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1 15:1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面对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的“国之大计”是()
A.恢复农业生产和发展 B.对外发动战争
C.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 D.加快人口增长
2.明朝时期,苏州出现了“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的行业是( )
A.制瓷业 B.造船业 C.纺织业 D.冶铸业
3.“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人口大增,到乾隆三十一年,人口达到3.5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上述材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 B.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频繁
C.统治者加强了中央集权制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康熙年间,苏南地区每亩地价银四五两,米每升钱七文。到乾隆中后期,地价增至七八两至十余两,米价上涨四至五倍。康乾时期地价、米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快速增长 B.闭关政策推行
C.官僚机构臃肿 D.君主专制强化
5.顺治皇帝诏谕“方今天下一家,虽远方异域亦不殊视”;康熙皇帝设置了“一统志馆”;雍正皇帝撰著了《大义觉迷录》,对清朝的“大一统”思想作了系统诠释。这反映出清朝前期( )
A.注重维护国家的“大一统” B.在各民族间实行相同的政策
C.消除了民族间固有基本矛盾 D.君民对“大一统”思想认同
6.从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到清中期“湖广熟,天下足”。我们从中能读出的较准确的经济方面的信息是
A.清朝的疆域比宋朝时辽阔 B.清中期我国经济重心继续向南移
C.清中期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 D.湖广地区更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7.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面积549万余顷,到乾隆三十一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741万余顷。这反映了清前期(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商品经济十分活跃
C.实行“均田免赋”政策 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8.如下图为经济学家刘逖对清代人均 GDP的详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封建经济持续衰落 B.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C.政权并立政局动荡 D.人口爆炸式的增长
9.有一碑文记载:“(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这种情况说明了( )
A.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D.清朝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0.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利和思维方式。解读下面的中国历史时间轴,关于古代史上朝代及其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秦汉时期,早期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②是隋唐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③是宋元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与对外开放 D.④是明清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二、填空题
11.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 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2.观察图片,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1)图A所示是唐朝时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_________,图B所示是唐朝时著名的瓷器品种__________。
(2)唐朝时期经济的繁荣得益于当时统治者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请写出唐太宗在经济方面推行的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是北宋时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_,最早在_________地区使用。明清时期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两个著名的大商帮,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3."舟楫塞巷,街道肩摩"描写的是 。
14.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15.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 ,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三、判断题
16.明朝时出现了著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
17.清朝初年,湖南、湖北等地人口大量西迁入四川等地,史称“湖广填四川”。
18.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
19.明清时期,徽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有利于货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的交换。
20.清朝前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里面存在着雇佣关系。( )
四、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须体现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出明清时期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
(2)除了宣讲,清朝前期的统治者们还采取了何种措施以落实“重农桑以足衣食”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认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乡约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2.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西行求法》图二鉴真像图三《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图四《笼子里的大清》
(1)图一中西行求法的高僧是谁?由他口述,弟子记录成册的珍贵文献是什么?
(2)图二中的鉴真在哪国传授佛经?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图三中郑和船队几次远航?郑和远航有何意义?
(4)图四体现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对当时的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5)结合上述材料进行对比,谈谈对外开放对一个民族发展的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概括隋唐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二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移至江南地区。……其显而易见的好处是由于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更加靠近东南沿海港口而节省了运输和交易成本,为规模性海外贸易的成长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北宋中叶煤炭革命的带动下,冶金、陶瓷、纺织、造纸等各部门技术变革日新月异,分工不断深化,产出能力显著提升……宋代远洋海船载重量大,设计科学,性能优良,正是依赖200吨以上的大型商船,中国海商组建庞大商队,10世纪以后,逐渐取代阿拉伯商人在海上贸易中独占鳌头。领先于世界的造船与航海技术的威力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开始显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原因。
材料三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661年(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面积为526万顷;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就突破了明代最高耕地统计数字,达到851万顷;到1725年(雍正三年)达到890万顷。经济作物方面,棉花的种植更加盛行,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山东、河北等省都是著名的棉产区,东北也成为重要的棉花产地;甘蔗的种植在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也十分普遍;烟叶的种植也已推广到全国各地。清朝初期兴修水利,康熙时“淮黄故道,次第修复,而漕运大通”。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
参考答案:
1.A
2.C
3.A
4.A
5.A
6.B
7.A
8.D
9.B
10.D
11.玉米、甘薯
12.(1)曲辕犁、唐三彩
(2)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交子、四川;晋商、徽商
13.吴江县的盛泽镇
14.农业生产
15. 草市 商帮
16.正确
17.正确
18.正确
19.错误
20.正确
21.(1)由扬善惩恶、进行道德教化到宣讲“圣谕”成为最重要内容;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①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②另一方面,限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3)①政治上,有利于维护统治和社会秩序;②经济上,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③思想上,有利于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22.(1)玄奘;《大唐西域记》。
(2)日本;矢志不渝、不屈不挠。
(3)七次;郑和远航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的殖民侵略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5)对外开放有利国际及地区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吸收外来先进的科技成就和优秀的文化成果,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3.(1)北方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不利于经济发展;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兴修水利,生产技术提高,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
(2)手工业制造实力雄厚,为海上丝路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品;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生产基地靠近海港,利于海路贸易(或海路贸易成本相对较低);造船和航海技术领先世界。
(3)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进一步发展,兴修水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