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专题三细胞代谢的保障课件(共10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专题三细胞代谢的保障课件(共10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01 20:1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1张PPT)
专题三 细胞代谢的保障
[知识网络]
考点1 被动运输

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1.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的概念。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________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2)渗透作用具备的两个条件。
①具有b________。
②膜两侧ac具有________。
(3)本质:自由扩散。
(1)半透膜 (2)①半透膜 ②浓度差
2.水进出动物细胞(以哺乳动物红细胞为例)
(1)动物细胞所形成的“渗透装置”。
①半透膜:________。
②浓度差:________与外界溶液之间的浓度差。
(2)现象。
①当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________细胞质的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②当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________细胞质的浓度时,水分进出平衡,细胞保持正常形态。
③当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________细胞质的浓度时,细胞吸水,甚至涨破。
(1)①细胞膜 ②细胞质 (2)①大于 ②等于 ③小于
3.水进出植物细胞(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
(1)植物细胞所形成的“渗透装置”:
①成熟的植物细胞:
②浓度差:________与外界溶液之间的浓度差。
①细胞膜 细胞质 液泡膜 细胞液 ②细胞液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①实验原理。
外因:当外界溶液浓度____________细胞液浓度时,细胞______水,发生__________分离现象。
当外界溶液浓度__________细胞液浓度时,细胞______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________的伸缩性。
②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______细胞、清水、质量浓度为 0.3g/mL的蔗糖溶液等。
①大于 失 质壁分离 小于 吸 原生质层 ②外表皮
③步骤。
大 小 浅 深
二、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1.特点:物质进出细胞时,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扩散,______消耗能量。
不需要
2.两种被动运输方式
(1)判断图中字母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需要转运蛋白协助的是b、c,转运蛋白的种类包括________蛋白和________蛋白。
(1)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协助扩散 (2)载体 通道
3.被动运输的实例
(1)________等气体,____________等脂溶性的小分子和水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
(2)__________进入红细胞,________通过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1)氧气、二氧化碳 甘油、乙醇、苯 (2)葡萄糖 水
下图为表示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比结构②的伸缩性大
B.结构②起半透膜作用
C.结构③中溶液的浓度随质壁分离而降低
D.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回清水中均能复原
解析:图示中的结构①为细胞壁,结构②是原生质层,结构③是液泡。细胞壁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A错误;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即结构②起半透膜作用,B正确;液泡中的细胞液的浓度随质壁分离而升高,C错误;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若因失水过多已死亡,则放回清水中不能复原,D错误。
答案:B
(2019年12月·广东学考改编)如图表示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有(  )
A.一段时间后漏斗管内的液面会上升
B.水分子会从烧杯进入漏斗
C.水分子会从漏斗进入烧杯
D.蔗糖分子从漏斗进入烧杯
解析:水分子进入长颈漏斗的数量多与水分子进入烧杯的数量,一段时间后漏斗管内的液面会上升,A正确;水分子能自由通过半透膜,会从烧杯进入漏斗,也会从漏斗进入烧杯,B、C正确;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不会从漏斗进入烧杯,D错误。
答案:D
弄清两个易错点
(1)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即水分子向两侧移动的速率相等,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
(2)温度会通过影响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被动运输的速率。
1.将a、b、c三组红细胞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实验,浸泡一段时间后其细胞形态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细胞内液的渗透压,a组的比b组的高
B.浸泡过程中a组细胞失水量小于c组细胞失水量
C.若向a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则其细胞可能会皱缩后恢复原状
D.上述实验中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而消耗ATP的数量比较:c>b>a
D 分析题图可知,a组细胞基本可以维持原状,b组细胞吸水膨胀,c组细胞失水皱缩。与a组相比,b组细胞吸水,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a组细胞失水量小于c组细胞失水量;向a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后,首先会使外界溶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渗透压,从而使细胞失水皱缩,后来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内液渗透压大于外界溶液,细胞吸水恢复原状;细胞形态的改变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或吸水造成的,不消耗ATP。
2.(2019年6月·广东学考改编)下列探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中,能观察到漏斗管内液面升高的有(  )
A 图A中由于漏斗内是蔗糖溶液浓度,因此烧杯中的水分子可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漏斗管内液面升高,A正确;图B中由于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低,因此烧杯中的水分子可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烧杯,漏斗管内液面下降,B错误;图C中由于漏斗内是清水,因此漏斗中的水分子可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烧杯,漏斗管内液面下降,C错误;图D中由于漏斗和烧杯内都是10%蔗糖溶液,半透膜两侧无浓度差,漏斗管内液面无变化,D错误。
3.实验发现,某物质X进入细胞时,如果使用药物限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则该物质的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果抑制呼吸作用,却对运输速率没有影响。由此推断下列有关该物质进入细胞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自由扩散 B.它是主动运输
C.它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 D.它是协助扩散
D 该物质运输过程中抑制呼吸作用对运输速率没有影响,限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运输速率迅速下降,说明该物质的运输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强弱有关,即物质X的运输为需要载体协助而不需耗能的协助扩散,A、B错误;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C错误,D正确。
4.(2019年12月·广东学考)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进行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在盖玻片一侧滴加0.3 g/mL的蔗糖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后,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紫色区域变小
B.液泡体积变大
C.液泡紫色变浅
D.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A
5.(2020年1月·广东学考)如图表示用0.3 g·mL-1蔗糖
溶液短时处理后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该
细胞在滴加清水后将(  )
A.失水      B.吸水
C.破裂 D.皱缩
B
6.在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自由扩散区别于协助扩散的是
(  )
A.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B.需要转运蛋白
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
D.不需要转运蛋白
D 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相同之处是物质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跨膜运输,同时均不消耗能量;不同之处表现在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而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
7.图中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属于(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
B 物质由运输由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8.如图是某种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其中最可能以这种方式进入细胞的是(  )
A.甘油进入皮肤细胞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C.钾离子进入神经细胞
D.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A 图中表示的物质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9.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  )
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
B.木糖的浓度太低
C.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排列紧密
D.以上三项都正确
A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A正确。
10.榨菜是重庆有名的美食,涪陵榨菜远销全国各地。在榨菜制作过程中,通过盐的腌渍,榨菜可以更加入味且不易腐败变质,这其中的生物学原理是(  )
A.浓盐水中含水少,细菌无法生存
B.青菜细胞失水后代谢降低,细菌无法利用其营养物质
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
D.钠离子有杀菌作用
C 在高浓度的盐水中,浓盐水因其浓度明显大于细菌体内细胞液的浓度,细菌因渗透作用失水过多而死亡,因此高能度盐水能防止变质,故在榨菜制作过程中,通过盐的腌渍,榨菜可以更加入味且不易腐败变质,C正确。
11.在人体细胞中已发现了13种水通道蛋白,如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都与水通道蛋白有关。水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
B 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这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这些蛋白质称为转运蛋白。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这种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综上所述,仅B项符合题意。
12.图甲、乙分别表示载体蛋白介导和通道蛋白介导的两种协助扩散方式,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扩散比载体蛋白介导的快1 000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协助扩散的转运蛋白可以是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
B.协助扩散时,不消耗能量,载体蛋白不会发生构象改变
C.只有图甲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D.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可用图乙表示
A 参与协助扩散的转运蛋白可以是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A正确;协助扩散时,不消耗能量,载体蛋白会发生构象改变,B错误;图甲、乙所示的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都属于被动运输,C错误;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借助载体蛋白,应用图甲表示,D错误。
考点2 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

一、主动运输
1.物质运输方向:物质________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2.条件
(1)需要细胞膜上相应________的协助;
(2)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______________。
1.逆浓度 2.(1)载体 (2)能量
3.实例
(1)K+、Ca2+、Na+等离子通过细胞膜。
(2)小肠上皮细胞吸收________、________等分子。
4.意义:保证了活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________,排出________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3.(2)葡萄糖 氨基酸 4.物质 代谢废物
二、胞吞与胞吐
1.胞吞: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________,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________,进入细胞内部的现象。
2.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________,然后移动到________处,并与之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的现象。
1.小囊 囊泡 2.囊泡 细胞膜
三、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基础
1.转运蛋白的________和________或________的变化对物质跨膜运输起决定性作用,这也是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结构基础。
2.胞吞或胞吐过程需要膜上________的参与,更离不开膜上磷脂双分子层的________。
1.种类 数量 空间结构 选择透过性 2.蛋白质 流动性
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
B.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D.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K+
解析:CO2属于小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A错误;血液中的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B错误;苯分子属于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C错误;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K+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
答案:D
(2018年1月·广东学考改编)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能富集碘,此过程需要的条件不包括(  )
A.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B.细胞内外存在碘离子浓度差
C.细胞膜具有完整性
D.细胞膜上存在相应的载体蛋白
解析:主动运输中物质从低浓度处移向高浓度处,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需要细胞膜保持完整性及细胞膜上存在的相应载体蛋白来完成。
答案:B
“三看法”快速判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2021年7月·广东学考)硼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研究发现植物细胞通过膜上的BOR1蛋白吸收硼元素,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OR1蛋白应该是(  )
A.受体蛋白    B.结构蛋白
C.载体蛋白 D.分泌蛋白
C 硼元素被植物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故BOR1蛋白属于载体蛋白。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
B.都需要消耗能量
C.都需要转运蛋白协助
D.既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
C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转运协助。
3.(2021年1月·广东学考)已有资料表明,葡萄糖在肠道中的浓度高于或低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时都可被吸收,这说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有(  )
A.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B.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C.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D.协助扩散和胞吞
B 葡萄糖转运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肠道中的葡萄糖浓度高于上皮细胞还被吸收,说明是协助扩散,而低于上皮细胞被吸收时是主动运输。
4.右图所示为质子泵跨膜运输H+的过程。质子
泵抑制剂可与胃壁细胞膜上的质子泵共价结合,
使其不可逆地失活,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A.质子泵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将H+运出细胞
B.质子泵参与细胞及其微环境的pH调控
C.质子泵本质上是一种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
D.呼吸抑制剂使质子泵失活而抑制胃酸分泌
D 由题图可知,H+从膜内逆浓度梯度运输到膜外,需要质子泵的协助,并消耗ATP,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质子泵通过跨膜运输H+,从而改变了细胞内外的H+浓度,参与细胞及其微环境pH的调控,B正确;由题图可知,质子泵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C正确;呼吸抑制剂通过抑制ATP的生成而抑制胃酸分泌,并不能使质子泵失活,D错误。
5.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可被人体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其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该过程需要能量
C.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
D.该过程的进行离不开蛋白质的作用
C 吞噬细胞吞噬病毒的方式属于胞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正确;胞吞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C错误;胞吞过程离不开生物膜上受体的识别作用,受体的本质是糖蛋白,D正确。
6.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分别属于(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
D.胞吞、主动运输
D 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的方式吸收;半乳糖是小分子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7.下列过程可用如图来表示的是(  )
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
B.O2进入线粒体
C.胰岛B细胞向外分泌大分子物质胰岛素
D.Na+进入人体肾脏细胞
C 如题图表示胞吞或胞吐,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排出细胞。
8.(2020年1月·广东学考)吞噬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病原体,此功能主要依赖于细胞膜的(  )
A.流动性 B.选择透过性
C.面积的大小 D.蛋白质数量
A
9.将水稻培养在含有各种营养元素的培养液中,发现水稻吸收硅多,吸收钙少。这是因为水稻根的细胞膜(  )
A.吸附硅的能力强,吸附钙的能力弱
B.运载硅的载体多,运载钙的载体少
C.吸收硅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吸收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吸收硅不需要能量,吸收钙需要能量
B 硅和钙在水溶液中都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水稻吸收这两种离子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且消耗能量,但是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水稻吸收硅多,吸收钙少,是因为运载硅的载体多,运载钙的载体少。
10.(2022年1月·广东学考)研究发现,植物细胞通过膜上的PT蛋白吸收磷元素时需要消耗能量。据此可推测PT蛋白是(  )
A.通道蛋白  B.结构蛋白
C.载体蛋白 D.分泌蛋白
C 植物细胞通过PT蛋白吸收磷元素时消耗能量,所以磷元素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参与,所以PT蛋白为载体蛋白,故选C。
11.(2022年7月·广东学考)下列跨膜运输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
A.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B.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C.二氧化碳进入红细胞
D.流感病毒内吞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
C CO2为气体,进入红细胞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故选C;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碘进入甲状腺细胞均为主动运输,需载体也需能量,排除A、B;流感病毒内吞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为胞吞,需消耗能量,排除D。
12.下表是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红细胞和血浆中K+和Na+浓度的测定值(mmol/L)。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K+ Na+
红细胞 150 26
血浆 5 144
A.Na+以协助扩散从红细胞进入血浆
B.K+从红细胞进入血浆需要消耗能量
C.K+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红细胞
D.Na+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
C 正常生理条件下,红细胞内K+浓度远高于血浆,表明K+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的,是主动运输,C正确;K+从红细胞顺浓度梯度进行进入血浆,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红细胞内Na+浓度远低于血浆,Na+从红细胞进入血浆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是主动运输,A错误;Na+是顺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的,但Na+不能透过自由扩散出入细胞,D错误。
考点3 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及相关实验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代谢
(1)概念:细胞中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____________,统称为细胞代谢。
(2)条件:需________的催化。
(3)意义:细胞代谢是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
(1)化学反应 (2)酶 (3)细胞生命活动
(2)较少 较多 大量
试管编号 试剂 处理 现象
1 2 mL H2O2溶液 常温 几乎无气泡产生
2 2 mL H2O2溶液 90 ℃左右的水浴加热 有_____气泡
3 2 mL H2O2溶液 FeCl3溶液2滴 有_____气泡
4 2 mL H2O2溶液 新鲜肝脏研磨液2滴 有_____气泡
(3)实验结论:酶具有________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________。
(4)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①自变量: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如本实验中加________和加________。
②因变量:因______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如本实验中________。
③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__________,如肝脏的新鲜程度等。
(3)催化 更高 (4)①FeCl3溶液 肝脏研磨液 
②自变量 H2O2分解速率 ③可变因素
(5)对照实验。
①除作为________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________ ,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
②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__________________组。
3.酶的作用原理
(1)活化能:分子从______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_______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原理:酶降低________的作用更显著。
(3)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________条件下快速有序地进行。
(5)①自变量 保持一致 ②实验 3.(1)常态 活跃 
(2)活化能 (3)温和
二、酶的本质
化学本质 大多数是___________ 少数是__________
合成原料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 主要在细胞核
产生场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理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 RNA 活细胞 催化作用
三、酶的特性
1.酶具有高效性
(1)含义:与______________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意义:使________快速进行。
2.酶具有专一性
(1)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____________化学反应。
(2)锁钥模型:
图中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E和F表示催化后的产物,而C和D则表示不能被该酶催化的物质。
(3)意义:使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1.(1)无机催化剂 (2)细胞代谢 2.(1)一种或一类 
(2)酶 被酶催化的底物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如图1)。
①ab段表示随温度升高,酶活性________;b点时,酶活性________,此点所对应的温度为________;bc段表示随温度升高,酶活性________。
②a点时酶活性________,但酶的空间结构________。
③c点时酶活性丧失,其原因是高温使酶的________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1)①逐渐增强 最高 最适温度 逐渐减弱 ②较低 稳定 ③空间结构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如图2)。
①de段表示随pH升高,酶活性________;e点时,酶活性________,此点所对应的pH为________;ef段表示随pH升高,酶活性________。
②d点和f点时酶活性丧失,其原因是过酸、过碱使酶的________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2)①逐渐增强 最高 最适pH 逐渐减弱 ②空间结构
四、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酶活性:酶催化特定______________的能力。
2.酶活性的表示方法: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________。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本实验的自变量:________,因变量:________。
(2)选取的酶:________。
(3)实验的观察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本实验的自变量:________,因变量:________。
(2)选取的酶:______________。
(3)实验的观察指标: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
1.化学反应 2.速率 3.(1)温度 酶活性 (2)淀粉酶 (3)溶液颜色的深浅 4.(1)pH 酶活性 (2)H2O2酶 (3)气泡产生的数目
(2019年6月·广东学考改编)下列关于酶在代谢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有(  )
A.唾液淀粉酶能被蛋白酶水解
B.酶的活性不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C.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D.酶作用的本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解析: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被蛋白酶水解,A正确;酶的活性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B错误;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体现了酶的专一性,C正确;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
答案:B
(2018年6月·广东学考)下列图表示探究酶特性的相关实验,各试管含有等量和等浓度的淀粉溶液。按所示处理,经充分反应后各管均滴入适量碘液,溶液最可能不变蓝的是(  )
解析:淀粉溶液滴入碘液后会变蓝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 ℃,当唾液与淀粉溶液混合时,淀粉会水解,淀粉的水解产物不与碘液起颜色反应,因此D试管不变蓝色;唾液淀粉酶在0 ℃的条件下活性很低,煮沸的条件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A、B、C试管均有淀粉,滴入碘液后溶液会变蓝。
答案:D
酶的4个易错点
(1)酶的产生场所是活细胞而不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酶。
(2)酶可在细胞内、外,体内、外发挥作用。
(3)低温只抑制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变性失活。
(4)酶只起催化作用,没有调节功能。
1.活细胞内合成酶的主要原料是(  )
A.脂肪酸     B.核糖核苷酸
C.氨基酸 D.脱氧核苷酸
C 由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类的酶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RNA类的酶需要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由于大多数酶属于蛋白质,因此活细胞内合成酶的主要原料是氨基酸。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2.嫩肉粉可将肌肉组织部分水解,使肉类食品口感松软、嫩而不韧。嫩肉粉中使肉质变嫩的主要成分是(  )
A.淀粉酶 B.蛋白酶
C.DNA酶 D.脂肪酶
B 肌肉组织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嫩肉粉的主要作用是利用蛋白酶对肉中蛋白质进行部分水解,使肉类制品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效果。
3.(2020年1月·广东学考)探究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实验时,向各试管加入2 mL 3%过氧化氢溶液,并分别加入适量的添加物,实验记录见下表。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表示气泡量
项目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添加物 蒸馏水 FeCl3
溶液 新鲜肝脏
研磨液 煮沸的肝
脏研磨液
气泡量 未发现 + +++++ 未发现
A.设置试管1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B.比较试管2、3说明酶有高效性
C.比较试管3、4说明酶在高温下失活
D.比较试管2、4说明酶有专一性
D 试管2、4加入的催化剂种类不同,温度也不同,不能形成对照。
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酶可以加速生化反应达到平衡
C.酶能提供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D.温度越高,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B 酶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错误;酶具有高效性,能加速生化反应达到平衡,B正确;酶只起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并不能提供反应所需的活化能,C错误;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当超过最适温度时,温度越高,酶促反应速度越慢,D错误。
5.(2021年7月·广东学考)姜撞奶是广东著名风味小吃。其做法是将一定温度的牛奶按一定比例倒入姜汁中,一段时间后,牛奶发生凝固现象(凝乳)﹔若使用煮沸的姜汁,则牛奶无法凝固。推测姜汁中可能含有一种能使蛋白凝固的酶X。某小组通过观察凝乳情况,探究温度对酶X的影响,结果如下表。
处理温度(℃) 60 70 80 90
凝乳情况 不完全 完全 不完全 基本不凝
下列各项分析和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组的姜汁用量应相同
B.70 ℃是酶X的适宜温度
C.该实验证明了酶具有专一性
D.温度过高可能破坏酶X的结构
C 该实验探究温度对酶X的影响,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C错误。
6.(2020年7月·广东学考)下图表示温度对甲、乙两种酶活性的影响。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酶比甲酶更耐高温
B.乙酶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更宽
C.甲酶的最适温度为30 ℃
D.甲、乙两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曲线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甲酶的温度范围是20~50 ℃,30 ℃左右酶活性最高,乙酶的温度范围是10~90 ℃,50℃左右酶活性最高,因此A、B、C正确;由图可知,在未达到最适温度前,两种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超过最适温度后,两种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D错误。
7.关于酶及其特性的实验设计,叙述错误的是(  )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利用淀粉酶、淀粉和碘液设计实验
B.探究酶的专一性,可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和斐林试剂设计实验
C.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底物和酶可采用以下步骤添加:加底物→调pH→加酶→混匀→观察
D.以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为实验材料,温度为自变量,氧气的释放速率为因变量,也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D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利用淀粉酶、淀粉和碘液设计实验,检测反应物的剩余量,检测酶活性,A正确;探究酶的专一性,可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和斐林试剂设计实验,用斐林试剂检测底物是否水解,B正确;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为防止底物先和酶反应影响实验结果,应将pH调节放在加酶之前,故底物和酶可采用以下步骤添加:加底物→调pH→加酶→混匀→观察,C正确;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不能选择过氧化氢做实验材料,因为高温下过氧化氢易分解,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
8.(2021年1月·广东学考)某兴趣小组通过研磨甘薯获得适量的可溶性淀粉提取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适当时间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见下表。
处理温度/℃ 30 50 70 90
甘薯还原糖含量/(mg·g-1) 38.0 47.8 70.5 29.0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温度属于自变量
B.除温度外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C.甘薯含有淀粉酶
D.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步升高
D 本实验是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甘薯还原糖含量的影响,故温度是自变量,其他条件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甘薯含淀粉,不同温度处理后还原糖含量不同,说明甘薯中含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为还原糖。因为当温度为90 ℃时,还原糖含量低于70 ℃的量,酶活性下降,D错误。
9.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为探究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步骤 操作 试管① 试管②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 -
注入蔗糖溶液 - 2 mL
2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2 mL 2 mL
3 60 ℃水浴 5 min 5 min
4 注入斐林试剂 2 mL 2 mL
5 沸水浴 1 min 1 min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反应底物的种类
B.该实验中试管②是作为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的因变量是两支试管内的颜色变化
D.该实验可以证明淀粉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
B 根据表格可知,该实验有两个实验组,自变量是反应底物的种类,该实验是为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催化作用,即探究酶的专一性,A正确;该实验中试管②也是实验组,不是空白对照组,B错误;还原糖在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下,会变成砖红色沉淀,故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试管内颜色的变化,C正确;该实验的预期结果是①号管出现砖红色沉淀,②号管没有,说明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体现酶的专一性,D正确。
10.(2022年1月·广东学考)实验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
实验材料、条件与结果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试管5
实验材料 H2O2溶液 2 mL 2 mL 2 mL 2 mL 2 mL
猪肝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 2滴 2滴 2滴 2滴 2滴
实验条件 PH 4 5 6 7 8
水浴温度 37 ℃ 37 ℃ 37 ℃ 37 ℃ 37 ℃
实验
结果 产生气体的速率 最慢 慢 快 最快 较快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自变量为H2O2溶液和猪肝研磨液
B.过氧化氢酶活性随pH升高而增强
C.可依据气泡产生的速率判断酶活性
D.过氧化氢酶只有在37 ℃时才有活性
C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pH为自变量。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为因变量,H2O2溶液和猪肝研磨液为无关变量,A错误;由实验结果可知,过氧化氢酶活性随pH升高,先增强后减弱,B错误;可以用产生气泡的快慢表示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C正确;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都有活性,37 ℃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其他温度下过氧化氢酶也有活性,只是活性强弱不同,D错误。
11.(2022年7月·广东学考)淀粉和蔗糖均为非还原糖,水解产物均为还原糖。某同学以还原糖的特性为基础,开展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相关操作及结果记录见下表。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
结果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试管1 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 加入1 mL新鲜唾液,混合保温 ②,在50~65 ℃水浴加热2 min ③
试管2 加入2 mL
蔗糖溶液 ①,混合保温 同试管1步骤3 ④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①加入1 mL新鲜唾液
B.②加入2 mL碘液
C.③产生砖红色沉淀
D.④溶液呈浅蓝色
B 蔗糖及其水解产物果糖和葡萄糖遇淀粉均无特征反应,不能用于此实验,B错误。为控制变量,应加入1 mL唾液,排除A项;斐林试剂遇还原糖加热后生成氧化亚铜红色沉淀,排除C项;溶液显浅蓝色是由于CuSO4中铜离子的影响,故排除D项。
12.下图为酶催化、无机催化剂催化、无催化剂三种情况下的反应能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①②③对应的情况分别为无催化剂、无机催化剂催化、酶催化
B.曲线③表明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能量,其能量值为(c-d)
C.若要验证酶具有高效性,应比较①③两种情况
D.若要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应比较②③两种情况
A 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且酶能更显著降低,因此曲线①②③对应的情况分别为无催化剂、无机催化剂催化、酶催化,A正确;酶催化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B错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因此若要验证酶具有高效性,应比较②③两种情况,C错误;若要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需要与不加催化剂的进行比较,应比较①③两种情况,D错误。
考点4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一、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1.中文名称:____________。
2.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__________,P代表__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____。
3.功能: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________物质。
1.腺苷三磷酸 2.腺苷 磷酸基团 特殊的化学键 
3.直接能源
二、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ATP的利用
1.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1)相互转化的过程及能量来源图解。
(2)ATP与ADP转化的特点。
①ATP与ADP的这种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在________之中。
②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是一样的,这体现了生物界的________。
1.(1)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2)①动态平衡 ②统一性
2.ATP的利用
3.ATP是细胞内流通的能量“货币”
(1)吸能反应一般与______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2)放能反应一般与________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主动运输 物质合成 思考
(1)ATP水解 (2)ATP合成
下图是ATP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化学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③均为特殊化学键
B.②断裂后形成ADP
C.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
D.②和③都断裂后所形成的产物中有RNA的基本组成单位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②③表示特殊化学键,A正确;②断裂后形成AMP,B错误;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C正确;图中②和③都断裂后所形成的AMP含有一个腺苷(腺嘌呤和核糖)和一个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D正确。
答案:B
(2016年6月·广东学考)下列关于细胞中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中的“A”指的是腺嘌呤
B.线粒体产生ATP一般不消耗氧气
C.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合成ATP相联系
D.高等动物体内合成ATP所需能量直接来自光合作用
解析:ATP中的“A”指的是腺苷,A错误;线粒体产生ATP最多的时候消耗氧气,B错误;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合成ATP相联系,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C正确;高等动物体内合成ATP所需能量直接来自呼吸作用,D错误。
答案:C
ATP和ADP相互转化的一个误区
ATP和ADP能相互转化,但不要误认为是可逆反应。 因为能量来源、酶、反应场所等不同,所以不是可逆反应。
1.ATP中含有的化学元素与下面哪种物质含有的化学元素种类相同(  )
A.纤维素    B.核酸
C.脂肪 D.蛋白质
B ATP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纤维素和脂肪只含有C、H、O三种元素,蛋白质含有C、H、O、N等。
2.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 mol ATP储存的能量比1 mol葡萄糖储存的能量少
B.许多吸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许多放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C.不同生物的细胞都以ATP作为能量“货币”,说明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ATP与ADP的转化机制能持续满足细胞各项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
B ATP分子中含有两个特殊化学键和一个普通化学键,2个特殊化学键中含有的能量是2×30.54 kJ/mol=61.08 kJ/mol,普通化学键中含有的能量少于30.54 kJ/mol,所以1 mol ATP储存的能量介于61.08 kJ与30.54 kJ之间,1 mol葡萄糖储存的能量是2 870 kJ,A正确;ATP的水解释放能量,许多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ATP的合成消耗能量,许多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B错误;不同生物的细胞都以ATP作为能量“通货”,ATP与ADP相互转化的供能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是一样的,说明生物界具有统一性,C正确;ATP与ADP的快速转化保证了能量需求,D正确。
3.ATP的分子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A—P~P~P,其中A代表的是(  )
A.腺嘌呤
B.腺苷
C.腺嘌呤脱氧核糖核酸
D.腺嘌呤核糖核酸
B A—P~P~P,其中A代表腺苷。
4.一分子ATP中,含有的特殊化学键和磷酸基团的数目分别是(  )
A.2和3 B.1和3
C.2和2 D.4和6
5.(2020年1月·广东学考)萤火虫发光是由于发光细胞内荧光素被氧化成氧化荧光素。该过程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
A.ATP B.葡萄糖
C.DNA D.氨基酸
A 一分子ATP中含有2个特殊的化学键和3个磷酸基团。
A
6.下图表示ATP的结构,其中表示特殊化学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A 特殊化学键位于磷酸基团之间,图中①②位置表示特殊化学键。
7.(2019年1月·广东学考)肌细胞收缩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
(  )
A.肌糖原水解为葡萄糖
B.葡萄糖氧化分解
C.葡萄糖合成肌糖原
D.ATP的特殊化学键断裂
D
8.(2019年6月·广东学考)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多种生命活动
B.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反应有关
C.在ATP与ADP转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是可逆的
D.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C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特殊的化学键的化学能,并用于各种生命活动,A正确;ATP水解为放能反应,ATP水解反应和吸能反应相联系,B正确;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不是可逆反应,其中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能量是不可逆的,C错误;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D正确。
9.下图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在ADP转化为ATP的过程中需要能量,对于高等动物来说,该过程所需能量来自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自由扩散 D.主动运输
B 在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对于绿色植物来说,既可以来自光合作用吸收的光能,也可以来自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均来自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时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A错误,B正确;自由扩散是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主动运输是需要消耗ATP的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C、D错误。
10.(2022年1月·广东学考)中国运动员苏炳添在参加奥运会百米决赛时,体内骨骼肌细胞的ATP会转化成(  )
A.ADP B.ADP+Pi
C.乳酸 D.CO2+H2O
B 运动员参加百米冲刺,骨骼肌细胞的ATP分解提供能量,ATP水解为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故选B。
11.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TP在植物体内与动物体内的来源相同
B.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C.细胞中含有大量的ATP,以满足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
D.ATP中的“A”与构成D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种物质
D ATP在植物体内与动物体内的来源不完全相同,植物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也可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而动物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A错误;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B错误;细胞中含有少量的ATP,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转换非常迅速,以满足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C错误;ATP中的“A”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构成,构成DNA中的碱基“A”是腺嘌呤,两者不是同一种物质,D正确。
12.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TP分子中含有C、H、O、N、P元素
B.ATP是细胞中一种生物小分子物质,含量很少
C.ATP水解产生的能量用于放能反应
D.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 ATP分子中含有C、H、O、N、P元素,A正确;ATP是细胞中一种生物小分子物质,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B正确;ATP水解产生的能量用于生物体内吸能反应,C错误;细胞中绝大多数的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由ATP直接供能,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D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