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备课
课题 10.空气有质量吗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 第1 课时(共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在前一课认识“空气充满周围的空间”的基础上,引导开展对“空气是否有质量”的探究。 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空气是否有质量”,分为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想办法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首先聚焦问题:固体、液体都有质量,并且能够测量出来,那么,充满周围空间的空气是否也有质量呢 然后让学生提出猜想并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教科书呈现的是利用平衡尺、电子秤、杠杆天平等工具来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旨在提示学生可用多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第二个环节是估测空气的质量。教科书呈现的是利用杠杆天平估测皮球里空气的质量,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 第三个环节是借助电子秤测量空气的质量。通过测量能够更加准确地知道空气的质量。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了解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并在第一节课时了解了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在二年级是学习过空气一课,知道空气的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态等,空气看不见摸不到可能导致学生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因此针对学生的猜想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学生通过测量气球中空气质量的活动,能说出空气有质量。 科学思维: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能够记录称量空气的数据,并能够依据数据判断空气是否有质量。 探究实践:学生分析交流实验现象,归纳概况空气有质量。 责任态度:能够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测量气球中空气质量的活动,描述空气具有质量。
板书设计 10.空气有质量吗 平衡尺悬挂气球 电子秤 杠杆天平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提出和聚焦问题 1、从生活引入,我们到超市购买东西,经常需要称物体的质量,那么我们是怎样知道物体的质量的呢? 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交流。(预设:电子秤、天平、杆秤) 2、聚焦问题:固体、液体都有质量,那么空气也有质量吗?(板书:空气有质量吗)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关于质量前概念,聚焦问题。通过固体、液体的质量过渡到气体的质量的问题,学生更容易明确要探究的问题。 二、科学实践活动 (一)、设计实验 1.你们认为空气有质量吗?为什么有这个看法?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2.设计实验 如果认为空气有质量,那么怎样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如果认为空气没有质量,也请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活动手册第10页,我的猜想和研究方法。 追问: 全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教师可以出示实验器材,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 (板书梳理:平衡尺悬挂气球、电子秤、杠杆天平) (二)、实验 1、用平衡尺悬挂气球 教师出示实验器材:平衡尺、气球、细线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实验步骤: 在直尺两端分别固定充满气的气球。 将直尺悬吊后调节中间绳子的位置,达到平衡。 然后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出。 再观察直尺的平衡状态。 观察实验现象,充满气的气球一端下沉,放掉空气的气球那端上扬。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重点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因此,教学中要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观点。 2、用电子秤称量 材料:电子秤、皮球、打气筒 先称一个没有充气的气球质量,再把这个气球充满空气放在电子秤的托盘上称一下,看看两次的数据有没有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如果数据发生变化证实空气有质量 3、用杠杆天平 材料:杠杆天平、皮球、打气筒、沙子 把没有充气的皮球和一杯沙子分别放置左右两端托盘里,调节到平衡 把皮球打足气,在放入托盘中 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充气后的皮球端下沉,证实空气具有质量。 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方法进行验证。 学生实验结束后,填写活动手册第10页表格 “研究结论”。 (三)、汇报 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实验现象说明:充气的气球(皮球)比未充气的重,这说明了空气有质量。 【设计意图】从估测到进一步准确测量,从模糊的认识到更加清晰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空气的质量虽然很小,但是它还是有质量的。
作业布置 1.同一个皮球充气后与没充气前的质量相比( ) A.充气后比充气前轻 B.充气后比充气前重 C.充气后、充气前一样重 2.利用画图或文字的形式,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空气有质量。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