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6世纪中叶,西班牙王室官员在西属美洲建立起了巨大的白银采矿业,为了满足矿业和城市的需求,农业和畜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但殖民当局却严格限制当地发展制造业的尝试。这体现出当时的西属美洲( )
A.移植了宗主国发展模式 B.殖民地经济缺乏自主性
C.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D.民族独立运动遭遇挫折
2.1858年,英国通过法案将东印度公司所属领土划归王室,由王室委派印度事务大臣统管。19世纪末,英印政府在印度推行税制改革、铁路修筑等措施,对知识分子则采取孤立手段,不允许他们参与政府管理。这说明( )
A.特许公司全面退出英国海外殖民舞台
B.印度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严重危及英国统治
D.英国试图遏制印度民族运动的发展
3.1884年柏林会议在俾斯麦的主持下召开,经过与会国激烈讨论,《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增加了反对奴隶贸易的条款。19世纪中后期奴隶贸易被废止是基于( )
A.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B.农业劳动力日渐充裕
C.维护殖民统治的需要 D.非洲资产阶级的反抗
4.戊戌变法中,日本政府对变法表露出赞许和同情,但援助甚少;戊戌政变后,日本则公开或私下救援维新党人,阻止废除光绪帝,多次劝告清朝实行温和主义,并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对华外交政策( )
A.推动了戊戌变法的进程 B.意在提高其在华影响力
C.激化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D.导致清廷倾向“联俄拒日”
5.1861年英国人在印度设立“印度星章”,星章拥有者位居英国骑士之列,截至1877年已达数百人。该头衔连同之后设立的“印度帝国勋章”,成为大多数印度人可以期待获得的仅有的欧式荣誉。这些举措( )
A.激发印度人民掀起反英高潮 B.加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C.促使了印度种姓制度的瓦解 D.强化英印帝国的统治秩序
6.下图漫画描述了1904—1907年美国在多米尼加(位于西印度群岛)的侵略活动。据此可知,美国( )
A.主导世界政治格局 B.积极推行大棒政策
C.实行人道主义政策 D.成为拉美新宗主国
7.1884年,欧美列强在某次会议上规定:“占领非洲沿海新地区的国家必须通知《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的签署各国,同时建立足以有效保护该地区现有各项权利(如确保航运和贸易自由等)的机构。”这一规定旨在( )
A.巩固列强瓜分非洲的成果 B.镇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C.协调列强殖民扩张中的矛盾 D.维护非洲各国的独立和完整
8.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指出,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不管英国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意在说明( )
A.殖民主义者犯下的罪行 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技术和思想
C.资本主义侵略扩张本性 D.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
9.下面为某一时期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图。这一时期( )
A.倾销工业品成为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 B.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
C.列强矛盾激化导致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10.1925年,在英国控制的下苏丹散纳尔大坝建成,5年内曾使苏丹植棉面积从6万埃亩增加到30万埃亩,原棉出口量从0.83万吨猛增至3.04万吨。1929年英国议会出台了《殖民地发展法》,规定每年由英国提供100万英镑基金,用于殖民地发展工农业。这一举措旨在( )
A.推动苏丹地区的开发 B.缓和殖民地的反抗
C.维护英国的殖民利益 D.加快资本原始积累
11.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在致国会咨文中宣称: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美国此举( )
A.有助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 B.防止了欧洲殖民势力的入侵
C.反映了美国政治渗透拉美的企图 D.旨在维护美国在拉美的利益
12.19世纪下半叶,随着苏伊士运河在国际航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英国独占苏伊士运河日益引起其他西方大国的不满。1888年德国联合法、意、西、荷等国在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缔结《君士坦丁堡公约》.规定必须保证苏伊士运河的安全和自由通航。该事件反映了( )
A.运河争端推动了国际法发展 B.英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C.西方各国对英态度达成一致 D.埃及在大国博弈中获益
13.有学者说:“1823年,《门罗宣言》对梅特涅和神圣同盟的伙伴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对年轻的美国来说则是一个胜利,它将隔开美国与欧洲的大西洋当作明确的界线。《门罗宣言》更进一步宣称,欧洲也不得涉入美国事务。而门罗总统对美国事务的定义涵盖整个西半球,的确够广泛了”。该学者意在强调《门罗宣言》( )
A.阻止了欧洲国家争夺世界霸权 B.缓解了拉美各国的政局动荡
C.是美国在美洲进行扩张的工具 D.维护了拉丁美洲国家的主权
14.1813年,英国议会在续订东印度公司特许状的法令中,要求公司致力于“传入有用的知识和宗教以及道德的改进”,每年必须拨出一定款项用于印度文学与文化的复兴,介绍科学知识。这些措施( )
A.促进了印度文明的发展 B.不利于英国工业化进程
C.带有浓厚的歧视性色彩 D.加快了东印度公司转型
15.马丁·伯纳尔在《黑色的雅典娜》(1987年)一书中指出,作为19世纪欧洲殖民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欧洲人发明了一个所谓起源于“民主”的希腊的纯粹欧洲传统的历史神话,其实希腊也实行奴隶制和性别歧视。作者意在( )
A.解读传统神话历史渊源 B.批判欧洲文化殖民主义
C.指出欧洲文艺复兴本质 D.揭示历史的时代局限性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白银以史无前例的数量流入欧洲,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交易手段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他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涌入,人们对信贷的态度有所放宽,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金融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更重要的是,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摘编自马克·格里格拉斯等著《企鹅欧洲史1517—1949》
材料二
——据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白银大量流入后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
(2)提取材料二中有关非洲政治形势变化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要求:提取有效信息,逻辑清晰,表达成文)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荷兰工匠开发了弗卢于特船。不同于英国战船不断增加军备而影响运输性能,弗卢于特船是典型的商船设计,没有船头瞭望台,装备极少的轻型火炮,主舱空间更加宽敞,可以荷载100吨—900吨的货物。这种船只航行需要的人力较少,并且水线以上的小体积减少了风阻,提高了航行质量。荷兰造船厂通常配备一系列的设施,如绞车、起重机和风力锯床等来节省劳动力。荷兰造船厂的建造成本较之英国,要节省40%—50%,欧洲国家纷纷从荷兰购买船只。17世纪,法国拉罗歇尔凡10吨以上的商船,皆为荷兰所造。16—17世纪,荷兰人垄断了东方贸易。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只有英国或其殖民地所拥有、制造的船只可以运装英国殖民地的货物,荷兰造船业遭到重创。
——摘编自[英]乔纳森·伊斯雷尔《荷兰共和国:崛起、兴盛与衰落1477—1806》
材料二 1961年到1978年,是中国船舶工业独立自主地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完整工业体系的关键阶段。1978年后,我国船舶工业通过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关键生产设备,大规模开展重点船厂技术改造,很快具备了建造符合国际规范和标准要求的船舶的能力,成功实现了船舶产品出口。与此同时,船舶工业也进行了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逐渐转型为充满市场竞争活力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2008年,中国船舶工业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2位,船舶经济运行各项指标所占国际市场份额长期位居第一,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摘编自李桢《中国造船业的图强路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荷兰造船业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造船业的重大转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荷兰和中国造船业崛起中获得的启示。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巴蜀地区城市居民生活所需的农副产品、日常用品,乃至各种奇珍异宝,皆能在市场上买到,农村地区的手工业品、农副产品源源不断输送至城市市场中。城市中居民大都脱离农业生产,生活所需多从专业化的“米市”“布市”中采购获得。各大城市中的夜市悄然兴起,在“市”以外各坊日渐散布商肆店铺。城市中还出现了大量的酒肆、酒楼,开设了大量的旅店以供住宿,不仅有许多官、私医生可为人们诊病,而且还设有药市或药肆等为居民买药提供方便。
——摘编自李映涛《唐代巴蜀城市商业发展特征浅析》
材料二 15~18世纪,英国伴随着城市经济的扩张,旧的国内贸易格局逐渐被打破,商业联系加强,跨区域长距离贸易迅速增多,大宗商品如羊毛、呢绒、谷物、畜产品等都在国内市场上大规模地跨区域流动,统一的国内市场最终形成。对外贸易主要贸易区由最初的欧洲拓展到东印度和美洲,到l8世纪英国对外贸易已经遍布全球各地。 1554~1680年间建立了 49 个股份制公司,至1695年,增加到150个。商店、交易所、客栈等灵活自如、方便及时的新的流通方式出现。伴随16、17世纪商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各种信用手段如借贷、汇票、期票、债券和抵押等都已流行。 17世纪中期以后,汇票也成为一种可转让的票据。18世纪时,信用是贸易运作的关键,许多公司的资产都是以信用结算而不是以现金结算,筹措资金也变得更加复杂。与此同时,政府也进行了公共财政改革,以发行证券与公债券来筹集资金。
——摘编自王瑞红《转型期英国商业发展及对商人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巴蜀城市商业发展的特征,并简评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转型期英国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大力推行殖民扩张的西葡两国注重运用在11世纪被重新发现的罗马法,以法律主张对尚未发现的近海岛屿享有管辖权、财产权。为此,教皇诏令大多只授予两国对殖民地的产权,并授予其对异教徒的城市、领地、自然资源等各类动产或不动产实施较高程度的管辖权。如西葡两国于1494年订立《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葡萄牙获得非洲、亚洲大部分“新发现”土地,西班牙取得美洲“新发现”土地(巴西除外)。1529年,西葡两国续订《萨拉戈萨条约》。这两个条约在教皇仲裁案的支持下,赋予西葡对非基督教土地的财产权,并排除其他欧洲国家基于“发现论”的主张
材料二 1496年,英王亨利七世效仿亚历山大六世教皇诏令,授权航海家卡伯特以英王名义征服并占有“新发现的”任何尚不属于其他欧洲国家的土地。1584年,航海家吉尔伯特登陆纽芬兰群岛并以伊丽莎白女王颁发的皇家特许状宣告:“对今后发现的国家、土地……依照英格兰法律以‘完全产权’等方式处置。”“无主地论”和“有效占有论”取代“发现论”成为获得殖民地土地财产权的理论。如1606年,英王詹姆斯一世颁布特许状,第一次授予殖民者范围明确的土地,即规定弗吉尼亚公司有权取得詹姆斯河沿岸附近未被实际占有的区域,定居点100英里以内的土地、森林、沼泽及河流。弗吉尼亚公司成为当地“真正的主人和财产所有人”,而后陆续建设城堡、要塞、防御工事、城镇、村庄,任命治安法官、治安官及其他官员,设立市场、集市和交易所,并以英国法律治理当地事务。
——摘编自万立《近代早期的国际法理论与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的“财产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的西方殖民理论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个近代欧洲国家广泛认可“有效占有论”的案例(“案例”不能来源于材料),并予以阐释。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洲。根据材料“殖民当局却严格限制当地发展制造业的尝试”可知,西班牙王室官员在西属美洲实行殖民统治,殖民地只能按照西班牙意愿发展采矿业,发展制造业的举动遭到反对,体现了西属美洲殖民地经济缺乏自主性,B项正确;西班牙在这一时期制造业得以发展,并非移植发展模式,而是按照宗主国需要发展经济,排除A项;材料不体现对比信息,看不出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经济发展模式,不体现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英国王室委派印度事务大臣直接管理印度,孤立知识分子,不允许他们参与政府管理,说明英国试图遏制印度民族运动的发展,维护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D项正确;材料只是说取消了在印度这一个地方的特许公司即东印度公司,不能说全面退出,排除A项;材料提及的压制手段主要针对印度民族资产阶级,而非无产阶级,而且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是1908年的孟买工人大罢工,排除B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生在20世纪,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世界。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增加了反对奴隶贸易的条款,主要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在全世界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废纸奴隶贸易更有利于侵略目的的达成,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启蒙思想的理性、自由、平等等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业发展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非洲资产阶级的反抗,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8年的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左右的清政府内外交困,俄、德、英、日等国家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日本对戊戌变法态度的出发点是扩大日本在华影响力,以维护其在华利益,B项正确;戊戌变法中日本援助甚少,起不到推动戊戌变法进程的作用,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参加了各国派兵北京、迫甘军撤离的联合行动”可知,日本的行为并未激化列强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访俄后制定了“联俄拒日”外交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和印度。据材料“大多数印度人可以‘期待’获得的仅有的欧式荣誉”并结合所学,这属于思想文化侵略政策,也属于分化瓦解政策,有利于消弭印度人民反侵略的意识和斗争并造成印度人的不团结,强化英印帝国的统治秩序,D项正确;这些举措会起到消弭印度人民斗争意识的作用,排除A项;印度在1858年已沦为英国殖民地,排除B项;印度种姓制度是在1947年被废除的,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4—1907年(美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04—1907年美国在多米尼加(位于西印度群岛)的侵略活动,主导者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实行门罗主义,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由此可知,这是美国在北美洲实行的大棒政策,B项正确;1904—1907年,世界政治格局中,欧洲占有优势地位,并且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美国在多米尼加的侵略活动,没有涉及美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排除A项;进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违背人道主义政策,排除C项;美国加强了在北美的侵略,但双方不具有宗藩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4年(世界)。据“1884年,《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规定”可知,1884年,列强在德国柏林召开的瓜分非洲的国际会议,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该规定和该会议旨在协调列强殖民扩张中的矛盾,C项正确;材料强调协调列强殖民扩张中的矛盾,并非要巩固列强瓜分非洲的成果,排除A项;材料中的规定主要是针对非洲,并未涉及亚洲和拉丁美洲,排除B项;1884年的非洲大多数国家都已沦为英法德等国的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那么,不管英国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指出英国对印度的侵略,一方面掠夺巨额的财富,另一方面客观的改变了印度,有利于其发展,有双重作用,但材料强调的是客观的积极作用而不是灾难,B项正确,排除A项;马克思强调的是因英国侵略扩张的积极影响,并不是在之初资本主义本性,排除C项;双重作用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非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图体现了1870年至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对非洲瓜分殆尽的情形,当时世界广大领土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D项正确;工业革命后,倾销工业品成为列强对外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独立意识日益觉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排除B项;20世纪初,列强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制造政治危机和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5年、1929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殖民地修建水利工程,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并出台法律,为殖民地提供资金,这些举措旨在维护英国的殖民利益,C项正确;推动苏丹地区的开发是客观影响而非目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殖民地的反抗,排除B项;英国这些举措的目的是维护英国的殖民利益而不是加快资本原始积累,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23年(美国)。根据材料可知,当欧洲神圣同盟干涉拉美独立运动时候,美国总统门罗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反映了美国意欲排斥欧洲,单独控制拉美,对拉美进行政治渗透的企图,C项正确;拉美独立运动出兴起于18世纪末,排除A项;欧洲殖民势力入侵拉美开始于15—16世纪,排除B项;“维护”说法错误,该举的实质是要使美洲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此时美国刚独立不久,在拉美还未形成自己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1888年德国联合法、意、西、荷等国在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缔结《君士坦丁堡公约》,规定必须保证苏伊士运河的安全和自由通航”可知,欧洲列强矛盾加剧,用国际法去解决运河争端,A项正确。二战后英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时间不符,排除B项;“西方各国对英态度达成一致”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埃及继续遭到宰割和侵略,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门罗宣言》在反殖民主义和保护拉美各国独立运动的外衣下,反对欧洲国家干涉美洲事务,实际上为美国操纵美洲创造了条件,是美国在美洲进行扩张的工具,企图逐步实现把美洲变成“是美国人的美洲”的野心,C项正确;《门罗宣言》针对的焦点是在美洲,未曾涉及阻止其他国家争夺世界霸权,排除A项;《门罗宣言》要控制美洲,加剧拉美各国的政局动荡,排除B项;维护了拉丁美洲国家的主权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13年(英国)。据材料可知,1813年,英国议会要求东印度公司致力于“传入有用的知识和宗教以及道德的改进”,由此可知,英国认为在此之前的印度文化是落后且无用的,这显示出英国这些措施对印度文化带有浓厚的歧视性,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传入有用的知识”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与英国的工业化进程无关,排除B项;每年必须拨出一定款项用于印度文学与文化的复兴并不能促进东印度公司转型,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欧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丁·伯纳尔指出,欧洲人虽然发明出一个所谓起源于“民主”的希腊的纯粹欧洲传统的历史神话来粉饰19世纪欧洲的殖民主义,但实际上希腊也实行奴隶制和性别歧视,即对19世纪欧洲的殖民主义持批判的态度,B项正确;马丁·伯纳尔是在批判欧洲的文化殖民主义,并不是在解读传统神话的历史渊源,排除A项;19世纪的欧洲殖民主义不是文艺复兴的内容,所以不是指出欧洲文艺复兴的实质,排除C项;作者意在批判欧洲文化殖民主义,并非是揭示历史的时代局限性,排除D项。故选B项。
16.(1)变化:促进了欧洲社会的竞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注入资本;改变了人们的宗教观念,推动了金融体系的改革;引起了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发展。(任答三点)
(2)〖示例〗信息:非洲政治形势的变化是随着列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侵略方式变化而变化的。
说明:随着新航路开辟,西班牙、葡萄牙等殖民者开始在非洲沿海建立了少量殖民据点,进行殖民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占领重要港口和城镇。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列强逐渐放弃奴隶贸易,转为全面殖民入侵,同时欧洲探险家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了条件。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列强纷纷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要求瓜分世界市场。为了进一步瓜分非洲,1884年列强在柏林召开会议,确立“有效占领”原则,至一战前,整个非洲几乎被列强侵占,更多的欧洲列强参与了瓜分非洲的争夺。
【详解】(1)本题为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欧洲)。根据材料“交易手段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他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可知促进了欧洲社会的竞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注入资本和改变了人们的宗教观念,推动了金融体系的改革;根据材料“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可知引起了价格革命;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知推动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发展。
(2)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为近代(非洲)。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分别为,1876年前西方殖民者对非洲的殖民侵略和1914年前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瓜分,可以提取信息为:非洲政治形势的变化是随着列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侵略方式变化而变化的。阐释可从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被瓜分等角度进行分析,如随着新航路开辟,西班牙、葡萄牙等殖民者开始在非洲沿海建立了少量殖民据点,进行殖民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占领重要港口和城镇。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列强逐渐放弃奴隶贸易,转为全面殖民入侵,同时欧洲探险家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了条件。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列强纷纷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要求瓜分世界市场。为了进一步瓜分非洲,1884年列强在柏林召开会议,确立“有效占领”原则,至一战前,整个非洲几乎被列强侵占,更多的欧洲列强参与了瓜分非洲的争夺。
17.(1)原因: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的开始促进了造船业的兴起;荷兰的地理位置,有利于航海业的发展;1581年荷兰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大力推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2)转变:船舶工业通过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关键生产设备;具备了建造符合国际规范和标准要求的船舶的能力; 转型为充满市场竞争活力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3)启示:国家环境、政治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先决因素;经济贸易发展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强大动力;海军武力是重要保障;海权战略一定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17的荷兰(世界)。材料无法体现荷兰造船业崛起的原因,我们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原因。原因: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的开始促进了造船业的兴起;荷兰的地理位置,有利于航海业的发展;1581年荷兰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大力推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978年以后(中国)。据材料“1978年后,我国船舶工业通过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关键生产设备”可得出船舶工业通过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关键生产设备;据材料“很快具备了建造符合国际规范和标准要求的船舶的能力,成功实现了船舶产品出口。”可得出具备了建造符合国际规范和标准要求的船舶的能力;据材料“与此同时,船舶工业也进行了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逐渐转型为充满市场竞争活力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可得出转型为充满市场竞争活力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据材料“2008年,中国船舶工业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2位,船舶经济运行各项指标所占国际市场份额长期位居第一,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可得出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78年以后(荷兰和中国)。启示题是比较灵活的题,只要符合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示。启示:国家环境、政治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先决因素;经济贸易发展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强大动力;海军武力是重要保障;海权战略一定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8.(1)特征:商品种类丰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出现了专业化的商品市场;商业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出现了类型丰富的商业服务设施。影响:推动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有助于金融事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便利了百姓日常;增加财政收入。
(2)表现:国内贸易格局被打破;大宗商品跨区域流动;统一的国内市场形成;对外贸易广阔,遍及全球;带有殖民色彩;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变革,出现了股份制公司;商业规模扩大;金融信用领域出现了多种类型。原因:城市资本投向农村,农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国际市场扩大;重商主义的实施。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唐代巴蜀地区城市居民生活所需的农副产品、日常用品,乃至各种奇珍异宝,皆能在市场上买到”可知,商品种类丰富;根据材料“农村地区的手工业品、农副产品源源不断输送至城市市场中”可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根据材料“城市中居民大都脱离农业生产,生活所需多从专业化的‘米市’‘布市’中采购获得。”可知,出现了专业化的商品市场;根据材料“各大城市中的夜市悄然兴起,在‘市’以外各坊日渐散布商肆店铺。”可知,商业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根据材料“城市中还出现了大量的酒肆、酒楼,开设了大量的旅店以供住宿,不仅有许多官、私医生可为人们诊病,而且还设有药市或药肆等为居民买药提供方便”可知,出现了类型丰富的商业服务设施。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随着商业的发展,要求交易更加便捷,因此有助于金融事业的发展;城市商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商品种类丰富,便利了百姓日常;商业的发展有助于增加财政收入。
(2)本题为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5至18世纪(英国)。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英国伴随着城市经济的扩张,旧的国内贸易格局逐渐被打破,”可知,国内贸易格局被打破;根据材料“商业联系加强,跨区域长距离贸易迅速增多,大宗商品如羊毛、呢绒、谷物、畜产品等都在国内市场上大规模地跨区域流动,统一的国内市场最终形成”可知,大宗商品跨区域流动、统一的国内市场形成;根据材料“对外贸易主要贸易区由最初的欧洲拓展到东印度和美洲,到l8世纪英国对外贸易已经遍布全球各地”可知,对外贸易广阔,遍及全球、带有殖民色彩;根据材料“1554~1680年间建立了 49 个股份制公司,至1695年,增加到150个”可知,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变革,出现了股份制公司;根据材料“伴随16、17世纪商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各种信用手段如借贷、汇票、期票、债券和抵押等都已流行”可知,商业规模扩大、金融信用领域出现了多种类型。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英国伴随着城市经济的扩张,旧的国内贸易格局逐渐被打破”可知,城市资本投向农村,农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伴随16、17世纪商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国际市场扩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重商主义的实施。
19.(1)特点:不断发展丰富;受教会影响;注重经济特权;重视法制手段。(答出两点即可)评价:完全否定了非基督教国家的主权;为欧洲殖民帝国的殖民扩张提供了法理基础;客观上助推了近代外交关系的形成;扩大了基督教的影响;有利于协调殖民宗主国间的矛盾;本质上是西方列强“正当化”攫取殖民地斗争与妥协的结果。(答出两点即可)
(2)例:1884年柏林会议上英法等国达成含有“有效占领"原则的国家协议。
阐释:19世纪后期,列强加快了对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侵略。英国企图建立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体系,德国企图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柏林会议决定任何国家
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前,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此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早期的西方国家。特点:根据材料“《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萨拉戈萨条约》”可分析出不断发展丰富;根据材料“在教皇仲裁案的支持下,赋予西葡对非基督教土地的财产权”可分析出受教会影响;根据材料“以法律主张对尚未发现的近海岛屿享有管辖权、财产权”可分析出注重经济特权,重视法制手段。
评价:根据材料“这两个条约在教皇仲裁案的支持下,赋予西葡对非基督教土地的财产权”可分析出完全否定了非基督教国家的主权,为欧洲殖民帝国的殖民扩张提供了法理基础;结合近代外交关系可分析出客观上助推了近代外交关系的形成;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扩大了基督教的影响;根据材料“对今后发现的国家、土地……依照英格兰法律以‘完全产权’等方式处置”可分析出有利于协调殖民宗主国间的矛盾,本质上是西方列强“正当化”攫取殖民地斗争与妥协的结果。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结合1884年的柏林会议以及列强瓜分非洲的史实进行分析。例:1884年柏林会议上英法等国达成含有“有效占领”原则的国家协议。
阐释:19世纪后期,列强加快了对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侵略。英国企图建立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体系,德国企图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柏林会议决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前,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此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