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几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几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1 14:09:30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100分,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十一长假,小聪实现了到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去参观的愿望。他参观的是 ( )
A.云南省的元谋人遗址
B.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
C.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遗址
D.陕西省西安的半坡遗址
2.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
A.种植水稻
B.饲养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3.传说中,教民耕种,种植五谷,教人通商,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的是 ( )
A.炎帝 B.黄帝
C.大禹 D.舜
4.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目的是巩固政权 ②分封标准是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 ③诸侯在享有权力的同时还要履行义务 ④分封制下诸侯不能将自己的封地进行再分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一位讲解员说:“这是世界上现存最重的青铜器,俗称‘司母戊鼎’……”他说的是 ( )
6.下列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使诸侯国的数目逐渐减少
B.秦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的国家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战乱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7.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它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
8.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 ( )
A.“仁”
B.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C.“兼爱”“非攻”
D.“仁政”治国
9.嬴政灭六国,建立统一的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下列关于文字统一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 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 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象棋是我国一项传统的益智类游戏。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两位人物有关 ( )
A.嬴政、吴广 B.项羽、刘邦
C.曹操、刘备 D.苻坚、司马睿
11.西汉建立之初,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下列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是 ( )
①汉高祖 ②汉武帝 ③汉文帝 ④汉景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如果你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 ( )
①焚书坑儒 ②书同文,车同轨 ③颁布“推恩令” ④张骞出使西域 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13.下列有关丝绸之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东起长安,西达欧洲
B.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
C.长城的修筑阻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D.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14.公元 25 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下列史实与东汉无关的是 ( )
A.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光武中兴”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C.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
D.人们开始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
15.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下列哪位人物改进了造纸术 ( )
A.蔡伦 B.司马迁
C.贾思勰 D.祖冲之
16.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有误的是 ( )
①屏风上画有《洛神赋图》 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 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
④书柜中摆放着纸质书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西晋统治腐朽,奢侈风气盛行。在位的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既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内迁的游牧民族也不断反抗西晋的压迫,于 316 年灭亡了西晋。这段话充分说明了 ( )
A.西晋灭亡的原因
B.西晋统治时间短暂
C.西晋社会的混乱
D.西晋的民族矛盾
18.某校七年级(1)班的元姓同学对自己的姓氏产生了兴趣,在上网查询时发现历史上曾有将拓跋氏改为元姓的做法。请问这一改变发生在 ( )
A.秦始皇大一统时期
B.商鞅变法时期
C.汉武帝大一统时期
D.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
19.下图中展示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朝代更替,如果请你对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进行描述,你会说 ( )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20.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
A.祖冲之——《女史箴图》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司马迁——《史记》
D.王羲之——《兰亭集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21 题 15 分,22题13 分,23题18分,24题14 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卫鞅”指谁 “孝公”指哪国国君 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 (3分)
(2)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写出其中三点即可)有什么作用 (6分)
(3)材料一、二之间有何联系 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 “扫六合”是什么意思 写出其起止时间及意义。 (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材料三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1)材料一中的“然骞凿空”指的是什么事件 (2分)
(2)“骞凿空”为材料二中“这条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这条道路”被称为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条道路”在中外交往中的重要地位。 (5分)
(3)材料三出自东汉明帝时西域都护班超之口。西域都护有何职责 西域都护的设立说明了什么 简要叙述一下班超为管理西域作出的卓越贡献。(6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人物生活于什么时期 他们的涌现形成了思想领域的什么局面 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8分)
材料二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史官烧掉记载秦国以外各国历史的史书。 民间除了医药、种植等书籍以外,所有《诗》《书》和百家著作,一律烧毁。……第二年,咸阳的方士、儒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秦始皇知道后,派人追查,以诽谤罪活埋了 460 多人。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分)
(3)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采取截然不同态度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待儒家思想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7 分)
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民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 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 (4分)
(2)依据图示,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2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漫画
(3)依据上图,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4分)
(4)写出主持图示中改革的著名人物。该图示反映出这一改革与民族交融有怎样的关系 (4 分)七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
1. A 2. C 3. A 4. B 5. A 6. B 7. B 8. A9. D 10. B 11. D 12. C 13. C 14. D15. A 16. A 17. A 18. D 19. B 20. A
21.(1)商鞅。 秦国。法家。
(2)内容:①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②经济上,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③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写出其中三点即可)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起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公元前230年;公元前 221年。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历史上的巨大进步。
22.(1)张骞通西域。
23.(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焚书坑儒。
(3)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创新。
24.(1)①吴;②东晋。南京。
(2)政权分立。
(3)西、北边疆民族内迁和中原汉族南迁。促进民族交融;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
(4)北魏孝文帝。互为因果关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