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有机合成材料同步练习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3有机合成材料同步练习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01 12: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3有机合成材料同步练习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多选题
1.今年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某品牌肉制品中含有毒物质瘦肉精。某种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0H19Cl3N2O,下列有关该瘦肉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瘦肉精由12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3个氯原子、2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该瘦肉精分子中含有氮分子
C.该瘦肉精由碳、氢、氮、氯、氧五种元素组成
D.该瘦肉精是有机物
2.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安全 B.化学与生活
①实验室药品不能用手直接接触,严禁品尝 ②稀释浓硫酸时,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①霉变的大米多次淘洗后可以食用 ②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线与棉线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农业
①食用肝脏、瘦肉可补充铁元素 ②人体内缺乏锌元素可引起坏血病 ①波尔多液可用于果树杀菌 ②农业上可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A.A B.B C.C D.D
3.如图是某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产品说明书 【产品名称】50%葡萄糖口服液 【成分】葡萄糖,蒸馏水 【性状】无色澄清液体 【规格】每瓶含葡萄糖10g,6瓶
A.葡萄糖属于有机物 B.葡萄糖能溶于水
C.该口服液是纯净物 D.每瓶口服液的质量为10g
4.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白酒和白醋 闻气味
B 鉴别NaOH和Na2CO3 加入酚酞溶液,观察颜色
C 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D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用磁铁吸引
A.A B.B C.C D.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棉花、羊毛、塑料均属于合成材料
B.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味,则该化肥是硝酸铵
C.浓硫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
D.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长时间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二、选择题
6.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鉴别物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后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线和羊毛线
B.用水可以鉴别氢氧化钠、硝酸铵两种白色固体
C.用酚酞试液可以区分稀硫酸、硫酸钠两种无色溶液
D.用加熟石灰混合研磨后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硫酸铵固体和氯化钾固体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含碳元素的物质都属于有机物
B.相对分子质量超过1 000的有机物就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是食物中含有的重要有机物
D.淀粉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0O5)n,故无法计算淀粉中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8.学习化学知识可以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下列几位同学的做法不科学的是
A.小明发现家里养的绿萝叶片发黄、稀疏,购买含有尿素的营养液施加在土壤中
B.小花觉得自己的妹妹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建议妈妈购买补锌产品给妹妹服用
C.小亮发现苹果有腐烂斑点,削掉腐烂点,继续食用剩下的部分
D.小新告诉妈妈废弃的口罩属于有毒医疗废品,应投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9.“苯宝宝表情包”网络热传。如图,‘苯宝宝多氯了”学名叫“1,2,4,5﹣四氯苯”,化学式为C6H2Cl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1个氢分子
B.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6g
C.该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
D.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比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大
10.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和除杂说法正确的是
A.检验O2是否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已经集满
B.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抽丝灼烧,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产生烧毛发气味的是羊毛纤维
C.分离KCl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D.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11.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组别是( )
A物质的分类: ①氧化物中均含有氧元素 ②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③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 B化学与人体健康: ①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②人体缺维生素 C 会引起夜盲症 ③人体缺氟会导致龋齿
C能量变化 : D用“化学”眼光分析:
①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①区别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
②煤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内能 ②活性炭的吸附性:用于防毒面具
③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③金刚石硬度很大:用于做玻璃刀
A.A B.B C.C D.D
12.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电木插座具有热固性,破裂后不能热修补
C.塑料、合成纤维、合金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蚕丝、棉花都属于天然纤维
13.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或结论有误的是(  )
序号 物质 方法与结论
A 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点燃闻气味,有烧焦羽毛味的是羊毛纤维
B 硬铝片和铝片 相互刻画,留下明显划痕的是硬铝片
C NaC1溶液和H2O 把试样分别滴在玻璃片上,晾有白色痕迹的是NaC1溶液
D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两种白色固体肥料 加入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体生成的是氯化铵
A.A B.B C.C D.D
14.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碱:烧碱、纯碱、消石灰
B.合成材料:合金、塑料、合成纤维
C.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钾、铁、碘
D.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钙、二氧化硫
15.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葡萄糖 B.甲烷 C.酒精 D.碳酸
三、综合应用题
16.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冬奥会中的化学知识
(1)吉祥物冰墩墩的填充材料聚酯纤维属于______(填字母序号)。
A.无机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2)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的接力将在冬季低温环境中进行,采用氢燃料,保证了火炬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
(3)北京冬奥会,选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冰面温差控制在 0.5℃以内,碳排量接近于零,这项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北京冬奥会。这在奥运史上也是首次。固态二氧化碳俗称 ,能做制冷剂的原因 。
(4)北京冬奥会 100%使用绿电。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纵坐标表示每升水中溶解的甲烷体积),由图可以看出甲烷的溶解度规律是 (写出一点即可)。
(二)天宫课堂——“变”出奥运五环
航天员通过化学反应让奥运五环在中国空间站上飘浮。首先王亚平在透明的五环模型中加入了无色的透明溶液依次是 1、4、5 号环中的碳酸钠,2 号环中的碘化钾、碘酸钾,3 号环中的乙酸溶液,看似完全相同的透明五环在加入不同试剂后就显现出了不同颜色。
(5)碳酸钠俗称: 。
(6)碘化钾遇到乙酸后产生碘单质,可用 (填试剂名称)检验,出现 现象证明碘的生成。碘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缺碘导致 疾病。
(7)乙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除了可以做调味品,生活中还可用于 。
(8)碘酸钾 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17.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华民族奋力谱写新篇章。
I.12月17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
(1)建造航母时,常用氮气或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保护气,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 。
(2)建造航母用到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3)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 接触而锈蚀。
(4)为了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填字母)。
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CuCl2溶液
C.ZnC1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Ⅱ.文化自信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填化学式)。
(6)战国时《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与草木灰、水混合后所得的碱液可用来洗涤帛丝。(“蛎房”即牡蛎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蜃”主要成分是氧化钙。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得到的碱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18.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1)下图所示是某景区无人机表演的场景。高性能无人机框架最适合选用密度小、强度高、耐热、耐疲劳的_______(填字母)。

A.不锈钢 B.碳纤维复合材料 C.合成纤维
(2)我国的高铁技术世界领先。高铁列车的车体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铝合金,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 。
(3)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序》一书中对铜的冶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写出此冶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 。
(4)铁轨通常用铁矿石制得,在如图所示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 ;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将26gZn加入到含34gAgNO3和54g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试分析:
①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有哪些 。
②所得溶液质量与原混合溶液质量相比,如何变化: 。
(6)河南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某钢铁公司采用CO在高温下与Fe3O4反应来炼铁,若每天生产生铁(含铁95%)800t,则该公司每天需要含Fe3O49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t)
参考答案:
1.CD
【详解】 A、瘦肉精是由瘦肉精分子构成的,1个瘦肉精分子由12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3个氯原子、2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该瘦肉精分子中含有氮原子,不含氮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瘦肉精是由碳、氢、氮、氯、氧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含碳的物质叫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除外),因此瘦肉精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
2.AD
【详解】A、由于某些药品右腐蚀性、有毒,所以①实验室药品不能用手直接接触,严禁品尝,正确;由于浓硫酸密度比水大,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所以②稀释浓硫酸时,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正确。故A完全正确。
B、在大米霉变之后,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所以霉变的大米多次淘洗后也不可以食用。①不正确。由于羊毛线中含有蛋白质,棉线中不含蛋白质,所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线与棉线。即②正确。故B不完全正确。
C、由于肝脏、瘦肉在含有铁元素,所以①食用肝脏、瘦肉可补充铁元素,正确。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即②不正确。故C不完全正确。
D、由于波尔多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铜可使蛋白质变性,所以①波尔多液可用于果树杀菌,正确。熟石灰是碱,可用来中和酸性物质,所以②农业上可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正确。故D完全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D。
3.AB
【详解】A、葡萄糖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正确;
B、 葡萄糖能与水配成葡萄糖口服液,说明能溶于水,正确;
C、 该口服液中存在葡萄糖和水,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错误;
D、根据说明书提供信息可知,每瓶含葡萄糖10g,不是每瓶口服液的质量为10g,错误,
故选AB。
4.AD
【详解】A、白酒和白醋有不同的刺激性气味,可以通过闻气味鉴别,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为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先通入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再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但又带出水蒸气,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铁能被磁铁吸引,铜不能,所以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可以用磁铁吸引,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D。
5.CD
【详解】A. 棉花、羊毛属于天然纤维,不是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
B. 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味,则该化肥含铵根离子,不一定是硝酸铵,故选项错误;
C. 浓硫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溶剂增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故选项正确;
D. 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长时间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选项正确。故选CD。
6.C
【详解】A、可用灼烧后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线和羊毛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硝酸铵两种白色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分别升高、降低,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稀硫酸、硫酸钠两种无色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均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D、硫酸铵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钾固体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含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属于有机物,例如:CO、CO2、碳酸及碳酸盐虽含碳,一般它们属于无机物,故错误;
B、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可达几万至几十万,甚至达几百万或更大,故错误;
C、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是食物中含有的重要有机物,故正确;
D、由淀粉的化学式可知,在淀粉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n):(1×10n):(16×5n)=36:5:40,故错误;故选C。
8.C
【详解】A、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提高产量,绿萝叶片发黄、稀疏,说明土壤缺乏氮元素,可购买含有尿素(氮肥)的营养液施加在土壤中,此选项正确;
B、缺乏锌元素,会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自己的妹妹生长迟缓、食欲不振,说明缺乏锌元素,建议妈妈购买补锌产品给妹妹服用,此选项正确。
C、霉变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小亮发现苹果有腐烂斑点,其他部位也会有我们看不到的霉菌,故不能食用,此选项错误;
D、废弃口罩应放入指定有毒有害垃圾桶内,再回收处理,此选项正确。
故选C。
9.C
【分析】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详解】A、“1,2,4,5﹣四氯苯”,化学式为C6H2Cl4,是由分子构成的,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故A不正确;
B、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故B不正确;
C、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该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故C正确;
D、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是,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比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小,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的总和。
10.B
【详解】A、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经集满,A错误;
B、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产生烧毛发气味的是羊毛纤维,B正确;
C、分离KCl和的固体混合物应是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再对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C错误;
D、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加入过量NaOH溶液,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但由于氢氧化钠过量,会使氯化钠中存在氢氧化钠,从而没有达到除杂的目的,D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中均含有氧元素;混合物中不一定含有多种元素,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一种元素;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A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
B.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人体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人体缺氟会导致龋齿;故选项B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
C.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煤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在化学反应中不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例如氧化钙和水反应也放热,故选项C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
D.区别硬水与软水可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防毒面具;金刚石硬度很大,可用于做玻璃刀,故选项D化学知识归纳完全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用途知识。
12.C
【详解】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没有这样的气味,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不符合题意;
B、热固性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受热也不再熔化,因此破损后不能热修补,不符合题意;
C、塑料、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D、蚕丝和棉花都属于天然纤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B
【详解】A、取样品,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羊毛纤维,没有此气味的是合成纤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方法结论正确;
B、硬铝的硬度大于铝片的硬度,将铝片和硬铝片相互刻画,铝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结论错误;
C、蒸馏水是纯净物,NaC1溶液中除了水之外,还有NaC1,所以把试样分别滴在玻璃片上,晾干有白色痕迹的是NaC1溶液,无固体残留的是蒸馏水,方法结论正确
正确;
D、加入熟石灰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受热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方法结论正确;
故选:B。
14.D
【详解】A.烧碱(氢氧化钠)、消石灰(氢氧化钙)都是由金属和氢氧根组成,属于碱,纯碱(碳酸钠)是由金属和酸根组成,属于盐,选项错误;
B.塑料、合成纤维是合成材料,合金和纯的金属都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
C. 铁、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钾元素属于常量元素,选项错误;
D.氧化铜、氧化钙、二氧化硫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是氧化物,选项正确。
故选D。
15.D
【详解】A、葡萄糖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B不符合题意;
C、酒精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碳酸虽含有碳元素,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一般归为无机物类。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6.(1)B
(2)无污染(合理即可)
(3) 干冰 干冰升华吸热
(4)甲烷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或甲烷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5)纯碱/苏打
(6) 淀粉 变蓝色 甲状腺
(7)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
(8)+5
【解析】(1)
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故选填:B;
(2)
氢气燃烧生成水,放出大量的热,作燃料的优点是无污染、热值高、来源广等,故填:无污染(合理即可);
(3)
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易升华吸热能做制冷剂,故填:干冰;干冰升华吸热;
(4)
由图可以看出甲烷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填:甲烷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或甲烷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5)
碳酸钠的俗称为纯碱、苏打,故填:纯碱(或苏打);
(6)
依据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所以可以用淀粉来检验碘单质,出现变蓝色现象证明碘的生成;碘是碘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缺碘导致甲状腺疾病,故填:淀粉;变蓝色;甲状腺;
(7)
乙酸能与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发生反应,生活中可以用乙酸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故填: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
(8)
碘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化合价为x,依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解得x=+5,故填:+5。
17. 不活泼 原子 氧气、水 AB CH4 KOH
【详解】(1)建造航母时,常用氮气或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保护气,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建造航母用到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原子;
(3)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氧气、水接触而锈蚀;
(4)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再加铜粉,铜粉不和氯化亚铁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位于铁之后,最后加入锌粉,锌粉可以将氯化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锌位于铁之前,故可以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符合题意;
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铁粉不与氯化锌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锌位于铁之前,再加入CuCl2溶液,铁可将氯化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位于铁之后,故可以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符合题意;
C、ZnC1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铜粉不与氯化锌反应,再加入铁粉,铁粉也不与氯化锌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铁位于锌之后,但是无法探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5)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这里“X气体”是指CH4;
(6)“蜃”主要成分是氧化钙,“蜃”与草木灰、水混合后所得的碱液可用来洗涤帛丝,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钾与碳酸钙,故得到的碱液的溶质是KOH。
18.(1)B
(2)常温下,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3)
(4) 硬质玻璃管中红棕色固体粉末变成黑色,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 硝酸锌/Zn(NO3)2 所得溶液质量小于原混合溶液质量
(6)解:设需要含Fe3O49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为x
x≈1166.1t
答:该公司每天需要含Fe3O49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为1166.1t
【详解】(1)A、不锈钢强度高,但是密度较大,不符合题意;
B、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小、强度大,耐热、化学性质稳定,适合制作无人机框架,符合题意;
C、合成纤维强度高、密度小,但是不耐高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常温下,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3)“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故生成铜的反应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得到氧,具有还原性,故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硬质玻璃管中红棕色固体粉末变成黑色,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①金属活动性:Zn>Fe>Ag,将锌加入到含有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由此可知,硝酸银完全反应,反应后,剩余锌的质量为:26g-6.5g=19.5g,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亚铁反应,19.5g锌消耗硝酸亚铁的质量为:,由此可知,锌和硝酸亚铁恰好完全反应,故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锌;
②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少量为:21.6g-6.5g=15.1g,锌和硝酸亚铁反应,固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量为:19.5g-16.8g=2.7g,溶液增加量小于溶液减少量,故所得溶液质量小于原混合溶液质量;
(6)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