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八年级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如下图示意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读图完成1-3小题。
1.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A.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国土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
C.大部分国土地处中、高纬度 D.属于北半球、西半球的国家
2.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
A.陆上国界线长,邻国较少 B.跨经度范围广,四季温暖
C.幅员辽阔,山区面积较小 D.海陆兼备,对外交通便利
3.2023年10月26日,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发射地所在省区的轮廓是( )
A. B. C. D.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亿,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创下了自1962年以来的新低。读图完成4-5小题。
4.近11年来我国人口数量特征( )
A.净增人口呈不断上升趋势 B.人口总量逐年减少
C.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D.2022年人口出现负增长
5.根据人口变化新特点,我国相继推出“二孩”、“三孩”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人口素质 B.遏制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 C.缓解人口老龄化 D.改变分布不均状况
读我国主要地理分界线示意图。据此完成6-8小题。
6.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中箭头所指方向表示的地理变化规律是( )
A.地势逐渐降低 B.降水量逐渐增多 C.气温逐渐降低 D.河流水量逐渐变大
8.②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重要意义表现在( )
①1月℃等温线大致经过 ②4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③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界线 ④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下图为中国水系示意图。读图完成9-10小题。
9.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流区主要位于我国东北部 B.外流河全部注入太平洋
C.受地形影响,全部自西向东流 D.受降水影响,河流东多西少
10.我国的河流中( )
A.①是最大的外流河 B.②被称为“黄金水道”
C.③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 D.④结冰期较长
为确保粮食安全,必须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完成11-12小题。
11.图例序号与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林地②草地③水田④旱地 B.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C.①旱地②水田③草地④林地 D.①草地②林地③旱地④水田
12.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土地类型齐全,难以利用土地多
③耕地资源与水资源空间匹配度较好 ④耕地比重小,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22年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是一个海洋大国。下图为中国海域分布图。据此完成13-14小题。
13.图中的①是我国最大的盐场( )
A.长芦盐场 B.淮北盐场 C.布袋盐场 D.莺歌海盐场
14.维护海洋环境,保护“蓝色国土”的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量砍伐红树林 B.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入海
C.大规模填海造陆 D.禁止在休渔期捕鱼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电动汽车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如图为我国汽车产业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小题。
15.我国汽车产业的分布特点是( )
A.各省均匀分布 B.多沿江沿海分布 C.北方多,南方少 D.西部多,东部少
16.关于长三角汽车产业群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交通便利 B.工业基础雄厚 C.矿产资源丰富 D.消费市场广阔
读“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完成17-18小题。
17.图中我国各产区耕作制度和种植品种差别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耕作习惯 B.地形 C.土壤 D.气候
18.下列农产品主要产区与产品的连线,正确的是( )
A.新疆——畜产、水产 B.华北平原——水稻、甘蔗
C.华南——大豆、棉花 D.长江流域——水稻、油菜
读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特征比较示意图,完成19-20小题。
19.图中丁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铁路 B.公路 C.水运 D.航空
20.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河南省尉氏县红十字神鹰救援队有批紧急救援物质,运往地震灾区。应选择的合适的运输方式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综合题(本题共包括4小题,共30分)
21.(8分)读图1我国局部地区图、图2我国地形类型构成图、图3沿32°N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乙地形区为____________,甲、乙之间的分界山脉①是____________
(2)图1中丙地形区的地表形态特征是____________,丁地形区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
(3)据图1、图3归纳我国的地势特点并简述其对气候的有利影响。
(4)据图2归纳我国的地形构成特点。简述该特点对发展经济的不利影响。
22.(7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州某中学设计图中路线,利用寒假开展“美丽中国之旅”地理研学活动。
(1)从广州到北京,途径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区,试说出这里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共同气候条件。
(2)广州已是繁花似锦,春意盎然,但同学们到达哈尔滨后,发现这里仍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说明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3)从哈尔滨到乌鲁木齐可以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这说明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4)从乌鲁木齐到了拉萨,进入了第____________级阶梯,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与____________气候有关。(填气候类型)
(5)从拉萨到广州,同学们乘车返程,可能会遭遇____________(填写山区中常见的地质灾害),若同学们返程中遇到以上地质灾害,请为他们提出合理的自救措施。(任意写一条)
23.(8分)长江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们源头接近,携手奔流入海,构成“双河结构”,深刻影响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大格局。某中学学生开展了主题为“开发与保护,让母亲河生机永续”的探究性学习。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探究小组搜索到了河源处的无人机拍摄资料,巴颜喀拉山脉北侧、唐古拉山脉北侧雪水汩汩流淌,汇入黄河与长江源头,推测双河发源地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
(2)受地势影响,两条河流的流向均为____________;长江、黄河上游有众多的水电站分布,说明这里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____资源,为沿岸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
(3)两河下游都形成了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这说明河流对____________(自然地理要素)有塑造作用。
(4)据右图分析,受夏季风影响,两河的汛期均集中出现在____________季。请从气候角度分析长江流量大的原因。
(5)从协同发展的角度看,以下黄河流域各省区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青海加强生态修复,保护水源涵养区 ②宁夏调整农业结构,改进灌溉技术
③陕西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畜养规模 ④山东加固黄河大堤,加强入海口湿地保护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生态安全关系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由于长江汛期长、水量大,中、下游河段需要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灾害(气象灾害)。
24.(7分)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地带之后,我国又一工业密集区--环渤海经济圈已初步形成(它包括的范围如图中虚线所示),它将带动北方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材料一:环渤海地区矿产、交通示意图。
材料二:环渤海地区人口、国民生产总值、水资源约占全国比例表。
内容 人口 国民生产总值 水资源
约占全国比例(%) 17.5 26.2 3.54
(1)铁路线A是____________,它联系了本区域内的京津唐工业基地和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2)从资源和交通两方面分析环渤海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
(3)该地区发展工业的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为解决此问题,目前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是____________。
(4)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简述该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八年级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D C A C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A D B C D D C A
二、综合题(共30分)
21.(8分)
(1)长江中下游平原 巫山
(2)沟壑纵横(千沟万壑) 温带季风气候
(3)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4)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不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2.(7分)
(1)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2)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
(3)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
(4)一 高山高原
(5)滑坡(泥石流) 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山坡上跑
23.(8分)
(1)青藏高原
(2)自西向东 水能
(3)地形
(4)夏 长江流经湿润区,降水丰富,流量大
(5)B
(6)洪涝
24.(7分)
(1)京哈线 辽中南
(2)矿产资源丰富 海陆交通便利
(3)水资源短缺 南水北调
(4)高等院校众多,科技力量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