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2 12:2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读后感已经有个大体的了解,他们在小学六年级已经学写过读后感,一般写的是读某篇文章之后的感想,要求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但在学生实际写作中,读后感“叙”的内容过多,提炼而“感”的内容太空泛或是太肤浅。
学习目标
1.了解读后感,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2.提炼和表达鲜明正确的观点,,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
3.常写读后感的习惯。激发写作读后感的兴趣,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教学难点:
1、提炼和表达鲜明正确的观点,处理好“引”和“感”的关系。
2、探寻学习神话的意义所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结合自己所学谈谈阅读自己对读后感的认识,教师点拨引导。
读后感,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在深入领会原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表现手法或某一感兴趣的问题等提出自己看法,表明自己见解的一类文章。
我们学习写读后感,既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使我们的阅读更有意义。
二、学习任务一 读后感写作方法
1.学生活动一
写好读后感也是有章可循的,最基本的形式是“引”“议”“联”“结”。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此为“议”。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讳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的部分,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阅读下面的文字,明确怎么写读后感
三、学习任务二 探讨学习神话的意义
学生活动二
四、课堂小结
好的读书习惯,就是不断打开文字之窗;好的读后感,就是不断打开心灵之门。要写好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重点。写作时,可以采用“引——议一一联——结”的常规写法,“引”要灵活,“议”要突出,“联”要广泛,“结”要扣紧。
五、作业布置
作业:请同学们就读过的文学名著或学过的课文,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