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9 18:56:15

文档简介

瓜州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2024.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主观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政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有责任作出回答。在这里,我愿谈几点看法。
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的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党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什么样的现代化最适合自己,本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发展中国家有权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与方向,破解了现代化等于西方现代化的唯一性幻觉。
任何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物质世界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是实践在思想理论层面上的外化表征形式。它以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话语阐释伟大实践进程中取得的成就、遇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将其外化呈现在大众日常生活中,从而为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成果提供理论层面的话语保障。
社会成员不会天然对某个政治思想具有认同感与信任感,共识合法性的建构必须在成员中进行话语的输出与沟通,只有“社会成员基于某种价值信仰而对政治统治正当性所表示的认可”,才能动员起最广泛的群众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必须通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汇聚全社会的奋斗共识,引导个体认知国家的奋斗目标。如果社会个体无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形成清晰而全面的认知,就很容易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产生怀疑甚至持否定态度。
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在物质生产资料方面的支配权,控制着国际舆论传播的主导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实质性影响,但在话语权意识、话语体系建构上并未取得可与现代化建设成就等量齐观的成果和地位,”如果国际社会无法全面客观理性地了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抹黑、歪曲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片面甚至失实的论调就极易得到传播。国际舆论斗争变得越来越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并加以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遭遇着虚假舆论和话语陷阱的挑战,他们不相信“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不靠掠夺与战争的和平发展道路。因此,话语体系的建构就具有了迫切必要性。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不是自说自话,而是用中国实践建构中国话语,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摘编自艾四林、陈钿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三重维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都充满艰辛,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政党,必须直面一系列现代化之问。
B. 发展中国家从自身的国情出发而选择的适合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是否走得通,关键是要看人民的中心地位是否得到坚持。
C.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外化表征,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体现了当今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D. 当今中国依然面临国际舆论挑战,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舆论传播上有主导权,而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还未形成强影响力。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化不仅关注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还涉及了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公平问题等内容。
B. 把让人成为自由人作为最终目标的人类社会现代化不仅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
C. 最广泛的群众力量的动员必定需要建立在社会成员对政治统治正当性所表示的认可上。
D. 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了解和认识来自中国形象的“他塑”和“自塑”。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B. 毛泽东曾提出:“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
C. 习近平主席在二零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千头万绪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D. 习近平说:“各国关系和利益只能以制度和规则加以协调,不能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
4. 2022年5月19日举行的中巴建交25周年招待会上,中国驻巴哈马大使戴庆利代表中国驻巴大使馆向巴外交部部长赠送了精美的洛阳牡丹瓷。瓷盘中鲜艳的中国名花牡丹和巴哈马名花黄钟花,交相辉映。请结合材料对这一事件加以分析。
5.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意义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民进城
阿 成
古时侯称岳父为“老泰山”。这里的老泰山是我的岳父,也是志强的舅舅。志强是老泰山带到城市的农村亲戚当中成就最大的一位,现在他已经是B市的一家民营医药公司的董事长。
志强是老泰山同父异母的姐姐的孩子。对老泰山来说,姐姐的孩子无疑是最亲的了。志强的父亲在乡供销社上班,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一家人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志强又是家里的老小,东北农村称“老疙瘩”。父母和两个哥哥大事小事都让着他。志强在家里就相当于现在的“富二代”。
自从父亲去世以后,志强似乎一夜之间就长大了。他本质上是一个自信的人,认为自己是这个家中唯一的一个能有点儿出息的男子汉,应当出去闯一闯,干一番事业。
志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当然,无论你多么年轻,有什么样的美丽梦想和追求,没有时代强力配合,一切都是零。时代的了不起就在于它不仅出英雄,也出机会。
志强是最后一批蹽到大庆应聘的青年农民。他身份也由农民变成了工人,从而完成了他人生征途上的第一次飞跃。在大庆油田,志强的工作是看守“磕头机”(泵站)。这个工作总的来说挺轻松的,但夏天蚊子咬,冬天滴水成冰,西北风像飞过来的一把又一把锋利的刀子,把脸割得生疼……
当浩荡的东风把无边的沼泽地吹干的时候,他决定去省城找大舅(我的老泰山),“探讨”一下关于人生之路的多种可能。
到了省城,志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老泰山喝酒。志强选了一家专营当地土菜的小饭馆,小饭馆里菜品不多,但全是纯粹的农村菜。志强点了四个菜和廉价的“散接子”(土烧酒)。此时的老泰山已经从省里的杏林医药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的位置退了下来。老泰山很欣赏志强请吃的这家小饭馆,感觉亲切,让他回忆起当年他刚进城时的情景,况且“散接子”又是他当年的最爱,包括这四个菜:渍菜粉儿、尖椒干豆腐、鲶鱼炖茄子和酸菜白肉血肠。哎呀,真的是久违啦。
爷儿俩喝得挺开心。志强一边喝一边夸夸其谈,把舅舅当成听众了,畅谈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那一刻他完全进入角色了,他都被自己的演讲感动了。整个气氛显得有些夸张(像舞台剧似的)。老板娘像猫似的伏在柜台上饶有兴趣地听着。
志强说(眼睛里还含着泪花花),大舅,您外甥,就是您姐姐的小儿子,我,在大荒原上的小泵房里的孤灯之下就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城里干一番事业。我妈,你姐姐说,老疙瘩,难得你有这份志气,我看你呀就去城里找你大舅吧,让他帮忙给你指指道儿,干成功了,也给咱们老贾家增光添彩。
老泰山叭地一撂筷子,说,臭小子,口才不错,行,是个干事的料。我支持你。然后,老泰山抿了一口酒,问,老疙瘩,知道我为啥要支持你吗?
志强说,大舅,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乡里人”。何况我还是你的亲外甥呢,你不帮我谁帮我呀?是不是,大舅?
老泰山说,你只说对了三分之一。我要说一个啥意思呢?别看你爸在供销社工作,除了你偷吃供销社的小食品,对你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指导。你没做过买卖,不懂得生意经。懂吗?志强说,不是……太懂。
老泰山说,演员靠什么?靠嗓子,靠表演。工人靠什么?靠技术。吹糖人儿的靠什么?靠手艺。那么,生意人靠什么呢?除了靠头脑,重要的是靠口才。拙嘴笨腮的人干不了买卖,做不好生意。做了也得赔。别说你是我的外甥,你就是我的亲侄子、亲兄弟、平辈儿,不具备我说的这些本事和才能我也帮不了你。你可能要问,为啥呀?不为啥,因为那不是帮你,是坑你。懂吗?志强腾地站起来说,大舅,我爹死得早,今后您就是我亲爹了。
老泰山想了想问,那,你想干什么呢?
志强说,我想开一家药店。
大舅说,傻小子,开药店可不像你上下嘴唇这么一碰那么简单。首先你得有资质,比如说你是药剂师,你是医生……这些你都不具备,怎么开药店?
志强说,我学。
老泰山说,有两条路,现在你就放弃一切,踏踏实实地开始学,准备考资质。三年五年的时间吧。不过,我猜想你也没有那么大的耐心。还有一条,就是由我来担任你这个药店的董事长。别紧张,是挂名儿的。
志强说,紧张啥呀紧张,大舅,那是求之不得呀。
老泰山说,当舅舅的,先替你担一些风险。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开药店的启动资金。
志强的脸唰一下子变了颜色,一半儿黄,一半儿紫,他快速地眨着眼睛说,可是我……老泰山说,是不是褂兜比你的脸还干净?行啦,一切我来张罗,到时候你就当你的经理就是了。有一条,我可不是白投入,一年以后,我所有的投入你要还我。三分利,可以吧?志强说,大舅,啥也不说了,全都是感谢。
老泰山说,还有,你不能给我丢脸,更不能给你妈丢脸,听见没?志强说,大舅,咱们老贾家世世代代啥时候出过孬种?老泰山问,你想在哪儿开药店?哈尔滨还是大庆?志强说,大舅,我觉得B市人民更需要我。我有一个目标……
老泰山心想,这是一句假话,什么B市人民更需要你,扯淡。估计这小子事先都考察好了。便问,啥目标?
志强说,我想做一个像您一样的成功人物。
谁都不知道一个人会被对方的哪句话击中。但志强的这句话把老泰山感动着了。尽管老泰山心里明白,这小兔崽子何止要像自己一样,就凭他眼睛里那股凶光,肯定还有更野的目标,保不齐还会变成“扔下棍子打花子”的主呢。但是,话都说到这儿了,一切随缘吧。这些年,老姐姐在农村也不容易。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解释了“老泰山”的含义,说明志强、“我”和老泰山之间的关系,意在突出老泰山将志强一手带出来是出于亲人情结。
B. 志强虽然是家里的“老疙瘩”,但是他非常自信,是一个敢想、敢闯、口才扎实的人,这也是他日后能有一番成就的原因之一。
C. 志强请老泰山喝酒,选择了一家专营当地土菜的小饭馆,说明志强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他在请客之前就做足了功课,摸透了老泰山的心理。
D. 老泰山在从志强的成长环境、职业需要的能力、创业的条件等方面指导志强时,提出了一年后以三分利收回投入的要求,可见老泰山的狡猾。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交代了志强在父亲在世与去世后的心态变化,暗示了志强一家生活水平的下降,同时也展现了他精神层面的成长。
B. 文章在叙述场景时语言雅致、精雕细琢,而在描写人物对话时又非常通俗,闪烁着民间文化的智慧,形成了文雅与世俗相结合的美感。
C. 志强说想做像老泰山一样的人物,这句话感动了老泰山,但老泰山心里明白,志强有更大的目标,将来一定是忘恩负义的主。
D. 作者将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通过他们命运的变化,透视了中国的沧桑巨变,体现了城与乡、时代与人等几组辩证关系。
8. 农民进城的推动力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
9. 如果《文学评论》杂志社邀请你对《农民进城》进行点评,请从“老泰山”或者“志强”这两个人物中选择一个,围绕“情怀·智慧”这样的主题写下你的点评思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魏郑公传
曾巩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诗,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①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惟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浙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谏切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或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与?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其戾也……然则焚稿者非欤?”余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选自《古代十大散文流派》第三卷“欧苏古文派”,有删改)
【注】①亮:同“谅”,忠信。
10.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上的答案标号涂黑。
太A宗B末C年D群E下F既G知H此I意J而K不L言M浙N不O知P天Q下R之S得T失U至V于W辽X东Y之Z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郑公在文中指唐朝政治家魏征,他被封郑国公,“公”是朝廷赐予他的爵位。
B. “区区”在文中指愚拙,与《孔雀东南飞》中“何乃太区区”中的“区区”意思相同。
C. “益暴其恶”中的“益”指更加,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谦得益”的“益”意思不同。
D. 《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臣之间应奉行的是“大公至正之道”,君王既不抹杀他人的话语用以掩盖自己的过失,臣子也不为了博取小信而去讨好自己的君王。
B. 曾巩在文中认为后人应该正确地看待直言进谏,明确指出直言进谏不应当被掩饰,应当把直言进谏看作一件好事,如此,后人才会效仿前人。
C. 伊尹、周公尽心辅佐君王,因为世人的口头相传,伊尹、周公良相的美名得以流传后世,后人才知晓他们的贤能和杰出,并效法他们直言进谏。
D. 曾巩认为,近世为取得小信的人用焚稿来掩饰君王的过错,这会使后人看不到谏言奏章是否正确而认为过错通常在君主,这样做对君王无益。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2)伊尹、周公之谏切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
14. 唐太宗能够成为前代无人能比的贤君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末自长沙游桂岭留献所知
杜荀鹤
家隔重湖归未期,更堪南去别深知。
前程笑到山多处,上马愁逢岁尽时。
四海内无容足地,一生中有苦心诗。
朱门只见朱门事,独把孤寒问阿谁【注】?
【注】阿:作语气助词,表示询问。阿谁:谁个,谁呢?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说在长沙已家隔重湖,归期未卜,又不堪离开好友继续南行;言浅情深,直抒胸臆。
B. “山多处”扣题中“游桂岭”三字,隐喻仕路坎坷、前程渺茫,“笑”字有自我解嘲之意。
C. 颈联上句中的“四海”与“四海无闲田”中的“四海”含义相同,表达了对黎民流离失所的同情。
D. 杜荀鸻的律诗善于以家常语作工巧对,如本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精巧,用词浅显平易。
16. 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刘读《红楼梦》,读到了晴雯抱屈而死,死前“一夜叫的是娘”,不禁想起了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乾隆年间,有人盛赞苏州是“商贾辐辏,百货骈阗”,这与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的钱塘景象极其相似。
(3)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不直抒时光流逝之慨,睹物思人之伤,而借写庭中的枇杷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寓深沉的情思,含蓄隽永。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刘熙载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简单地说就是字如其人。唐代楷书大家柳公权提出“心正则笔正”的观点。心术不正,字可能写得歪歪扭扭,人格也跟着“扭曲”。
中国文人在书法中不断追求道劲有力的“骨气”之美。尤其是随着北宋以来儒学的复兴,书法评论家们越来越__①__,即对书家人品的仰慕,延伸到对其书品的喜爱。我们不妨透过文墨兼修的那些书法作品揣摩作者的情感,因而读出其品格与骨气。
《祭侄文稿》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此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颜季明所做的祭文,作者当时情绪极度悲愤,国耻家仇、民族大义流淌于字里行间,放时见涂抹之迹。
《祭侄文稿》线条浑厚圆勃,力透纸背,部分字结体俯仰变化很大,气势凛然。正如宋代书法家米带在《海岳名言》中评价颜真卿字,“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我们从中可以读出一个 ② 的颜真卿。颜真卿在另一个传世名帖《争座位帖》中怒斥了当时深受皇帝宠幸、位高权重的宦官鱼恩朝,直言敢谏令人___③_____。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写出正确的语句。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颜真卿书法特点很形象,请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跑步是一项大众运动,但也有人担心,经常跑步会造成膝关节磨损等,对膝盖不好,会得“跑步膝”。其实临床上没有“跑步膝”这一概念, ① ,一般是软骨损伤、肌腱末端病、滑膜炎等,此时应注意休息,暂时不要运动,直到疼痛减弱或者消失为止。
专家提醒,无论是跑步还是其他运动,除了选择专业的运动场地外, ② 。如,运动前做一些热身运动、运动后做一些拉伸和放松,从而减少运动伤害和受伤几率。若训练不够规范,那膝关节容易发生扭伤。此时有条件的应进行冰敷,并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膝关节、预防膝关节损伤?杨渝平表示,膝关节并非靠护具去保护, ③ 。平时应多训练肌肉力量,以及反应性、灵敏性等等。静蹲是一种非常适合普通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的锻炼方法,主要锻炼股四头肌肌肉力量。具体方法为背靠墙,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呈现下蹲姿势,使小腿长轴与地面垂直。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不要小于90度,一般每次蹲到无法坚持为结束,休息1—2分钟,然后重复进行,每天重复3—6次为最好。
21.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跑步膝”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对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意外地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体重极重。
B.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了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C. 在疫情防控期间,机器人虽然大显身手,但是并不意味着其在医疗领域的“春天”就要来临。
D. 齐白石先生画虾是画坛一绝,寥寥数笔,灵动活泼,栩栩如生,可谓“刚柔并济,凝练传神”。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南歧地处四川山谷之中,与周边隔绝。由于水质不好,岐人没有不得颈瘤病的。偶尔有外地人来,岐人们总会边围观边取笑说:“外乡人的脖子好奇怪!那么细瘦,一点都不像我们。”
外地人说:“你们的脖子隆起来是得了病,不去寻药来治,还反说我脖子细!”取笑他的人说:“有病的是你吧 我们乡里的人都这样啊,干嘛要去治!”最终岐人也不知道自己是有病的是难看的。
这是同学们在学习“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单元时读到的一则故事。其实,类似“南岐病瘿”的现象并不鲜见,如历史上齐威王曾有“王之蔽甚矣”的教训,小说里有蒲松龄大罗刹国以丑为美的制度和风气,即便在资讯发达的现实中,依然不断重复着“信息茧房”的自我封闭(见本试卷现代文阅读1)
“南岐病瘿”古今皆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在信息时代里怎样避免这样的现象继续出现 ……
同学们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请你也参与其中,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瓜州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2024.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主观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政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有责任作出回答。在这里,我愿谈几点看法。
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的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党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什么样的现代化最适合自己,本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发展中国家有权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与方向,破解了现代化等于西方现代化的唯一性幻觉。
任何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物质世界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是实践在思想理论层面上的外化表征形式。它以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话语阐释伟大实践进程中取得的成就、遇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将其外化呈现在大众日常生活中,从而为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成果提供理论层面的话语保障。
社会成员不会天然对某个政治思想具有认同感与信任感,共识合法性的建构必须在成员中进行话语的输出与沟通,只有“社会成员基于某种价值信仰而对政治统治正当性所表示的认可”,才能动员起最广泛的群众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必须通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汇聚全社会的奋斗共识,引导个体认知国家的奋斗目标。如果社会个体无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形成清晰而全面的认知,就很容易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产生怀疑甚至持否定态度。
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在物质生产资料方面的支配权,控制着国际舆论传播的主导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实质性影响,但在话语权意识、话语体系建构上并未取得可与现代化建设成就等量齐观的成果和地位,”如果国际社会无法全面客观理性地了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抹黑、歪曲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片面甚至失实的论调就极易得到传播。国际舆论斗争变得越来越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并加以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遭遇着虚假舆论和话语陷阱的挑战,他们不相信“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不靠掠夺与战争的和平发展道路。因此,话语体系的建构就具有了迫切必要性。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不是自说自话,而是用中国实践建构中国话语,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摘编自艾四林、陈钿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三重维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都充满艰辛,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政党,必须直面一系列现代化之问。
B. 发展中国家从自身的国情出发而选择的适合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是否走得通,关键是要看人民的中心地位是否得到坚持。
C.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外化表征,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体现了当今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D. 当今中国依然面临国际舆论挑战,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舆论传播上有主导权,而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还未形成强影响力。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化不仅关注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还涉及了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公平问题等内容。
B. 把让人成为自由的人作为最终目标的人类社会现代化不仅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
C. 最广泛的群众力量的动员必定需要建立在社会成员对政治统治正当性所表示的认可上。
D. 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了解和认识来自中国形象的“他塑”和“自塑”。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B. 毛泽东曾提出:“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
C. 习近平主席在二零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D. 习近平说:“各国关系和利益只能以制度和规则加以协调,不能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
4. 2022年5月19日举行的中巴建交25周年招待会上,中国驻巴哈马大使戴庆利代表中国驻巴大使馆向巴外交部部长赠送了精美的洛阳牡丹瓷。瓷盘中鲜艳的中国名花牡丹和巴哈马名花黄钟花,交相辉映。请结合材料对这一事件加以分析。
5.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意义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C 2. B 3. C
4. ①选择国际社会熟悉的“牡丹花”“瓷器”等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易于传播中国声音。
②向他国展示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自塑”中国友好的国际形象。
③“瓷盘中鲜艳的中国名花牡丹和巴哈马名花黄钟花,交相辉映”体现了中国尊重各国选择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
5. ①从理论层面保障人民大众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成果。
②凝聚全社会的奋斗共识,引导个体认知国家的奋斗目标,形成认同感和信任感。
③掌握国际舆论传播的主导权,“自塑”中国在世界上和平友好的形象,让西方对我恶意抹黑、歪曲的论调难以传播。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外化表征”错。原文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是实践在思想理论层面上的外化表征形式”,外化表征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 .“把让人成为自由的人作为最终目标”错。原文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成为自由的人。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A.表明要同舟共济。
B.表达了独立自主和借助外部力量之间的关系。
C.体现了“人民性”特点。
D.表明国际制度和规则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根据“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可知,选择国际社会熟悉的“牡丹花”“瓷器”等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易于传播中国声音。
根据“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遭遇着虚假舆论和话语陷阱的挑战,他们不相信‘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不靠掠夺与战争的和平发展道路”可知,向他国展示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自塑”中国友好的国际形象。
根据“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可知,“瓷盘中鲜艳的中国名花牡丹和巴哈马名花黄钟花,交相辉映”体现了中国尊重各国选择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是实践在思想理论层面上的外化表征形式。它以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话语阐释伟大实践进程中取得的成就、遇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将其外化呈现在大众日常生活中,从而为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成果提供理论层面的话语保障”可知,从理论层面保障人民大众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成果。
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必须通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汇聚全社会的奋斗共识,引导个体认知国家的奋斗目标”“如果社会个体无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形成清晰而全面的认知,就很容易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产生怀疑甚至持否定态度”可知,凝聚全社会的奋斗共识,引导个体认知国家的奋斗目标,形成认同感和信任感。
根据“如果国际社会无法全面客观理性地了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抹黑、歪曲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片面甚至失实的论调就极易得到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可知,掌握国际舆论传播的主导权,“自塑”中国在世界上和平友好的形象,让西方对我恶意抹黑、歪曲的论调难以传播。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民进城
阿 成
古时侯称岳父为“老泰山”。这里的老泰山是我的岳父,也是志强的舅舅。志强是老泰山带到城市的农村亲戚当中成就最大的一位,现在他已经是B市的一家民营医药公司的董事长。
志强是老泰山同父异母的姐姐的孩子。对老泰山来说,姐姐的孩子无疑是最亲的了。志强的父亲在乡供销社上班,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一家人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志强又是家里的老小,东北农村称“老疙瘩”。父母和两个哥哥大事小事都让着他。志强在家里就相当于现在的“富二代”。
自从父亲去世以后,志强似乎一夜之间就长大了。他本质上是一个自信的人,认为自己是这个家中唯一的一个能有点儿出息的男子汉,应当出去闯一闯,干一番事业。
志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当然,无论你多么年轻,有什么样的美丽梦想和追求,没有时代强力配合,一切都是零。时代的了不起就在于它不仅出英雄,也出机会。
志强是最后一批蹽到大庆应聘的青年农民。他身份也由农民变成了工人,从而完成了他人生征途上的第一次飞跃。在大庆油田,志强的工作是看守“磕头机”(泵站)。这个工作总的来说挺轻松的,但夏天蚊子咬,冬天滴水成冰,西北风像飞过来的一把又一把锋利的刀子,把脸割得生疼……
当浩荡的东风把无边的沼泽地吹干的时候,他决定去省城找大舅(我的老泰山),“探讨”一下关于人生之路的多种可能。
到了省城,志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老泰山喝酒。志强选了一家专营当地土菜的小饭馆,小饭馆里菜品不多,但全是纯粹的农村菜。志强点了四个菜和廉价的“散接子”(土烧酒)。此时的老泰山已经从省里的杏林医药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的位置退了下来。老泰山很欣赏志强请吃的这家小饭馆,感觉亲切,让他回忆起当年他刚进城时的情景,况且“散接子”又是他当年的最爱,包括这四个菜:渍菜粉儿、尖椒干豆腐、鲶鱼炖茄子和酸菜白肉血肠。哎呀,真的是久违啦。
爷儿俩喝得挺开心。志强一边喝一边夸夸其谈,把舅舅当成听众了,畅谈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那一刻他完全进入角色了,他都被自己的演讲感动了。整个气氛显得有些夸张(像舞台剧似的)。老板娘像猫似的伏在柜台上饶有兴趣地听着。
志强说(眼睛里还含着泪花花),大舅,您外甥,就是您姐姐的小儿子,我,在大荒原上的小泵房里的孤灯之下就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城里干一番事业。我妈,你姐姐说,老疙瘩,难得你有这份志气,我看你呀就去城里找你大舅吧,让他帮忙给你指指道儿,干成功了,也给咱们老贾家增光添彩。
老泰山叭地一撂筷子,说,臭小子,口才不错,行,是个干事的料。我支持你。然后,老泰山抿了一口酒,问,老疙瘩,知道我为啥要支持你吗?
志强说,大舅,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乡里人”。何况我还是你的亲外甥呢,你不帮我谁帮我呀?是不是,大舅?
老泰山说,你只说对了三分之一。我要说一个啥意思呢?别看你爸在供销社工作,除了你偷吃供销社的小食品,对你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指导。你没做过买卖,不懂得生意经。懂吗?志强说,不是……太懂。
老泰山说,演员靠什么?靠嗓子,靠表演。工人靠什么?靠技术。吹糖人儿的靠什么?靠手艺。那么,生意人靠什么呢?除了靠头脑,重要的是靠口才。拙嘴笨腮的人干不了买卖,做不好生意。做了也得赔。别说你是我的外甥,你就是我的亲侄子、亲兄弟、平辈儿,不具备我说的这些本事和才能我也帮不了你。你可能要问,为啥呀?不为啥,因为那不是帮你,是坑你。懂吗?志强腾地站起来说,大舅,我爹死得早,今后您就是我亲爹了。
老泰山想了想问,那,你想干什么呢?
志强说,我想开一家药店。
大舅说,傻小子,开药店可不像你上下嘴唇这么一碰那么简单。首先你得有资质,比如说你是药剂师,你是医生……这些你都不具备,怎么开药店?
志强说,我学。
老泰山说,有两条路,现在你就放弃一切,踏踏实实地开始学,准备考资质。三年五年的时间吧。不过,我猜想你也没有那么大的耐心。还有一条,就是由我来担任你这个药店的董事长。别紧张,是挂名儿的。
志强说,紧张啥呀紧张,大舅,那是求之不得呀。
老泰山说,当舅舅的,先替你担一些风险。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开药店的启动资金。
志强的脸唰一下子变了颜色,一半儿黄,一半儿紫,他快速地眨着眼睛说,可是我……老泰山说,是不是褂兜比你的脸还干净?行啦,一切我来张罗,到时候你就当你的经理就是了。有一条,我可不是白投入,一年以后,我所有的投入你要还我。三分利,可以吧?志强说,大舅,啥也不说了,全都是感谢。
老泰山说,还有,你不能给我丢脸,更不能给你妈丢脸,听见没?志强说,大舅,咱们老贾家世世代代啥时候出过孬种?老泰山问,你想在哪儿开药店?哈尔滨还是大庆?志强说,大舅,我觉得B市人民更需要我。我有一个目标……
老泰山心想,这是一句假话,什么B市人民更需要你,扯淡。估计这小子事先都考察好了。便问,啥目标?
志强说,我想做一个像您一样的成功人物。
谁都不知道一个人会被对方的哪句话击中。但志强的这句话把老泰山感动着了。尽管老泰山心里明白,这小兔崽子何止要像自己一样,就凭他眼睛里那股凶光,肯定还有更野的目标,保不齐还会变成“扔下棍子打花子”的主呢。但是,话都说到这儿了,一切随缘吧。这些年,老姐姐在农村也不容易。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解释了“老泰山”的含义,说明志强、“我”和老泰山之间的关系,意在突出老泰山将志强一手带出来是出于亲人情结。
B. 志强虽然是家里的“老疙瘩”,但是他非常自信,是一个敢想、敢闯、口才扎实的人,这也是他日后能有一番成就的原因之一。
C. 志强请老泰山喝酒,选择了一家专营当地土菜的小饭馆,说明志强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他在请客之前就做足了功课,摸透了老泰山的心理。
D. 老泰山在从志强的成长环境、职业需要的能力、创业的条件等方面指导志强时,提出了一年后以三分利收回投入的要求,可见老泰山的狡猾。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交代了志强在父亲在世与去世后的心态变化,暗示了志强一家生活水平的下降,同时也展现了他精神层面的成长。
B. 文章在叙述场景时语言雅致、精雕细琢,而在描写人物对话时又非常通俗,闪烁着民间文化的智慧,形成了文雅与世俗相结合的美感。
C. 志强说想做像老泰山一样的人物,这句话感动了老泰山,但老泰山心里明白,志强有更大的目标,将来一定是忘恩负义的主。
D. 作者将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通过他们命运的变化,透视了中国的沧桑巨变,体现了城与乡、时代与人等几组辩证关系。
8. 农民进城的推动力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
9. 如果《文学评论》杂志社邀请你对《农民进城》进行点评,请从“老泰山”或者“志强”这两个人物中选择一个,围绕“情怀·智慧”这样的主题写下你的点评思路。
【答案】6. B 7. C
8. ①农民对美好、富裕生活的追求;②像老泰山这类进城成功人物的榜样;③时代浪潮的裹挟。
9. 示例一:①老泰山,接受志强请客,在小饭馆吃饭感觉亲切,非常喜欢土菜,突出了他不忘本以及对家乡的情怀;②老泰山,发现志强的野心,点拨支持志强开药店,表现出他独到的眼光和商机敏锐力;③老泰山,主动拿出资金和代理药店董事长,并要求志强一年后以三分利还款,表现了他投资的魄力和为商的精明。
示例二:①志强,从小就有志向,不甘于现状,表现了他的目标意识强;②志强,先獠到大庆应聘完成身份转变,后去省城找大舅帮忙开药店,表明了他能抓住机遇和充分利用条件;③志强,得到大舅的帮助,非常感激,表明他懂得感恩。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过度解读。“古时候称岳父为‘老泰山’”。解释“老泰山”的含义并不能突出老泰山将志强一手带出来是出于亲人情结;
C.“趋炎附势”错误。“老泰山很欣赏志强请吃的这家小饭馆,感觉亲切,让他回忆起当年他刚进城时的情景,况且‘散接子’又是他当年的最爱,包括这四个菜”,点老泰山爱吃的菜并不能表明志强是个“趋炎附势”的人,只能算投其所好。
D.“可见老泰山的狡猾”错误。“一年以后,我所有的投入你要还我。三分利,可以吧?”表明他具有投资的魄力和为商的精明。不能表明他的狡猾。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将来一定是忘恩负义的主”错误。原文中老泰山心里想的是“保不齐”,不是“一定”。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
①“他本质上是一个自信的人,认为自己是这个家中唯一的一个能有点儿出息的男子汉,应当出去闯一闯,干一番事业”,表明农民有对美好、富裕生活的追求,想进城闯一闯;
②“志强说,我想做一个像您一样的成功人物”“此时的老泰山已经从省里的杏林医药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的位置退了下来”,有像老泰山这类进城成功人物作为榜样,促进了农民进城;
③“无论你多么年轻,有什么样的美丽梦想和追求,没有时代强力配合,一切都是零”,可见是时代浪潮的裹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解读作品的能力。
示例一:
①“老泰山很欣赏志强请吃的这家小饭馆,感觉亲切,让他回忆起当年他刚进城时的情景,……真的是久违啦”,老泰山接受志强请客,在小饭馆吃饭感觉亲切,非常喜欢土菜,突出了他不忘本以及对家乡的情怀;
②老泰山发现志强的野心,“大舅说,傻小子,开药店可不像你上下嘴唇这么一碰那么简单。首先你得有资质,比如说你是药剂师,你是医生……这些你都不具备,怎么开药店?”“老泰山说,有两条路,现在你就放弃一切,踏踏实实地开始学,准备考资质。三年五年的时间吧”,老泰山点拨支持志强开药店,表现出他独到的眼光和商机敏锐力;
③“不过,我猜想你也没有那么大的耐心。还有一条,就是由我来担任你这个药店的董事长。别紧张,是挂名儿的”,老泰山主动拿出资金和代理药店董事长,“一年以后,我所有的投入你要还我。三分利,可以吧”并要求志强一年后以三分利还款,表现了他投资的魄力和为商的精明。
示例二:
①志强,“他本质上是一个自信的人,认为自己是这个家中唯一的一个能有点儿出息的男子汉,应当出去闯一闯,干一番事业”从小就有志向,不甘于现状,表现了他的目标意识强;
②“志强是最后一批蹽到大庆应聘的青年农民。他身份也由农民变成了工人,从而完成了他人生征途上的第一次飞跃”“志强说,我想开一家药店”,这都表明了志强能抓住机遇和充分利用条件;
③志强,得到大舅的帮助,非常感激,“志强说,大舅,啥也不说了,全都是感谢”表明他懂得感恩。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魏郑公传
曾巩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诗,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①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惟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浙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谏切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或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与?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其戾也……然则焚稿者非欤?”余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选自《古代十大散文流派》第三卷“欧苏古文派”,有删改)
【注】①亮:同“谅”,忠信。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上的答案标号涂黑。
太A宗B末C年D群E下F既G知H此I意J而K不L言M浙N不O知P天Q下R之S得T失U至V于W辽X东Y之Z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郑公在文中指唐朝政治家魏征,他被封郑国公,“公”是朝廷赐予他的爵位。
B. “区区”在文中指愚拙,与《孔雀东南飞》中“何乃太区区”中的“区区”意思相同。
C. “益暴其恶”中的“益”指更加,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谦得益”的“益”意思不同。
D. 《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臣之间应奉行的是“大公至正之道”,君王既不抹杀他人的话语用以掩盖自己的过失,臣子也不为了博取小信而去讨好自己的君王。
B. 曾巩在文中认为后人应该正确地看待直言进谏,明确指出直言进谏不应当被掩饰,应当把直言进谏看作一件好事,如此,后人才会效仿前人。
C. 伊尹、周公尽心辅佐君王,因为世人的口头相传,伊尹、周公良相的美名得以流传后世,后人才知晓他们的贤能和杰出,并效法他们直言进谏。
D. 曾巩认为,近世为取得小信的人用焚稿来掩饰君王的过错,这会使后人看不到谏言奏章是否正确而认为过错通常在君主,这样做对君王无益。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2)伊尹、周公之谏切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
14. 唐太宗能够成为前代无人能比的贤君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答案】10. DMU 11. B 12. C
13. (1)还将使后代的君主,以为前代没有直言进谏的情况,这就开启了惰怠和忌讳进谏的风气。
(2)伊尹、周公恳切地劝谏自己的国君,他们的言辞极其深刻,并且当时的事情又非常紧迫。
14. ①唐太宗善于纳谏,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②有魏郑公这些人敢于进谏。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太宗晚年,群臣已经知道了他掩盖进谏之事却不说,使得太宗慢慢地不知道天下的得失利害了。一直到了辽东战事失败。
“太宗末年”表时间,单独成句;
“而”连接“知此意”和“不言”,表转折,“不言”后断句;
“得失”做“知”的宾语,其后断句。
故选DMU。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错误,意思不同。文中“或区区之小让”中的“区区”意为“不重要”,形容微不足道。“何乃太区区”中的“区区”意思是“愚拙”。句意:成就不重要的小小谦让的名声。/你怎么这样狭隘固执。
C.正确。“谦得益”中“益”的意思是“益处”。句意:这更加使这几个国君的恶行显露于后世。/谦虚谨慎得到益处。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因为世人的口头相传”错误。结合“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或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与”可知,后人知晓他们的直言进谏、贤能和杰出,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谏书被保存了下来。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谓”,以为;“谏诤”,直言进谏;“怠”,惰怠;“忌”,忌讳。
(2)“切”,恳切;“至”,极其;“深”,深刻;“迫”,紧迫。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结合“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可知,我看到唐太宗常常委屈自己听从群臣的意见。由此可知,唐太宗善于纳谏,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
结合“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诗,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可知,有魏郑公这些人敢于进谏。
参考译文:
我看到唐太宗常常委屈自己听从群臣的意见,而魏郑公这些人,为碰上了好时代而高兴,感激太宗知遇之恩,因此事情不论大小,没有不直言进谏的,虽然这是由于他们的忠诚,但也是因为能遇上圣明的君主的结果。那么我想唐代之所以是太平盛世,太宗之所以被称为贤君,前代的君主之所以比不上太宗,根本原因都出在这里啊。能够知道这些,是因为相关历史有记载。
君王任用臣子、臣子侍奉君王是怎样的呢?只是遵循公正罢了。公正,不是君王抹杀别人的话来掩盖自己的过失,不是臣子为博取小信而讨好自己的君主,这样做是不合适的。还有更不可以做的是,认为直言进谏是应当掩饰的,这是把直言进谏当做不好的事情,那么后代谁还会去直言进谏呢?况且前代的君主有纳谏的美德,可是后代看不见,那就不只是掩住一时的公正,还将使后代的君主,以为前代没有直言进谏的情况。这就开启了惰怠和忌讳进谏的风气。太宗晚年,群臣已经知道了他掩盖进谏之事却不说,使得太宗慢慢地不知道天下的得失利害了。一直到了辽东战事失败,太宗才开始憾恨郑公已经不在人世,还不曾知道令他悔恨的萌芽就产生于这件事情上。
那伊尹、周公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伊尹、周公恳切地劝谏自己的国君,他们的言辞极其深刻,并且当时的事情又非常紧迫。这些事保存在《尚书》里,不曾湮没。到现在人们还称颂太甲、成王是贤君,伊尹、周公是良相,是因为他们的谏书还见得到。假使当时就把谏书删减毁弃,成就不重要的小小谦让的名声,那么后世依据什么来直言进谏,又根据什么知道他们的贤能和杰出呢?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秦始皇灭亡,他们臣子的谏词就看不到,不是当时史官遗漏没记,而是天下人都不敢进言的结果。那直言进谏之事没有载入史册,这更加使这几个国君的恶行显露于后世。
有人说:“《春秋》记史的原则,是为君主、父母、贤德之人掩饰隐瞒过错,与你的说法正好相反……既然如此,是焚毁谏稿的人不对吗?”我说:“焚稿的人是谁?这不是伊尹、周公做的,而是近世的人为了博取一点点忠诚而干的,这种事情又不对。为什么?因为他们把焚稿当做替君主掩饰过错的美德,又在世上流传,这就使得后世看不到谏言奏章是否正确,一定认为过错通常在君主,而美德常常在焚稿者身上,怎么能说是爱他们的君主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末自长沙游桂岭留献所知
杜荀鹤
家隔重湖归未期,更堪南去别深知。
前程笑到山多处,上马愁逢岁尽时。
四海内无容足地,一生中有苦心诗。
朱门只见朱门事,独把孤寒问阿谁【注】?
【注】阿:作语气助词,表示询问。阿谁:谁个,谁呢?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说在长沙已家隔重湖,归期未卜,又不堪离开好友继续南行;言浅情深,直抒胸臆。
B. “山多处”扣题中“游桂岭”三字,隐喻仕路坎坷、前程渺茫,“笑”字有自我解嘲之意。
C. 颈联上句中的“四海”与“四海无闲田”中的“四海”含义相同,表达了对黎民流离失所的同情。
D. 杜荀鸻的律诗善于以家常语作工巧对,如本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精巧,用词浅显平易。
16. 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借代。以“朱门”代指当权的达官贵人,以“孤寒”代指身世寒微的人,表达了诗人出身寒微的悲苦之情。
②对比。“朱门”与“孤寒”两相对比,突出两者地位悬殊,表达了诗人沉沦下僚、仕进无望的担忧。
③反问。“独……阿谁”是反问,表达了诗人问路无门、无处可依的辛酸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表达了对黎民流离失所的同情”错误。结合语境,“四海内无容足地’是表现了作者四海飘零、无处可依的困苦境遇。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以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尾联“朱门只见朱门事,独把孤寒问阿谁”意思是:当权的达官贵人只看到自己的事情,孤独的人又去问自己谁能给他温暖与幸福?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朱门”代指当权的达官贵人,以“孤寒”代指身世寒微的人,表达了诗人出身寒微的悲苦之情。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朱门”与“孤寒”形成鲜明的对比,“朱门”“孤寒”,地位悬殊,表达了诗人沉沦下僚、仕进无望的担忧。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独把孤寒问阿谁?”是反问,诗人反问“谁能给他温暖与幸福”,表达了诗人问路无门、无处可依的辛酸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刘读《红楼梦》,读到了晴雯抱屈而死,死前“一夜叫的是娘”,不禁想起了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乾隆年间,有人盛赞苏州是“商贾辐辏,百货骈阗”,这与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的钱塘景象极其相似。
(3)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不直抒时光流逝之慨,睹物思人之伤,而借写庭中的枇杷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寓深沉的情思,含蓄隽永。
【答案】 ①. 疾痛惨怛 ②. 未尝不呼父母也 ③. 市列珠玑 ④. 户盈罗绮 ⑤.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⑥. 今已亭亭如盖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怛”“玑”“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刘熙载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简单地说就是字如其人。唐代楷书大家柳公权提出“心正则笔正”的观点。心术不正,字可能写得歪歪扭扭,人格也跟着“扭曲”。
中国文人在书法中不断追求道劲有力的“骨气”之美。尤其是随着北宋以来儒学的复兴,书法评论家们越来越__①__,即对书家人品的仰慕,延伸到对其书品的喜爱。我们不妨透过文墨兼修的那些书法作品揣摩作者的情感,因而读出其品格与骨气。
《祭侄文稿》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此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颜季明所做的祭文,作者当时情绪极度悲愤,国耻家仇、民族大义流淌于字里行间,放时见涂抹之迹。
《祭侄文稿》线条浑厚圆勃,力透纸背,部分字结体俯仰变化很大,气势凛然。正如宋代书法家米带在《海岳名言》中评价颜真卿字,“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我们从中可以读出一个 ② 的颜真卿。颜真卿在另一个传世名帖《争座位帖》中怒斥了当时深受皇帝宠幸、位高权重的宦官鱼恩朝,直言敢谏令人___③_____。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写出正确的语句。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颜真卿书法特点很形象,请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
【答案】18. ①爱屋及乌 ②铁骨铮铮 ③肃然起敬
19. 我们不妨透过那些文墨兼修的书法作品揣摩作者的情感,进而读出其品格与骨气。
20.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以“欲张之硬弩”“将立之铁柱”喻字,又借助拟人写字有“昂然不可犯之色”,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颜真卿字刚毅凛然的特点。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能力。
①书法评论家们由喜爱书法的“骨气”之美,到对书家人品的仰慕和其书品的喜爱,可填“爱屋及乌”。爱屋及乌: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②“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表现颜真卿的骨气,可填“铁骨铮铮”。铁骨铮铮:指人有骨气,刚正坚贞。
③此处表达敬佩的意思,可填“肃然起敬”。肃然起敬:形容对某人或某件事产生了敬佩之情。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语序不当,指示代词“那些”应放在“那些文墨兼修”前面。
不合逻辑,“因而”表因果关系,此处应改为表递进关系的“进而”。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硬弩欲张,铁柱将立”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用“欲张的硬弩”“将立的铁柱”比喻颜真卿的字;“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运用拟人手法,把颜真卿的字人格化,写得具有人的神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颜真卿字刚毅凛然的特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跑步是一项大众运动,但也有人担心,经常跑步会造成膝关节磨损等,对膝盖不好,会得“跑步膝”。其实临床上没有“跑步膝”这一概念, ① ,一般是软骨损伤、肌腱末端病、滑膜炎等,此时应注意休息,暂时不要运动,直到疼痛减弱或者消失为止。
专家提醒,无论是跑步还是其他运动,除了选择专业的运动场地外, ② 。如,运动前做一些热身运动、运动后做一些拉伸和放松,从而减少运动伤害和受伤几率。若训练不够规范,那膝关节容易发生扭伤。此时有条件的应进行冰敷,并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膝关节、预防膝关节损伤?杨渝平表示,膝关节并非靠护具去保护, ③ 。平时应多训练肌肉力量,以及反应性、灵敏性等等。静蹲是一种非常适合普通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的锻炼方法,主要锻炼股四头肌肌肉力量。具体方法为背靠墙,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呈现下蹲姿势,使小腿长轴与地面垂直。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不要小于90度,一般每次蹲到无法坚持为结束,休息1—2分钟,然后重复进行,每天重复3—6次为最好。
21.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跑步膝”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对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意外地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体重极重。
B.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了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C. 在疫情防控期间,机器人虽然大显身手,但是并不意味着其在医疗领域的“春天”就要来临。
D. 齐白石先生画虾是画坛一绝,寥寥数笔,灵动活泼,栩栩如生,可谓“刚柔并济,凝练传神”。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21. A 22. ①如果感到膝关节疼痛
②还要做规范性训练
③而是靠肌肉去保护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句中引号“跑步膝”表特定称谓。
A.表特定称谓;
B.表反讽、否定;
C.表特殊含义;
D.表引用。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后文提到膝关节疼痛的原因(表现症状)一般是软骨损伤、肌腱末端病、滑膜炎等,可知语境只是提出了一种膝关节疼痛的假设,故填“如果感到膝关节疼痛”;
第二处,结合前文“无论是跑步还是其他运动,除了选择专业的运动场地外”,可知此处应填“还需要……”;再结合后文的运动前做一些热身运动、运动后做一些拉伸和放松,从而减少运动伤害和受伤几率,此处语境强调运动前后做规范运动的重要性,故填“还要做规范性训练”;
第三处,结合前文“膝关节并非靠护具去保护”,此处应填“而是靠……”;再结合后文的“平时应多训练肌肉力量”,暗示我们关键词语是“肌肉”。综合考虑,此处可填“而是靠肌肉去保护”。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南歧地处四川山谷之中,与周边隔绝。由于水质不好,岐人没有不得颈瘤病的。偶尔有外地人来,岐人们总会边围观边取笑说:“外乡人的脖子好奇怪!那么细瘦,一点都不像我们。”
外地人说:“你们的脖子隆起来是得了病,不去寻药来治,还反说我脖子细!”取笑他的人说:“有病的是你吧 我们乡里的人都这样啊,干嘛要去治!”最终岐人也不知道自己是有病的是难看的。
这是同学们在学习“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单元时读到的一则故事。其实,类似“南岐病瘿”的现象并不鲜见,如历史上齐威王曾有“王之蔽甚矣”的教训,小说里有蒲松龄大罗刹国以丑为美的制度和风气,即便在资讯发达的现实中,依然不断重复着“信息茧房”的自我封闭(见本试卷现代文阅读1)
“南岐病瘿”古今皆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在信息时代里怎样避免这样的现象继续出现 ……
同学们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请你也参与其中,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南岐病瘿”故事,南岐人与世隔绝,自身患病,却取笑正常的外乡人,在外乡人指出问题时,仍偏执地固守己见,不听劝告,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世代患病。患病本来是不幸的,应该积极医治才对。可悲的是南岐人不以为自己不幸,反而以为自己是正常的,可见闭关自守、孤陋寡闻会使人眼光短浅,盲目自大,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这启示我们一个人不能坚持自己的错误思维,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想法,接受不同的观点、建议,才能不断进步。
第二部分由“南岐病瘿”发散开来,指出类似“南岐病瘿”的现象并不少见,历史上齐威王受蒙蔽、当下社会“信息茧房”的自我封闭都是“南岐病瘿”的再现。当下信息时代,互联网给我们制造了一个信息海洋,却也编织了一个个信息茧房。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每个人看自己想看的,听自己想听的,这种舒适会让我们对其他信息视而不见,甚至产生偏见、偏执,阻碍我们认知这个真实的世界。
第三部分连续提出三个问题,意在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南岐病瘿”现象的原因、危害,以及该如何避免这种现象,为考生指明了写作方向与写作内容。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先借“南岐病瘿”的故事引出中心论点——不能闭关自守、固执己见,要保持开放心态,善于倾听、接受不同的观点、信息。然后由古及今、立足当下,指出类似“南岐病瘿”的现象,并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原因。接着进一步论述“南岐病瘿”般闭目塞听的危害,可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如何避免‘南岐病瘿‘般的闭目塞听”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辩证分析,如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观念,兼听则明,打破思维茧房;我们要批判性地看待周围的事物,不盲目自信等。
立意:
1.打破信息茧房,成就多样精彩。
2.兼听则明,固守则暗。
3.突破自己,不破不立。
4.善于倾听不同观点,方能全面看待事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