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传统节日 课件(共72张PPT,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传统节日 课件(共72张PPT,3课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1 23:1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2张PPT)
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精读引领课 看图写话课
2 传统节日
课时建议:3课时
同学们,每年要贴对联,让你长一岁的是什么节日?每年能让你吃到粽子的节日呢?对,分别是春节、端午节,这些人们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就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中有哪些习俗,我们又会认识哪些生字朋友呢?我们来闯第二关,齐读课题——传统节日。
第 1 课 时
活动一
初读民谣,知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初读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求会认的字并多读几遍。
2.找一找文中有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并用横线画出来。
七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按时间顺序介绍
活动二
运用多种方法,集中识记生字。
传 统 贴 宵 巷
祭 舟 艾 堂 乞
巧 郎 饼 赏 菊
chuán tǒng tiē xiāo xiàng
jì zhōu ài táng qǐ
qiǎo láng bǐng shǎng jú
读一读
形声字



传统 流传
元宵 今宵
月饼 烙饼
这三个字的共同点是什么?
形近字
粘 (粘贴) 常 (通常)
贴 (贴纸) 赏 (欣赏)
宵 (元宵) 郎 (牛郎)
霄 (云霄) 朗 (朗读)
组词识记
统: 传统 统治
堂: 课堂 礼堂
乞: 乞巧 乞求
巧: 灵巧 巧克力
图片识字
赏菊

艾草
小巷
小舟
词语我能读
传统
乞巧
祭扫
课堂
艾叶
月饼
牛郎
元宵
小巷
贴窗花
赏菊花
摘苹果















活动三
观察生字,规范练写,评价修改。
转:左窄右宽,注意左部“车”的笔顺是横、撇折、竖、提,右部“专”的点稳重心。
贴:左右等宽,“贝”字旁的撇要写长,最后一笔是“点”,要注意避让右边的“占”。
敬:左宽右窄,要注意右边首笔撇的收笔和末笔捺的起笔都在田字格的中心,撇收捺展。
观察“贴、敬、转”三个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写美观?




组词:贴窗花 贴纸
造句:贴窗花是春节的一种习俗。
音序:T 部首:贝
结构: 左右
跟着动画书空

组词:敬爱 敬重
造句:尊敬老人,是中华传统美德。
音序:J 部首:攵
结构: 左右
跟着动画书空

组词:转眼 转弯
造句:转眼间我们已经二年级了。
音序:Z 部首:车
结构: 左右
跟着动画书空
“艾、热”都是上下同宽的字,“艾”由“撇、捺”组合,在书写时注意撇捺要舒展;
“热”右上部分不要写成“九”,注意四点底要写得宽而扁。
观察“艾、热”两个上下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写正确,写美观?



组词:艾草 艾灸
造句:端午节人们挂艾草来驱毒辟邪。
音序:A 部首:艹
结构: 上下
跟着动画书空

组词:热闹 热火朝天
造句:集市上真热闹。
音序:R 部首:灬
结构: 上下
跟着动画书空
街: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得紧凑,中间部分的横画间距要匀称,右部第1横和中部第1横起笔一样高。
舟:第1笔撇从竖中线起笔,横压横中线,是整个字的主笔。竖撇和横折钩底部齐平且瘦长。
观察“街、舟”,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写美观?



组词:大街 街道
造句: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极了。
音序:J 部首:彳
结构: 左中右
跟着动画书空

组词:龙舟 独木舟
造句:一叶孤舟停在江面上。
音序:Z 部首:舟
结构: 独体字
跟着动画书空





姿势正确 书写正确 注意笔顺笔画 注意结构和占格 纸面整洁
☆ ☆ ☆ ☆
练写、评价、改写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许多咱们国家的
传统节日,还用多种方法识记了很多生
字,请每位同学回家后把今天学的生字
卡片准确认读后放进储蓄罐里面。
课堂小结
第 2 课 时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传统节日》,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感受不同节日的习俗,加深对生字朋友的了解。
活动一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
传统 乞巧 祭扫 课堂 小巷 艾叶
月饼 牛郎 元宵 贴窗花 赏菊花
节日 春节 花灯 先人 龙舟 中秋
转眼 团圆 热闹 清明节
开火车读词语
活动二
读童谣,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春节
把“春节到,人欢笑”读得重一些,语气要充满喜庆。
——春节到,真热闹,贴春联,穿新袄。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春节
贴窗花,放鞭炮
这句话中写到了哪几种春节习俗?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春节
春节到,真热闹,
贴春联,穿新袄。
仿照第 1 句话,说一说春节还会做什么?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人们像潮水一样去干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看花灯时人很多。
元宵节人们都做什么?
重读“看花灯、人如潮”,以热情、愉悦的语气朗读描写人们过元宵节时喜热闹。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一只手拿着肉,放在祭台上进行拜祭。
“祭扫”就是到墓前祭奠逝去的人,并打扫坟墓。
重读“雨纷纷、祭扫”等词语,用低沉的声音,缓慢的语调读出缅怀之情。
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以热情的语气读这句,语速稍快,读出人们过端午的热闹景象。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月七这天有什么传说?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乞巧”是中国传统习俗,农历七月
初七的晚上,女孩子在院子里陈设瓜果,
向织女星祈祷,请求帮助他们提高刺
绣缝纫的技巧,让自己更加心灵手巧。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带着开心的语气读
出家人的团圆。
中秋节这天有什么习俗?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重阳节来历:百善孝为先,尊老爱老是我们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九”在个位数字中是最大
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因此每年的九月初
九重阳节也就是我们的“敬老节”,希望每位老
人健康长寿。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重阳这天有什么习俗?
“踏秋、赏菊、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活动。
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重读“又是”“真热闹”,读出团聚的热闹景象。
1.游戏背诵,小组内用开火车接读或问读的形式,如什么节,人欢笑?什么节,看花灯……
2.借助图片背诵。
积累背诵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比一比谁说得清楚且完整。
组内互评 自评 师评
口齿清楚,知识准确 ☆☆☆ ☆☆☆ ☆☆☆
讲述完整,语言流畅 ☆☆☆ ☆☆☆ ☆☆☆
态度自然大方 ☆☆☆ ☆☆☆ ☆☆☆
端午节 清明节 元宵节 春节 重阳节 中秋节
活动三
阅读《拍手歌》,积累识字,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
1. 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
(2)用横线标出文中的传统节日。
除夕 二月二 三月三 清明节 端午节
六月六 七月七 中秋节 重阳节 春节
2.同桌交流新认识的字。
3.儿歌中的节日都是怎么过的,用横线画出来和小伙伴说一说吧。
三月三 清明节
端午节 六月六
七月七 中秋节
重阳节 春节
结伴游春
踏青祭扫
吃粽子划龙舟
翻晒衣服
鹊桥相会
赏月赏桂花
登高
舂打糍粑
5.我国的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有哪些?
蒙古族的那达慕
傣族的泼水节
壮族的三月三歌节
彝族的火把节
苗族的花山节
藏族的酥油花灯节
活动四
观察生字,规范练写,评价修改。
团:全包围结构,先外后内再封口,“才”字居中。
闹:半包围结构,先外后内,“市”字写小。
观察“团、闹”两个字,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写正确,写美观?



组词:团圆 团聚
造句:中秋节的圆月是团圆的象征。
音序:T 部首:口
结构: 全包围
跟着动画书空

组词:热闹 喧闹
造句:春节要吃一顿热闹的团圆饭。
音序:N 部首:门
结构: 半包围
跟着动画书空


练写、评价、改写
姿势正确 书写正确 注意笔顺笔画 注意结构和占格 纸面整洁
☆ ☆ ☆ ☆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同学们能说出每个节日的习俗,感受到了我国丰富且悠久的传统文化,能在朗读中表达出自豪之情,课后大家可以查一查资料,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祝贺大家又闯过一关。
课堂小结
第 3 课 时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国的传统节日可真不少。你喜欢哪个传统节日?你是怎么过节的呢?试着用儿歌写出来吧!
活动一
读一读,了解传统节日习俗。
贴窗花 放鞭炮 看花灯
吃元宵 去祭扫 赛龙舟
包粽子 来乞巧 吃月饼
敬老人 赏菊花 去登高
读一读
交流:你知道这些习俗分别在哪个节日吗?
——贴窗花是春节的习俗。
——吃元宵是元宵节的习俗。
——赏菊花是重阳节的习俗。
——人们在清明节这天去祭扫。
……
交流
活动二
看图片,说说传统节日习俗。
1. 仔细观察,图画上展示的各是什么日子?人们在干什么?相关的习俗有哪些。
1. 仔细观察,图画上展示的各是什么日子?
人们在干什么?相关的习俗有哪些。
例:第一 幅 图 展 示 的 是 节, 人 们 在 。我 知 道 这 一 天 的 习 俗 还有 。
活动三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儿歌的特点。
儿歌一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传统节日》
儿歌二
除夕到,人欢笑,
贴春联,煮水饺,
大红福字已来到。
两首儿歌有什么特点?
儿歌一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传统节日》
儿歌二
除夕到,人欢笑,
贴春联,煮水饺,
大红福字已来到。
1.开始是三字一句,再七字一句收尾。
2.先写节日,再写人们的心情,接下来写习俗。
3.尽量押韵,也就是每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
活动四
尝试说写儿歌,根据评价合理修改。
诗歌小作家
中秋节,月儿圆,
吃月饼,味道甜,
团圆生活最美满。
活动五
根据评价表进行评价。
评价
评价内容 我的成绩(涂一涂)
我能根据画面判断是什么传统节日,并说出对应的风俗。 ☆☆☆
我能编写几句有关传统节日的儿歌。 ☆☆☆
哇!我一共得了( )颗星星,我会继续努力的!
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更多的节日习俗,还尝试着写了节日习俗的儿歌,同学们都是咱们班最棒的“诗歌小作家”。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