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
适用年级:三年级下
设计者:三年级语文教师
课题:《守株待兔》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借助课文中关键词句初步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文言文,教学重点在于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背诵课文。难点在于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但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时教师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想象。教师要在文本与学生能力之间架设桥梁,使学生能够完整地进行语言表达,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另外,学生年龄小,他们虽然明白上课的规矩,但难以做到,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定要生动,朗读的形式要多样,评价语言也要有趣味。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课文中的4个生字并会写“守、株”等9个生字。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进一步朗读和交流讨论来自主理解寓意。
3、知道不劳动是没有收获的,以及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不能有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的去做。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通顺,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3.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大意,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5.明白寓言告诉的道理: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不会有好结果的。
二、评价任务
任务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停顿,将课文读通顺。
任务2:借助注释、插图,了解课文大意。
任务3:再读课文,抓住人物行为,读懂故事。
任务4:结合实际理解寓言故事寓意,从而懂得只有付出劳动,才会有收获的道理。任务5: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三、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 对应评价任务 对应学习目标
环节一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指和老师一起把题目写下来。(板书课题)2.相关资料3、请小朋友来读一读。先指名读(读后师进行评价),然后集体读。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遍。4、知道守株待兔的意思吗?先听老师把这个故事读完,你们打开课文认真听,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就(师范读课文) 任务1 目标1、2
环节二教师精讲呈现新知 5、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题目的意思?回答并出示ppt(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6、其实,题目“守株待兔”这四个字每个字的意思在这句话里都能找到。比如“兔”就是指句子中的——(野兔)。“株”稍难一点,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出来,是——(树桩)。“守”在句子里虽然没有相对应的词,但是却有相应的话说明了“守”的意思,能找出来吗?7、对,坐在旁边不就是守着吗?题目中每个字的意思都懂了吗?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就是守着树桩等兔子)。 任务2 目标2
环节三学生独学巩固新知 那么,这个人为什么要守着树桩等兔子呢?结果又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各自把课文读一遍。(生读课文)这个人为什么坐在树桩旁等兔子?(因为他曾经在树桩边白捡了一只兔子。)板书:白捡8、那他又怎么会在树桩边捡到野兔的呢?(因为有只野兔撞死在这树桩上了。)板书:撞死9、后来,他等到兔子了吗?田里变得怎么样?(生:他没能等到兔子,田里长满野草,庄稼全完了。)板书:全完10、看了板书,同学们对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清楚了吗?谁能根据板书和老师在大屏幕上给你的提示把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说一说?(故事的大意是,有只野兔在树桩上,种田人了一只野兔,心里很高兴,于是他就坐在旁等,结果没等着,全完了。) 任务2 目标3
环节四小组讨论交流互助 11.学习第1自然段看来这个故事还得从兔子撞死讲起。那么,这只兔子究竟是怎么撞死的呢?我请一个同学把第1自然段读一读。(指名读第1自然段)你们知道兔子撞死的原因了吗?兔子为什么从树林里跑出来,课文中没有交代,也许是猎人的追捕,也许是猛兽的追赶,究竟为什么,我们无从知道。但是就这一自然段看,有个字与兔子撞死关系很大,不知同学们看出来了没有?是哪个字? 任务3 目标3
环节 12.(窜)教学窜。 任务3 目标3
五 那么,怎样的跑才叫“窜”呢?
教师 (“窜”就是快跑。“窜”还有乱跑、不注意方向、慌慌
答 张张的意思。)
疑 因为兔子慌慌张张地跑,又跑得比较快,所以不小心撞在了
课堂 树桩上。
小结 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样的事会经常发生吗?(不会。)也就
是说出现这样的事非常——(非常少见)想想怎样把这个窜字读出来,你们愿意读一读吗 还可以把你自己的体会也融入朗读中。先指名读,后集体读。
四、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通顺,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3.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大意,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5.明白寓言告诉的道理: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不会有好结果的。
二、评价任务
任务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停顿,将课文读通顺。
任务2:借助注释、插图,了解课文大意。
任务3:再读课文,抓住人物行为,读懂故事。
任务4:结合实际理解寓言故事寓意,从而懂得只有付出劳动,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任务5: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三、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 对应评价任务 对应学习目标
环节一激趣导入 学习第二自然段那白捡又从何说起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轻声读第2自然段,找出能表示“白”这个字意思的话。(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到了吗?课文哪儿表示了“白”的意思? 任务3 目标3
(课文中的“没花一点儿力气”写出了“白”的意思。)对,“白捡”就是没花一点儿力气就拾到的意思。没花一点儿力气就拾到一只野兔,而且是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看来这个人的运气不错。这里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说侥幸。种田人侥幸地捡到了一只野兔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种田人的心里怎样呢?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
(乐滋滋)“乐滋滋”是什么样子?谁愿意拎着这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乐滋滋地说上几句。(指名上讲台表演)从他的样子和说的话我们理解“乐滋滋”的意思就是这个乐滋滋的种田人还有一个更美的想法呢 指名学生找出句子读,同时ppt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环节二 3、学习第3自然段PPT出示: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这一段从一开始说“从此他丢下了锄头”,先读读“从此”,“从此”是指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捡到兔子后就把锄头丢掉了。)你们看这就是锄头,(边说边出示锄头图)知道锄头是干什么的?老师告诉你们,锄头是用来锄草弄松土地的劳动工具,(集体读锄头)生:他就一直坐在树桩旁边等兔子,别的什么也不做。他丢下锄头说明了什么?(不干活了)种田人把锄头丢了,不干活了,老师这里有两话(PPT出示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种田人丢下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整天和没有整天意思一样吗 谁能来说说有什么不一样?(指名回答) 任务3、4 目标3、4
环节三小组讨论交流互助 那么,你们想,他坐在树桩旁等野兔时会怎么想呢?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呢?结果摆在他面前的是怎样一种情况呢?指名回答是啊,最后的结果跟我们说的一样,出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生齐读第3自然的最后一句话)一块好端端的田地,由于他整天等野兔,结果种田人不但再也没有得到野兔,而且田野长满了草,庄稼全完了。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最后种田人落得个两手空空。最后种田人一无所获。板书:一无所获 任务4 目标4
环节四教师课堂小结 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成功要靠辛勤的劳动,否则将会一无所获。 任务5 目标4、5
答
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