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专题九遗传的基本规律课件(共9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专题九遗传的基本规律课件(共9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29 22:2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0张PPT)
专题九 遗传的基本规律
[知识网络]
考点1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优点
(1)豌豆是闭花受粉____________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________。
(2)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________,且能________地遗传给后代。
(3)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
(1)自花 纯种 (2)相对性状 稳定
2.方法
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______→套袋→__________→套袋。
3.概念
(1)自交: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属于自交。
(2)测交:杂中子一代F1与________个体杂交。
(3)相对性状:______生物的______性状的_______表现类型。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现象。
2.去雄 采集花粉并传粉 3.(1)自花传粉 同株异花传粉 
(2)隐性性状 (3)一种 同一种 不同 (4)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 说明
P(亲本)  高茎×矮茎
       ↓
F1(子一代) ________

F2(子二代)
高茎∶______
比例接近   3∶1        ①P具有________;
②性状:显性性状是____,隐性性状是________;
③F1全部表现为______性状;
④F2出现______现象,分离比为3∶1
高茎 矮茎 ①相对性状 ②高茎 矮茎 ③显性 ④性状分离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理论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________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________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的。
(1)遗传因子 (2)成对 (3)遗传因子 遗传因子 (4)随机
2.遗传图解
(1)F1配子的结合方式:________种。
(2)F2遗传因子组成:______种,分别为_____,其比例为______。
(3)F2的性状表现:________种,分别为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
(1)4 (2)3 DD、Dd、dd 1∶2∶1 (3)2 高茎、矮茎 3∶1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
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________法,即让F1与________杂交。
(2)遗传图解:
(1)测交 隐性纯合子 (2)D d d 
(3)预期结果:高茎∶矮茎=________。
(4)实际结果:87高∶79矮≈1∶1。
(5)结论: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配子,比例接近________。
2.分离定律的实质
(1)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________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________。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1∶1 (5)Dd D d 1∶1 2.(1)同源染色体 独立性 
(2)同源染色体
五、假说一演绎法的过程
发现问题→________→演绎推理→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
提出假说 实验验证
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解。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P 高茎 × 矮茎

F1   高茎

F2  高茎∶矮茎
3∶1
A.两个亲本都是纯合子
B.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C.亲本中高茎豌豆作父本或母本实验结果不同
D.F2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解析: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正交和反交的结果是相同的。
答案:C
(2018年1月·广东学考)果蝇的灰腹和黑腹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当一对灰腹果蝇杂交,F1 有灰腹和黑腹的两种果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灰腹为隐性性状
B.亲代中灰腹果蝇为杂合子
C.F1 中黑腹果蝇是纯合子
D.F1 中两种果蝇之比约为 3∶1
解析:灰腹果蝇相互杂交,子一代出现黑腹果蝇(aa),因此黑腹为隐性,双亲为杂合子(Aa),Aa×Aa→1AA∶2Aa∶1aa,F1 中两种果蝇之比约为3∶1。
答案:A
几种常见的杂交组合
亲本组合 后代基因型 后代表现型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为隐性
1.(2019年12月 · 广东学考)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交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B.自交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C.人工授粉后无需套袋
D.设计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
D 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的个体进行去雄处理,且去雄要彻底,防止自花授粉;用自花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试验,进行自交时不能去除雄蕊;人工授粉后为避免其他花粉干扰实验,应进行套袋处理;测交实验是孟德尔用来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D正确。
2.下列各对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
C.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
D.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B 狗的短毛和狗的长毛是相对性状,A错误;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是相对性状,B正确;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是相对性状,C错误;羊的黑毛和羊的白毛是相对性状,D错误。
3.(2019年6月·广东学考)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正交      B.自交
C.测交 D.反交
C 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检测F1的基因型,是检验某个生物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有效方法,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就是测交,C正确,A、B、D错误。
4.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孟德尔用纯种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获得F2(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示中雌配子Y与雄配子Y数量相等
B.③的子叶颜色与F1子叶颜色相同
C.①和②都是黄色子叶,③是绿色子叶
D.产生F1的亲本一定是YY(♀)和yy(♂)
C 豌豆产生雌配子的数量远少于雄配子的数量,A项错误;③的基因型为yy,子叶表现为绿色,而F1的基因型为Yy,子叶表现为黄色,B项错误;①②基因型均为Yy,子叶表现为黄色,③的基因型为yy,子叶表现为绿色,C项正确;产生Yy的亲本可能为YY(♀)、yy(♂)或YY(♂)、yy(♀),D项错误。
5.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最能体现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高茎与矮茎亲本正反交产生的F1总表现为高茎
B.F1形成配子时控制高茎和矮茎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F1高茎自交产生的F2中高茎∶矮茎为3∶1
D.F1高茎与矮茎测交子代中高茎∶矮茎为1∶1
B 高茎与矮茎亲本正反交产生的F1总表现为高茎,说明高茎为显性,不能体现分离定律实质,A不符合题意;F1形成配子时控制高茎和矮茎的遗传因子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彼此分离,最能体现分离定律实质,B符合题意;F1高茎自交产生的F2中高茎∶矮茎为3∶1,体现了性状分离现象,能间接体现分离定律实质,C不符合题意;F1高茎与矮茎测交子代中高茎∶矮茎为1∶1,说明F1是杂合子,能间接体现分离定律实质,D不符合题意。
6.(2019年1月·广东学考)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高茎豌豆(Dd)和矮茎豌豆(dd)的杂交后代F1(  )
D 高茎豌豆(Dd)和矮茎豌豆(dd)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如图所示。
7.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分离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到的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其表型之比接近3∶1
B.提出的问题:F2中为什么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C.演绎推理的过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与隐性亲本测交,对其后代进行统计分析,表型之比接近1∶1
D.得出的结论: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C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与隐性亲本测交,对其后代进行统计分析,表型之比接近1∶1,是测交结果,是对演绎推理的验证,不是演绎推理的过程。演绎推理的过程应是:若假设成立,F1应该产生两种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F1与隐性亲本测交,测交后代表型之比应为1∶1。
8.已知羊的毛色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用A、a表示),观察羊的毛色(白毛和黑毛)遗传图解,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9.(2022年7月·广东学考)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表两组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
组别 实验 F1性状
1 高茎甲×矮茎乙 全为高茎
2 高茎丙×高茎丁 高茎∶矮茎=3∶1
A.高茎对矮基为显性
B.第2组F1中的高茎基因型相同
C.矮茎全部为纯合子
D.高茎丙和高茎丁的基因型相同
B 设控制高茎基因为A,矮茎为a,第二组F1中高茎豌豆中存在AA和Aa,故基因型不同,故选B。
10.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比是(  )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A∶雌配子a=1∶1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D 基因型组成为Aa的个体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其比例为1∶1,是指雄配子中A∶a=1∶1,雌配子中A∶a=1∶1。植物体产生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产生雌配子的数量。
11.豌豆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其中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矮茎豌豆自交的后代都是矮茎
B.高茎豌豆自交的后代都是高茎
C.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的后代有高茎
D.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的后代有矮茎
B
考点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过程与结果
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
F1      黄色圆粒
      ↓
F2 黄色圆粒∶______∶ ______∶ 绿色皱粒
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9∶3∶3∶1
2.实验分析
(1)性状表现分析。
①F1全为黄色 ________对________为显性。
②F1全为圆粒 ________对________为显性。
(2)性状类型分析。
①黄色∶绿色=________;________=3∶1 每对相对性状都遵循________。
②两对性状________,共有4种不同性状表现,即:两种亲本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两种新类型(重组类型):________、________。
(1)①黄色 绿色 ②圆粒 皱粒 (2)①3∶1 圆粒∶皱粒 分离定律 ②自由组合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理论解释
(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________控制。
①假设黄色和绿色由遗传因子Y、y控制,圆粒和皱粒由遗传因子R、r控制。
②则亲本纯种黄色圆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纯种绿色皱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
(1)两对遗传因子 ②YYRR yyrr
(2)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________彼此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可以________。
①YYRR产生的配子为_________,yyrr产生的配子为________。
②F1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性状表现类型为________,产生的配子为________,数量比为________。
(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________种,遗传因子组合有________种,性状表现有________种。
(2)遗传因子 自由组合 ①YR yr ②YyRr 黄色圆粒 YR、Yr、yR、yr 1∶1∶1∶1 (3)随机的 16 9 4
2.遗传图解
YR yr YyRr YYRr YyRr 黄色皱粒 黄色皱粒 YyRr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
1.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________实验,即让F1(YyRr)与________杂交。
(2)遗传图解:
(1)测交 隐性纯合子(yyrr) (2)YyRr yyrr YR Yr yR yr yr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3)预期结果: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________。
(4)实际结果:
①F1作母本:31黄色圆粒∶27黄色皱粒∶26绿色圆粒∶26绿色皱粒≈1∶1∶1∶1;
②F1作父本:24黄色圆粒∶22黄色皱粒∶25绿色圆粒∶26绿色皱粒≈1∶1∶1∶1。
(5)结论:F1是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F1的确产生了________4种类型、比例相等的配子;F1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_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________。
(3)1∶1∶1∶1 (5)YyRr YR、Yr、yR、yr 彼此分离 自由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________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彼此分离的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自由组合。
(1)互不干扰 (2)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四、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________传粉,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②具有易于区分的________;
③花较大,人工________和异花授粉较方便。
(2)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从一对到多对。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运用________法这一科学方法。
(5)孟德尔创造性地设计了________实验。
(1)①自花 ②相对性状 ③去雄 (4)假说—演绎 (5)测交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________,并提出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概念。
(2)孟德尔被后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
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1.在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杂交育种
(1)杂交育种的定义:人们有目的地将具有________的两个亲本________,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________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2)杂交育种的实例:抗倒伏抗条锈病纯种小麦的培育。
2.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推断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
2.(1)基因 表现型 基因型
五、1.(1)不同优良性状 杂交 筛选
(2019年12月·广东学考改编)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红色长果番茄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F1均为红色长果,F2中红色长果、红色圆果、黄色长果、黄色圆果分别有280、89、92、31只。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P  红色长果 × 黄色圆果
       ↓
F1      红色长果
      ↓
F2 红色长果 红色圆果 黄色长果 黄色圆果
数量 280   89    92    31
(2019年1月·广东学考改编)豌豆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用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见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有(  )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
(1)适用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并且非等位基因均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2)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出现基因的自由组合。
(3)按遗传基本定律遗传的基因,均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均是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规律。
1.(2020年1月 · 广东学考)下列关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每对基因也遵循分离定律
B.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均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D.自由组合定律可用于分析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A 两对或两对基因以上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时,每对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定律可用于分析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的遗传。
2.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因都位于(  )
A.同源染色体上
B.非同源染色体上
C.细胞质中染色体上
D.细胞核中染色体上
D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遗传,核基因位于细胞核中染色体上;细胞质中没有染色体。
3.(2021年1月·广东学考)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为显性(r),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用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对其子代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4.(2020年7月·广东学考)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完全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完全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黄色皱粒(YYrr)和绿色圆粒(yyRR)亲本进行杂交,结出的种子的F1,F1自交结出的种子为F2。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F1的表现型是黄色皱粒
B.F1有2种不同的基因型
C.F2有4种不同的表现型
5.牵牛花的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纯种的普通叶白色种子和纯种的枫形叶黑色种子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自交得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F2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型
B.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
C.F2中与亲本表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8
D.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
D 由题干信息可知,F2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型;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F2中与亲本表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16+3/16=3/8;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的个体有纯合和杂合2种基因型。
6.下列基因型的生物个体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
A.AaBbDD      B.AabbDd
C.aaBbDD D.aabbDD
D AaBbDD中两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所以是杂合子,A错误;AabbDd中两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所以是杂合子,B错误;aaBbDD中一对基因杂合两对基因纯合,所以是杂合子,C错误;aabbDD中三对基因都纯合,所以是纯合子,D正确。
8.下列关于表型和基因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表型都能通过眼睛观察出来,如高茎和矮茎
B.基因型不能通过眼睛观察,必须使用电子显微镜
C.在相同环境下,表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
D 表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但不一定都能通过眼睛观察出来,A错误;基因型一般通过表型来推知,不能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B错误;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高茎的基因型可能是DD或Dd,C错误;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D正确。
A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产配子的过程中。
10.下列有关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豌豆开花时对亲本进行去雄和授粉
B.F1的表现型与亲本中的黄色圆粒作为母本还是父本无关
C.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结合方式有9种
D.F1自交得到的F2的基因型有4种,比例为9∶3∶3∶1
B 在豌豆开花前对母本进行去雄,A错误;涉及的两对性状属于细胞核中的常染色体遗传,故F1的表现型与亲本中的黄色圆粒作为母本还是父本无关,B正确;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各4种,结合方式有16种,C错误;F1自交得到的F2的表现型有4种,基因型有9种,D错误。
11.如图为某生物细胞中2对同源染色体上4对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下列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 由题图可知,A、a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符合题意;由题图可知,A、a与C、c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不符合题意;由题图可知,A、a与B、b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不符合题意;由题图可知,C、c与D、d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不符合题意。
考点3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一、萨顿的假说
1.假说内容:基因(遗传因子)是由________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________上。
2.依据:基因和________存在着明显的________关系。
1.染色体 染色体 2.染色体的行为 平行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实验者:________。
2.实验材料:________。
3.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摩尔根 2.果蝇 3.假说—演绎法
4.实验过程
(1)观察现象。
①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
②F1全为红眼,________是显性性状。
③F2中红眼∶白眼=________,符合________,红眼和白眼受一对________控制。
④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________相关联。
(1)红眼 白眼 ②红眼 ③3∶1 分离定律 等位基因 
④性别
(2)提出问题。
如何解释白眼性状的表现总与性别相关联?
(3)假设与解释。
①假设:白眼基因(用w表示)在________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②解释:
(3)①X染色体 ②XW Xw
XWXW XWXw (4)测交 (5)基因在染色体上 5.许多 线性
配子 XW Y
XW ________红眼(♀) XWY
红眼(♂)
Xw ________红眼(♀) XwY
白眼(♂)
(4)实验验证—________。
(5)得出结论:决定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基因和染色体关系:摩尔根进一步证明了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___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___排列。
三、伴性遗传与人类红绿色盲
1.伴性遗传
(1)概念:位于________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________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常见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2.人类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及其位置。
①显隐性:红绿色盲基因是________基因。
②位置:红绿色盲基因位于________上,________上没有等位基因。
1.(1)性染色体 性别 2.(1)①隐性 ②X染色体 Y染色体
(2)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
项目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______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______ 正常 ____
(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①男性患者的红绿色盲基因只来自________,以后只能传给________,不能传给________。
②女儿________,父亲一定色盲。
③患者中________远多于________。
(2)XBXb 色盲 色盲 (3)①母亲 女儿 儿子 ②色盲
③男性 女性
四、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其他伴性遗传病
1.抗维生素D佝偻病
(1)致病基因:________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型。
性别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DXD XDXd XdXd XDY XdY
表现型 患者 ______ 正常 患者 正常
(1)X (2)患者
(3)遗传特点。
①女性患者________男性患者。
②具有世代连续性。
③男性患者的________一定患病。
2.伴Y染色体遗传病
下面为人类外耳道多毛症(伴Y染色体遗传病)患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归纳:
致病基因只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________全为患者、________全为正常。
(3)①多于 ③母亲和女儿 2.Y 男性 女性
五、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
决定方式 雌性 雄性
XY型 ________ ________
ZW型 ________ ________
2.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推算后代的________,指导优生。
(2)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指导育种。
1.XX XY ZW ZZ 2.(1)患病概率
(2017年1月·广东学考改编)图为某红绿色盲症的家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 1的母亲患色盲症
B.Ⅰ 2是杂合子
C.Ⅱ 1的弟弟不会患色盲症
D.Ⅱ 2肯定是纯合子
解析:假设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为b,则Ⅰ 1的基因型为XBY,而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所以Ⅰ 1母亲不患色盲症,A错误;Ⅱ-1的基因型为XbY,Ⅰ 2的基因型为XBXb,因此Ⅰ 2是杂合子,B正确;因Ⅰ 2的基因型为XBXb,携带有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b,所以Ⅱ 1的弟弟的基因型可能是XbY,可能会患色盲症,C错误;Ⅰ 1与Ⅰ 2的基因型分别为XBY与XBXb,因此Ⅱ 2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Ⅱ 2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D错误。
答案:B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伴性遗传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
C.雌性动物的性染色体都是同型的
D.红绿色盲女性的父亲一定患此病
解析:只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又存在于体细胞中,A错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均属于伴性遗传,B错误;雌性动物的性染色体不一定是同型的,如家蚕,雌性是ZW,C错误;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红绿色盲女性的父亲一定患此病,D正确。
答案:D
遗传系谱图的推断——“程序法”
1.初次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的蝗虫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红白眼杂交实验
D.人的红绿色盲的研究
C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如图为摩尔根等人研究并绘出的果蝇X染色体上一
些基因的位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身基因和截翅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红宝石眼和白眼是一对等位基因
C.X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雌性个体中表达
D.说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
上呈线性排列
D 由图可知,黄身基因和截翅基因位于同一条X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二者是非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等位基因一般为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而红宝石眼和白眼基因都位于同一条X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属于
非等位基因,B错误;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只在雌性个体中表达,在雄性个体中也表达,C错误;图示为摩尔根等人研究并绘出的果蝇X染色体上一些基因的位置示意图,从图中可知,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3.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如患病男子与正常女性结婚,从优生优育的角度考虑,正确的是
(  )
A.应选择生女儿
B.应选择生儿子
C.生男生女均可,都不会患病
D.生男生女都会患病,无从选择
B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如患病男子与正常女性结婚,后代女儿均患病,儿子正常。从优生优育的角度考虑,应选择生儿子。
4.下图为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遗传病的系谱图(□、○依次表示正常男、女,■、●依次表示患病男、女)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是由(  )遗传的。(  )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B 根据分析可知,7号的基因型为XaY,根据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可知,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5号,而1、2号均表现正常,即2号的基因型为XAY,因此7号的致病基因只能由2号通过5号传递给7号,即B正确。
5.(2021年7月·广东学考)印第安人常见的耳缘毛特征是一种伴Y染色体遗传的性状,如图所示一耳缘毛性状的家系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耳缘毛基因在配子形成时不会随机分配
B.Ⅱ 4号个体及其后代为该基因的携带者
C.Ⅲ 3号个体的耳缘毛基因最初来源于Ⅰ 1
D.Ⅲ 5号个体会出现耳缘毛性状
C 耳缘毛基因在配子形成时会随机分配,A错误;耳缘毛性状是伴Y遗传,基因在Y染色体上,Ⅱ 4没有Y染色体,B错误;耳缘毛基因通过Ⅰ 1传给Ⅱ 2,从而传给Ⅲ 3,C正确;Ⅱ 5没有耳缘毛性状,故Ⅲ 5不会出现耳缘毛性状,D正确。
6.果蝇的红眼、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图为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B.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果蝇眼睛颜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用白眼雌性与红眼雄性果蝇杂交,通过眼睛的颜色可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C 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的杂交实验,子一代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A正确;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白眼全为雄性,性状与性别相联系,说明其为伴性遗传,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红眼∶白眼=3∶1,说明果蝇眼睛颜色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分裂规律,C错误;若用A/a表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则白眼雌性(XaXa)与红眼雄性(XAY)杂交,子代雌性(XAXa)都为红眼,雄性(XaY)都为白眼,故可通过眼睛的颜色可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正确。
7.(2019年12月 · 广东学考)果蝇的红眼对白眼显性,由1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下列杂交组合中,子代中会出现白眼雌蝇的是(  )
A.XBXb×XBY B.XBXB×XbY
C.XBXb×XbY D.XBXB×XBY
C XBXb×XBY杂交组合产生的后代有XBXB(红),XBXb(红),XBY(红),XbY(白),没有白眼雌蝇,A错误; XBXB×XbY杂交组合产生的后代有XBXb(红),XBY(红),无白眼果蝇,B错误;XBXb×XbY杂交组合产生的后代有XBXb(红),XbXb(白),XBY
(红),XbY(白),有白眼雌蝇,C正确; XBXB×XBY杂交组合产生的后代有XBXB(红),XBY(红),无白眼果蝇,D错误。
8.下列有关色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
B.父亲不色盲,儿子一定不会色盲
C.母亲不色盲,儿子和女儿一定不色盲
D.女儿色盲,母亲一定色盲
A 父亲不色盲,儿子可能会色盲;母亲不色盲,儿子和女儿可能色盲;女儿色盲,母亲也可能是携带者。
9.下列4个图中,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图中黑色表示患者)是(  )
D 根据“无中生有”,可判断AD项中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A项中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D中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父亲应为患者,与系谱矛盾,D项中遗传病致病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B项中遗传病无法判断致病基因显隐性,也无法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根据“有中生无”,可判断C项中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0.(2022年7月·广东学考)下表中科学家与其成就匹配错误的是(  )
选项 科学家 成就
A 孟德尔 发现基因分离定律
B 摩尔根 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 艾弗里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 赫尔希和蔡斯 证明RNA是遗传物质
D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11.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男孩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和外祖母色觉都正常,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
D 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女性个体有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男性个体要么患病,要么无致病基因,没有携带者。该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该男孩的外祖父和外祖母色觉都正常,因此该男孩的外祖母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12.下图为一个家庭中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情况,经基因检测,发现Ⅰ 1不携带致病基因,请你推理出该病的遗传方式(  )
A.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伴Y染色体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 无中生有为隐性,1号、2号不患病,生出患病的4号个体,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该病的相关基因,Ⅰ 1不携带致病基因,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双亲的基因型为AA、Aa,不可能生出患病的孩子;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双亲的基因型为XAY、XAXa,可能生出患病的男孩XaY,故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B、C、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