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加油,给自己实现梦想的一个机会!
0第6单元 年、月、日
单 元 备 课
第 6单元 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6课时
主要内容 本单元内容共三个大的知识点:年、月、日的关系、24时计时法和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年、月、日是学习24时计时法的基础,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的学习都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做知识准备,实践活动体现了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关于年、月、日的概念方面的感性知识经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因此对于年、月、日的知识,学生是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且具有初步的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2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最基本知识。2.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3.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2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的相关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难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与学建议 1.准备必要学具,如多媒体、年历、钟表。2.提倡方法多样化。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
单元课时分配 1.认识年、月、日 1课时 4.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1课时2.认识平年和闰年 1课时 5.练习课 1课时3.24时计时法 1课时 6.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第1课时 认识年、月、日
课题 认识年、月、日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71页例1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用助记歌诀记忆各月的天数。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教学难点 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2023年历。教师:这是一张年历,2023年的每一天都印在上面,年历上标注了哪些节庆的日子?请同学们说一说。预设同学1:5月1日是“五一”国际劳动节;6月1日是“六一”国际儿童节;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预设同学2:8月1日是建军节;9月10日是教师节;10月1日是国庆节。教师:你还经历了哪些节庆的日子?预设同学:3月12日是植树节;5月4日是青年节。教师: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板书:认识年、月、日)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学习例1。(1)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2024年年历。(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教师:观察2023年和2024年的年历,记录每月的天数。(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教材第70页2023年年历和第71页2024年年历,把每月天数填在表中)课件出示:月份1234567891011122023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2024年312931403130313130313031(3)交流探讨教师:观察这个表,数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学生1:我发现一年都有12个月。预设学生2:我发现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有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有30天。预设学生:我发现2023年2月有28天,2024年2月有29天。教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4)结果汇报教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教材上给出的有31天和30天的月份的名字:有31天的月份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0天的月份是4月、6月、9月、11月;2月比较特别,有时有28天,有时有29天。(5)方法总结教师:要知道哪个月有多少天,可以用拳头帮助记忆,根据预习情况,哪位同学来给我们展示一下?(学生举手上台展示拳头记忆方法)教师:非常好!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的地方每月是30天(2月除外)。教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记忆方法吗?(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记忆方法,选学生代表说一说)教师:我们还可以根据一首歌谣来进行记忆。课件出示: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二月天数需细想。教师:大家看一下“东”和“腊”分别是哪个月?预设学生:“冬”是11月,“腊”是12月。教师:非常好!那我们通过这首歌谣就可以更容易地记忆大月和小月了。课堂小结:教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有关年、月、日的相关知识,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有31天的月份), 4个小月(有30天的月份)和2月(28天或29天),其中大月和小月我们可以通过拳头和歌谣来记忆。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材P72“做一做”1题。(1)让学生独立计算从1921年到现在经历的年份数。(2)教师指明作答并订正。2.课件出示教材P72“做一做”2题。(1)学生独立完成,圈一圈自己和父母的生日。(2)同桌相互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集体点评。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教材第73页“练习十五”第2题、3题。 通过2023年年历带入新课的学习组织学生观察、对比这两年的天数,写一写自己的发现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发现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记忆方法让学生自己理解记忆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自己总结
板书设计 认识年、月、日1.一年有12个月。2.一年有7个大月(有31天的月份),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 4个小月(有30天的月份),分别是4月、6月、9月、11月;还有2月(28天或29天)3.可以用拳头和歌谣记忆大、小月。
教后反思 本课时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运用生活经验,对学生每天都接触的年、月、日等相关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但是学生在生活中了解到的相关知识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是不准确的,这些都可以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基础。学生经历了完整的学习过程,获得了深刻的学习体验,增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信心。
第2课时 认识平年和闰年
课题 认识平年和闰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例2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平年、闰年的来历,知道平年、闰年2月份的天数分别是多少天,全年分别是多少天。2.学会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能正确判断某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3.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某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复习导入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年、月、日的相关知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吧!预设学生1:一年有12个月。预设学生2:一年有7个大月(有31天的月份),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 4个小月(有30天的月份),分别是4月、6月、9月、11月。预设学生3:2月的天数比较特别。教师:每年中大月和小月的月份和天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只有2月的天数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2月份的天数有什么规律。(板书:认识平年和闰年)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学习例2。(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2013-2024年2月的月历。(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教师:观察2013年-2024年的2月的天数,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学生:2月的天数有28天,也有29天。教师:2月的天数很特别,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大家来看一下到底有什么规律呢?(3)交流探究预设学生:几乎每4年中就有1年的2月有29天,其余3年的2月都有28天。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2月,有28天的是平年,有29的是平年。教师:看一看,圈一圈,把月历中是闰年的圈出来。(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圈一圈后全班展示)教师:根据我们圈一圈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2016年、2020年、2024年是闰年,其余是平年,观察这些年份,你们可以发现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发现的规律)教师:请大家用这些年份除以4,看看有什么发现。预设学生:这3个是闰年的年份数是4的倍数。教师:很好,能被4除尽的数,我们称为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就是平年。教师:2016年是闰年,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预设学生:一般地,在这个闰年的年份上加4,就是下一个闰年,所以下一个闰年是2020年。教师: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上一个闰年是哪一年?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学生会根据年份是不是4的倍数,对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进行判断,并推理出上一个和下一个闰年的年份)(4)结果汇报教师: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课堂小结:教师:我们这节课学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三、当堂训练课件出示教材P72“做一做”第3题。(1)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小明的出生时间。(2)小组讨论,集体汇报,教师订正。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平年和闰年2月的天数和判断方法,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教材第74页“练习十五”4题。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根据观察提出自己的发现对学生提出的发现给予表扬鼓励根据年份数判断的方法较有难度,直接给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自己总结
板书设计 认识平年和闰年1.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2.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1)根据2月的天数判断:2月有28天的是平年;2月有29天的是闰年。(2)根据公历年份判断:公历年份不是4的倍数的是平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是闰年。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是认识平年和闰年,难点是判断平年和闰年,教学平年和闰年的概念时,根据2月的天数来定义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在判断平年和闰年时出现了特殊情况,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这个知识点比较有难度,在教学时建议直接告诉学生,降低难度,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第3课时 24时计时法
课题 24时计时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7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2.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理解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关系,并能熟练进行转换。3.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教学难点 学会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间的转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情境图。教师:从情境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观察小丽周末一天,我们来一起说一说吧。预设学生1:小丽12时在睡觉,7时在刷牙,10时15分在学习。预设学生2:小丽12时在吃午饭,3时30分在跳皮筋,8时在读书,12时小丽在熟睡。(教师根据出现了12时作为切入口提出问题)教师:小丽12时在睡觉,12时在吃午饭,她是在同一时间既吃午饭又睡觉吗?预设学生:12时在睡觉是指午夜12时,12时在吃午饭是指中午12时,表示的不是同一时刻。教师:非常好,这两个12时表示的不是同一时刻。为了区分清楚,我们一般会加上“早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词语进行区分。午夜12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教师:在生活中,为了时间的表达简明且不易出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计时方法。(板书:24时计时法)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上“拿出钟表拨一拨……”。(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教师:请大家思考一下,从0时到正午12时,经过了多少小时?(教师组织学生用钟表拨一拨,教师强调:时针拨动,分针不动)预设学生1:12小时。教师:那从正午12时再到午夜12时(第二天0时),又经过了多少小时?预设学生2:12小时。教师:那你们知道一天(日)是多少小时了吗?预设学生:一天就是从0时到正午12时,然后又从正午12时到0时,所以是24时。教师:非常好,那经过一天,时针转了几圈?预设学生:2圈。教师:为了简明且不易出错,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作24时计时法。(3)交流探究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时间展开图。教师:请大家观察时间展开图,说说上面的数表示什么?上下两行蓝色的数是什么关系?预设学生1:上面的数就是钟面上显示的数。预设学生2:下面的数表示中午12时到半夜24时,是时针走第二圈时对应的时刻。预设学生3:下面的数比上面的数多12。教师:那我们怎么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一个时刻呢?例如9时,大家先来说一下它代表什么时刻。学生集体回答:上午9时,晚上9时。教师:大家有不同的意见,所以这时就需要用到24时计时法了,怎样表示呢?(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预设学生1:上午9时是时针走第一圈所指的时刻,表示一天过去了9小时,所以用24时计时法可以直接说9时。预设学生2:晚上9时是时针走第二圈所指的时刻,从0时起,时针走过了中午的12时,进入了第二圈后又走了9时,所以一共走了9+12=21(时),表示一天过去了21小时,所以用24时计时法就要说21时。(4)结果汇报教师:非常好!普通计时法在时刻前面加上限制词,而24时计时法则不需要加限制词。(5)探究练习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作答)预设学生:下午5时,时针在走第二圈,所以把时针走第二圈所指的时刻加上12,即5+12=17,那么下午5时就是17时。教师:那要是从24时计时法变成12时计时法,应该怎么办?预设学生:那就减去12,再加上限制词。课堂小结:教师:我们这节课认识了24时计时法,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为:从凌晨0时到正午12时,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相同;正午12时以后,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12时计时法去掉限制词后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减去12后加上限制词就是12时计时法。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材P76“做一做”1题。(1)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用到24时计时法的地方,再和小组同学进行讨论。(2)指名学生说几个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教师点评。2.课件出示教材P76“做一做”2题。(1)教师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的每个时间的钟面图。(2)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时间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3)教师进行点评纠正。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24时计时法,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教材第78页“练习十六”1题。 通过小丽周末一天的情景带入新课的学习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注意控制纪律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举例讲解两种计时法的转化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见到的实例,加深印象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1.采用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作24时计时法。2.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走第一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的时刻。3.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换算从凌晨0时到正午12时,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相同;正午12时以后,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12时计时法去掉限制词后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减去12后加上限制词就是12时计时法。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时、分、秒之后学习的另一种计时法,它在生活中的用处非常广泛。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2时计时法,绝大部分学生已经会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不同入手,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总结出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
第4课时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课题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7页例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2.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1)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7时30分( ) 5时40分( )11时( ) 23时10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下午5时( ) 上午8时15分( )凌晨1时( ) 晚上9时20分(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然后核对答案。(学生完成后课件出示答案)教师:大家做得很好,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内容已经掌握得很好了,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学习例3。(1)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3。(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教师:教师:观察情境图,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预设学生:火车上午9时发车,下午6时到站。教师适时出示问题:小红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教师:求小红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也就是求从上午9时到下午6时经过了多长时间,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经过时间的计算。(3)交流探究教师:同学们有什么办法来计算这个经过时间呢?(学生思考,想一想自己的计算方法)预设学生1:可以直接在钟面上数一数。教师:好的,大家根据课件上的钟表盘数一数经过了多长时间。预设学生1:通过数一数,我知道了一共经过了9个格子,也就是经过了9小时。教师:很好,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方法来求经过的时间吗?预设学生2:还可以算一算。先算上午经过了多长时间,再算下午经过了多长时间,最后把两部分的时间加起来。教师:上午和下午以什么为界呢?预设学生2:以中午12时为界。教师:那上午和下午分别经过了多长时间呢?一共经过了多长时间呢?预设学生2:从上午9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3小时,从中午12时到下午6时经过了6小时,一共经过了3+6=9(时)。教师:非常好,这位同学是通过分段的方式来求经过时间 ,其他同学还有更好的方法吗?预设同学3:也可以先将上午9时和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然后相减直接求经过的时间。教师:那上午9时和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呢?预设学生3:上午9时是9时,下午6时是18时。教师:这样相减就可以直接求出经过时间了,怎么列式呢?预设学生3:18-9=9(时)教师:非常好,这样我们就求出了经过时间?你们喜欢哪种办法呢?(4)结果汇报教师:那同学们的计算是否正确呢?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验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想法,再指名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可以用火车出发时间加上经过的时间看是否等于到达的时间。火车上午9时出发,经过9小时后,到达奶奶家的时刻为18时,18时就是下午6时,与题目中的到站时刻相同,说明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火车这个答案是正确的。课堂小结:教师:那现在同学们知道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了吗?预设学生:将两个时刻都改写为24时计时法,两次时刻的差就是经过的时间。三、当堂训练课件出示教材P77“做一做”。(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选择解题方法。教师:如果用分段计算,要以什么为界?预设学生:以午夜12时为界。(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计算,再小组讨论自己用的方法。(3)教师集体点评并进行总结。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教材第78页“练十六”第3题。 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组织学生提取数学信息,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言,提出自己解题方案转化为24时计时法让学生独立做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自己总结
板书设计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1)可以直接在钟面上数一数。(2)可以以中午12时或午夜12时为界,先分段计算,再相加。(3)先把两个时刻的计时法统一转化成24时计时法,再直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教后反思 本课时通过坐火车的实际情境学习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对于学生来说计算时间是一个难点,掌握得不好,随着学生认识和理解的深入,相信学生对于解决这样的问题会更有经验,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找出更好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了解时间,让时间真正深入学生的生活。
第5课时 练习课
课题 练习24时计时法 课型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80页练习十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2.使学生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 计算简单经过的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引导学生自己回忆,教师指名回答,如有遗漏,其他同学补充)与学生共同总结:(1)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换算从凌晨0时到正午12时,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相同;正午12时以后,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12时计时法去掉限制词后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减去12后加上限制词就是12时计时法。(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先把两个时刻的计时法统一转化成24时计时法,再直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教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练习24时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二、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材P78“练习十六”第2题。(1)组织学生分析题意,统一时间的表示方法。教师:下午4时和晚上11时30分用24时计时法表示分别是多少?预设学生:下午4时是16时,晚上11时30分是23时30分。(2)学生独立判断,教师点评。2.课件出示教材P79“练习十六”第4题。(1)教师指名上台板书,其余学生独立计算。(2)课件出示正确的解答过程以及验算过程,集体订正,评价。(3)帮助计算出错的同学找出错因,及时纠正。3.课件出示教材P79“练习十六”第5题。(1)组织学生分析题意,确定做题方法。教师:怎么判断合适还是不合适?预设学生:可以先求出预计结束时间,再与计划结束时间比较。(2)学生独立计算后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3)教师点评并总结:本题答案不唯一。4.课件出示教材P79“练习十六”第6题。(1)组织学生分析题意,提取数学信息。(2)学生根据时刻信息独立填写前两个小题。(3)分析第3问的问题,明确题意。教师提示:有的电影时间冲突,只能看其中一部。(4)教师集体订正并总结本题易错点。5.课件出示教材P79“练习十六”第7题。(1)教师指名上台板书,其余学生独立填一填。(2)课件出示正确答案,集体订正,评价。(3)帮助计算出错的同学找出错因,及时纠正。6.课件出示教材P80“练习十六”第8题。(1)学生独立计算,小组内学生互相订正。(2)组内讨论,探究和归纳出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规律。(3)教师指名回答结果,及时纠正错误。鼓励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7.课件出示教材P80“练习十六”第9题。(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天的活动计划。(2)教师选学生说一说并点评其合理性。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巩固练习了24时计时法,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四、布置作业教材第80页“练习十六”第10题。 复习旧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关注学生的各种方法,特别是错误的方法,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自己总结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1.采用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作24时计时法。2.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走第一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的时刻。3.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换算从凌晨0时到正午12时,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相同;正午12时以后,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12时计时法去掉限制词后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减去12后加上限制词就是12时计时法。4.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1)可以直接在钟面上数一数。(2)可以以中午12时或午夜12时为界,先分段计算,再相加。(3)先把两个时刻的计时法统一转化成24时计时法,再直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24时计时法的练习课。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能更好地掌握24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作为教师通过学生做题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让学生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6课时 整理和复习
课题 整理和复习 课型 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整理和复习、第82页练习十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巩固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2.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3.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巩固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教师:同学们,第6单元的知识点我们都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深大家对概念的理解,巩固解题的步骤和方法。1.复习年、月、日。教师出示课件如下,并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1)认识年、月、日教师:关于年、月、日,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预设学生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是365天或366天。预设学生2:一年有7个大月,每个月31天,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12月;一年有4个小月,每个月30天,有4月、6月、9月、11月。预设学生3:还有2月是特殊月,有28天或29天。(2)认识平年和闰年教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平年和闰年的特点。预设学生1: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平年全年365天。预设学生2: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闰年全年366天。教师:怎么判断平年还是闰年?预设学生: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2.复习24时计时法。教师出示课件如下,并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1)24时计时法教师:什么是24时计时法?预设学生:用0到24时表示的计时法,叫作24时计时法。教师: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怎么转化?预设学生:从凌晨0时到正午12时,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相同;正午12时以后,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12时计时法去掉限制词后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减去12后加上限制词就是12时计时法。(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师: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有什么方法?预设学生1:可以直接在钟面上数一数。预设学生2:可以以中午12时或午夜12时为界,先分段计算,再相加。预设学生3:先把两个时刻的计时法统一转化成24时计时法,再直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二、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材P82“练习十七”第1题。(1)组织学生理解题意,明确数量关系。教师:本题要用到的数量关系是什么?预设学生: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2)学生思考如何改写、计算、推理,独立填一填。(3)教师指名汇报,并进行订正。2.课件出示教材P82“练习十七”第2题。(1)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写一写一天的作息时间表。(2)学生独立计算午休的时间,教师指名汇报。教师:大家根据写出的作息时间表,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3)学生独立提问并解决,小组交流讨论。(4)教师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以题目背景渗透节约时间的意识。3.课件出示教材P82“练习十七”第3题。(1)组织学生分析题意,明确时间的推算方法。(2)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讨论所用的方法。(3)选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时间推算方法。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整理和复习了第4单元—年月日的相关知识点,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四、布置作业教科书第82页练习十七第4题、5题。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尽量让学生自己回忆总结根据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回忆教师回忆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明确数量关系开放式题,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并解答鼓励学生自己总结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这节课我先通过回顾知识点,让学生进行系统梳理,尽量做到以学生归纳、整理知识为主,然后通过做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归纳的知识。复习课的特点就是梳理、练习、补漏、提升,在整节课中,我针对学生易错的地方加强训练,让学生比较、提升,对错误的地方抓住典型,进行讲解,让学生纠正错误。
将来的有一天,你会感谢现在努力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