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2.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B.获取经济效益 C.海外移民 D.殖民扩张
3.下面是古代某船队远洋航行的路线图,该航行壮举最远到达的地区应是(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大西洋沿岸
4.“永乐三年,有海军三万七千人,携罗盘针,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泛海经福建,南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该历史事件指( )
A.黄巢起义 B.鉴真东渡日本
C.郑和下西洋 D.葡萄牙占据澳门
5.下列古代史实或措施,能直接促进中外交往的有: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澶渊之盟 ③郑和七下西洋 ④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全球通史》记述:“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A.隋炀帝派人赴流求 B.鉴真东渡日本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郑和七下西洋
7.如果让你讲述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小故事,可以选择的内容是( )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8.“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郑和下西洋 ③戚继光抗倭 ④雅克萨之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9.下图是《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邮票,主题为郑和像、睦邻友好、科学航海。它是为了纪念郑和( )
A.开疆拓土 B.发展贸易 C.航海创举 D.换取奇珍
10.“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文中描绘的是郑和船队远航的壮观景象。以下地区郑和船队没有到达过的是( )
A.东亚日本 B.东南亚和南亚
C.西亚红海沿岸 D.非洲东海岸
二、填空题
11.郑和的远航, , ,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 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 与 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13.1405—1433年 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
14.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 。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 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15.在中外交往的历史中,有许多不畏艰险、敢于开拓的勇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是唐朝时的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① 出发,到达天竺求取佛法,根据他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②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图二是唐朝时的另一位高僧③ ,他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的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图三中的人物是④ ,明成祖在位期间曾派他七次下“西洋”,其船队先后到达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⑤ 沿岸。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三、判断题
1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豪迈诗句。
17.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率军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
18.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趁着新航路的开辟,相继对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9.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香港的居住权。( )
20.明朝中期,倭寇侵犯东南沿海,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 (判断对错)
四、综合题
21.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唐、宋、元、明时期的对外开放”为主题,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任务一【搜集名言——品味名人见解】
材料一 我先发愿,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今何故来?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
——玄奘
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郑和
是为法事也,何惜生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
——鉴真
(1)阅读以上名言说说,你最喜欢哪位名人的名言?请列举其主要事迹。从该名人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精神?
任务二【分析数据——寻找政策因素】
材料二 市舶收入直接上缴中央政府,其数量相当可观。据载,南宋绍兴末年泉州港的市舶收入,每年大约在百万缗上下,约占南宋政府年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点五。
——摘编自《泉州史志》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当时的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了什么政策?请简要说明。
任务三【图片对比——探究航海兴衰】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3)对比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简要说明影响明朝时期远洋航海兴衰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如今的对外开放应怎样做才能避免远洋航行遭废止那样的悲剧重演?
任务四【阅读材料探究数据差异】
材料四 当中国帆船和华商成为中国海外贸易主角后,其活动领域之广也远非前代可比。唐代初年宰相贾耽考订的“广州通夷道”,提及东亚和印度洋水域的29个海外国家和地区。成书于南宋后期的《诸蕃志》,记载了南海有53个国家和地区。元代前期成书的《大德南海志》,记录了与广州通商的海外国家和地区有143个。元代末年成书的《岛夷志略》,涉及的海外地名超过200个。
——摘编自《宋元时期国人的海外开拓事业》
(4)依据材料四,指出从唐朝至元朝,我国海上对外交往呈现的趋势。请写出促使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
22.明清时期是我国对外交往的特殊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405年后的28年间,郑和奉旨船队7次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麦哲伦早114年。郑和船队最多时有船超过200艘船,最少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
(1)据材料一,概括郑和远航“西洋”的特点?
材料二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他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一万多人,之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同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2)据材料二,概括“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你认为怎样认识这场战争和评价这位将领?
材料三 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材料三认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今天,这一战略构想正在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深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3.在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小组讨论中,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以下是小明、小敏的看法。
(1)谁的看法不正确?或者都正确?请说明理由。
(2)郑和率领的船队先后几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A
3.A
4.C
5.B
6.D
7.D
8.C
9.C
10.A
11. 时间之长 规模之大 亚非 西太平洋 印度洋
12.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13.郑和
14. 鉴真 戚继光
15. 长安 《大唐西域记》 鉴真 郑和 红海
16.正确
17.错误
18.错误
19.错误
20.正确
21.(1)答案示例一:我喜欢玄奘(鉴真)的名言。事迹: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树立远大理想,并坚持不懈,无畏生死的精神。
答案示例二:我喜欢郑和的名言。事迹:郑和下西洋。从郑和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他敢于挑战、不畏艰险的开拓精神,对国家的安危抱有忧患意识,等等。
(2)说明海外贸易成为南宋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如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市舶司;设立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蕃坊”等;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等等。
(3)国力的兴衰。对外开放必须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要兼顾人民的利益;等等。
(4)我国海上对外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或对外交往国家和地区的数量不断增加。
指南针的应用;经济重心南移;国家的统一;等等。(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22.(1)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范围广。
(2)抗击倭寇,维护了国家主权,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3)政策:闭关锁国。影响: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4)看法提示: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教训。(如:任何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融入到世界当中去,不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如:今天的开放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3.(1)判断:小明的看法正确或者小敏的看法不正确;理由:郑和下西洋没有到达欧洲地区。
(2)七次;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