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16年是一战期间敌对双方交战最为密集的一年,相继进行了凡尔登、日德兰、索姆河等战役,其中凡尔登、索姆河战役分别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地狱”。从这些你死我活争夺殖民地的战役中,可以透视出一战的性质是( )
A.反封建的战争 B.帝国主义战争 C.民主权利之争 D.社会制度之争
2.1917年1月,美国威尔逊总统宣称:“所有国家应自愿将‘门罗主义’作为世界性原则;任何国家都不应将其政治体制扩展到其他国家或民族,而且每一民族都有决定自己政治体制的自由,有不受阻碍、不受威胁、不必恐惧地决定自己发展道路的自由,无论其是小国、大国,还是强国。”这种态度( )
A.体现了美国参战的正义性 B.放弃了对拉美的控制
C.扩大了门罗主义影响范围 D.造成了欧洲普遍衰落
3.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核心是在欧陆各国实力均衡的情况下,英国保持“孤立”。一旦出现一方力量打破平衡状态时,英国即放弃“孤立”,加入弱势一方对抗强势一方,重新回复均衡状态。下图中,英国两度放弃“孤立”政策的时间标注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某条约规定: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缔约国的一国或两国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国进攻,则缔约三国应协同作战。该“缔约三国”组成的是( )
A.协约国 B.同盟国 C.北约 D.华约
5.历史学家皮特·恩格伦的《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关注“一战”普通参与者的“感受、印象、体验与情感”,企图解构这起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他找到战争亲历者的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材料并重组,希望通过他们的真实经历呈现“一战”的多元面向。该学者( )
A.通过不同的角度解读一战 B.对一战的解读更客观真实
C.以个人经历揭露战争残酷 D.注重历史事实的多方互证
6.一战后,威尔逊试图依托国际联盟对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计划来改革欧洲殖民体系。在英法等国强烈反对下,以民族自决为原则的委任统治未适用于所有殖民地,只局限于德国和奥匈帝国殖民地。由于国内普遍反对,美国未参加国际联盟及对殖民地的委任统治。由此可知( )
A.殖民地真正获得独立自主权 B.列强间矛盾引发新国际冲突
C.殖民地实现有限国际化管理 D.美国社会矛盾影响国际地位
7.据梁启超在1920年发表的文章记载,他在欧洲遇见了一位美国记者,这位记者觉得“西洋文明已经破产了”,不赞成梁启超将之“带些回去”的打算。梁启超问:“你回到美国却干什么?”他叹气说:“我回去就关起大门老等,等你们把中国文明输进来救拔我们。”由此可见( )
A.一战瓦解了资本主义体系 B.中华文明得到西方社会认可
C.西方文明的发展面临困境 D.一战对欧美造成全方位冲击
8.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指出:“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下列标题能准确反映这一时代的是( )
A.《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C.《德国统一与欧洲均势的打破》 D.《世界大战与战后秩序的重建》
9.理想主义者强调公众力量在国际体系转换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主张建立一种基于实力和权力联合之上的民主国家联盟。但是,理想主义只讲世界应当怎样,而不研究世界是怎样的,因此,它只能是1914 年后,人类思想在寻找新的乌托邦的一种反映。这一观点强调( )
A.国际关系理论正义性不足 B.国际关系格局缺乏稳定性
C.国际关系体系的不平等性 D.国际组织缺乏必要的权威
10.如图是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被捕的画面。被捕的缘由是他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刺杀事件( )
A.导致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形成
B.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C.迫使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引发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1.一战后,中立观念被集体安全思想所取代,倡议集体安全的国联在盟约中废除会员国的中立权。国联成立后所有欧洲中立国都加入了国联。1936年比利时、荷兰宣布重返中立。1938年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宣称中立,并表示“对所有国家友好,保持独立的坚定决心”。这表明( )
A.国联“全体一致”原则失效 B.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被边缘化
C.国联委任统治制度面临瓦解 D.国联集体安全机制走向衰落
12.如图所示为1914年法国的宣传海报。上方文字是“1914年的比利时英雄”,旗帜文字为“文明□□”,图中人物头鼓当时德国陆军音遍使用的尖顶盔,人物下方是名为“洛瓦尼”和“列日”的两座比利时城市。漫画作者的创作意图应是( )
A.控诉德国人役邻国的战争暴行 B.祝贺协约国集团的征战凯旋
C.表达对大萧条时期民众的同情 D.强调同盟国作战的正义性质
13.当列宁对全世界劳动者描绘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时,威尔逊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他著名的“十四点计划”。陈独秀在1918年底所作的《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曾称威尔逊为“世界上第一个好人”,巴黎和会后,以前颇吹棒威尔逊的陈独秀也不得不认为他“好发理想的大议论”,其实又“不可实行”。陈独秀前后看法的转变表明( )
A.中国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 B.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认识的深化
C.中国知识分子的普遍觉醒 D.欧美列强对中国政策发生了转变
14.1914年,戏剧《蒂珀雷里的家》在英国上映,男主角地主丹尼斯爵士认为待在家里是一种背叛,“如果你说我们没有必要战斗,那么我告诉你,你是杀害你兄弟的凶手……”另一主角农民帕特里还向他们保证战争是“一种伟大的生活”。这说明了( )
A.法西斯主义已经在英国蔚然成风 B.戏剧成为了战争动员的一种手段
C.现代主义作品极大丰富民众生活 D.地主和农民的价值取向趋于一致
15.有研究者认为,在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民众对无尽杀戮的厌倦、憎恶和愤慨,推动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快速发展。在东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予备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东方民族重获独立的巨大希望。由此,东方比西方有更多的人倾听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体系的批判。据此可知( )
A.民族意识觉醒引发了社会革命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差异性
C.无产阶级成为东方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力量
D.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亚非拉爆发的民族民主运动声势大、时间长,在亚洲有印度等国的反英斗争,在非洲有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的反帝斗争,在拉丁美洲有墨西哥、阿根廷等国的反美斗争。
史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
——以上材料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运动兴起的原因,归纳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有何特点?
(2)史料二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1920年起,法国政府便不断敦促德国方面如数如期地支付赔款。但由于英国政府在此问题上处处作梗,德国赔款问题的最终解决遥遥无期。1921年10月,法德双方达成德国可用实物支付部分赔款的协议。在1922年1月的戛纳会议上,英国表示可用一旦德国再次发动侵略即提供安全保证的办法来换取法国在赔款问题上的让步。法国总理普恩加莱指出赔款问题得不到解决,必要时法国将单独采取行动。5月29日,在法国福煦元帅主持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所有与会的军政要员都主张占领鲁尔,以向德国施压。1923年1月,鲁尔全境均落入法、比占领军的手中。鲁尔地区各企业纷纷停工,表示对法、比军队占领的抗议。鲁尔地区和德国的局势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德国要求建立一个公正的国际机构来解决赔款总额和赔款方式的问题,英美乘势出来支持德国的要求,11月30日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担任主席的专门委员会正式成立。赔款问题的大权旁落,表明法国的鲁尔冒险已告失败。
——摘编自金重远《20世纪的法兰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出兵占领鲁尔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的鲁尔冒险失败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以来,日本利用英、法、德等国忙于欧战无暇东顾之机,攫取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尤其是占领了胶济铁路,这就等于日本在地理位置上对中国占有了绝对优势。日本在华的政治、经济优势地位严重违背了美国一贯的对华政策——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美国国务院认为,美国在一战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远东因日本不断扩张而受到破坏的均势。巴黎和会没有达到预期的成功,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华盛顿会议召开的目的之一就是强迫日本把吞入口中的“山东”吐出来,实现亚太地区的利益均沾。为此,英美两国派观察员列席中日会谈,“主要任务是观察以及必要时出面调解纠纷以弥合分歧”。
——摘编自胡洁方《休斯与华盛顿会议期间的美国对华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对华政策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的对华政策。
19.[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孙中山指出:“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民族自决。”在随后的三民主义系列演讲中,他改变了以往的单一民族国家的构想,而主张汉、满、蒙、回、藏紧密结合为“大中华民族”,并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也让陈独秀欢欣鼓舞,他感慨道:“欧洲停战以来,各国的属地,受了民族自决主义的影响,狠狠发展他们民族运动的光荣。所以爱尔兰、朝鲜、印度、埃及均已经发生过革命的事情。近来菲律宾也极力想早日脱离美国的关系,自己去组织一个菲律宾独立国家。”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陈独秀认为民族自决应包括对内与对外两方面的任务,即反对国内的专制政府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陈独秀的民族自决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
——郑大华等《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派对“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的回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民族自决思想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自决思想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时期的世界。由“这些你死我活争夺殖民地的战役”可以看出,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战争,B项正确;反封建的战争、民主权利之争和社会制度之争均不是一战的性质,排除AC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1月(美国)。根据材料“所有国家应自愿将‘门罗主义’作为世界性原则;任何国家都不应将其政治体制扩展到其他国家或民族,而且每一民族都有决定自己政治体制的自由,有不受阻碍、不受威胁、不必恐惧地决定自己发展道路的自由,无论其是小国、大国,还是强国。”可知,美国威尔逊总统宣扬门罗主义,主张将门罗主义扩展到世界范围,C项正确;美国参战并非正义之举,排除A项;美国并没有放弃控制拉美,排除B项;欧洲普遍衰落主要体现在二战后,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欧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初,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发展,拿破仑帝国的建立,拿破仑在欧洲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扩张。为了维持欧洲大陆均势,英国放弃“孤立”政策,先后组织多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②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德国的崛起,英德矛盾日益尖锐,英国再次放弃“孤立”政策,调整与法国和俄国的政策,遏制德国的崛起,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18世纪初和19世纪中期,英国没有放弃“孤立”政策。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世界)。据本题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B项正确;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排除A项;北约是美国在1949年,为遏制共产主义,和苏联对峙,建立的组织,排除C项;华约是在1955年,为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峙,苏联成立的与其他东欧国家组成的组织,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学者关注的是“普通参与者”“战争亲历者的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这些材料使人们对一战有了新的认知角度,A项正确;得出“更客观真实”的结论要有比较,且该学者对所选内容有一定取舍,很难判定是否更真实,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对战争的看法,排除C项;从材料来看,只是采用了不同材料来呈现一战的情况,并没有强调“多方互证”,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后的世界。根据材料: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委任统治设想以及最终结果,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所推行的委任统治制度只在有限范围内实行,说明殖民地实现了有限国际化管理,C项正确;殖民地真正获得独立自主权,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委任统治既激化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也在战胜国之间埋下了冲突的种子,当时并没有立即引发国际冲突,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美国社会矛盾对其国际地位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920年(中国)。根据“1920年”可知,当时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记者对“西洋文明”持悲观态度,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战争,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严重打击了西方人对西方文明的信念,可见一战后西方文明的发展面临困境,C项正确;“瓦解”一词表述绝对,排除A项;仅由材料中美国记者的看法无法得出整个西方社会对中华文明的认识,排除B项;一战对欧洲的冲击很大,美国反倒是一战的受益者,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97年欧洲。据材料“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 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材料所述英国和德国在世界各地争夺市场,竞争激烈,反映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以及国际关系的紧张。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 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根源,B项正确;“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指的是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A项;德国统一是1871年,排除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爆发,这一时期尚未爆发世界大战,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后(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作者认为理想主义的做法脱离社会现实,结合1914年时间点,主要指的是国际联盟缺乏必要的权威性,不能真正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寻找新的乌托邦,主要论及理想主义脱离现实,无法起到真正的作用,而不是正义性不足,排除A项;一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际关系体系中国与国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欧洲)。据本题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B项正确;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排除A项;因为德国的扩张政策与美国的利益有根本性的冲突,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也威胁到了美国的大西洋航线,美国才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因为萨拉热窝事件,排除C项;十月革命爆发后,苏俄和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条约》,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退出一战与,萨拉热窝事件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至1938年(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比利时、荷兰宣布重返中立,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宣称中立,这就说明这些国家不受盟约约束,从而使集体安全有名无实,国联集体安全机制走向衰落,D项正确;全体一致规则是指决策方案的通过需要参与行政决策的全体成员国投票,且都投赞成票,材料未反映,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自己宣称中立,不是被边缘化,排除B项;委任统治制度,是指国际联盟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和属地分别委任给有关国家统治的制度,材料与海外殖民地和属地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14年(法国)。题干的意思是法国讽刺德国打着文明的旗号占领比利时城市的行为,控诉德国人奴役邻国的战争暴行,A项正确;1914年协约国集团尚未取得战争胜利,不能体现祝贺协约国集团的征战凯旋,排除B项;大萧条时期指的是1929-1933年,和题干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法国属于协约国阵营,德国属于同盟国阵营,法国不会强调同盟国作战的正义性质,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前期中国。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前中国知识界长期以英美为学习榜样。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计划,反对既存的帝国主义国际秩序,倡导民族自决,受到中国知识界的欢迎。然而随着巴黎和会的召开,威尔逊一些列主张根本无法实现,中国知识界开始寻求新的救国道路,由效仿英美转向苏俄。因此,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受到时代影响,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认识逐步深化,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认识的深化,材料不能反映中国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排除A项;C项错在“普遍”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涉及时间是20世纪初期中国,据所学可知,此时列强对中国政策并未变化,只是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1914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戏剧《蒂珀雷里的家》中男主的话,鼓励大家参与战争,说明戏剧成为了战争动员的重要手段,B项正确;法西斯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排除A项;现代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地主和农民的价值取向,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期间(世界)。根据材料“在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民众对无尽杀戮的厌倦、憎恶和愤慨,推动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快速发展。在东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予备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东方民族重获独立的巨大希望。由此,东方比西方有更多的人倾听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体系的批判”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爆发推动了西方共产主义运动的快速发展,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东方民族致力于反殖民主义革命。因此,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地缘政治和经济社会条件激发了马克思主义内部的差异化进程,B项正确;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民族意识觉醒引发了社会革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差异性,没有体现无产阶级在东方民族独立运动的地位和作用,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差异性,未涉及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16.(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
特点:声势大、时间长。
(2)变化:殖民国家实力遭到极大削弱。原因:殖民地人民深受自由和民族自决等思想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觉醒;殖民地力量得到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详解】(1)本题是原因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亚非拉。原因: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可以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特点:根据材料“在亚非拉爆发的民族民主运动声势大、时间长”可以得出声势大、时间长。
(2)本题是特点类和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世界。变化: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可以得出,殖民国家实力遭到极大削弱。原因:根据材料“ 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殖民地人民深受自由和民族自决等思想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觉醒;殖民地力量得到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17.(1)原因:一战后德国拖延赔款,法国政府借机削弱德国和复兴国内经济的目的迟迟不能达成;英美扶德抑法,刺激法国单方面采取行动;法国政府认为单靠谈判毫无益处,只能采取军事行动;法德双方曾达成可用实物支付部分赔款的协议,为法国军事占领鲁尔提供依据;鲁尔是德国重要的工矿业基地,意义重大。
(2)影响:加剧德国政治经济形势的恶化,进一步激化德国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隐患;法国对外政策严重受挫,使得法国在外交和道义上处于孤立境地;英美掌握了赔款问题的主动权;美国获得参与欧洲事务的机会。
【解析】【小题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欧洲。法国出兵占领鲁尔的原因,根据“自1920年起,法国政府便不断敦促德国方面如数如期地支付赔款。但由于英国政府在此问题上处处作梗,德国赔款问题的最终解决遥遥无期”并结合所学内容得出一战后德国拖延赔款,法国政府借机削弱德国和复兴国内经济的目的迟迟不能达成;英美扶德抑法,刺激法国单方面采取行动;根据“所有与会的军政要员都主张占领鲁尔,以向德国施压”得出法国政府认为单靠谈判毫无益处,只能采取军事行动;根据“1921年10月,法德双方达成德国可用实物支付部分赔款的协议”得出法德双方曾达成可用实物支付部分赔款的协议,为法国军事占领鲁尔提供依据;从地理和经济的角度可知,鲁尔是德国重要的工矿业基地,意义重大。
【小题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欧洲。根据材料信息“纷纷停工”“抗议”“鲁尔地区和德国的局势顿时变得紧张起来”“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担任主席的专门委员会正式成立”“赔款问题的大权旁落,表明法国的鲁尔冒险已告失败”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即加剧德国政治经济形势的恶化,进一步激化德国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隐患;法国对外政策严重受挫,使得法国在外交和道义上处于孤立境地;英美掌握了赔款问题的主动权;美国获得参与欧洲事务的机会。
18.(1)目的:维护“门户开放”政策;打破日本在华优势,实现利益均沾,维护自身利益;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阻碍中国走向独立自主。
(2)美国的对华政策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其主要目的是维护美国在中国的利益;加剧了美日之间的矛盾和争夺;罔顾中国的真正诉求,使中国又回到了被帝国主义共同宰割的局面;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扩大了在华的影响力。(任答3点即可)
【详解】(1)本题为目的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根据材料“日本在华的政治、经济优势地位严重违背了美国一贯的对华政策——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可知维护“门户开放”政策;打破日本在华优势,实现利益均沾,维护自身利益;根据材料“强迫日本把吞入口中的‘山东’吐出来,实现亚太地区的利益均沾”可知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结合美国门户开放的实质可知阻碍中国走向独立自主。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根据材料“日本在华的政治、经济优势地位严重违背了美国一贯的对华政策——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可知美国的对华政策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其主要目的是维护美国在中国的利益;根据材料“强迫日本把吞入口中的‘山东’吐出来,实现亚太地区的利益均沾”可知加剧了美日之间的矛盾和争夺;结合美国门户开放的实质可知罔顾中国的真正诉求,使中国又回到了被帝国主义共同宰割的局面;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扩大了在华的影响力。
19.(1)原因:民族自决的世界趋势的出现;十月革命的影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中国各派政治势力的推动;民族危机的加深。
(2)影响:促进了国人民族解放意识的高涨;客观上促进了北洋政府的统治策略的调整;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20世纪的中国。据材料“潮流所趋,都注重民族自决”可得出,民族自决的世界趋势的出现;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对民族自决思想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使中国人认识到,只有民族独立才有中国外交的胜利;据材料可知,面对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孙中山和陈独秀等人都有所行动,所以民族自决思想在中国快速发展,也是中国各派政治势力的推动;20世纪初,八国联军的入侵,《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民族危机的加深推动了民族自决思想在中国快速发展。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20世纪的中国。据材料“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也让陈独秀欢欣鼓舞”可得出,促进了国人民族解放意识的高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可得出,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自决思想还客观上促进了北洋政府的统治策略的调整,例如,为了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