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9 21:5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右图为河北磁山遗址发现的磨制石器,因用途不同而出现不同器形。如:翻土的石铲;收割的石镰;碾磨谷物的石磨盘、石磨棒。据此可知,磁山遗址的原始居民已经能够
A.种植作物 B.建造房屋 C.饲养家畜 D.挖掘水井
2.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将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表明
A.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历史事实 B.文献记载没有太大参考价值
C.《史记》中黄帝的事迹都是真实的 D.口头传说全部属于历史事实
3.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冀,东控徐淮。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D.大肆征伐,发动兼并战争
4.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商代中期,青铜器种类已十分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器的器型多种多样,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这体现夏商西周时期
A.生产工具不断改革 B.手工业水平的提高
C.统治阶级注重享乐 D.阶级贫富不断分化
5.西周礼制规定,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效仿,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 B.大量制鼎,技术不断提高
C.郑国独大,最终统一全国 D.技术进步,农业发展迅速
6.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孔子的“珍贵的遗产”包括
A.主张“无为而治” B.提出“仁者爱人”
C.倡导“民贵君轻” D.强调“依法治国”
7.秦始皇为了抗击匈奴,命蒙恬率领十万工人修建从陕西咸阳到内蒙九原郡,全长736公里的直道。历时两年半完工,全部用黄土夯实。这主要得益于
A.万里长城的修建 B.铁制工具的推广 C.国家体制的作用 D.边疆地区的开拓
8.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评论:“汉武诸将,首推卫霍,一舅一甥,其出身相同,其立功又同,亦汉史中之一奇也”。材料中“立功”相同主要指
A.平定七国之乱 B.镇压农民起义 C.率军击败匈奴 D.打压地方豪强
9.“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能说明这一论点的是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文景之治 D.南朝的更选
10.有史学家指出,公元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东征既征服了波斯,也被波斯征服。材料认为亚历山大东征
A.建立起庞大的大帝国 B.具有鲜明的侵略性质
C.给东方带来巨大灾难 D.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11.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中世纪“封建制”自此真正确立。维系“封建制”的纽带是
A.血缘的亲疏 B.权利的分配 C.门第的高低 D.土地的封赐
12.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雇用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材料反映了
A.租地农场产生 B.庄园经济盛行 C.西欧城市兴起 D.手工工场出现
13.安东尼·培根从1768年开始从事黑奴贸易,八年中他赚了76000英镑,他用这笔巨款开了一家铁厂,几年后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的“发迹”见证了
A.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性 B.殖民地人民的苦难性
C.世界市场扩张的野蛮性 D.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14.“拿破仑个人的影响诚然是可贵的,但是只有顺应正在推进欧洲文明的那些潮流,他的影响才能起作用。”作者认为拿破仑
A.建立起封建君主统治 B.对外征战统一了欧洲
C.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建立起民主文明的社会
15.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确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A.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B.社会主义发展全过程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16.19世纪中期,俄国和美国几乎不约而同地采取措施解决当时经济发展的劳动力问题。这些措施
A.适应了殖民体系瓦解的潮流 B.符合两国劳动人民共同的愿望
C.改变了两国国内战争的进程 D.是资本主义发展扩张的必然结果
17.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后完成了纪实作品《震撼世界的十天》。“震撼”主要指俄国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B.平息了国内反革命叛乱
C.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D.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18.《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各国自认为缔结了‘创造安全的世界’和‘结束所有战争’的和约,实则留下的遗产则是失望和怨恨。”这说明作者认为
A.巴黎和会是一场分赃会议 B.战后国际秩序十分脆弱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D.欧洲优势地位宣告终结
19.右图漫画中,罗斯福和丘吉尔各手持一根魔术棒,庆祝新生儿的诞生。墙上画像中斯大林和蒋介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该漫画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
A.萨拉热窝事件的影响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 D.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0.1947年3月,美国宜称:不论直接侵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都有权进行干涉,且没有“地理界线”。这反映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的成立 D.华约的成立
21.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实施民主化和去军事化改造”逐步转为“扶植日本”。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A.日本国际地位提高 B.美国“新经济”的需要
C.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D.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崛起
22.1965年,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年起增加到54个。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
A.导致了美苏力量对比失衡 B.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D.改变了西方大国主导国际秩序的局面
23.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体现的是
A.联合国发展的过程 B.北约扩张的过程
C.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D.华约扩张的过程
24.2023年6月23日,媒体报道北约将在日本建立联络处,这将是北约在亚洲建立的第一个联络处。北约的举动体现了
A.遏制苏联的需要 B.冷战思维的延续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多极化进程的推进
25.“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据此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是
A.主张单边主义 B.实施贸易保护 C.反对逆全球化 D.维护生态平衡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8分)学习历史有多种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访古迹】
材料— 中国的四大石窟;敦煌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麦积山石窟,后秦政权在甘肃天水开凿;云冈石窟,北魏拓跋氏立国之初在大同开凿;龙门石窟,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新都南麓开凿。
(1)据材料一,提炼一个观点(2分)并加以说明。(4分)
【研史料】
材料二 各统治者为了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通过强制迁移的方式将少数民族迁至都城、无主荒地以及军事重镇。
从东汉开始至魏晋时期,是中国史上第二个寒冷期,气候开始变冷并加剧。……以草原为基础的生存空间范围缩小,……导致了大规模的饥荒。
各民族间的频繁的战乱也会使少数民族不断迁徙,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南迁。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纷争不断,部分少数民族人民为躲避战乱,选择向南方迁徙。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奕璇《魏晋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内迁问题探究》
(2)据材料二,指出“魏晋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6分)
【赏图文】
材料三 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七上历史教材第100页
(3)据材料三,指出魏碑的书法风格(2分),并据此判断属于魏碑的书法作品。(从材料三幅作品中选取,4分)
27.(16分)不同时期、不同文明的政治制度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的政治制度
文件相关内容 文件名称
法律由议会制定,国王无权废止;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 《权利法案》
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各州拥有一定自治权利;总统和议员须经全民选举产生…… 《1787年宪法》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统领一切,议会、内阁、军部互相牵制…… 《大日本帝国宪法》
(1)据材料一,归纳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4分)
材料二 ……粮食税实行以后,1922-1923年度国家获得粮食就上升为4.3亿普特,工业原料也不断增加……1928后短短的几年时间,苏联斥重资发展机械生产,大型工厂在苏联非常普遍,国家制定计划来协调各方的行为,如规定企业产量,引导企业生产……这些措施推动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发展。
——摘编自《苏联兴衰史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该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6分)
材料三 罗斯福共和国时代一般认为始于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的1933年,止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期间,民主党人长期执政,建立起了支持新政及民主党的广泛的群体联盟,联盟涵盖工会、蓝领工人、南方白人、农民等,选民基础稳定……政府的强大与稳定,保障了大多数人的权利,确保了美国长期的领袖地位。
——据《下沉年代》整理
(3)据材料三及所学,归纳罗斯福共和国时代的政治特点。(6分)
28.(16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断发展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逐步变大的世界】
材料一 下图是西方不同时段对全球的了解(公元1-1800年)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促成“世界逐步变大”的主要事件。(6分)
【越来越小的世界】
材料二 下图是美国人畜勒绘制的一组“世界地图”,表达对世界变化的认识。
(2)若以“交通增速,世界变小”为该图命名,请你依据地图顺序列出让世界越来越小的工具。(4分)
【日益紧密的世界】
材料三 20世纪末,由冷战世界和欧洲帝国建立的国界消失了,世界的景观被重新塑造,而另外一个打破障碍的发展显露出来,它是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经济史无前例的一体化过程,全球化表明了国际组织间的新关联和国家界限的日益弱化,他意味着没有国界的世界的到来。同样,技术和文化进步打破了障碍,产生了地球村,使分散的人联系在一起……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更加紧密联系的世界。
——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3)据材料三及所学,列举推动20世纪末“世界更加紧密联系”的重要事件。(6分)
九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AACBA 6-10BCCBD 11-15DADCD 16-20DABDA 21-25CBCB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8分)
(1)由材料得出正确观点,得2分;能说明理由,且条理清晰,得4分。
答案示例①:观点:南北朝时期佛教十分流行。(2分)说明:各大石窟中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较多,如云冈石窟的交脚菩萨、莫高窟的佛龛及彩塑、龙门石窟药方洞的五尊佛像等。(4分。)
答案示例②:观点:中国四大石窟均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开凿。(2分)说明:敦煌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麦积山石窟在后秦时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在北魏时期。(4分)
(2)统治者强行迁徙;大规模饥荒;躲避战乱。
(3)风格:苍劲厚重,粗犷雄浑。(2分)
作品:《比丘道匠造像题记》、(2分)《张猛龙碑》。(2分)
27.(16分)
(1)特征:人民主权、议会立法、分权制衡、有限权利等(任意2点得4分)
(2)特点:不断调整经济政策;重点发展重工业;以计划经济的方式推进经济建设;建设成就突出,速度快等。(答出任意3点得6分)
(3)国家干预经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大部分人的利益;在世界大战中发挥同盟作用;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等。(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得分,答出任意3点可得6分)
28.(16分)
(1)事件: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等。(任意3点即可,6分)
(2)主要工具:帆船、蒸汽机车、汽车与飞机、互联网。(按顺序,答出一点得1分,满分4分)
(3)重要事件:两极格局的瓦解;殖民体系的崩溃;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经济全球化加强等。(任意3点即可,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