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 背影(5份课件共80张PPT+1份音频文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 背影(5份课件共80张PPT+1份音频文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19 10:18:40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背影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
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
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
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
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
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
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
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交 卸
奔 丧
踌 躇
迂 腐
蹒 跚
晶 莹
颓 唐
琐 屑
差 使
狼 藉
簌 簌

xiè
sāng
chóu chú

pánshān
tuí
suǒxiè
yíng
chāi


shì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
体会那博大宽阔的父爱,
圈出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说说读后的感受
文章几次提到背影 分别找出来读一读。
作者着重刻画的哪一次的背影?
听读此段,并圈阅出作者是怎样描写背影的?
最具有表现力的是哪些词句?(小组交流。)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
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
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
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
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欣赏与朗读
我看见他戴着 ,穿着黑 布 ,深青布 , 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 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黑布小帽
大马褂
棉袍
蹒跚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的肥胖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探讨:文章为什么要以背影为标题呢?
线索:一篇文章的结构是由一个
一个的材料组成的,要把这些材料组
成为一篇优秀的文章,就需要把这些
材料连起来的一根线,称为线索
返回
《背影》,一篇娓娓道来的文字,何以在文坛不朽?正在于它是一记情感的重锤,重重地敲击在人的心灵共鸣点上。父子亲情,感人肺腑。在这里,背影的一瞬化作了永恒,一个背影力敌万语千言的倾诉。背影,恰似一道情感的闪电,照彻千千万万颗赤子之心。
父亲是一座山,伟大而坚强。严酷的现实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负担压弯了脊背,他从无怨言,默默地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
世间的情千万种,只有爱最崇高;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写你父亲送你上学的一个“背影”或能体现你父母对你的关爱的一个场面,不少于120字.
作业布置(共16张PPT)
散文家
诗人
学者
朱自清
检查预习
1、认读字词
2、理解词语
v
认读词语:给加底线的词注音
交卸( ) 奔丧( ) 琐屑( )
栅栏( ) 差使( )踌躇( )
蹒 跚( ) 颓唐( ) 举箸 ( )
xiè
sāng
suǒxiè
zhà
chāi
chóu chú
pán shān
tuí
zhù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精神不振作。 ( )
2、细小而繁多的事。 ( )
3、腿脚不灵便,走路摇摆缓慢的样子。
( )
4、奔赴亲人的丧事。 ( )
颓唐
琐屑
蹒跚
奔丧
观看课文影片
观看课文影片
 *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谈谈你的感受。
 *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
说说你的理由。
课文几次写到背影?
思考:
1.点题的背影
2.买橘时的背影
3.离别时的背影
4.思念的背影
四次背影中,作者着力刻画的是哪次背影?
合作交流
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
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
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
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
力的样子。
父爱恩重如山
江泽民同志为纪念朱自清逝世四十周年题词
学到此处,你有什么收获?
1.写作方法上……
2.思想内容上……
(可从多角度多方面谈收获)
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
世界上,有许多爱包围着我们,有些爱是细致的,有些爱是厚重的;有些爱和风细雨,有些爱轰轰烈烈……爱,已经成了中华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
说 一 说
难忘父亲的
难忘父亲的
肩膀
真情体验
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将一次让你最为感动的事生动叙述出来。(共10张PPT)
————朱自清
背 影
背影
朱自清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本文以 “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画出文中四次写背影的文字。这表达了父子之间什么样的感情?
听课文的配乐朗读
认真倾听 用心思考
凝聚着深深父爱的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哪个背影最为感人。
(一)与文章对话
请你探究
1.品
从结构、用词、语言、情感等方面品味文章之美
模仿下列句式说话
我觉得《背影》的 美,它表现在 。
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 ”,因为 。
2.读
(一)与文章对话
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诵最打动你的段落
(注意:语速、语调、节奏和感情)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二)自我对话
同学们,你们也有父亲,你是否也感悟到他们对你的挚爱?说说你与父母之间发生的感人的小故事,好吗?
懂 你
你静静地离去 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 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 花静静地绽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告诉你 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多想告诉你 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
作 业
把你对自己父母最想说的话、最想表达的
感情写在练笔本上。(共33张PPT)
朱自清
江泽民同志为纪念朱自清逝世四十周年题词
正音练习:给加底线的词注音
交卸( ) 奔丧( ) 橘子( )
晶莹( ) 迂腐( ) 琐屑( )
栅栏( ) 差使( ) 照看行李( )
正音练习:给加底线的词注音
交卸(xiè ) 奔丧(sāng) 橘子( jú )
晶莹(yīng) 迂腐(yú ) 琐屑(suǒxiè)
栅栏(zhà ) 差使(chāi) 照看行李(kān)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
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
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
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
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
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
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
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朱自清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有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
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
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
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
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
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
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
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
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
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
看行李。行李太多了 ,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
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
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
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
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
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
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
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
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
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
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
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
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
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
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
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
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
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
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
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
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
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阅读训练
阅读课文:用下列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不能理解的词语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方框。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和问号。
开篇设疑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1
     引出背影(别时家境)2-3
铺垫背影(细心关照)4-5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7
段落层次
1: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  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2:“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 什么地点
3:“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4: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
5: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
思考讨论
1: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我最不有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思考讨论
2:“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a:祖母死了
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3: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
思考讨论
3: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
a: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b:感动之泪:望亲买橘,
c:伤心之泪:父子离别
d:思念之泪:再现背影
4: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
思考讨论
4: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思考讨论
导学达标
1: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
2: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
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3:请简要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
导学达标
1: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
a: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b: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
候。
2: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
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导学达标
2: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
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担心别人照顾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怕儿子路上口渴)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担心平安)
<4>进去吧,里边没人。(担心行李)
(这些话含蓄着许多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
3:请简要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
导学达标
3:请简要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
课文通过回忆当年父亲在车站送别儿子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疼爱儿子,儿子怜爱父亲的父子情深。
祖母死了 (背负债务)
父亲失业
悲哀之泪(见父亲 睹家境 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亲买橘 )
伤心之泪 (父子离别)
思念之泪 (再现背影)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归纳小结
1、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2、新颖别致耐人寻味
3、是父子惜别时父亲留给儿子最深的印象,也凝聚着父亲的一片爱子之情,由此选择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特殊面貌来写,现能突出主题
父亲感人的地方很多,为什么单选择背影来写 (为何经背影为题)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2、小作文:你父母疼爱你的哪件事深深
感动你? 请将事件的经过写出来。
作业布置(共10张PPT)
1. 养成默读习惯,提高默读速度
2.理解文章中父亲的四次“背影”
3.感受父爱的伟大
1.望父买橘
2.情境教学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
默读课文
1.《背影》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2.全文共写了几次背影?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思考:
交 卸
奔 丧
踌 躇
迂 腐
蹒 跚
晶 莹
颓 唐
琐 屑
差 使
狼 藉
簌 簌

xiè
sāng
chóu chú

pánshān
tuí
suǒxiè
yíng
chāi


shì
生字新词
给加点的字注音
思考讨论
事件
1.家庭变故:祖母去世,父亲下岗
2.社会状况:军阀割据,帝国主义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
事件背景
父子二人浦口送别
思考讨论
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
















思念父亲
望父买橘
父子分别
别后怀念
重点分析
望父买橘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重点分析
父亲为什么买橘
橘,“吉”的谐音,包含着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够平平安安.
路上解渴
望父买橘—感动之泪
父子离别—惆怅之泪
含泪读信—思念之泪
儿子理解父亲 爱父亲
不理解
理解
太聪明了
聪明过分
自责后悔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_______,表达了______.
本文通过写父子浦口送别的事情,表达了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深情的中心思想!
联系实际
父亲节你打电话回家了吗
爸,妈,你们辛苦了!
作业
记叙发生在你与父母之间的一件感人的事情
1.300字左右
2. 感情真挚
3.故事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