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人教七下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新课引入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2
3
4
5
1
随堂练习
1.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2.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
3.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啊;
4.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学习目标
重难点
新课引入
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并立中共存—政权并立
任务一
观察左图,根据北宋、辽、西夏的地理位置特点绘制简单的示意图。
辽
西夏
北
宋
辽
西夏
北宋
新知学习
契丹族与党项族
任务二
请为辽、西夏政权制作名片
辽
西夏
辽
时 间:
建立者:
民 族:
都 城:
916年
时 间:
建立者:
民 族:
都 城:
西夏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上京临潢府
1038年
元昊
党项族
兴庆府
(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今宁夏银川)
根据课本P33-34内容,归纳契丹族和党项族发展壮大的原因?
发展中学习 ——汉化改革
特点:学习中原汉族的文化
影响:辽、西夏不断发展壮大
民族 经济 政治 文化
党项族
契丹族
学习汉族政治制度
学会农耕、冶铁、纺织等
创制文字
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经济
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创制西夏文字
任务三
契丹文字
西夏文字
西夏货币
契丹货币
辽墓出土煮茶图
西夏符牌
契丹鸡冠壶
(西夏)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曰官计司,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
——《宋史》
辽与北宋的和战
根据教材P35,完成填空,并对下列事件进行排序。
A 辽太宗时,占领_____________
D 宋太宗北伐失败,转向防御
C 宋___宗时,辽军大举攻宋
B 宰相______力劝皇帝亲征
E 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_____
燕云十六州
寇准
真
岁币
A D C B E
1.背景: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辽
幽云十六州
公元936年,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
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二百年。
2.澶州之战:
1004年
辽逼近
妥协·宋辽议和
寇准力主
宋辽澶渊之盟
辽攻
皇帝亲征
开封
宋真宗
澶州
3.澶渊之盟
和约 时间 内容
辽宋
澶渊之盟
1005年
辽宋为兄弟之国;
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
宋朝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观点一: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屈辱求和的结果,对宋而言这是丧权辱国的,不仅燕云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要输金纳绢以求辽国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需索使北宋国威扫地。岁币加重宋朝的百姓负担。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政治上——屈辱性
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上——双赢性、互利性
观点二: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澶渊之盟后,朝中大臣排挤寇准,寇准被罢去相职。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
想一想:这首民谣反映出民众的什么愿望?
链接课本P36——课后活动
面对辽国的大举入侵,寇准力促宋真宗御驾亲征,从而打败辽军,使中原百姓免遭生灵涂炭。此外,寇准一生为官,40余年,举荐贤能,扶正祛邪,不徇私情,深得民心。此歌谣反映了民众对寇准的景仰和爱戴。
1.背景: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损失惨重。但西夏虽屡屡获胜,但立国时间短,人力、物力有限,也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2.宋夏议和:
庆历四年(1044年),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和约规定:西夏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许自置官属,名义上向宋称臣,奉正朔;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
宋“岁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另有各种生日、节庆所赐银、绢、茶,以及衣著杂帛等,总计二十五万五千。
辽太宗时
宋太祖时
宋太宗时
宋真宗时
辽与北宋
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占领燕云十六州后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执政晚期与辽保持友好关系,互通使节
宋多次进攻辽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辽军进举进攻北宋,双方签订澶渊之盟
西夏与北宋
元昊称帝后,西夏军队不断进攻北宋,取得胜利。
宋夏议和
和
战
战
战
和
和
积极:
①都使边境保持相对和平安定的局面,加强了各民族间的了解和友好关系;
②都促进了边界贸易(开设“榷场”),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消极:
①对宋朝而言具有一定的屈辱性;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人民的负担。
研读史料,分析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
材料一:宋代建国本与汉唐不同,宋建国的第一要务即须裁抑兵权。……大河(即黄河)北岸的铁骑,长驱南下,更没有天然之屏障。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如果看战场形势的话,辽朝是悬军深入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他的补给线跟不上。除此之外,他们一个重要的战略据点都没拿下来,大城市一个都没有拿下来。
——纪录片《中国通史》
材料三:榷场将此前因战争而时断时续的边贸固定化和官方化,双方官府也开辟了新的财税来源。雄州等地的榷场贸易,缓解了辽农产品短缺的供给压力。
——摘编自唐博《千年雄安:宋辽时代的榷场边贸》
宋朝重文轻武,军事力量弱
宋朝作战不具地理优势
辽也不具备战胜宋朝的实力
边境贸易对双方财政都有利
边境贸易利于对双方民众生活
课堂小结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与北宋议和
辽(契丹)
北宋
西夏
议和影响
契丹族
汉族
党项族
10世纪初
960年
11世纪前期
耶律
阿保机
上京
赵匡胤
东京
元昊
兴庆
1004,澶州之战;
1005,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积极:使双方边境相对和平稳定,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
消极:宋给辽、西夏交纳的岁币,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
1044,宋夏议和
随堂练习
1.耶律阿保机和元昊改革的共同点包括( )
①都学习先进的汉文化 ②都关注教育制度的改革
③都促进了政权的发展 ④都加速了各民族的分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耶律阿保机改革 元昊改革
任用汉人为官;发展农业、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 仿唐宋制度,定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D
2.宋仁宗在庆历年间,赐辽使八字,曰“南北两朝,永通和好”。“澶渊之盟”所确立的宋辽“兄弟”相称的称呼,也被宋真宗和辽圣宗的后继者延续百年有余。这说明澶渊之盟后( )
A. 辽宋之间保持了长久的和平
B. 辽宋的经济都得到快速发展
C. 辽宋人民长期处于困苦境地
D. 辽宋的军队力量都不断加强
A
3.在宋与辽、西夏的边界开设的贸易场所,被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榷场的贸易量很大。由此推测( )
A.宋与辽、西夏和平相处,没有战争
B.宋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被动挨打,损失惨重
C.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民族交往交融
D.宋金和议后,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C
4.如果把“西夏建立、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岳飞抗金、偏安一隅”提炼为一个学习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 国家建立巩固
B. 时代繁荣开放
C. 民族政权并立
D. 盛世危机四伏
C
5.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也有议和,但“和”是主流。下列各项中,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的是 (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朝都缴纳岁币
D.辽、西夏、金都向宋称臣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