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下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下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1 11:44:08

文档简介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时间:45分钟 分值:40分)
一、基础巩固(21分)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处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
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
D.点,尔何如 何如:怎么样
解析:选C。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鼓瑟希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契阔谈讌 D.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解析:选D。A项,“希”同“稀”;B项,“莫”同“暮”;C项,“讌”同“宴”。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如会同,端章甫 B.赤也为之小
C.风乎舞雩 D.鼓瑟希
解析:选B。B项为形容词作名词,A、C、D三项为名词作动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宗庙之事,如会同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吾不如子房
解析:选B。题干中的“如”与B项中的“如”都是“或者”的意思;A项,如果,假如;C项,至于;D项,及,比得上。
5.下列关于《论语》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典籍。
B.《论语》中的“论”,读音为“lún”,其意为编纂,“语”指言论。
C.《论语》的组合形式是“篇”(若干“章”的组合)和“章”(一个个相互独立的段落)。
D.《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作品,与《中庸》《大学》《春秋》合称为“四书”。
解析:选D。D项,《春秋》不是“四书”之一,应该是《孟子》。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开篇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毋吾以也。居则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直的子路急忙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孔子的提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以吾一日长乎尔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2)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 因之以饥馑 且知方也 (3)宗庙之事 如会同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二、阅读提升(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论语·季氏第十六》)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解析:选A。原文是“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东蒙主,指在蒙山主持祭祀的人。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这里代指国家。
C.各诸侯封地称之为“家”,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国”。
D.萧墙,古代宫门内的屏风,这里借指宫廷。
解析:选C。C项,诸侯封地称“国”,卿、士大夫封地称“家”。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三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个性、心理展示出来。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现了出来。
解析:选D。D项,没有“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分)
译文:                                    
                                    
                                    
(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4分)
译文:                                    
                                    
                                    
答案:(1)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2)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修治仁义礼乐去招徕他们。使他们来了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11.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孔子认为治国安邦应采用怎样的政治主张。(3分)
答:                                    
                                    
                                    
                                    
                                    
                                    
                                    
答案: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无贫”“无寡”“无倾”的目的,只有采取“均”“和”“安”的治国原则,“修文德”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实行仁政、实行礼治、加强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参考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将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吧?那颛臾,先王曾让它主管蒙山祭祀,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是季孙大夫要对其用兵,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这样。”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而且你的话说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在的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它,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患。”孔子说:“冉求!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拥有邦国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不担忧人口少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贫困而担忧不安定。如果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不觉得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口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做到了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修治仁义礼乐去招徕他们。使他们来了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现在仲由和冉求呀,你们两个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招徕他们;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兴起干戈。我担心季孙氏的忧患,不是在颛臾,而是在他自己的宫廷之内。”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时间:45分钟 分值:40分)
一、基础巩固(21分)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处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
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
D.点,尔何如 何如:怎么样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鼓瑟希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契阔谈讌 D.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如会同,端章甫 B.赤也为之小
C.风乎舞雩 D.鼓瑟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宗庙之事,如会同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吾不如子房
5.下列关于《论语》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典籍。
B.《论语》中的“论”,读音为“lún”,其意为编纂,“语”指言论。
C.《论语》的组合形式是“篇”(若干“章”的组合)和“章”(一个个相互独立的段落)。
D.《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作品,与《中庸》《大学》《春秋》合称为“四书”。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开篇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毋吾以也。居则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直的子路急忙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孔子的提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提升(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论语·季氏第十六》)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东蒙主,指在蒙山主持祭祀的人。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这里代指国家。
C.各诸侯封地称之为“家”,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国”。
D.萧墙,古代宫门内的屏风,这里借指宫廷。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三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个性、心理展示出来。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现了出来。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分)
译文:                                    
                                    
                                    
(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4分)
译文:                                    
                                    
                                    
11.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孔子认为治国安邦应采用怎样的政治主张。(3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