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小说写到了战士张广寿的牺牲,要不是有个鬼子开了枪,也许他并不会死。作
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即便前期准备再充分,战斗也是有偶然性的。
D.小说结尾写到了“我"的结局,没能走进历史博物馆,只能回到农民家里继续劈
柴,流露出我"无法继续发挥价值的遗憾。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储国恩队长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开头,借助对“那一刻”情境式的刻画,
树立起了一个强壮、果敢、坚毅的抗日队长形象。
B小说借助“黑黢黢的锅底”一样的天空、“米粒儿”一样的雪花、“漆黑的夜”、“漆
黑的路”等环境描写,渲染出严酷紧张的战争气氛。
C.小说善用对比。如把“战士们头上冒着热气"和“我们身上闪着寒气”相对比,既
体现了战士们的战斗热情,也暗示了战斗的严酷性
D.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平实而生动。如把口语“绮角旮旯"等引入文章,风格诙谐
幽默,把日本鬼子比作“褪了毛的猪;富有情趣。
8.“姜庄子斧头战”是抗日战争最激烈时的一次真实的模范战例。本文作为一篇小
小说,在叙述上别具匠心,请结合文本分析其特色及作用。(4分)
9.小说结尾对文新县大队的战士们予以了高度评价一“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英雄”应具备哪些品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古代奇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闽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魏中:山王英等众数十万攻钟离。上命豫州刺史韦容将兵救钟离,受曹景宗节
度。客自合肥取直道,由阴陵大泽行,值涧谷,辄飞桥以济师,旬日至邵阳。上
豫救曹景宗曰:“韦睿,卿之乡望,宜善敬之!”景宗见睿,礼甚谨,上闻之曰:
“二将和,师必济矣。”景宗与睿进顿邵阳洲,睿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
去魏城百余步,比晓而营立。魏中山王英大惊,以杖击地曰:“是何神也!”景
宗虑城中危惧,募军士潜行水底,贵牧入城,城中始知有外援,勇气百倍。
明旦,英自率众来战,容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以麾军,一日数合,英乃逃。魏
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路请下城以避箭奢不许军中惊奢于城上厉击呵之乃
定。上命景宗与客各攻一桥,客攻其南,景宗攻其北。三月,淮水暴涨,睿使斗
舰竞发,别以小船载草,灌之以膏,从而焚其桥,军人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
一当百,诸垒相次土崩,魏军大清。景宗与群帅争先告捷,容独居后,世尤以此
贤之。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二》)
文本二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七》(节选):曹景宗,骁将也;韦睿执白角如意、
乘板舆以麾军。夫二将之不相若,固宜其相轻矣。武帝豫救景宗,得将将之术矣。
救睿以容景宗易,救景宗以下套难。然而非然也,睿能知景宗之鸷,而景宗不能
知睿之弘,景宗之气敛,而何患睿之不善处景宗邪?且其诏之日“韦睿,卿之乡
望”,动之以情,折之以礼,而未尝有所柳扬焉。如其不然,睿愈下而景宗愈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