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阎罗(yán) 旌旗(jín) 捷报(jié) 胚芽(pēi)
B.绯红(fēi) 飞窜(cuàn) 笑涡(wō) 喷薄(bó)
C.舵(duò)手 胆怯(qiè) 陌生(mò) 墓畔(bàn)
D.奢侈(shē) 蜿蜒(wān) 悬崖(yá) 呻吟(yínɡ)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熏黑 蜗行 淤滩 伤痕累累
B.隧洞 迷惘 疲惫 血雨腥风
C.装饰 苍茫 稻穗 取义成仁
D.蠢笨 菲翠 深渊 无病呻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美国采用极限施压的方式打贸易战,对中国来说注定是徒劳的,我们坚决奉陪到底。
B.我们阅读经典,就是要学会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领悟其中蕴藏的深刻哲理。
C.经过充分地讨论,大家认为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地表示赞成。
D.璀璨的亚洲文明是世界文明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丽多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关键在于领导的勤政廉洁和管理智慧。
B.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C.精准扶贫不但要给予物质和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给予方法和技能上的指导。
D.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较小。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撒切尔夫人特别赞扬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
B.从峰顶俯视黄山,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黄山,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C.“啊,可爱的小伙子!”医师迎着他说:“嗯,身体怎么样?有什么好消息告诉我吗?”
D.克隆人与他或她的供体人是什么关系?是亲子关系?还是兄弟姐妹关系?都无从知道。
6.下列作家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舒婷——中国当代诗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B.沈尹默——诗人书法家——《风雨吟》
C.卞之琳——诗人翻译家——《鱼目集》
D.高尔基——苏联作家——《童年》
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目前,梁河县正采取措施保护这株古茶树 ②使古茶树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③近日,梁河县大厂乡荷花村发现一株野生过渡型古茶树 ④近年来,梁河县对辖区内的古茶树建档挂牌,进行有效保护,并开展古茶树产品研发 ⑤经初步计算,该株古茶树径围达4.41米,直径140厘米,树龄为1500年,或为省内已发现的单株最大、树龄最久的野生过渡型古茶树
④②①⑤③ B.③④①⑤② C.③⑤①④② D.④⑤②①③
8.填空。
(1)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
(2) ,人间遍种自由花。
(3)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 ;——祖国啊!(舒婷)
(4)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
(5)陈毅在《梅岭三章》中,每一章都有表达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的句子,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没有彷徨,也不惊慌,十分自豪,分别是:“ ”“ ”“ ”。
9.名著阅读。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选文出自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第三回。选文体现了该小说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点: 。小说中“周进”这一人物形象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 。
10.综合性学习。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全国各地在为此开展各种庆祝活动。阳光中学学生会正准备开展“天下国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完成以下问题。
请你写出连续两句关于爱国的诗词。
(2)请仿照示例,另外设计两个活动。
示例:“我为祖国点赞”的征文比赛。
歌中唱道:“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广安市我们美丽的家,请你向来宾推荐一处广安美景或一种广安美食,并写出你的推荐词。(推荐词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60字以内,语言得体)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11.品味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在表达上的好处。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12.“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13.为什么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之前还写大海、狂风、乌云
文中的海鸥、海鸭、企鹅有什么表现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呵,母亲
舒 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15.这首诗的第1节写了什么内容 具有怎样的作用
16.诗人为什么说原来“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而现在“戴着荆冠”却“不敢呻吟”
17.诗人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比喻自己对母亲的怀念,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夏 乔叶
这天十点来钟时便听得秀梅家那边热闹起来,出门朝她家瞧望,方想起来她家是今日应“好儿”。大英、孟胡子、张大包等一干人都已在门边站着,峻山和秀梅两口子的腮帮子上红艳艳的,也不知被谁给擦的口红还是胭脂。秀梅喊我过去,我便也走过去,随着一干人流水般地进了门。礼桌旁边贴着个小条:收礼不待客。我问张大包,现在都兴这个了?倒是利落。张大包笑道,这个好呀。谁还差一顿饭。省了多少麻烦。
没饭可吃,也不过是贺个喜,瞧瞧家具陈设,再说上几句场面话。两边的大红贺联一看就是孟胡子的手笔:
迎八面春风入院
接四方贵客归家
便冲着这字可劲儿夸。
门头匾还用红绸子蒙着,不一刻,赵先儿吆喝着吉时已到,大英和孟胡子便被请过来给门头匾剪彩。赵先儿又说了几句吉利话,便领喊众人一起倒数三个数,两人各扯着红绸子的一端,使劲儿一拽,黑底金字的“山明水秀”牌匾便露出整个儿真容,众人一片喝彩。鞭炮随即炸裂裂地响起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见是一挂接一挂,衔接紧密。
便在这声音里看房子。一楼熟,二楼我还是第一次上。主屋和两边厢房是客房,实木的桌柜床架都只刷了一层清漆,虽显简单却也清爽。临街是餐厅,装着大落地窗,安放着几套餐桌椅。秀梅说是孟哥设计的,让游客边吃边看景。孟胡子道,不是有两句诗嘛——地老师你准知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就是这个意思。客看着外面是景,外面看着客也是景。客在这上面吃着饭,就是一幅活广告。隔锅饭香嘛,里头吃饭的人越多,外头想进来吃的就越多。大英道,鸦飞旺枝,猪吃抢食,也是这个意思。孟胡子道,意思是这个意思,话不是这个话。以后客多,咱们张嘴前都得思思想想,不能像她这样太随心随意。大英道,一不小心叫老孟揪住了辫子,咋还成了反面教材。笑了一番,也便散了。
我和孟胡子前后脚出门,迎头碰到豆嫂也来随礼,端着一盆豆腐,于是又站住和豆嫂寒暄。豆嫂对孟胡子说她已经盘好了馅儿,要孟胡子中午去她家吃饺子。饺子我也许久没吃,心里一动,我便搭上话,问她给孟老师备的是啥好馅?她说没啥大鱼大肉,就是笨韭冒了头茬,包个韭菜鸡蛋馅饺子,尝个春鲜。哪里来的笨韭?就是在俺门口的菜地里嘛。搭了块塑料薄膜,就拱出得快了些。二月韭,八月藕,男不离韭,女不离藕。这韭说的就是笨韭,对身体可好着哩。那味儿跟山韭可有分别。说着便又把话茬朝向孟胡子,等孟胡子应下来方才顺便邀我,我自是答应。看着她的背影,我问孟胡子该拿着什么分寸的礼,孟胡子说我拎瓶酒,你看着办。我便拐进秀梅超市问秀梅,秀梅问过缘故,笑道,那你就拎壶花生油。这是天天要用的实在东西,村里人不爱虚的。你们俩有酒有油上门,这意思也好,长长久久,越过越有。我便照办。她边结账边说看你这顿素饺子吃的,活活一个肉价钱。
花生油果然很中豆嫂的意,她兴高采烈地接了过去,笑容都显得油光光的。她正在门口跟香梅说话,香梅端着一个不锈钢小盆,装着几块咸菜,笑盈盈地听着。豆嫂说的正是腌芥疙瘩。她说俺这芥疙瘩可不是光寻常地一层一层地撒盐就妥,最费工夫的是倒两回缸。头一回是下盐的隔天,第二回是又七天以后。第二回倒缸时不是腌出来可多咸水儿吗?这些咸水儿不能扔,加了花椒大料香叶啥的熬成老汁儿,末了再熬点儿糖稀倒进老汁儿里再腌回去,这样腌出来的芥疙瘩切成细丝儿,加点儿醋和小磨油拌一拌,孟胡子说要是放到城里,一碟能卖上十块哩。听我也夸,便又对我说,等饭罢了给你拾些。想不到你恁洋气的人,口味倒跟咱们是一厮的。待她讲完这一截,我便问香梅下载抖音了没有,她说下了。我说秀梅一直念叨着叫组队拍点儿啥呢。
饺子还没包完,我便上手帮忙,她不让,说展眼就妥。她擀皮儿真是一把好手,一手拿擀面杖,一手转皮儿,一张皮儿转一圈,擀出来的皮儿中间厚四周薄,包时这薄边儿往里一合,正合适。中间厚的皮儿正裹着饺子馅,是再也不易煮破了的。满满两锅盖饺子包好,豆哥和孟胡子进了门,孟胡子拎着一瓶“怀川醉”,说饺子就酒,越吃越有。豆嫂说这可是好酒,比茅台也差不多吧。豆哥也笃定地说差得一点儿也不多。
酒足饭饱,我和盂胡子便告辞。豆嫂也已将芥菜丝装了两个塑料袋,分送每人一个。虽是满满的,却是小袋子。或者说袋子虽小,却是满满的。
……
进入初夏的山,越来越有看头儿。到处都是喜鹄。黑白两色,修长的尾巴在丛林上空飞划,在枝丫上降落。燕子比喜鹊小一号,喜欢站在单薄的高线上,如在炫技。山色越发往深里酝酿着青绿,灌浆的麦子已经散出了细微且盛大的清香。树上的花迅速地缤纷起来,山楂花雪白,柿子花淡黄,我一直纳闷核桃什么时候开花,被雪梅特意指点了一下才知道它开绿花,粗看去花绿叶绿,可不就像是没开花。仔细去瞧还能分辨得出雌雄花,雌花花头比雄花多了一点点紫红。家户们爱种月季,圆圆的小花小朵,颜色却比平原的更称丽。
(节选自乔叶《宝水》,有删改)
1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在一片热闹声中开始,引出秀梅家民宿吉日剪彩、邻里庆贺的活动,营造了喜庆祥和的氛围。
B.牌匾“山明水秀”,是民宿主人峻山与秀梅两口子名字的巧妙组合,暗示宝水村的自然环境特点。
C.从餐厅二楼临街布局的设计和解说可见,孟胡子是个兼有经营理念和审美趣味的乡村建设策划师。
D.小说中“我”问秀梅去豆嫂家该拿什么分寸的礼,表现出“我”对迎合乡村社会世俗人情的无奈。
19.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小说以情节引人入胜,本文用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书写乡村的发展变化,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B.小说中豆嫂热情大方地给香梅介绍腌制芥疙瘩的详细过程,展示出新农村村民勤劳肯钻研、朴实不藏私的美好品质。
C.小说语言颇具特色,尤其是人物语言,平实浅近的家常话中蕴藏着乡村人特有的语言智慧,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D.与鲁迅《故乡》中农民是被启育者的角色定位不同,小说视角独特,讲述了新时代农村人的生存智慧对“我”的震动。
20.文末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1.宝水村作为新时代农村的缩影,村民身上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请从文中找三处细节来谈谈你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蒙古的歌
冯 至
“蒙古是一个野兽,是无愉快的。石头是野兽,河水是野兽,就是那蝴蝶也想来咬人。”在一篇苏联的短篇小说里这样写着,读起来像是一首歌,①正如古时先卑民族所唱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幻想在陌生的地方盘桓着。小学时候读地理,总以为青海是一片青色的死海,而蒙古只有黄色的旷野的荒沙。后来又听先生讲到沙漠上的幻洲,那的确很有趣味,不可不遭逢一次,骑着马或是骆驼,缠头,身披黄色的,红色的袍,手持长杖……只可惜,经验与年岁俱增,自己的世界反倒日见狭窄。抱定志愿说是要到南北冰洋去探险的那样的童心,等到中学毕业时已经做梦都梦不起来了。
可是后来,偶然在一个晚餐席上我却听见蒙古的歌了。那是在H埠,我在一本诗里写过的,阴沉的H埠。地近寒带,冬天的路上结着很厚的冰,许多不大熟识的人聚在一家饭店里;我当时好像患着怀乡病,溷在中间,并不曾沉入人群的狂欢,只不缓不快地掰香蕉,喝酒,吃菜,在我低着头的面前时时涌现出一个圆圈里的境界。圆圈外笑语同筷子正在一样地纷乱着,忽然桌子一拍,含笑的主人立起来了:今晚不是容易的事,大家会在一起。席上的客人有的来自贝加尔湖畔,有的来自鸭绿江的那边,还有富士山,就是我们本国的也不都是一省,明天说不定就人各一方。说到这里他举起酒杯,接续着说,请大家留个纪念在今晚的席上。
片时的静默。一个活泼的东洋人首先起立了,唱的据说是他的国歌。随后是广东戏,昆曲,还有伴着胡琴的皮簧,在你谦我让的中间,一个矮而胖的俄国人说话了,用纯熟的中国语:“诸位!这里,关于俄国的歌,大家一定听得很不少了,在街上,在公园,在咖啡店。我今晚要唱一首异乡的歌,愿得主人的允许。”
大家都很惊讶,是什么呢
“蒙古歌。”
出乎意外,一阵鼓掌的声音。
不过是新鲜罢了,意义也不懂,声音也很沉闷,比起《四郎探母》《空城计》来,太不能使听众陶醉了。但都很注意地听,不过是新鲜罢了。
催眠歌似的,没有抑扬高下,使人如置身于黄土的路上。看不见出,看不见水,看不见树木,只有过了一程又一程的黄土。是的,在这歌里,霞都不会红,天也不会青——是一个迟钝的人在叙说他迟钝的身世。歌中自然也有转折,无论往哪边转也转不出它那昏黄的天地
②唱歌的人的态度却是严肃的。
这样的歌,在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界里,似乎太不生色了。但如果是白日无光,冷风凄凄地吹着的下午,从一个孤孤单单的帐篷里发出来这个声音,也未必不相称吧。——什么事都是因缘,谁想得到呢,③这沙漠里的一朵灰色的花,向来不大有人采摘的,也会有今日飘落在光明的电灯光下,洁白的桌布上面,而它的声浪吻着两旁陈列着的西方的雕像。
④唱歌人的态度始终是很严肃的。
席散后,我却没有放松这位唱蒙古歌的俄国人。我们在披外套的时候,我请求他,能够一起出去散一散步吗 他说可以,我们便从这热腾腾的屋里走出来了。我们到了清冷的夜的空气中。感谢的很呢,使我今天听见了这个奇怪的歌。他说并不奇怪,他的故乡是恰克图,同蒙古人做买卖的他的同乡们差不多都会唱这样的歌。
“但是,什么意义呢 ”
“意义是很悲哀的,他们的马死了,他们在荒原里埋葬这匹马,围着死马哭泣。老人说,亲爱的儿子,你不等我你就死去了;壮年说,弟弟呀你再也不同我一起打猎了;小孩子叫声叔叔,几时才能驮我上库伦呢;最后来了一个妙龄的女子,她哭它像是哭她的爱人。”
“就意义说,这是一首很好的歌呀,真想不到他们也有这样好的歌。但是声调怎么这样沉闷呢 我只觉得蒙古是一个野兽,无愉快的。就是蝴蝶也想咬人呢。像你们的一位作家所说的一样。”
俄国人似乎是在笑我幼稚,他说:“那不过是片面的观察罢了。什么地方没有好的歌呢。无论什么地方的人都有少男少女的心呀。不过我们文明人总爱用感情来传染人,像一种病似的。⑤至于那鲁钝而又朴质的蒙古人,他们把他们的爱情与悲哀害羞似的紧紧地抱着,从生抱到死,我们是不大容易了解,不大容易发现的。”
夜里非常冷,我们并不很和谐地在街上走着。他的话我也不愿意加以可否,一直走到江滨,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深深吸了一口气。
不久我就离开了H埠,那夜的俄国人,那夜的蒙古歌,似乎早已忘记,两年后的今日,偶然读到一篇讲蒙古故事的短文,不觉又萦绕于心了。
1930年,写于北平
(有删改)
2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所讲的沙漠上的幻洲,曾让“我”对蒙古产生了浪漫的想象,也产生过到蒙古沙漠游玩的冲动。
B.“我”不适应H埠地近寒带的自然环境,加之许多人不大熟识,所以只不缓不快地掰香蕉,喝酒,吃菜。
C. “我”听俄国人唱“蒙古的歌”,“如置身于黄土的路上”写出了“歌”的单调、沉闷,而这只是“我”的一种感受。
D.文章朴素自然,在平实的叙述中,奔涌着深厚的热情;在平凡的场景里,展现了深厚的思想。
2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引用古诗《敕勒川》中的诗句,是为了表现蒙古高原的旷远、辽阔和富饶。
B.句子②和④两次提到唱歌人的态度“是很严肃的”,突出了唱歌人的形象和心理。
C.句子③将“蒙古的歌”比作“一朵灰色的花”,形象生动,活画出了“我”的感受。
D.句子⑤表达了俄国人对鲁钝而朴质的蒙古人那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的认同。
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就意义说,这是一首很好的歌呀”蕴含着多重情感内涵。请加以梳理概括。
25.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歌·生命·哲思;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抑扬。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三、作文
26.题目:一路阳光一路情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答案
B 2.D 3.C 4.C 5.B 6.B 7.C
8、(1)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2)取义成仁今日事。
(3)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4)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5)“断头今日意如何”“此头须向国门悬”“取义成仁今日事”。
9、极具讽刺艺术 热衷功名,痴迷科举
10、(1)示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示例:①“爱国歌曲大家唱”的歌咏比赛;②“爱国故事我来讲”的故事会;③“最美方块字”的汉字书写大赛。(只要能围绕活动主题写出相应的活动形式即可)
(3)推荐示例一:小平故居;推荐词:亲爱的来宾,小平故居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人杰地灵。这里简朴的三合院、意义深远的陈列馆,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是值得一游的好地方。推荐示例二:广安盐皮蛋;推荐词:亲爱的来宾,广安盐皮蛋,质细油多。切开它,红红的蛋黄挑逗着你,会让你忍不住抓一块塞进嘴里,沉醉在这美味之中……(推荐词有称呼,言之有理,语意连贯,用到了一种修辞手法,即可)
11.“抱”“甩”“摔”“恶狠狠”赋予狂风以人的行为和思想感情,突出了浪潮的气势之大。
12.拟人。以“歌唱”“冲向”“迎接”等词语,赋予波浪以人的行为动作,突出了它积极主动的战斗热情和乐观勇敢的革命精神。
13.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
14.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这样写是为了与海燕“高傲地飞翔”、欢乐地“叫喊”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
15.第1节诗描写了梦境中母亲给“我”理鬓发、“我”紧牵母亲衣襟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16.因为“我”现在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孤单无依,没有人疼爱“我”,同情“我”,保护“我”。
17. 诗人对母亲的怀念是“甜柔深谧”的,是持久而永恒的,这种爱和怀念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而每当想起母亲时,诗人心中就会有一种难言的敬爱、依恋和忧伤之情。
18.D
19.A
20.①文末描写春末夏初大山深处的飞鸟、麦地和开满枝头的鲜花,描绘出宝水村美丽宜人的乡村田园风光,暗示村民生活的新变化,展示当代乡村在时代潮流中悄然新变的可喜图景。②生动细腻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作者对宝水村风物人情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21.①“礼桌旁边贴着个小条:收礼不待客。”体现新农村新风尚,村民之间睦邻友好、礼尚往来,符合新时代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的美好风尚。②通过贺联内容、“主屋和两边厢房是客房”可以看出秀梅家的“好儿”是民宿开张,民宿体现了新农村新的经营模式。③“公众号:三晋高中指南我便问香梅下载抖音了没有,她说下了。”“拍抖音”作为新事物,体现了新农民与时俱进的沟通模式。
22.B
23.A
24.①对“蒙古的歌”词中对生命敬重的肯定。②对蒙古民族的敬重与热爱。③对死亡这一人生哲学命题的思考。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理性沉思。
25.甲组:①作者以“蒙古的歌”为题,开头引用一篇苏联短篇小说中的描述,指出其像一首关于“蒙古的歌”,开篇紧扣标题;行文中写宴会上俄国人唱的蒙古歌;最后点出那首蒙古歌“萦绕于心”。“歌”贯穿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集中紧凑。②“蒙古的歌”实际上是蒙古人对一匹马的哀歌。老人看作失掉了亲爱的儿子,壮年看作失去亲爱的弟弟,小孩如同失去了叔叔,女子好像失去了爱。唱词表现了蒙古人对生命的敬重,马对蒙古民族生存的意义,表现了人依赖自然,应尊重自然万物的主题。③作者通过听俄国人唱“蒙古的歌”等,表达作者对死亡、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理性思考:人与自然是一种依存关系,对任何生命都应该敬重,人应该善待生命、善待自然。
乙组:抑扬是本文行文上突出的特点之一。开头“蒙古是一个野兽”的引述为
一抑;小学时候读地理,“而蒙古只有黄色的旷野的荒沙”再抑;听俄国人唱蒙古歌时,“不过是新鲜罢了,意义也不懂,声音也很沉闷”“催眠歌似的,没有抑扬高下”是抑了又抑。直至听到俄国人对他所唱的蒙古歌的意义的解说,产生了“就意义来说,这是一首很好的歌呀……”,忽的一扬,这样抑扬起伏,波澜顿生,突出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增强了艺术张力。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