流失严重的下游
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某校组织“爱心义卖”活动,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闲置的物品献爱心。完成下面小题。
15.书籍是“爱心义卖”活动中的常见物品,其主要原料属于( )
①森林资源②矿产资源③可再生资源④非可再生资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说,“爱心义卖”活动有助于( )
A.锻炼个人销售能力 B.实现资源重复利用 C.践行互助奉献精神 D.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赤潮是局部地域因浮游生物突发性地大量增殖或高密度聚集,而使海水变色发臭的异常现象,多发生在温度较高、盐度适宜、海水稳定的情况下。完成下面小题。
17.当赤潮发生后,下列生产活动受其影响最大的是( )
A.近海水产养殖 B.大陆架石油开采 C.城市自来水厂取水 D.轮船海洋航行
18.我国海洋污染源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 )
A.大陆架采油 B.大气污染 C.陆地污水排放 D.过往船只污染
《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一种重要食材——蜂蜜,油菜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蜜源作物。江西抚州的很多蜂农为了赶上油菜花花期,3月份在江西南部驻留一个月后,4月份又迁往安徽一带放养蜜蜂,采集花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我国最大的油菜生产带主要位于(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流域 D.甘肃、新疆
20.过去油菜仅仅是一种油料作物,现在的油菜花开时,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这种农业属于( )
A.现代农业 B.传统农业 C.立体农业 D.灌溉农业
下表为我国某省一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调查记录的当地农事活动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6~9月 9月~次年6月
主要农作物种植 玉米生长与收割 冬小麦生长与收割
21.根据表中信息推断,得出的结论是( )
A.该地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 B.当地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C.该地可能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D.该地可能位于华北平原
2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该省区的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大力开垦荒地,全部种粮 B.大量使用高效化肥,提高产量
C.发展绿色农业,保质保量 D.使用剧毒农药,减少虫害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8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8分)
23.国家版图是指一个国家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疆域。2023年8月29日是我国第20个测绘法宣传日。读中国疆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陆上国界不能错】
(1)藏南地区是西藏南部一块鲜为人知的富饶之地,被称为西藏的江南,与印度、 和缅甸三个国家接壤。
【重要岛屿不能少】
(2)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中国第一大岛—— 岛的东北方向,归该省管辖。黄岩岛隶属于中国海南省三沙市,是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礁。在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中,与黄岩岛最近的是 (填序号和名称)。
【海洋权益不能让】
(3)内海的主权完全属于一个国家,别国船只“非请勿入”,我国的内海是④ 和琼州海峡。
【海陆位置佳】
(4)与蒙古、俄罗斯、日本三国相比,我国地理位置具有许多优越性。请选择其中两个国家,对比得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4.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气候的分界线、河流的源头……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是 ,呈阶梯状分布。
(2)山脉纵横交织,既是地形区的骨架,又是分界线。请根据地形区的相互关系,完成下表。
西侧 东侧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①
巫山 ② 长江中下游平原
(3)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请你举例说明山区经济开发、资源利用的途径有 。(至少答出两点)
(4)从气候、河流、交通中任选两方面分析我国地势特点的影响。
25.要想国富民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地理老师布置了关于“影响工业分布与发展的因素”的探究问题,读中国工业分布图和环渤海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整体感知】
(1)根据我国工业分布图,说出我国工业中心大致的分布格局。
【个例探究】
(2)环渤海地区覆盖了五个省(区)、两个直辖市,这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分析环渤海区两大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至少答出两点)
【归纳总结】
(3)工业的分布和发展与 、 等因素有关。
【新技术应用】
(4)近些年,高新技术产业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一项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捷之处。(参考示例:“纳米技术”面料。不沾水,不沾油,不沾墨,为服装免洗功能实现了飞跃的一步)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目前,我国铁路网呈“八纵八横”分布格局,大大缩短了我国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时空距离”。
(1)我国铁路分布 (填“均匀”或“不均匀”),东部地区分布较 (填“密集”或“稀疏”),西部地区分布较 (填“密集”或“稀疏”)。当前,我国公路的里程迅速增加,公路运输的优点是 。
(2)在陆地上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 (填“铁路”或“航空”)运输。
(3)相较于传统铁路,高铁在诸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①北京至广州,Z(直达)字头列车大约需要22小时,G(高速)字头列车大约需要8小时,这说明高速铁路具有 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客运运输效率。②高速铁路以电力牵引为主,不消耗石油、煤等燃料,减少了对 (填“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27.读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示意图和中国径流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是土地资源类型 (填“多样”或“单一”),其中耕地、林地比重小,可供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 (填“充足”或“不足”)。
(2)我国耕地(旱地、水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 为主,这里水资源多为多水带和 带;我国西北部主要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以 和沙漠、戈壁为主,这里的大部分地区为 (填“缺水带”或“平水带”)和少水带。
(3)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其空间分布特点是 ,为缓解这种现象,我国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 。
(4)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地(耕地)矛盾”、“人水矛盾”日益增加,请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措施。 (各答一点)
1.B 2.C
【解析】1.读材料可知,“人口红利期”是指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老人和少年儿童负担较轻的时期。读图可知,2010年前后,15~64岁年龄段的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最大,而少年儿童和老年人比例较低,人口红利期最明显。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我国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压力。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因而不能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但要适度调整,以延长“人口红利”期,缓解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同时,又不增加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C①②④正确;我国目前没有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③错误,排除ABD。故选C。
【点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4.1亿。
3.B 4.C
【解析】3.据图可知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所以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东多西少,ACD错误,B正确,故选B。
4.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地形平坦、气候湿润、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农业基础较好等,①、③、④正确;高原山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历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与制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使中国各地的人口分布差异显著。中国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在东南部地区,西半部人口稀疏分散。平原地区人口稠密,随地势增高人口渐少。
5.A 6.D
【解析】5.泼水节是傣族等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被泼到的水越多,感觉越是吉祥、幸福、健康。读图可知,A图表示的是泼水节,B图片为蒙古族骑马,C图片为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D图片为壮族服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我国各民族交错分布在全国各地,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形成了“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我国各民族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 体育活动,如藏族的雪顿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回族的开斋节、彝族的火把节、壮族的三月三歌圩节、汉族的元宵节等。
7.D 8.C 9.B 10.D
【解析】7.读图可知,甲地和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丙和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从1月气温看,从高到低分别是丁、丙、乙、甲。我国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递减,所以由此判断甲是哈尔滨,乙是北京,丙是上海,丁是广州,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季风区,冬季气温在0℃以下,读图可知:甲、乙两图1月最低气温低于0℃,丙、丁两图1月最低气温高于0,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由图可知,我国降水的时间、空间分布都不均匀,①正确;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②错误;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③正确;从时间上看,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7月到8月,降水年际变化大,④正确,①③④正确,B正确,故选B。
10.我国地域辽阔,气温和干湿状况的空间差异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强的年份北进速度快,易造成北涝南旱,ABC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我国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我国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降水集中在夏秋季。
11.B 12.C
【分析】11.白鹤滩位于长江上游,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B正确;C错误;白鹤滩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A错误;该地地势起伏大,人口分布较为稀少,D错误,故选B。
12.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大部分河段河流无结冰期,A错误;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不是长江中下游的河流特征,且这种特征不利于航运发展,B错误;长江中下游航运价值高的自然原因是河流水量大,江阔水深,通航里程长,C正确;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是航运价值高的社会经济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白鹤滩水电站坝址位于四川凉山州宁南县和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境内的金沙江干流下游河段,是三峡集团开发建设的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个水电梯级电站中的第二个梯级电站。该水电站装机总容量1600万千瓦,是仅次于三峡电站的全球第二大水电站。
13.D 14.C
【解析】13.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道修建多重堤防,主要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也就是束水固堤,提高水流速度来增强河流的搬运能力,使泥沙能够快速下泄入海,以达到治沙的作用,故D正确;河流的水量主要取决于补给量,多重堤坝的修建并不能改变黄河的水量,故A错误;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河道修建多重堤防可以改变河流速度,进而影响泥沙沉积,对含沙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河流流速加快,侵蚀力增强,含沙量变大,水质会变差,不是该工程主要目的,BC错误。故D符合题意,排除ABC,选D。
14.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长期以来,人们采取修筑堤防的方式来约束洪水,致使河床与两岸地面的高差越来越大。历史上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泛滥,给华北平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所以“筑堤束水”设计有可能分布在有“地上河”的下游,C正确;黄河中游并没有形成“地上河”,A错误;“筑堤束水”主要是为了加快流速来冲沙,主要分布在泥沙淤积严重的河段,不适合分布在水土流失严重的中游,排除ABD,选C。
【点睛】堤坝的作用和意义:防洪作用。堤坝是指沿河、渠湖海岸或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的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堤防工程示意图。筑堤是防御洪水泛滥、保护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堤防可以抵挡风浪及抗御海潮;防洪堤坝能够改善区域内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增加地表径流,改善区域小气候,对于城市的热岛效应"也具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防洪堤坝主要功能是保障在洪水期能够有效抵御洪水保障下游居民生命财产按全与正常生产生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15.A 16.B
【解析】15.书是由树木为原料,树木属于森林资源和可再生资源,①③正确,故选A。
16.从资源的利用角度看,义卖书籍有利于使课本再次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是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做法,B正确;有助于锻炼个人销售能力、践行互助奉献精神、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但不是从资源利用角度来说的,排除ACD。故选B。
【点睛】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17.A 18.C
【解析】17.由题干可知,赤潮是局部地域因浮游生物突发性地大量增殖或高密度聚集,而使海水变色发臭的异常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当赤潮发生后,赤潮生物大量消耗海水的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故受其影响最大的是近海水产养殖,A正确;赤潮对大陆架石油开采、城市自来水厂取水、轮船海洋航行等影响不大,故BCD错误。故选A。
18.海洋污染物主要是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进入海洋环境,并能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或能量。人们在海上和沿海地区排污会污染海洋,而投弃在内陆地区的污染物也能通过大气的搬运、河流的携带而进入海洋。我国海洋污染源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陆地污水排放,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引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19.C 20.A
【解析】1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大的油菜生产带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C正确,故选C。
20.现代农业是健康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再生农业、观光农业的统一,是田园综合体和新型城镇化的统一,是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统一。“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这种农业”属于现代农业,A正确,故选A。
【点睛】现代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其主要特征是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由顺应自然变为自觉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由凭借传统经验变为依靠科学,成为科学化的农业,使其建立在植物学、动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21.D 22.C
【解析】2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地6~9月是玉米的生长与收割期,9月~次年6月为冬小麦的生长与收割期,因此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和玉米,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该地可能位于华北平原,D正确;结合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以及农事活动的安排时间可知,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华北地区人多地少,农业机械化水平程度不是很高,华北地区位于我国暖温带地区,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ABC错误,故选D。
22.发展绿色农业,保质保量,有利于维护粮食的食品安全与供应安全,C正确;大力开垦荒地会加大生态环境破坏(华北地区经多年的人为开发,荒地面积也相对较少),多用高效化肥会加速土壤退化,使用剧毒农药会使得农产品农药超标,均不符合题干所示的发展理念,ABD错误。故选C。
【点睛】农业生产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这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23.(1)不丹
(2) 台湾 ①菲律宾
(3)渤海
(4)与蒙古相比,我国海陆兼备,利于发展海洋事业或我国沿海,气候更湿润;与俄罗斯相比,我国主要位于北温带,气候更温暖,热量更充足;与日本相比,我国海陆兼备,有众多陆上邻国,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分析】本大题以中国疆域图为材料,设置了4个问题,涉及我国的邻国、我国的海洋国土、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我国邻国众多,有陆地接壤的国家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由图可知,西藏自治区与印度、不丹和缅甸三个国家接壤。
(2)由图可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的东北方向,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我国有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6个。由图可知,与黄岩岛最近的是①菲律宾。
(3)我国自北向南四大海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由图可知,我国的内海是④渤海和琼州海峡。
(4)由图可知,我国疆域辽阔,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主要位于北温带。与蒙古相比,我国海陆兼备,利于发展海洋事业或我国沿海,气候更湿润;与俄罗斯相比,我国纬度较低,主要位于北温带,气候更温暖,热量更充足;与日本相比,我国疆域辽阔,海陆兼备,有众多陆上邻国,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24.(1)西高东低
(2) 东北平原 四川盆地
(3)开发水电、发展旅游业、发展畜牧业、开采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4)受地势影响,有利于海洋的暖湿气流进入形成降水;我国许多大河流向为自西向东,沟通了东西交通;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分析】本大题以“中国地形的分布示意图”、“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地形区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大兴安岭西侧为内蒙古高原,东侧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东北平原;巫山西侧为有“紫色盆地”之称的四川盆地,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3)在我国,山区(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大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为了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我们要积极植树造林,开发水电、发展旅游业、发展畜牧业、开采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4)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一方面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另一方面使得我国主要河流多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部的水上交通。而且,当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增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5.(1)东密西疏(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较多,西部稀疏)
(2)矿产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3) 资源 交通
(4)人脸识别技术,该应用使购物、支付更加便捷;利用计算机、智能手机、无线网络,可以在网上查询资料、购物、学习等;高铁,可以使我们的出行更便捷等。
【分析】本大题以中国工业分布图和环渤海地区示意图材料,设置了4个问题,涉及我国工业分布特点、工业分布和发展的优势、高新技术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由图可知,我国工业中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较多,西部稀疏,大致的分布格局是东密西疏。四大工业基地都是沿海分布。
(2)由图可知,环渤海地区两大工业基地是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两大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有: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沿海海陆交通便利;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等。
(3)工业的分布和发展与资源、交通、水源、消费市场等因素有关。
(4)近些年,高新技术产业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比如:人脸识别技术,该应用使购物、支付更加便捷;利用计算机、智能手机、无线网络,可以在网上查询资料、购物、学习等;高铁可以使我们的出行更便捷等。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
26.(1) 不均匀 密集 稀疏 机动灵活、速度快、适应性强
(2)铁路
(3) 速度快 非可再生
【分析】本大题以中国部分铁路干线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我国铁路的分布、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高铁的优势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目前,我国铁路网呈“八纵八横”分布格局,大大缩短了我国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时空距离”,读图可知,我国铁路分布不均匀,东部地区较密集,西部地区较稀疏。公路的运输优点是机动灵活、速度快、适应性强。可以满足“门对门”的服务要求,把客、货直接送到目的地,因而是短途运输的主要方式。
(2)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陆地上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铁路运输,价格低,航空运输价格高,运载量小。
(3)据材料分析可知,北京至广州的G(高速)字头列车大约需要8小时左右,比Z(直达)字头列车少约14个小时,这说明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的优势;高速铁路运行过程中以电力牵引为主,不消耗石油、煤等燃料,因为石油、煤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27.(1) 多样 不足
(2) 水田 丰水 草地 缺水带
(3)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南水北调工程
(4)解决“人地(耕地)矛盾”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农业生产中注意土地资源的保护 ; 解决 “人水矛盾”的措施:工业中废水做到打标排放,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生活中节约用水,培养公民的节水意识。
【分析】大题以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示意图和中国径流带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与分布、水资源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有水田、旱地、林地、草地、沙漠、戈壁,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其中林地、耕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可供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2)读图可知,我国耕地(旱地、水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水田,这里主要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资源多为多水带和丰水带;我国西北部主要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为草地和沙漠、戈壁等;由于位于距海较远,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小,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较小,所以这里的大部分地区为缺水带和少水带。
(3)读中国径流带分布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其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为缓解这种现象,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把水资源丰富的流域调到水资源紧缺的流域,我国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包括西线、中线、东线三种调水方案。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地(耕地)矛盾”、“人水矛盾”日益增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可采取一些措施。解决“人地(耕地)矛盾”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农业生产中注意土地资源的保护 ; 解决 “人水矛盾”的措施:工业中废水做到打标排放,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生活中节约用水,培养公民的节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