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统编八下历史高效实用课件】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春统编八下历史高效实用课件】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1 15:2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人教八下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科技文化成就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学习目标
新课引入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1
2
3
4
5
随堂练习
1.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2.知道杂交水稻技术与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贡献;
3.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
4.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树立为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5.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及成就,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开拓
创新的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
学习目标
难点
重点
新课引入
观看视频
重温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刻说说你的感受……
核弹
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原子弹
氢弹
  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核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原子弹)和聚变武器(氢弹)。
带有弹头和动力
装置的高速飞行器
1.“两弹一星”
(1)含义: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新知学习
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1967年
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64年
10月16日
1970年
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1966年
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
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第4个自己研制
氢弹的国家
(2)成就: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钱学森
钱学森
(1911-2009)
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
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声称:
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 5 个师的兵力。
链接课本P91——人物扫描
钱学森,早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于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代表人物:
在中国核武器史上永远少不了一个人的存在——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
(1924-1986)
链接课本P91——人物扫描
邓稼先,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后赴美留学,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1958年的一天,在二机部部长办公室里,邓稼先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中国自己的原子弹谈何容易,那时中国还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缺乏资料,外国的研究成果又都严格保密。邓稼先说:“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后来,他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成功。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于1986年逝世。研制原子弹是国家机密,所以邓稼先一生都默默无闻地工作和奉献着,直到逝世后,他的名字才广为人知。
各国原子弹与氢弹成功研制的时间间隔
法国 美国 英国 苏联 中国
8年零6个月 7年零3个月 4年零7个月 不到四年 2年零8个月
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身上,我们能学习到哪些精神
“两弹一星”
精神
思考探究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等
材料三: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4)原因:
材料一: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结合材料,想一想: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链接课本P92——材料研读
保卫国家安全,增强国防防御实力
提高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
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维护世界和平
(5)意义:
【美联社新德里10月16日电】(记者:芬克)..…在亚洲,核力量——不论多么粗糙——是一种国际地位的象征,是科学技术和军事力量的象征,它既是动人的也是吓人的。….…随着星期五的消息报道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共产党中国龙在世界这部分地区数亿人的心目中长得更高大了。
【合众国际社东京10月17日电】共产党中国星期五爆炸了它的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核大国,成为亚洲的第一个原子大国。
【合众国际社东京10月17日电】(记者:史密斯)……俄国背弃了关于提供技术和物质援助的保证,只是促使中国人自己加倍努力,并且增强了他们的决心。 ——摘编自:方华史册主编
从社论中看“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影响?
材料分析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打破了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保证不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的国家使用核武器。
中国政府为什么建议禁止和销毁核武器?
思考探究
维护世界和平
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2.太空漫步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作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
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杨利伟,在轨道运行了1天。 此次飞行打破了由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
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神舟七号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4)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航天宗旨: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神州一号
神州五号
神州七号
神州十二号
无人飞船
载人飞船
太空漫步
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1999
2003
2008
2021
航天技术取得辉煌成就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史料分析
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捻起稻谷心系苍生。你是敢于创新的科学家,世界难题,你义无反顾去面对;质疑阻止不了你的脚步,坚持才能攻坚克难。你是质朴的科学家,荣誉你淡然接受,因为你知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饥饿在不断退却,你却在日渐消瘦。因为奉献,所以不朽。
问题思考:这是为谁写的颁奖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杂交水稻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之所以能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杂交水稻贡献巨大;巴基斯坦年推广杂交水稻约50万hm2,可实现粮食增收150万t,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孟加拉年推广杂交水稻约70万hm2,实现粮食自给;中国杂交水稻在非洲的推广,为非洲地区战胜饥饿和贫困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全球仍然有30多个国家存在粮食危机,杂交水稻“走出去”将有利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推进全球农业进步。
——张琴《杂交水稻种业“走出去”的成功探索与发展趋势》
问题思考: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何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
史料分析
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
一是靠邓小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2000年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青蒿素
材料: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20世纪70年代初,青蒿素的发现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根据材料分析其意义有哪些?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史料分析
《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中国中医药年鉴(行政卷)》
屠呦呦(右)在瑞典卡罗琳
医学院出席讲座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
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
艺术问题
“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
“百家争鸣”
文化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双百”方针
话剧《茶馆》
长篇小说《红岩》
小说《青春之歌》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电影《英雄儿女》
电影《林则徐》
反映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面貌
“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报告文学
《哥德巴赫猜想》
电影
《大决战》
大型舞剧
《丝路花雨》
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后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一脉相承的古老文化,为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近现代,古老的华夏文明,兼容了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创造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所以我们应该有文化自信。
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文化自信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国家制定恰当的方针政策;
顺应经济全球化,积极融入世界。
科学家、文学家的不懈努力;
经济发展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
进入新时代,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青年一代更加积极向上,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思考探究
科学文化成就
科技
文化
国防
农业
医学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
原子弹1964 导弹1966
氢弹1967 东方红1号1970
钱学森 邓稼先
神舟一号 1999(无人)
神州五号 2003年10月 杨利伟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 翟志刚
神州十二号 2021年6月 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袁隆平 籼型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 青蒿素 开创治疗疟疾新方法
“双百方针”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课堂小结
1.“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料。由此可知,“两弹一星”的研制( )
A. 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B. 承载了民族的精神价值和诉求
C. 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D. 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和科技实力
随堂练习
B
2.2021年,讲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的连续剧《功勋》开播。与《屠呦呦的礼物》《袁隆平的梦》有关的两项重大科研成果分别是( )
A.发现青蒿素、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B.发现青蒿素、研制出核潜艇
C.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发现青蒿素
D.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A
3. 如果要为下面一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是( )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021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一
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A
A. 科技成果造福人民 B. 生物医学世界领先
C. 国防实力极大增强 D. 交通、通信不断发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