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溶液的浓度同步练习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多选题
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
C.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2.下列图像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B.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粉
C.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D.在密闭容器中,点燃CO和O2的混合物
3.某同学选用氢氧化钠固体与水配制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2.0 g
B.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
C.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为防止污染托盘,可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D.选用250 mL量筒量取18 mL的水
4.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错误的是( )
A.①表示将一定量的 60℃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
B.②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 Cu(OH)2和 CuO 固体
C.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
D.④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镁粉和铝粉
5.海洋是人类的巨大资源宝库,从海水中可以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NaCl和KCl,NaCl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时,NaCl和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时,将30gKCl固体加到50g水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C.将时NaCl的饱和溶液升温到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二、选择题
6.医生常用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给患者输液。下列对生理盐水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生理盐水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
B.生理盐水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9:1000
C.每输入100g生理盐水,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质量为0.9g
D.输液时,输液管中和输液瓶中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7.在不同温度下,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缓慢加入固体M,测得溶液质量与加入溶质M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溶质M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B.20℃时,A、B、C三点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C
C.30℃时,D点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8.6%
D.30℃时,将D点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应向溶液中再加25g水
8.已知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就越大,现将等体积90%和10%的硫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50% B.=50%
C.<50% D.不能确定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洗洁精和汽油均可清洗油污,其原理相同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20%的蔗糖溶液中,蔗糖与水的质量比为1:5
10.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①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变化
B.②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与一定体积的水混合
C.③铜在密闭容器加热
D.④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11.以下是摘录小丽同学化学笔记本中的部分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A.NH4NO3溶于水,溶液温度会降低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隔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可能显示不同的化合价
D.配制16%的NaCl溶液,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会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2.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溶解度相同
B.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t3℃时,在100g水中加入2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D.甲、乙饱和溶液由t3℃降至t1℃,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乙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3.某温度时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NaCl固体,充分溶解,若有不能溶解的氯化钠,则将其过滤除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发生了离子的扩散 B.②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③溶液中溶质质量为40g D.③和④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4.室温下,把 100g 10%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到 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掉 45g 水 B.蒸发掉 50g 水
C.加入 10g 硝酸钾 D.加入 100g 10%硝酸钾溶液
15.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则原溶液的质量为( )
A.100g B.50g C.150g D.200g
三、综合应用题
16.实验室有一种黄铜样品(只含铜和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组成。同学们决定分成两组,将黄铜样品磨成粉末并平均分成两份,两组同学各13g,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滤液A和滤液B倒入一个大烧杯中,并制得了一种不饱和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第一组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写出第一组实验中参加反应物质质量的X的比例式
(3) 此黄铜样品中铜和锌的质量比为
(4) 第二组试验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为
(5)向实验后制得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15.6g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7.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
(1)如图所示,实验I是制备蒸馏水的装置,实验II是电解水的装置.
①实验Ⅰ中水从A转移到B中,体现分子的性质是 .
②实验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试管D中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当试管D中气体的体积为n时,试管C中气体体积约为 .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同,则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 乙(填“>”、“<”或“=”).
②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 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 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 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3)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④→⑤可析出53.9g KNO3晶体
B 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D 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6g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18.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提出:
“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按,这就是“碳中和”。
①实现“碳中和”,需要通过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替代实现。
②能源的清洁低碳化,是“十四五”碳达峰部署的重点工作。页岩气是蕴藏于页岩层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其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居民燃气、城市供热、发电、汽车燃料和化工生产等。
请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选填“化合”、“分解”、“氧化”或“复分解”之一)
②完善能源双控制度,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填序号)。
A.氢能B.风能C.太阳能D.石油
③氢氧燃料电池汽车替代传统能源汽车,可有效减少碳排放。氢氧燃料电池供电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电能。
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与践行。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填序号)。
A.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B.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铺张浪费
C.旧衣焚烧掩埋,加快生产销售D.选用节能家电,减少能源消耗
(2)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科学技术发挥核心作用。工业生产中,关键工艺流程的低碳化改造十分重要。早在二十世纪初,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优化并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
如图所示为Na2CO3和NH4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可知,t1℃时,两者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 。
②t2℃时, 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t1℃时,25g水中加入10 g Na2CO3固体,经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④t2℃时,将等质量的NH4Cl饱和溶液和Na2CO3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
参考答案:
1.AB
【分析】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向一定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 ,反应消耗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剂减少,溶质析出,溶液质量不断减小,直至为零,图像错误;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由于横坐标表示的参加反应的HCl质量,故刚开始时随着HCl质量加入,产生的氢气质量应相等,图像错误;
C、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是否加催化剂,只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会改变生成气体的质量,加催化剂后反应速率增加,图像正确;
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反应生成氧化钙固体和二氧化碳气体,故剩余固体质量减少,待石灰石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不变,图像正确。
故选AB。
2.BD
【详解】A、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质量减小,仍然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放热导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降温至室温过程中,溶解度增大,最终仍然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到和反应前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
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前者溶液增加的幅度小于后者,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等质量镁和铝跟稀硫酸反应,若消耗稀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稀硫酸过量,铝消耗硫酸多,生成氢气多,拐点高些,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在密闭容器中,点燃CO和O2的混合物分子个数减少,直到完全反应为止,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D。
3.CD
【详解】A、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故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20g×10%=2.0g,故A选项说法正确;
B、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故B选项说法正确;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C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20g-2g=18g,由密度公式及水的密度可知,所需水的体积为18mL,应用规格为2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量筒量程选择有误,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D。
4.CD
【分析】这种题目要考查学生对于图像的横、纵坐标以及曲线的趋势与对应情况的理解的考查。
【详解】A.选项是将一定质量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图像中的纵坐标为 “溶剂质量”,溶剂的质量在此过程中不变,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中的稀盐酸质量及质量分数都相同,所含HCl的质量也相同,根据两个反应:和,HCl的质量相同,当氧化铜和氢氧化铜过量时,CuCl2的质量也相同。且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会更多,即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和氢氧化铜,得到氯化铜质量更多的是氧化铜。②图符合选项B,因此B选项正确
C.溶液中有HCl和FeCl3,有KOH加入这份溶液中时,若先与FeCl3反应,生成的Fe(OH)3会与HCl反应而得不到沉淀。因此KOH先与HCl反应,后与FeCl3反应生成沉淀,图像应为开始没有沉淀生成,一段时间后才出现沉淀。因此C选项错误
D. Mg和Al金属活动性:Mg>Al,因此生成H2速率:Mg>Al;但选项中使用的是相同质量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不论是哪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都是一分子的硫酸生成一分子的氢气,因此图像中两种金属生成的H2质量应该相同。D选项错误
故选C、D
【点睛】突破口:这一类型题目,首先要清楚横、纵坐标上表示的分别是什么,再将曲线按照选项所给情况具体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5.ABD
【详解】A、由图可知,t1℃时,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氯化钠和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符合题意;
B、t2℃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该温度下,将30gKCl固体加到50g水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只能溶解20g,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C、将t1℃时NaCl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升温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均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t2℃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该温度下,KCl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0g:100g=2:5,符合题意。
故选ABD。
6.B
【详解】A、生理盐水即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故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不符合题意;
B、,故生理盐水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9:991,符合题意;
C、每输入100g生理盐水,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质量为,不符合题意;
D、输液时,上方的输液瓶中生理盐水受重力随着输液管流到病人血管中,输液管中的生理盐水来自于输液瓶,两者是同一溶液,故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A、在不同温度下,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缓慢加入固体M,至B、C点溶液质量不再发生改变,20℃时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30℃时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说明20℃5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固体的质量>30℃5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固体的质量,故可得出溶质M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20℃时,A、B、C三点溶液中至C点溶液质量不再发生改变,则属于饱和溶液的是C,故选项说法正确;
C、30℃时,D点加入固体M的质量为30g,但是在B点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故D点最多溶解20g固体M达到饱和状态,溶剂水的质量为50g,则D点溶液中溶质质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D、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M,则向溶液中再加25g水,此时溶剂质量为50g+25g=75g,75g水中最多溶解30gM物质,D点加入固体的质量为30g,故所得溶液为恰好饱和的溶液,所以30℃时,将D点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应向溶液中再加水的质量大于25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A
【详解】假设硫酸的体积都为V,浓硫酸的密度为ρ浓、稀硫酸的密度为ρ稀,根据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就越大,则ρ浓>ρ稀,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0%=+=+=50%+ ×40%>50%,故选A。
【点睛】当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大的同溶质不同浓度的水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后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混合前的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平均值。
9.B
【详解】A、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除去油污,而汽油能除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质子数不变,则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该选项说法正确;
C、改变温度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20%的蔗糖溶液中,蔗糖和水的质量比为20%:(1-20%)=1: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A、①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溶液质量增加,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当氯化钠达到饱和时,则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选项正确;B、②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与一定体积的水混合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温度升高,选项错误;C、③铜在密闭容器加热,会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当氧气耗尽或者铜完全反应,则氧化铜质量不在发生变化,选项正确;D、④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剂质量不断变大,溶质质量不变,选项正确。故本题选B。
11.D
【详解】A、NH4NO3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会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隔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可能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如硝酸铵中氮元素显-3价、+5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D、配制16%的NaCl溶液,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读数偏小,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则会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溶解度相同,此选项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此选项正确;
C、t3℃时,甲的溶解度水25g,则在100g水中加入2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此选项正确;
D、甲、乙饱和溶液由t3℃降至t1℃,甲的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乙的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不变,则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上,溶剂的质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13.C
【详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①→②发生了离子的扩散,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某温度时,②中是100g水中溶解了20g氯化钠,根据实验图示可知,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②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某温度时,最终形成136g溶液,即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则③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6g,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③和④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③和④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B
【详解】100g10%的某溶液含溶质的质量为100g×10%=10g,含溶剂100g-10g=90g。
A、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100g-x)×20%=100g×10%,x=50g,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B、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100g-x)×20%=100g×10%,x=50g,故选项采用的方法正确。
C、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y,(100g+y)×20%=100g×10%+y,y=12.5g,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D、加入100g10%的硝酸钾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0%,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故选B。
15.B
【详解】设原溶液的质量为x,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则20%x=(x+50g)×10%
解得x=50g,故选B。
【点睛】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进行分析解答。
16. Zn+H2SO4==ZnS04+H2↑ 65/2==x/0.2g 1:1 12.9g 10%
【详解】本题考查了与实验结合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题时根据实验过程,找出有用的数据和隐含的数据。
(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锌比氢的活泼,铜没有氢活泼,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第一组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是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04+H2↑;
(2) 第一组实验中参加反应物质是锌。
设:第一组实验中参加反应物质质量的X,同时生成ZnSO4质量为a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X a 0.2g
则有第一组实验中参加反应物质质量的X的比例式:65/2==x/0.2g ;
解之得: x=6.5g,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13g-6.5g=6.5g,所以此黄铜样品中铜和锌的质量比=6.5g:6.5g=1:1;
a=16.1g
(4) 设:6.5g的锌与100g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y,同时生成ZnSO4质量为b
CuSO4+Zn==ZnSO4+Cu
65 161 64
6.5g b y
y=6.4g
b=16.1g
第二组试验后所得固体的质量=6.4g+6.5g=12.9g;
(5)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0%。
17. 分子在不断运动 2H2O2H2↑+O2↑ 2n < BE CD
【详解】(1)①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水从A转移到B中.②2H2O2H2↑+O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2,故答案:2H2O2H2↑+O2↑、2n.
(2)①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同,所以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小于乙,故答案:<.②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方法包括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质量不变,A不正确;降低温度,甲的溶解度减小能变成饱和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都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所以B说法正确,C和D说法不正确;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E说法正确,故答案:BE.
(3)A、5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可只加如了80g硝酸钾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只能析出48.4g,A不正确.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到操作②,只能溶解31.6g硝酸钾,剩余18.4g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③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从③加入50g,共加入80g硝酸钾,到④溶液中只溶解了80g硝酸钾,降温到20℃时只能溶解31.6g,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故B说法不正确.
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20℃①100g水中只溶解了20g硝酸钾所以①不饱和,②这一温度下100g水中加入了50g硝酸钾溶解31.6g,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加热到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加入的硝酸钾只有50g,所得溶液③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30g硝酸钾共80g,50℃时100g水中要溶解85.5g才饱和,④中溶液不饱和;然后将④中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所得溶液⑤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④中已经溶解了80g硝酸钾,所以再加入5.5g即可得到饱和溶液,所以加入6g硝酸钾能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D说法正确
18. 氧化 D 化学 C NH4Cl 等于 30 Na2CO3
【详解】(1)①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甲烷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②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氢能,石油属于化石能源,故选D;
③氢氧燃料电池供电的过程中,是将电池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④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铺张浪费;选用节能家电,减少能源消耗都符合“低碳生活”,而旧衣焚烧掩埋,加快生产销售不符合“低碳生活”,故选C;
(2)①由图可知,在t1℃时,NH4Cl的溶解度曲线高于Na2CO3,所以,t1℃时,两者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NH4Cl;
②由图可知,在t2℃时,NH4Cl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所以,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③由图可知,t1℃时,Na2CO3的溶解度是20g,则25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5g Na2CO3,所以,其溶液的质量=25g+5g=30g;
④由图可知,Na2CO3的溶解度曲线下降最大,所以析出晶体较多的是Na2CO3。
【点睛】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它是指一种化合物分解成二种或二种以上较简单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