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
八年级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满分50分)
1.某中学地理课上,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图,用方框表示亚欧大陆,用阴影部分表示中国,示意中国的地理位置。下列同学所画的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促进我国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下列有关我国民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B.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南地区
C.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
3.我国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黑河—腾冲一线东部人口较为稠密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势较低平 ②气候较适宜 ③交通较便利 ④开发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下图为1950年后我国两类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及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下列叙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A.人口总数不断减少 B.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C.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D.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逐年增加
5.下列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带来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就业困难、住房紧张 B.劳动力比例下降 C.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D.养老服务业迎来机遇
6.当前,我国提倡三孩生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B.改变人口分布现状
C.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D.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7.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片头介绍“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 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回的天地,还是冰与火的乐章”。其中“四季轮回的天地,冰与火的乐章”,道出了我国( )
A.大部分位于高纬度,终年严寒 B.东西距离长,时间差异大
C.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明显 D.热带面积广,光热条件好
8.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
B.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海陆因素
C.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因素
D.内蒙古高原西部气候干燥——地形因素
9.古人用“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表达季风可以使作物高产丰收,增加财富。使我国东部地区作物高产丰收的“南风”主要指(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西北季风 D.东北季风
读我国五城市气候资料图,完成10-11小题。
10.图中城市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
A.乌鲁木齐 B.呼和浩特 C.银川 D.南宁
11.关于图中城市降水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乌鲁木齐——降水多,季节变化大 B.银川——降水少,季节变化大
C.拉萨——降水多,季节变化小 D.南宁——降水小,季节变化小
寒假期间,张红随父母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她的衣着由厚厚的棉服,换成了凉爽的夏装,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4题.
12.张红一家的旅行路线最有可能是( )
A.从上海到兰州 B.从香港到成都 C.从拉萨到北京 D.从长春到三亚
13.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东西跨经度广 B.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C.南北跨纬度大 D.海拔高低不同
14.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着装都是以轻薄衣物为主,说明我国夏季( )
A.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 B.降水南多北少 C.降水东多西少 D.南北温差大
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安全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图是我国2004-2020年能源消费占比构成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由图可知,2004-2020年( )
A.2020年石油消费占比最低 B.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减少
C.煤炭消费占比逐年降低 D.天然气消费占比小于石油
16.为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查,保障供给 ②应取消海外进口,实现自给自足
③应发展可再生能源,丰富能源类型 ④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小麦成熟的时间受热量影响。下图示意我国冬小麦主产区的分布及收割顺序。读图,完成17-18题。
17.影响冬小麦收割顺序由甲→乙、乙→丙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 )
A.纬度、地形 B.纬度、海陆 C.土壤、地形 D.土壤、海陆
18.图中冬小麦分布的温度带大部分应该是( )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寒温带
家住山东的棉农小张去新疆参观棉花收摘。下图是小张在新疆棉区拍摄到的棉花收摘期生产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9-20题。
19.在新疆,小张发现棉农出工和收工时间都比家乡晚2个小时左右,从地理的视角看其主要原因是( )
A.新疆地处内陆,白天比家乡更为炎热 B.地球自转导致时间差异
C.两地距离遥远,生活习惯存在差异 D.海拔较高,日落较晚
20.图中表明我国( )
①农业生产已全部实现机械化 ②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③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④新疆气候干旱,只适合种植棉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21-23题。
21.下列有关东北三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主要包括黑、吉、辽三省 B.有新中国第一个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C.东北地区被称为“白山黑水” D.土地资源较少、土壤贫瘠,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22.东北地区地表结构的大致特点是( )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两山夹一川
C.呈半环状的三带 D.沟壑纵横
23.东北平原经过50多年大面积开荒,耕地面积扩大了,但是湿地面积锐减,针对此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对退化和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利用湿地的水土条件发展农业,增加粮食产量 D.退耕还湿,退耕还湖
四合院是我国华北地区传统的住宅建筑形式,以北京最为典型。坐北朝南的正房一般在四合院中轴线上,左右两侧为厢房,一般用作书房、餐室或(幼辈住房)。图1为北京四合院景观图,图2为北京市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24-25题。
图1 图2
24.四合院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全年低温少雨 D.夏季温和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25.四合院作为文化景观,其文化内涵有( )
①反映中国建筑的对称之美 ②反映古人长幼尊卑的观念
③围合式居住突出防御外敌侵扰的功能 ④闭合而露天,即防风沙也能自然通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共5小题,满分50分)
26.(15分)区域的位置、资源等条件对区域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图1为我国东部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简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材料一 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公司创立于1995年,是一家拥有IT、汽车及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民营企业,凭借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等享誉全球。图2为比亚迪整车和电池制造基地分布图。
材料二 京津唐工业基地位于华北平原北部,矿产、能源丰富,人口密集,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区内石油、煤炭、天然气能源充足,区内城市密集,工业用电、居民用电基本来源于火力发电即煤炭燃烧发电。
(1)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位于“江海交汇”之地,主要包括浙江省北部、江苏省南部和______________市,该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选择填空)。
①水资源丰富 ②水能资源丰富 ③旅游资源丰富 ④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北京所在的工业基地位于我国______________平原北部。该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这里矿产资源丰富,人才众多,但水资源缺乏,其缺水的原因包括( )(双项选择)
A.耕地面积广,灌溉用水多 B.全年高温少雨,气候干旱
C.人口密集,生活用水量大 D.工业技术落后,耗水量高
(3)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______________(空间/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其中,缓解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的调水工程是“南北水调”中的______________(西线/中线/东线)工程,该工程调水的源地是______________(水库)。
(4)比亚迪总部位于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其旗下拥有的IT、新能源产业均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此外,比亚迪还拥有汽车产业,要想将比亚迪汽车运往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大连港,最经济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
(5)描述图3中虚线框内天津市工业城市的分布特点。
(6)结合图文资料,分析京津唐地区工业发展的条件。
(7)写出一条关于减少京津唐地区大气污染的合理建议。
27.(6分)在我国北方,一树繁花是春,枝头绿叶亦是春。下图示意全国树叶变绿进程预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分布的主要植被是______________。
(2)与西安相比,拉萨树叶变绿的时间更______________(早/晚),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拉萨比西安______________。
(3)西安与长春两地中,秋季树叶先变黄的是______________。
(4)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向北树叶变绿的进程,反映该地区春季气温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香港和澳门面积狭小,人口稠密,澳门更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为了获得更多的陆地空间,两地均通过填海造陆扩大土地面积。除去人工造陆,还有“自然造陆”的案例,比如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山东省东营市平均每年能增加30平方千米的土地,而造陆“功臣”正是黄河。
材料二 香港、澳门位置示意图(图1)和黄河各段含沙量、输沙量示意图(图2)。
图1 图2
材料三 改革开放之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其土地资源、水资源等优势与香港、澳门合作,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与香港的合作,从最初的“前店后厂”模式发展到现在的粤港合作模式。
(1)香港和澳门不仅采取填海造陆的方式增加陆地面积,而且同时大力建造摩天大楼。两地这样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港澳在与珠三角地区的合作过程中,可提供哪些优势,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答出两点即可)
(3)请谈一谈珠三角地区与香港的合作模式发生变化的原因。
(4)请谈一谈对香港与澳门填海造陆影响的看法。
(5)简述黄河能够“自然造陆”的原因。
29.(7分)某学校开展“水土淡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图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活动报告。
图1 图2
材料 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
(1)【观察发现】图1中的A、B两瓶水,浑浊的是______________瓶,该水样取自黄河______________(上游/中游/下游)河段。
(2)【实验探究】观察图2可以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乙两杯对比来看,较浑浊的是______________杯,该杯对应的植被情况是______________。
(3)【联系实例】黄河中游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地表呈现出______________的景观。
(4)【提出对策】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至少答两条)
30.(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图1为我国南方地区略图,图2为台湾省简图。
图1 图2
(1)材料中提到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海峡(图1中丙)是______________海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省区简称______________。
(2)海峡西岸经济区覆盖范围广,往东北方向可衔接(图1中甲)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往西南方向可衔接(图1中乙)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乙工业基地是国家最先建立经济特区的地方。
(3)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省的贸易合作紧密。台湾省的优势产业是______________(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
(4)台湾因盛产______________,有“东方甜岛”的美称。
(5)台湾晒盐业发达。海水晒盐依靠自然蒸发,受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盐业生产是“阳光下的产业”,“先问天,后晒盐”,更佐证了盐业生产对天气条件依赖性强,台湾晒盐业最可能布局图2中ABCD四地中的______________地,请从气候角度加以解释。
济南高新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质量监测
初二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D 4.C 5.A 6.C 7.C 8.C 9.A 10.A 11.B 12.D 13.C 14.A 15.D
16.D 17.A 18.C 19.B 20.B 21.D 22.C 23.C 24.B 25.A
二、解答题(共5小题)
26.(15分)(1)上海(1分)B(1分)(2)华北(1分)AC(2分)
(3)空间(1分)中线(1分)丹江口水库(1分)
(4)珠江三角洲(1分)海洋运输(1分)
(5)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铁路线沿线地区(每条1分,共2分)
(6)矿产资源丰富、水陆交通运输便利等(每条1分,共2分)
(7)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或者使用清洁能源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27.(6分)(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分)(2)晚(1分)海拔高(1分)
(3)长春(1分)(4)气温由南向北递减(1分)纬度因素(1分)
28.(12分)(1)人多地狭(少)或者答人口密度非常大(1分)
(2)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每条1分,共2分)
(3)祖国内地寻求不断发展,从低端产业起步,不断升级产业(1分),在争取效益的同时还兼顾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1分),力争实现可持续发展,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4)利:可以缓解香港和澳门土地不足的现状。(1分)
弊端:破坏海洋(湿地、植被)生态(自然)环境(1分),影响海洋生物生活(破坏生物多样性)(1分)
(5)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1分),使黄河含沙量增大(1分);在入海口处,地势低平(1分),水流平缓,泥沙淤积(1分),使得海洋变陆地。
29.(7分)(1)B中游(2分)(2)乙 植被稀疏(2分)(3)千沟万壑(1分)
(4)植树种草 修挡土坝(2分)
30.(10分)(1)台湾 闽(2分)(2)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2分)
(3)高新技术产业(1分)(4)甘蔗(1分)
(5)B(1分)台湾的西南海岸降水少(1分),光照充足(1分),蒸发量大(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