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4*《 梅花魂 》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3.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难点 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助学 搜集有关梅花的诗句。 思考梅花所代表的品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教学板块 课中探学 教师活动 作业评价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用时:3分钟〕 1.听歌曲,谈想法。 2.朗读课题。 3.组内交流,提出疑问: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 1.播放歌曲《红梅赞》,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2.板书“梅花魂”。 3.引导质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相机引导学生背诵相关的诗词句。 在学生总结段意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不管……都……”这个关联词语,并尝试运用该关联词语说话。 在学生理解“秉性”时相机强调“秉”的读音。 在学生汇报写了几件事时相机指导学生用小标题概括,培养学生提炼关键词进行概括的能力。 在学生理解外祖父浓浓的思乡情时,要渗透理解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表明他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让自己的子孙不忘祖国文化。 在学生融情想象外祖父的心情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加强学生理解华侨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指导学生学会联系14、15自然段外貌和环境描写感受外祖父的心情。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思乡诗词,和学生分享。
二、初读课文,感知容。〔用时:7分钟〕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自由朗读、男女生对读。 3.按学习提示学习相关段落,然后交流汇报。 (1)明确这段话写了哪三层意思。 (2)理解“秉性”的意思及梅花的秉性。 (3)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1.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最能表现“魂”的意思的语句。 2.出示句子: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3.出示学习提示: (1)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一共写了几层意思。 (2)你是怎么样理解“秉性”的?梅花的秉性是什么? (3)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20分钟〕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在教师指导下交流汇报课文写的五件事: 读诗落泪 珍爱梅图 无望痛哭 相赠梅图 赠送手绢 3.在教师指导下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及相关语句。 (1)感悟外祖父第一次落泪。 ①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②在教师指导下吟诵诗词名句,理解诗词名句,总结共同点。 ③背诵自己知道的有关思乡的诗词名句。 ④感悟外祖父浓浓的思乡情。 (2)感悟第二次落泪。 ①在教师指导下思考问题。 ②反复朗读句子。 ③在教师指导下融情想象。 ④感悟外祖父思乡却不能归的失落与无奈。 (3)在教师指导下交流汇报第三次落泪。 ①反复朗读句子: 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②交流外祖父眼含泪水的原因。 ③结合句子谈感受,感悟外祖父思乡却不能归的寂寥与落寞。 ④齐声朗读14、15自然段。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再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2.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五件事中,最感兴趣的是哪件事?结合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1)为什么外祖父读着唐诗宋词就会落泪? ①反复吟诵诗句,想一想:这几句诗词是什么意思?这几句诗词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指导学生背诵有关思乡的诗词名句。 ③交流自己知道的思乡的诗词名句。 ④小结落泪原因。 (2)文中还有哪件事写了外祖父落泪,读一读,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①得知可以回国,作者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而一直渴望回国的外祖父呢? ②出示句子: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③融情想象:如果你是外祖父,得知不能回国,心里会怎么想? ④小结第二次落泪原因。 (3)指导学习理解第三次落泪。 ①指导朗读关键句子。 ②你读懂外祖父的眼含泪水了吗? ③从第14、15自然段中,你还能读懂什么? ④指生齐读14、15自然段。
四、归类观察,评价书写。〔用时:10分钟〕 1.在教师指导下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 2.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思乡的诗词。 1.小结: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2.拓展:把你搜集到的关于思乡的诗词,和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引起下文 吟诗落泪 珍爱梅图 梅花魂 不能回国 眷恋祖国 首尾呼应 赠送梅图 递梅花巾 照应开头
课后延学 1.基础作业:《补充习题》第一、二大题。
2.提高类作业:《补充习题》第四大题,第二课时课堂完成。
3.学困生作业:《练习与测试》第一、二大题。(课后完成)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