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秦巴山地位于秦岭与大巴山一带,汉水上游,其典型垂直带带幅(即垂直带宽度)的分异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南北过渡带的过渡性和复杂性。图甲为秦巴山区唐家河、光雾山、神农架三地的典型山地垂直带谱,三地均位于大巴山南坡。图乙为秦巴山区某自然带带幅的经向变化。据此完成1~3题。
甲 乙
1.推测图乙所示的自然带是( )
A.常绿阔叶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
C.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D.针阔混交林带
2.图乙所示秦巴山区某自然带的带幅( )
A.随经度自西向东呈线性减少的趋势 B.神农架南坡最宽,海拔1000米以下
C.唐家河最窄,海拔1500米以上 D.随基面高度增加呈线性增加的趋势
3.导致神农架山区常绿阔叶林带南北坡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坡度差异 B.局地环流 C.基面高度 D.水热条件
河南省是传统农业大省,县城(县级市中心城区)和小城镇作为服务带动乡村发展的重要节点,在实现就地城镇化(就地城镇化表现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向户籍所在县城、所在县的乡镇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基础较好的县城为专业村镇形成提供扩大市场、改善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培养带头人等方面的条件。案例县城选取了河南省巩义市(县级市,城镇化高水平丘陵县)、漯河市临颍县(城镇化中等水平平原县)、洛阳市嵩县(城镇化较低水平山地县)。下图为2005-2020年不同尺度的城镇人口规模演变速率图,下表为河南省以及三个案例县域内小城镇的人口普查数据。据此完成4~6题。
时间 2010年 2020年
项目 常住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 (万人) 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 (万人) 城镇化率
河南省 9402.4 3622.0 38.5% 9936.6 5507.9 55.4%
巩义市 80.8 36.6 45.3% 78.5 51.1 65.1%
漯河市临颍县 71.1 24.5 34.5% 59.4 29.8 50.1%
洛阳市嵩县 50.7 10.2 20.1% 54.3 22.4 41.3%
4.2005-2010年,与全国平均、河南省平均相比,案例县域内小城镇演变速率指数较高的原因是( )
A.就地城镇化减弱 B.国家和区域政策 C.生态环境的改善 D.小城镇规模较小
5.城镇化发展初期,影响小城镇规模的关键因素是( )
A.产业发展水平 B.对外交通密度 C.经济发展基础 D.区域海拔高程
6.与异地城镇化相比,就地城镇化能够( )
A.改善小城镇的环境 B.加剧乡村的老龄化 C.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D.拉大城乡间的差异
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分别在3月、6月、9月以及12月拍到的地中海沿岸(29°E,31°N)日落景观,展示了不同时期日落方位的变化。据此完成7~9题。
7.推测图示12月太阳日落方位为(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8.太阳视运动平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同当地北极星观测仰角互余。6月的某天,该摄影爱好者观测到太阳升起后的轨迹及其与地平面夹角,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9.在不考虑海拔、遮挡物等因素的情况下,在该地以北至北极圈范围内的某一地点在一年内拍到的日落的南北跨度会( )
A.更大 B.先小后大 C.更小 D.先大后小
德达古滑坡是位于四川省巴塘县德达乡的一个大型古滑坡,滑坡地形呈陡-缓-陡折线形。德达古滑坡是在断裂活动、降雨入渗、河流侵蚀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原始斜坡结构较为破碎的岩层岩土体在强震作用下沿着节理裂隙面发生崩解-滑动-堆积-堵江-溃决灾害链事件,滑坡堆积稳定之后,在重力作用、降雨入渗、河流侵蚀等长期作用下,滑坡发生浅层滑动、前缘复活变形等迹象。在堰塞湖形成到溃决的过程中,随着水位和流速的变化,巴曲河床断面形态也会发生变化。下图为德达古滑坡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德达古滑坡形成过程是( )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11.目前德达古滑坡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推测导致其滑动可能性最小的是( )
A.降雨入渗 B.河流冲刷 C.风化作用 D.重力因素
12.在堰塞湖形成到溃决的过程中,巴曲河床断面形态发生的变化主要有( )
A.初期,上游河床变窄 B.中期,上游河床淤高
C.中期,河流流速加快 D.后期,上游河床变浅
钻是电池材料中的关键元素,在新能源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全球60%以上的钻矿精炼加工在中国。2019年中国钻矿以及中间冶炼产品的进口份额分别占到了全球总份额的87%和71%,主要来源于刚果(金)。2019年,刚果(金)政府颁布钻矿出口禁令,鼓励企业对原矿进行加工后再出口,未来钻矿或将不再是主要的贸易形式。下图为2011-2020年我国钻资源供需和对外依存度。据此完成13~14题。
13.全球60%以上的钴矿精炼加工在中国,主要是我国( )
A.储量高 B.市场广 C.产量高 D.研发强
14.为保障我国钴矿资源安全,最可行的措施是( )
A.压缩精炼钴产业的规模 B.集中发展产业链资源端
C.加大对钴矿的综合利用 D.提升国内钴矿勘探技术
澜湄五国(缅句、老挝、越南、泰国和柬埔寨)是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打造澜湄流城经济发展带,建设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举措的重要战略国家。云南以昆明为中心,河口、瑞丽、磨憨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为窗口打造面向东南亚的三条主要跨境物流通道(下图)。基于区块链技术,通过多式联运货物单证统一、整合通关手续,实现货物信息透明化,多举措建设“高标准、高层次、高质量”发展的跨境物流通道,对我国和东南亚产业合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示跨境物流通道纵向交通“枢纽”城市的联系强于横向城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区域联系 B.历史文化 C.地形特征 D.政府政策
16.建设跨境物流通道对我国和东南亚产业合作的积极影响表现在( )
①促进跨境加工产业集聚 ②增加东南亚农产品进口
③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协作 ④改善沿线的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油茶树喜热怕冷,突然的低温或晚霜会造成落花、落果。喜湿怕涝,花期集中在10-12月,花期连续降雨会影响授粉。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被称为“东方橄榄油”。我国是油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油茶林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着生态平衡。广西博白县发展与推广油茶的宜林地资源丰富,可以推动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开展林下种养经济产业,如“油茶+按树”“油茶+家禽”“油茶+蜂”“油茶+中草药”“油茶+羊”等。广西博白县(图甲)的油茶产业向全过程产业链方向发展,图乙为油茶全产业链循环发展模式示意图。近年来,国家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将油茶的定位上升到战略层面。
甲 乙
(1)说明博白县适宜油茶种植的气候条件。(4分)
(2)分析博白县开展林下种养经济产业的优点。(6分)
(3)从国家安全角度分析我国将油茶定位上升到战略层面的意义。(6分)
18.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塔南凹陷(图甲)位于中蒙边界海拉尔—塔木察格断陷盆地的最南端。凹陷西侧缓坡带主要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图乙),东侧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发育在出山口湖岸附近的河流扇进入水体,则形成扇三角洲,古风场对扇三角洲前缘进行改造形成浪控三角洲。依据岩性和沉积构造特征可将塔南凹陷滩坝划分为滩砂和坝砂,且发育滩坝共生、有滩无坝和有坝无滩3种沉积组合样式。难砂多以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坝砂分为砾质坝和砂质坝。
甲 乙
(1)描述浪控三角洲的形成过程。(6分)
(2)比较西部缓坡带、中央隆起带的沉积物特点,并说明理由。(6分)
(3)指出图示平面上滩砂分布的特点。(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双向“飞地”指两个地区相互进行飞地的嵌入和产业转移,形成两地“产业对流”的发展形态,反映两地产业互补的趋势。广东省省内联手推进产业转移,探索布局双向“飞地经济”模式。2023年3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公布《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千措施》,支持珠三角在粤东西北探索“飞地经济”,同样也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各市通过租赁办公楼宇、设置园中园、建设孵化器、打造招商展示平台等方式,在珠三角地区设立“反向飞地”。
(1)简述广东省在省内发展双向“飞地”的前提条件。(6分)
(2)列举适合发展“反向飞地”经济模式的产业。(6分)
(3)指出双向“飞地”模式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6分)⑥G
2024届高三
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A【解析】据图甲可知,唐家河、天雾山南坡和神农架南坡共有的自然带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和常绿阔叶林带。据图乙
可知,该自然带在神农架南坡的带幅是600米。据图甲可知,在神农架南坡,常绿阔叶林带的海拔大约为400-1000米,常绿落叶阔叶
混交林带的海拔大约在1000-1800米。因此为常绿阔叶林带。故选A。
2.B【解析】常绿阔叶林带的带幅随经度自西向东呈现显著线性增加趋势,A错误:神农架南坡最宽,带幅为600m,分布于海拔
1000m以下的低山峡谷地段,B正确:唐家河最窄,带幅为400m,但海拔高度在1500m以下,C错误:常绿阔叶林带带幅随基面高度
增加呈显著线性降低趋势,D错误。故选B。
3.D【解析】据图甲可知,神农架北坡缺失常绿阔叶林带,与南北坡的坡度差异关系不大,A错误:神农架所在区域整体受季风
控制,与局地环流关系不大,B错误:结合图示可知,神农架南北坡的基面高度差别不大,C错误:充足的水热条件能够满足常绿阔叶
林生长的条件,因此南坡存在常绿阔叶林带,D正确。故选D。
4.D【解析】结合材料“就地城镇化表现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向户籍所在县城、所在县的乡镇转移"可知2005一2010年研究区域
内小城镇演变速率远高于全国、河南省的平均水平,说明县域内小城镇规模的演变速率高,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应该是就地城镇化增
强,A错误:国家和区域宏观发展政策对全国各地是一致的,B错误:生态环境改善不是导致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C错误:河南省总
体进入快速城镇化的初期,各级城镇均进入相对快速发展阶段,结合表格三个案例县域内小城镇的人口普查数据可知,十年间城镇人
口数量增速明显,小城镇由于规模较小,相较于河南省或者全国大中城市更容易实现规模的高速率演变,因此2005一2010年研究区
域内小城镇演变速率指数较高,D正确。故选D。
5.C【解析】结合材料“经济基础较好的县域为专业村镇形成提供扩大市场、改善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培养带头人等方面的条
件”可知,经济发展基础对后续小城镇规模具有极强的正向影响,显示了小城镇发展的路径依赖性,经济发展基础是早期的关键因
素。小城镇发展基础好、平均规模相对较大,对小城镇后续发展有着强大影响力。产业发展水平、对外交通密度以及区域海拔高程也
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核心影响因素。故选C。
6.C【解析】就地城镇化意味着小城镇人口增加,加剧小城镇环境的污染问题,A错误:就地城镇化不一定能加剧农村的老龄
化,B错误:就地城镇化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利于推进乡村振兴,可以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C正确,D错误。故选C。
7.D【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图示为地中海沿岸的日落.拍摄日落的方向是面向西方.12月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拍摄点位于31N,结合
图示太阳方位可推断太阳位于西南方。故选D。
8.B【解析】据材料可知太阳视运动平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同当地北极星观测仰角互余,当地北极星观测仰角角度与当地纬度相
等,当地纬度为31N,夹角为90°-31°=59°,CD错误:6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纬度为31N,太阳直射点在当地以南,北半球非
极昼区,按日出东北,正午正南,日落西北沿顺时针运动,图中太阳方位为日出方位,太阳在图的中心位置,则拍摄者站位面向前面为
东北,东南西北是顺时针分布的,所以其右手方为东南,左手方为西北,太阳在东北升起,过正南,再在西北落下,先要经过正东,正东
在东北和东南之间,东北升向正东,即是向右运动。箭头为太阳升起方向,应指向右上,A错误,B正确。故选B。
9.A【解析】由于纬线是弧形,越往北弧弯曲的角度越大,而太阳光线是平行光,所以越往北太阳光线和纬线的夹角就越大,越
往北太阳往北偏得越多,因此南北跨度会更大。故选A。
10.D【解析】德达古滑坡发生之前受重力作用、冻融作用以及降雨作用的影响,斜坡岩土体沿节理发育,并逐渐形成贯通的结
构面,在某一次由断裂活动引起的强震作用下,原始斜坡结构较为破碎的表层岩土体沿着节理裂隙面发生崩解-滑动,滑落的岩体和
坡积物在运动过程中铲刮坡体中部的原始地形,推挤前部岩土体,并在斜坡前部堆积,堵塞前缘巴曲河,在巴曲长期不断冲蚀下发生
溃坝,巴曲河道发生改变。在德达古滑坡稳定之后,受重力作用、降雨人渗、河流侵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德达古滑坡发生浅层滑动,
形成浅层滑带,因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④一①③一②。故选D。
11.C【解析】降雨是诱发滑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变形破坏机制主要表现为对滑坡岩土体的加载以及改变岩土体的
结构和力学强度等,从而降低滑坡体的稳定性,A错误:山体滑坡部位有巴曲河流流经,河流的冲刷侵蚀作用强,使德达古滑坡发生滑
动变形,B错误:岩石的风化使斜坡前缘各种成因的裂隙加深加宽,但相较于其他因素而言风化作用的影响较小,C正确:滑坡的本
质就是滑坡物质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因此,地形条件就决定了重力的分布,构成了坡体滑动的动力条件,一般斜坡坡度越大,可滑动
物质的下滑力也就越大,斜坡体稳定性越差,四川省巴塘县地形起伏大,受重力影响大,D错误。故选C。
12.B【解析】堰塞湖形成初期,阻塞河谷水流,上游河道水位拾升,流速诚慢,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床变宽,A错误:堰塞湖蓄
水一定程度后,流速变慢,以沉积作用为主,河床淤高,河道变浅,B正确,C错误:堰塞湖遗决后,河流流速加快,下蚀明显,河床变深,
D错误。故选B。
13.B【解析】读图可知,我国钴储量低.产量不高,AC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钴矿精炼加工占全球的60%以上,主要是
我国钴矿市场大研发并没有发达国家强.D错误,B正确。故选B。
14.D【解析】压缩精炼钴产业规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钴矿资源安全问题,A错误:集中发展钴产业链资源端,钴产业链资
开年摸底联考地理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