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2012年、2007年实验区]
《战国策》
【文学文化常识】
邹忌,战国时齐国人。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齐王,指齐威王。谏,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
《战国策》是一部( )史书,由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资料整理编辑而成,共33篇。《战国策》记录了战国时期诸多谋臣策士精彩的谋略议论,整体行文酣畅淋漓、气势磅礴,善于连类引譬。
国别体
【结构导图】
【中心概括】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谏齐威王,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同时告诉人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蒙蔽,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写作特色】
1.本文运用“三叠”式结构,别致精美。
2.类比说理、委婉讽谏的劝说艺术。邹忌是以自身经历与齐王之“蔽”进行类比的。邹忌讽谏齐王时,先从自家“比美”的趣事侃侃道来,通过“三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不能不让齐王欣然领悟,从而接受群言,而使齐国大治了。
一、劝谏艺术
1.[教材思考探究]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
2.[教材思考探究]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说说你的看法。
3.[2019湖北十堰]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一、劝谏艺术
1.[教材思考探究]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
【答】①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②直谏,有可能触犯君王龙颜,不容易让齐王接受;委婉劝谏,若没有恰当的切入口,又容易流于琐细或者旨意不明。邹忌坦然直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取譬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
2.[教材思考探究]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说说你的看法。
【答】①与邹忌善于思考、分析的个性和他的担当、责任意识相关。邹忌关心国家大事,一心想寻找恰当时机劝谏齐王。他在生活中经历了“比美”后,能够深入思考、分析,体察各人的心理,并敏锐地由个人体验联系到国家大事,想到齐王所受之蔽,于是果断地进行劝谏。②离不开齐王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齐王听了邹忌的劝谏,马上“下令”,并且分上、中、下三种不同层面的赏赐,立刻实施,表现出一位封建贤明君王的特点。
3.[2019湖北十堰]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答】①邹忌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与人的交往中,提意见时,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②齐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是: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二、人物形象
4.邹忌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示例:①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发现不足。②善于用委婉的方式提出意见,使别人容易接受。③能以小见大,从个人经历中推出治国的道理。
5.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仅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便使威王的气度、神韵尽现,这一“善”字表明了什么意思?
【答】①是齐威王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和赞扬;②写出了齐威王意识到广开言路和兴利除弊的必要;③表现了齐威王虚心纳谏的态度和作为政治家的胸怀;④说明邹忌的劝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其他
6.[教材思考探究]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试据此梳理课文内容。
7.第一段中,邹忌的妻、妾和客人三人的回答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变式设问 同样是面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差异?体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与感情倾向?(不用答“不能”)
8.文中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9.齐王纳谏后有何效果?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三、其他
6.[教材思考探究]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试据此梳理课文内容。
【答】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讽谏齐王的三类比,齐王纳谏后的三赏,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三变化。
7.第一段中,邹忌的妻、妾和客人三人的回答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变式设问 同样是面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差异?体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与感情倾向?(不用答“不能”)
【答】不能。三人回答的内容都是说邹忌美,语言只有几个字的变化,却反映了人物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妻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美甚”,反映了她对丈夫的偏爱(“私臣”);妾虽然用反问句,但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畏臣”);客人的回答用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表明他与邹忌的关系更疏远一些,体现了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有求于臣”)。
8.文中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忠臣。②齐威王善于纳谏,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国前来朝见。
9.齐王纳谏后有何效果?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答】内政修明、国家强大。从“三赏”的法令颁布后,一年的时间内,进谏的人数由“门庭若市”到“无可进者”的变化可以看出;从燕、赵、韩、魏四国都到齐国来朝见可以看出。
变式设问 本文的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答】①写燕、赵、韩、魏四国前来朝见,从侧面反映出齐威王纳谏成效之显著;②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结论;③揭示了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的道理。
一、“三叠”式结构
1.从本文看,“三叠”式结构对表达文意起到了什么作用?(可结合本文的结构“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逐步分析)
二、其他
2.[教参问题探究]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3.第二段,邹忌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进行劝谏的?
变式设问 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一、“三叠”式结构
1.从本文看,“三叠”式结构对表达文意起到了什么作用?(可结合本文的结构“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逐步分析)
【答】文章有“比美”“进谏”“赏谏—朝齐”三个段落。“比美”中的“三问”“三答”展现了“比美”的过程,“三思”揭示了邹忌在“比美”中遭受蒙蔽的原因;“进谏”中的“三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赏谏”中的“三赏”“三变”演绎了齐王从谏如流的魄力以及“战胜于朝廷”的辉煌。文章“三叠”式结构的运用,彰显了整齐对称之美。
二、其他
2.[教参问题探究]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答】①本文的特点在于说理方式的独特性,即从具体的故事中引出抽象的治国之道。②邹忌发现妻、妾和客三人的回答都不符合事实,他并未轻信三人对自己容貌的赞美和肯定,在理性思考之后得出结论:自己与城北徐公相差甚远,而之所以三人都歪曲事实,是出于各自的原因而有意讨好自己。③行文至此,还不过是发生在个人身上与家庭之中的事情,邹忌又进一步将其扩展到国家层面,最终得出了君王更易于受蔽的认识,因此主张应广开言路的治国之道。
3.第二段,邹忌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进行劝谏的?
变式设问 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答】邹忌以妻、妾、客分别“私我”“畏我”“有求于我”这三种情况来类比齐王身处的环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因而劝谏君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1.课下注释重点字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________________
(3)而形貌昳丽 昳丽:__________
(4)朝服衣冠 朝:______
服:______
课堂基础自测
(标“▲”为通假字或词类活用现象)
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
长,这里指身高
光艳美丽
早晨
穿戴
照
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第二天
次日,第二天
同“熟”,仔细
认为……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偏爱
(1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莫:________
(13)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四境之内:____________
(14)王之蔽甚矣 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_________
(16)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__________
市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谁
全国范围内
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当面指责
指责讥刺
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17)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时时而间进 时时:____________
间进:__________ 间:____________
(19)期年之后 期年:________
使……听到(动词的使动用法)
常常,不时
偶然进谏
间或、偶然
满一年
2.非课下注释重点字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纳:______
(2)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________
(3)暮寝而思之 寝:______
(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____________
接受
比得上
睡觉
确实,的确
长,这里指身高
次日,第二天
偏爱
土地方圆
君主左右的近
侍之臣
谁,哪一个
同“熟”,仔细
漂亮,好看
认为……美
美好的素质
朝廷
朝见
指集市、市场
等公共场合
早晨
间或、偶然
中间
与“隔”连用。
译为“隔绝、不通音讯”
参与
比得上
像
依照
假如,如果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
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加粗字词为采分点,务必翻译准确)
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几个月以后,不时有人偶然进谏。
6.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