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安徽省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调研
历 史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 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的涨落规律制定了太阳历,为了测量尼罗河的水位和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发展了数学。由此可见 ( )
A.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C.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D. 古埃及的数学领先于世界
2. “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这段话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客观上
A. 阻隔东西方文化交流 B. 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 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3.比较法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汉谟拉比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同点是( )
A. 都是《罗马民法大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都属于研究古代法律文献的珍贵资料
C. 都有助于人们了解古代欧洲社会状况 D. 都为了严格保护少数封建贵族的利益
4.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主在自己的庄园中或领地内,依靠剥削农民劳动获得一切生活必需品,只有贵重的武器和丝绸、宝石等奢侈品,才需要从外来商人那里购买。这说明西欧庄园( )
A. 拥有独立的司法权 B. 具有自给自足特征C. 使用奴隶进行生产 D.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5.16世纪初,西欧的一个大型呢绒工场拥有织机200架,工匠千余人,按照工序分为羊毛梳理工、纺纱工、织匠、剪绒匠和染匠等。这反映了当时 ( )
A.产品最终推向市场 B.工场分工不断细化 C. 使用蒸汽动力生产 D.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6.中世纪时,大量新兴城市出现,当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为“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 领主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 B. 农奴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成为市民。
C. 新兴城市摆脱了宗教的影响 D. 城市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和剥削
7.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所著的《积分和方程法》,被欧洲大学作为教材沿用至中世纪结束;阿拉伯医学家伊本·西那的《医典》,被欧洲各大学采用为官方课本。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 丰富了欧洲大学的教学内容 B. 影响欧洲现代自然科学发展
C. 积极吸收其他地区先进文明 D. 成为欧洲大学文化的发源地
8. 下表是 13-17 世纪欧洲地区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及简介。这些作品共同反映了
( )
作品 简介
《神曲》 但丁借梦游三界(地狱、炼狱、天堂)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蒙娜丽莎》 达·芬奇为佛罗伦萨一位商人的妻子所画的肖像,人物形态生动,富有生命的活力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借丹麦8世纪的历史反映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
A. 神权至上的观点B.贵族阶层的生活 C.精湛的绘画技术 D. 人文主义的思潮
9.下图是位于西非塞内加尔的戈雷岛,197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5-19世纪,至少有数千万黑人从这里被转卖,有500 万黑人死于岛上。该岛见证了。( )
①迪亚士到达印度
②罪恶的“三角贸易”
③地圆学说的流行
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10. 以下是一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节选),该人物是 ( )
1775年 1777年 1781年 1787年
出任大陆军总司令 领导萨拉托加大捷 领导约克镇战役 制定美国宪法
A.克伦威尔 B. 华盛顿 C. 拿破仑 D.马克思
11.“这场革命不仅使自由、民主、博爱、代议制、立宪政治等普世价值在法国深入人心,而且还将这些内容传至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 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 B.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C. 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D.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2.某校初三年级同学为纪念马克思逝世140周年,策划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题展。下列材料最能入选这一展览的是 ( )
C. 马克思在第一国际成立大会上 D.马克思参观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油画)
13.某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同学们激烈地谈论着“玻利瓦尔”、 “圣马丁”和“章西女王”等历史人物,你认为他们讨论的主题是 ( )
A.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B.殖民地的民族解放
C. 工业革命与经济发展 D. 世界工人运动发展
14.通过改革,文化知识得以普及,国民素质普遍提高;通过改革,日本还培养出大批科学技术人才及工商管理人才; 通过改革,日本还培养了学生的尽职精神,使学生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由以上材料可知 ( )
A. 明治政府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成功 B. 明治政府认识到了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C. 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使日本成为强国 D. 明治政府在全国掀起兴办学校的浪潮
15.19 世纪,欧洲小学教育大规模发展,基础教育成为强迫性的公民义务。1870年到1900年,德国的文盲率从2%降低到0%,意大利的文盲率从59%降到33%。当时发展基础教育主要是为了 ( )
A.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 B.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C.培养国民的人权意识 D. 推动科学事业的进步
二、辨析改错(8分)
16.科学文化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卡”该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并加以改正。
(1)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等问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2)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3) 英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 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思想家巴尔扎克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南北战争,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单纯地为了奴隶制这个道德问题,或是像税制那样狭隘的经济问题。它的原因要深刻得多。富饶的新大陆,究竟是由农业还是由工业来支配 是由第一次浪潮势力还是由第二次浪潮势力来统治 美国的未来基本上是个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 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化的大局已定。
—摘编自[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材料二 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 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摘编自[俄]爱德华·拉津斯基《亚历山大二世:最后的伟大沙皇》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化的大局已定”。(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亚历山大二世“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的含义。(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美国巩固和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2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把热变成机械运动……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分工、水利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因为在最先使用机器的地方,机器就把大批手工工人抛到街头上去。
—恩格斯《致爱德华·伯恩施坦》
材料二 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许国林(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是哪一创新成果使“热变成机械运动”的 列出“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4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的原因。 (4分)
(3) 综上所述,概述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地图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折射出人类历史的进程和观念的发展,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泥板地图与拓片,是已知的第一幅世界地图,制作于约公元前7世纪,1881年被考古学家发现于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西南。学者认为该地图描绘了环绕世界的海洋(外圆)、群山(几枚三角形)、动发拉底河(内圆中弯折的长方形)等元素。
—选自[英]杰里·布罗顿《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判断该泥板地图最可能反映何处文明,属于何种文明类型 得出此结论的主要判断依据有哪些 (4分)
材料二
—选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2)对比以上两幅世界地图,分析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史实,说明这些变化的相关性因素。(8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