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在没有天气预报的古代,富有智慧的劳动人民早已洞悉自然的奥秘,创造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世界。而这一切的缘起,皆因——自然会说话。大自然是如何说话的呢?她都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和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筛选主要信息,了解物候学的相关知识。(重点)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读懂文章说明的事理。(难点)
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重点)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竺可桢
1890—1974
浙江上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中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变迁以及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等都有深入的研究。
代表作有《气象学》《物候学》等,有《竺可桢全集》。
文体知识
说明文:是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述事理
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说明对象:是指说明文中被介绍、说明的事物。
类别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如《大自然的
语言》
字词识记
翩然( ) 簌簌( ) 物候( )
载途( ) 农谚( ) 刺槐( )
连翘( ) 短促( ) 孕育( )
次第( ) 悬殊( ) 销声匿迹( ) 草长莺飞( ) 衰草连天( )
piān
hòu
zài
sù
huái
yùn
yàn
qiáo
cù
shū
yīnɡ
nì
dì
shuāi
字词识记
( )每年都像这样。
( )形容江南暮春时的美丽景色。
(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 )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 )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
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 )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年年如是
草长莺飞
周而复始
衰草连天
销声匿迹
孕育
划分文章结构,理清说明顺序
1.速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划分文章结构,明确行文思路。
要求:①找准每段关键句,概括主要内容。
②关注过渡句,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
③绘制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
1-3 物候与物候学的概念
4-5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6-10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11-12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说明对象
重要性
取决因素
研究意义
逻辑顺序
作用: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也使文章条理清晰
划分文章结构,理清说明顺序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将“物候”这个概念引出来的?
1 四季变迁的景象
2 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3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划分文章结构,理清说明顺序
3.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这几个因素的安
排顺序是否可以调换?
维度的因素
经度的因素
高下的因素
古今的因素
决定因素
主要
次要
空间
时间
逻辑顺序
这四个因素是采用逻辑顺序,按照对物候现象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外,前三个因素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感知事理,学习说明方法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作者为了将这一抽象的
事理说清楚,都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第11段)
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北京地区农民因为没有注意到山桃、杏花等物候现象反映的物候延迟规律,使农作物受到低温损害例子。从反面说明了物候研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感知事理,学习说明方法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作者为了将这一抽象的
事理说清楚,都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第7段)
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不同时间南京与北京的桃花、刺槐开花相差天数,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天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感知事理,学习说明方法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作者为了将这一抽象的
事理说清楚,都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第10段)
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1741到1750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与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十年平均值相比较,说明物候现象来临地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感知事理,学习说明方法
2.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那为什
么不以此为题目,而是“大自然的语言”呢?
①物候与物候学是专业术语,不易理解,无法很好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既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字斟句酌,品味语言特点
1.请大家速读1-2自然段,梳理其中的成语和四字词语,感悟
它们的妙处。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次第开放
翩然归来
北雁南归
田间草际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孕育果实
春
夏
秋
冬
年年如是
周而复始
草木荣枯
候鸟来去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字斟句酌,品味语言特点
1.请大家速读1-2自然段,梳理其中的成语和四字词语,感悟
它们的妙处。
作者抓住各季节的不同特征描写四季物候现象,语言生动优美,增强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字斟句酌,品味语言特点
2.有人说竺可桢毕竟不是作家,有些语言显得很啰嗦,比如
说明物候知识时说“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
富的物候知识”,有人建议直接改成“古代流传下来的农
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你认为这样改合适吗?
不合适。
④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②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候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
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③若去掉许多,就与客观事实不相符。
①许多是很多的意思,表示对数量和范围的限制。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字斟句酌,品味语言特点
追问: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的
准确性、严谨性?
句式:我发现_____这句话中的_____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因为______。
用表示约数的词语,准确严谨。
列举具体年份花旗对比数据,清晰准确;
字斟句酌,品味语言特点
本文发表在《科学大众》,目的在于向广大人民群众介绍物候学知识,认识到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从而发展农业生产。所以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准确严谨,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语言又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主旨归纳
文章从自然现象入手,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号召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拓展延伸,活用物候知识
文字是人类的语言,潮汐变化、新燕鸣啾等是大自然的语言,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下面这两首诗中的物候现象。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
玉兰和红杏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花开;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了玉兰花开;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哪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