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专题四细胞代谢课件(共7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专题四细胞代谢课件(共7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01 20:1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6张PPT)
专题四 细胞代谢
[知识网络]
考点1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1.呼吸作用的实质:细胞内的有机物____________,并________。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
2.细胞呼吸的类型
________和________。
3.细胞呼吸的意义
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间产物还是各种有机物之间转化的原料。
1.氧化分解 释放能量 2.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
1.概念
指细胞在________的参与下,通过________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________和水,释放________,生成大量________的过程。
2.主要场所:________。
从结构与功能观的角度,分析该结构:
(1)内膜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________。
(2)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该结构的位置: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1.氧气 多种酶 二氧化碳 能量 ATP 2.线粒体 (1)嵴 (2)①线粒体内膜 ②线粒体基质
3.过程
3.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4.6CO2+12H2O
三、无氧呼吸
1.概念: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________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________分解,释放________能量的过程。
2.场所:________________。
3.过程
(1)第一个阶段:与________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2)第二个阶段:________在酶(与催化有氧呼吸的酶不同)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或者转化成乳酸。
1.没有氧气 不完全 少量 2.细胞质基质 3.(1)有氧呼吸 (2)丙酮酸 酒精和二氧化碳
2C2H5OH(酒精)+2CO2 2C3H6O3(乳酸)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________的消毒纱布。
2.酿酒时要先通气后密封,通气的目的是让酵母菌进行____并______,密封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________。
3.对花盆里的土壤经常进行________。
4.粮食储藏需要的条件是(零上)低温、________、________;蔬菜、水果储藏的条件是(零上)低温、________和适宜的湿度。
5.稻田适时排水有利于根有氧呼吸,防止因无氧呼吸产生________而毒害细胞。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避免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________。
1.透气 2.有氧呼吸 大量繁殖 酒精发酵 3.松土透气 4.低氧 干燥 低氧 5.酒精 6.乳酸
五、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______,可用于研究________的不同方式。
(2)CO2的检测:
①澄清石灰水+CO2→变_______,且浑浊程度与CO2产量有关。
②蓝色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CO2→由________________,且变黄时间长短与CO2产量有关。
(1)兼性厌氧 细胞呼吸 (2)①浑浊 ②蓝变绿再变黄 (3)灰绿色
2.实验步骤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质量分数为5%的__________。
(2)检测CO2的产生,装置如图所示。
装置甲:用于探究酵母菌的________方式;
装置乙:用于探究酵母菌的________方式。
(1)葡萄糖溶液 (2)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3)检测酒精的产生:自A、B中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溶有0.1 g ________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实验现象
(1)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组别 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是否变混浊 混浊程度
甲组 ________ ________
乙组 ________ ________
重铬酸钾
是 高 是 低
(2)滴加含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后的变化:
1号试管颜色变化:______________,2号试管颜色变化: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细胞呼吸产物。
①有氧条件:产生________________。
②无氧条件:产生________________。
(2)不变 变灰绿色 4.(2)①二氧化碳和水 ②酒精和二氧化碳
(2018年6月·广东学考改编)下图中的①②③代表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a、b、c、d所代表的物质正确的有(  )
A.a-O2     B.b-H2O
C.c-O2 D.d-H2O
解析:a为H2O,b为O2,c为CO2,d为H2O。
答案:D
(2019年1月·广东学考)如图表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装置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B.①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N2
C.②中加入酵母菌和蒸馏水
D.一段时间后③中溶液变浑浊
解析:该装置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A错误;①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B错误;②中加入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C错误;一段时间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使③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正确。
答案: D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图解
1.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终产物是(  )
A.H2O      B.CO2
C.酒精 D.乳酸
B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所以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终产物是二氧化碳,B正确。
2.让一只小鼠吸入有放射性的18O2,该小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  )
A.二氧化碳 B.水
C.丙酮酸 D.乳酸
B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O2与[H]结合生成水。
3.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是自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易于培养
B.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了[H]和CO2
C.通过设置有氧条件组(对照组)和无氧条件组(实验组)来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D.若在有氧、无氧条件下产生等量的CO2,说明在两种条件下葡萄糖的消耗量相等
B 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易于培养,A错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了[H]和CO2,B正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为对比试验,有氧条件组和无氧条件组均为实验组,C错误;有氧、无氧条件下产生等量的CO2,消耗的葡萄糖的比值为1∶3,D错误。
4.(2019年1月·广东学考改编)如图表示细胞呼吸过程,据图分析错误的有(  )
A.X表示丙酮酸
B.①④表示无氧呼吸
C.①②④可发生在人体细胞中
D.①②③发生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B X由葡萄糖分解而来,表示丙酮酸,①④表示有氧呼吸;①③表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过程,①②表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细胞中;①②、①③均表示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5.(2019年12月·广东学考改编)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释放能量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水
C.有氧呼吸和乳酸发酵都产生CO2
D.细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A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无氧呼吸不产生水,有氧呼吸产生水和CO2,乳酸发酵不产生CO2,细菌不具有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6.细胞呼吸是细胞中合成ATP的主要来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B.细胞呼吸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全部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
C.相同质量的脂肪与葡萄糖相比,脂肪氧化分解时产生ATP更多
D.人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中合成的ATP主要来自无氧呼吸
C 有氧呼吸过程中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A错误;有氧呼吸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无氧呼吸的有机物分解不彻底,大部分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释放出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和ATP中的能量,B错误;由于脂肪中含有的C、H元素更多,故相同质量的脂肪与葡萄糖相比,脂肪氧化分解时产生ATP更多,C正确;人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中合成的ATP主要来自有氧呼吸,D错误。
7.(2021年7月·广东学考)下列生活及生产实践过程中,主要依据有氧呼吸原理进行的是(  )
A.酸奶制作 B.中耕松土
C.果酒发酵 D.泡菜腌制
8.交警为检测司机是否存在酒后驾驶的违章行为,用来检测司机呼出的气体的试剂是(  )
A.斐林试剂
B.双缩脲试剂
C.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D.苏丹Ⅲ溶液
B 中耕松土能为植物根部细胞呼吸提供氧气,增强有氧呼吸,而A、C、D都是利用无氧呼吸的原理。
C
9.(2019年6月·广东学考改编)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CO2,常用的试剂是(  )
A.溴麝香草酚蓝 B.斐林试剂
C.酸性重铬酸钾 D.醋酸洋红
10.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是(  )
A.面包的制作利用了酵母菌的呼吸作用
B.提高氧气含量有利于水果蔬菜的储藏
C.松土能促进作物根系的有氧呼吸
D.包扎伤口时要注意选用透气的敷料
A
B 水果蔬菜的储藏条件是低氧、低温,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B错误。
11.如图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基本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B.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过程①
C.②过程产生的ATP比过程④多
D.图中的[H]与光合作用产生的NADPH不是同种物质
D ①为呼吸作用第一个阶段,反应物为葡萄糖,生成物为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②为有氧呼吸第二个阶段,反应物为丙酮酸和水,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②发生在线粒体基质,A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个阶段相同,故有氧、无氧均可进行过程①,B错误;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即图中的④过程产生ATP最多,C错误。
12.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用酵母菌破碎后的菌液及离心后得到的含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含细胞器的沉淀物为材料,按下表处理并观察实验的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有
(  )
试管号 实验材料 滴加物
甲 酵母菌破碎液 5%葡萄糖溶液
乙 离心上清液 5%葡萄糖溶液
丙 离心沉淀物 5%葡萄糖溶液
A.在有氧条件下,能产生CO2和H2O的是甲号试管
B.在有氧条件下,能产生酒精的有乙、丙号试管
C.在无氧条件下,能产生酒精的是甲、乙号试管
D.在无氧条件下,能产生CO2的是甲、乙号试管
B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的真核生物,可以利用葡萄糖进行呼吸作用。在有氧条件下,甲号试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能产生CO2和H2O,乙号试管含细胞质基质能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丙号试管含线粒体等细胞器,但是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因此丙试管内的葡萄糖没有氧化分解,A正确,B错误;在无氧条件下,甲、乙号试管内的葡萄糖被分解成酒精和CO2,丙试管不含细胞质基质,因此葡萄糖留在丙试管内,C、D正确。
考点2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________,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________。
红光和蓝紫光 蓝紫光
二 、叶绿体的结构
1.叶绿体的形态:一般呈扁平的________形或________形。
椭球 球
2.叶绿体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决定
(2)功能:进行________的场所
证明
(3)恩格尔曼的实验:需氧细菌只分布在________被光束照射的部位。
(1)双层膜 基质 基粒 类囊体 (2)光合作用 (3)叶绿体
3.叶绿体捕获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
(1)叶绿体内部巨大的膜表面上,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________。
(2)在________上和________中,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三、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色素的提取
(1)原理。
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______________中。
(1)色素分子 (2)类囊体膜 叶绿体基质
无水乙醇
(2)实验用品及作用(连线)。
①—b ②—c ③—d ④—a
2.色素的分离
(1)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不同的色素的________不同,溶解度________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________;反之则慢。这样,绿叶中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开。
(2)实验步骤: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分离色素
(3)观察结果:滤纸条上有四条色素带。
(1)溶解度 高 快 (3)最高 较高 叶绿素a 叶绿素b
(2019年12月·广东学考)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单层尼龙布的目的是防止滤液挥发
B.加二氧化硅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C.加碳酸钙的目的是有助于研磨充分
D.加无水乙醇的目的是提取色素
解析:用单层尼龙布进行过滤目的是去掉二氧化硅、碳酸钙、破碎的细胞,获得含色素的溶液,A错误;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B错误;加入碳酸钙的作用防止液泡中酸性物质破坏色素,即防止色素被破坏,C错误;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丙酮或无水乙醇等,所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D正确。
答案:D
纸层析法可分离光合色素,以下分离装置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解析:层析液是由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它容易挥发,因此用橡皮塞塞紧瓶口,A错误;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B错误;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并没有触到层析液,则滤纸条上分离出四条色素带,C正确;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失败,D错误。
答案:C
造成提取液颜色过浅的原因
(1)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2)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小。
(3)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部分被破坏。
1.下列关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色素不易溶于乙醇,因此选择乙醇作为提取液
B.为防止色素被破坏,在研磨过程中应加入二氧化硅
C.若滤纸条上滤液细线全部浸入层析液,则无法观察到色素带
D.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的是叶绿素a,在滤纸条上扩散得最快
C 叶绿体色素易溶于乙醇,因此选择乙醇作为提取液,A错误;为使色素溶解充分,在研磨过程中应加入二氧化硅,B错误;若滤纸条上滤液细线全部浸入层析液,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则无法观察到色素带,C正确;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的是胡萝卜素,在滤纸条上扩散得最快,D错误。
2.用新鲜菠菜的绿叶提取和分离色素,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B.研磨时加入CaCO3保护色素
C.加入SiO2使叶片研磨更充分
D.用蒸馏水作为层析液分离色素
D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于有机溶剂中,因此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A正确;研磨时加入CaCO3,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起到保护色素的作用,B正确;研磨时加入SiO2可破坏细胞结构,使叶片研磨更充分,C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因此不能用蒸馏水作为层析液分离色素,D错误。
3.阳光通过三棱镜能显示出七种颜色的连续光谱。如果将一瓶叶绿素提取液放在光源和三棱镜之间,连续光谱中就会出现一些黑色条带,这些条带应位于(  )
A.绿光区         B.红光区和绿光区
C.蓝紫光区和绿光区 D.红光区和蓝紫光区
D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4.(2020年1月·广东学考)下表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操作与目的相匹配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加入碳酸钙 防止色素被破坏
B 加入二氧化硅 防止细胞破裂
C 重复多次画滤液线 使滤液线足够宽
D 剪去滤纸条下方的两角 加速层析液扩散
A 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A正确;加入二氧化硅(石英砂)有利于充分研磨,B错误;重复多次划滤液细线,增加滤纸上的色素含量,C错误;减去滤纸条下方的两角,防止边缘效应,D错误。
5.(2019年1月·广东学考)如图表示叶绿体色素层析分离结果,正确的是(  )
A.①呈黄色 B.②含量最高
C.③为叶绿素a D.④移动最慢
B
6.(2019年6月·广东学考)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入二氧化硅可加速研磨
B.用适量的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C.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
D.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D 二氧化硅能破坏细胞结构,能加速研磨,使研磨充分,A正确;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进而提取绿叶中的色素,B正确;研磨后使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能更快的得到色素提取液,C正确;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若滤液细线没入层析液中,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则不会得到任何的色素带,D错误。
7.绿叶中的色素能够在滤纸上彼此分离开的原因是(  )
A.色素提取液中的不同色素已经分开
B.阳光的照射使各种色素能彼此分开
C.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D.丙酮使色素溶解并且彼此分离的扩散速度不同
C 绿叶中的色素分离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8.北方秋季,银杏、黄栌、红枫等树种的叶片由绿变黄或变红,一时间层林尽染,分外妖娆。低温造成叶肉细胞中含量下降最显著的色素是(  )
A.叶黄素 B.花青素
C.叶绿素 D.胡萝卜素
C 北方秋季,银杏、黄栌等树种的叶片由绿变黄或变红,说明叶的色素中最易受低温伤害而被破坏的是叶绿素。
9.下列适用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装置图是
(  )
D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超过滤液细线,滤纸条应剪去两角。
10.如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其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不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乙
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蓝紫光
C 甲为叶绿素b,乙为叶绿素a,丙为叶黄素,丁为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与滤液细线的距离最远。
1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  )
A.内膜上 B.基质中
C.类囊体薄膜上 D.外膜上
C
12.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较多
D.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上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C 黄化叶片也可见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色素带,未见色素带的原因可能是滤液细线浸入到层析液中而使色素溶解于层析液,A、B错误;叶绿素含量比类胡萝卜素多,故提取液常呈绿色,C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上方,是因为在层析液(而不是提取液)中溶解度最高,D错误。
考点3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一、光合作用概念和反应式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________的过程。
2.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物质或过程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①NADPH ②ATP ③CO2 ④(CH2O) ⑤光反应 
⑥暗反应
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条件 _______、色素、酶 ____、NADPH、___、多种________
场所 ________ ________
物质变化 ______、ATP的合成 CO2的固定、______
能量变化 光能转化为_______ ________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
光 ATP CO2 酶 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水的光解 C3的还原 活跃的化学能 活跃的化学能
NADPH和ATP NADP+、ADP和Pi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________,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________。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影响光合速率
的因素 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光合色素和酶的活性与数量
续上表
3.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比较
项目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区别 能量来源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生物 绿色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能 氧化无机物放出的化学能 硝化细菌
三、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实验原理
(1)利用LED台灯离实验装置的距离不同,产生不同的_______。
(2)根据单位时间内圆形小叶片__________,判断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
2.实验结论
在一定光照强度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____。
1.(1)光照强度 (2)上浮的数量
2.逐渐增强
下图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Ⅰ、Ⅱ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a、b表示相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a表示NADPH
B.物质b表示C3
C.阶段Ⅰ表示暗反应
D.阶段Ⅱ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发生
解析:物质a表示NADPH;物质b表示ATP;阶段Ⅰ表示光反应;阶段Ⅱ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答案:A
中国著名农学著作《齐民要术》中提到种植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注:意思是要根据当地的“风向”选好“行向”,注意行距,合理密植,以利于空气流通)。其原理是(  )
A.增强有氧呼吸,促进作物生长
B.通风降温,降低作物的蒸腾作用
C.合理密植,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D.通风透光,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
解析:正其行是为了合理安排植株的间距,充分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通其风的原因是因为叶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导致叶片周围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这就导致了光合速率下降,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通风可以补充新鲜的二氧化碳,有机物就较快的积累了,故选D。
答案:D
物质含量变化的比较
条件 光照由强到弱,CO2供应不变 光照由弱到强,CO2供应不变 CO2供应由充足到不足,光照不变 CO2供应由不足到充足,光照不变
C3含量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C5含量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NADPH
和ATP
的含量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下列关于水在光下分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产物为氢气和氧气
C.所需能量来自ATP
D.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D 水在光下分解发生在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A项错误;水的光解产物为H+和氧气,B项错误;所需能量来自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C项错误,D项正确。
2.在两种光照强度下,不同温度对某植物CO2吸收速率的影响如图。对此图理解错误的是(  )
A.在低光强下,CO2吸收速率随叶温升高而下降的原因是呼吸速率上升
B.在高光强下,M点左侧CO2吸收速率升高与光合酶活性增强相关
C.在图中两个CP点处,植物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图中M点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
C CO2吸收速率代表净光合速率,低光强下,CO2吸收速率随叶温升高而下降的原因是呼吸速率上升,需要从外界吸收的CO2减少,A正确;在高光强下,M点左侧CO2吸收速率升高主要原因是光合酶的活性增强,B正确;CP点代表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图中M点处CO2吸收速率最大,即净光合速率最大,也就是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D正确。
3.(2019年12月·广东学考)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反应消耗ATP
B.暗反应包括CO2固定和C3的还原
C.光反应不需要酶的参与
D.暗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B
4.下图所示为甘蔗一个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过程②发生在叶绿体基质
C.过程③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于ATP中
D.过程④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B 过程①为光反应,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错误;过程②为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B正确;过程③为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错误;过程④ATP的水解,ATP的水解会伴随能量的释放,故ATP的水解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D错误。
5.某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C原子,这种C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CO2→叶绿体→ATP
B.CO2→叶绿素→ATP
C.CO2→乙醇→糖类
D.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D 光合作用过程中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6.(2019年12月·广东学考改编)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恰当的措施有(  )
A.提高CO2浓度   B.降低含水量
C.提高O2浓度 D.补充绿光光照
A
7.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可用如下化学反应式来表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此过程中,CO2中的C被还原,H2O中的O被氧化
B.光能的吸收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光能的直接转化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产物(CH2O)是地球上有机物的主要来源
D.释放出的O2有利于地球上好氧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B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将无机物CO2和H2O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O2。在此过程中,CO2中的C被NADPH还原,H2O中的O被氧化,A正确;光能的吸收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光能的直接转化是在类囊体薄膜上由光能直接转化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B错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CH2O)是地球上有机物的主要来源,C正确;好氧生物的生存需要氧气,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有利于地球上好氧生物多样性的提高,D正确。
8.(2021年7月·广东学考)温室栽培番茄时,可通过调控光照、温度等条件提高产量。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选择绿色透光的棚膜
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C.保持合理的昼夜温差
D.适当增加CO2浓度
A 绿色植物基本不吸收绿光,不能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A不合理。
9.(2021年7月·广东学考)下图是某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①、②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和Ⅱ分别是ATP和NADPH
B.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过程②在黑暗条件下才能进行
D.过程②为过程①提供能量
A 图中①②分别代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Ⅰ和Ⅱ分别是ATP和NADPH,A正确;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B错误;过程②有光和无光均能进行,但要在有光条件下才能持续进行,C错误;过程①为过程②提供能量,D错误。
10.(2022年1月·广东学考)下图是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在曲线的b→c段细胞内C3和C5积累速率的变化分别是(  )
A.增加、增加 B.增加、减少
C.减少、减少 D.减少、增加
D 夏季晴朗的中午,b→c的出现是因为温度过高,蒸腾作用增强,植物为减少水分蒸发,部分气孔关闭,使CO2吸收减少,光合作用强度减弱。CO2吸收减少,C3的生成减慢,消耗暂时不变,C3积累减少;CO2吸收减少,C5的消耗减慢,生成暂时不变,C5积累增加,故选D。
11.(2022年7月·广东学考)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开展科学实验。试管与灯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5 cm,20 cm和50 cm),发现距离改变后5 min内试管里产生气泡的数量不同。本实验设计最有可能验证的科学假设是(  )
A.温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B.温度是影响呼吸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C.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D.光照强度是影响呼吸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C 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且材料中改变距离体现出对此变量的改变,故选C;材料中并未体现对温度变量进行控制,为无关变量,排除A、B;“产生气泡”是由于在光照下植物产生O2,且光照强度的变化与呼吸作同基本不相关,排除D项。
12.如图表示某植物光照强度与CO2吸收量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
B.若温度适当升高,a点将下降
C.植物从b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若CO2浓度适当升高,c点将下移
B 图示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照强度可从图中看出直接影响光合作用过程,温度适当升高、呼吸作用会增大,a点下移,b点为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O2适当升高,c点会上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