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1 14:11:05

文档简介

锦州市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
历 史 试 卷
(本试卷共19道题 满分70分 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50 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题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为制作“北京人”档案搜集到如下图片资料。下列图片可以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最可靠证据的是
A.用火场景想象图 B.北京人复原头像 C.狩猎场景想象图 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2.如图所示内容为夏商周时期的大事件,其中填入①处的事件应为
A.炎黄联盟 B.武王伐纣 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
某同学在网上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其中能为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提供证据的是
A.春秋护头铜胄 B.秦代刑具 C.秦半两钱 D.商鞅铜方量
4.“按照西周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这种情况说明春秋时期
A.青铜礼器,技艺高超 B.战事连绵,干戈不息
C.诸侯争霸,王室衰微 D.诸侯混战,郑国落败
5.赵一同学为孔子设计了如下人物名片,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姓名 孔子
时代 春秋时期
著作 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
主要思想
身份 儒家学派创始人
A.仁者爱人 B.顺应自然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6.右图为兴修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它被誉为分疏治水的成功典范,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
A.长城
B.都江堰
C.灵渠
D.兵马俑
7.《过秦论中篇》记载:“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是以陈涉……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这段史料适合用于研究
A.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B.秦末农民起义的经过
C.秦末农民起义的特点 D.秦末农民起义的影响
8.《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数十载后,则“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发生以上转变的原因是
A.采用盐铁专卖措施 B.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C.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D.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9.右图是王明学完东汉史后绘制的漫画,从中可看出东汉中后期典型的政治特征是
A.诸侯割据独霸一方
B.地方豪强横行乡里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10.观察右图,这从侧面体现了东汉
A.文景之治的局面
B.制瓷技艺的高超
C.民间生活的风貌
D.社会矛盾的尖锐
11.右图方框内是《史记》目录节选,从中可以看出《史记》的体例是
A.纪传体
B.编年体
C.国别史
D.断代史
12.207年,诸葛亮分析局势时说“北方的曹操‘诚不可与争锋’、东南的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备只能争取控制西南地区待机发展”。为这个“三分天下”预测实现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3.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次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以上时间也可以表述为
A.公元2世纪初 B.公元2世纪末 C.公元3世纪初 D.公元3世纪末
14.《晋书 食货志》有云:“(东晋后期)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风貌是
A.江南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的景象
B.北方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的景象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D.南方自然条件更适宜于农业生产
(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5.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时代特征。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制作了如图知识卡片。该同学复习的单元主题是
A.人类与文明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16题10分,17题8分,18题10分,19题12分,共40分)
16.考古发掘的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某班级开展“图说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10分)
生活篇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 图1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图2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图3
文字篇 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4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图5 陶寺遗址朱书符号陶壶 图6
工具篇 图7 图8 图9
(1)依据文字篇,选择适合的展示资料(填写序号)置于相应展厅,呈现汉字与书法的发展历史。(3分)
展厅 展厅主题 展示资料
展厅一 远古刻画符号
展厅二 商周两代纪事
展厅三 魏晋书道风度
(2)根据“生活篇”中的考古发现可以得出哪些考古信息?请任选一个图片加以说明。(多选多答只评第一个,3分)
(3)任意写出“工具篇”中两种农业生产工具的名称,并概括该类工具有何共同作用?(4分)。
17.编写历史年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列年表,回答问题。(8分)
表1:
前221年 改称“始皇帝”,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
前220年 北巡
前219年 泰山封禅
前215年 蒙恬北伐匈奴
前214年 修筑长城
前213年 焚书
——整理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表1反映的是哪位帝王的主要活动?请根据表格内容给表1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2分)
表2: 汉武帝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前156年 出生于汉都城长安
前141年 继承皇位
前138年 派张骞出使西域
前134年 采纳董仲舒“ A ”的建议 。
前127年 颁布“推恩令”
前124年 设置太学
前119年 宣布盐铁官营
前118年 统一发行“五铢钱”
——整理自白寿彝《中国古代史》
(2)表2中A处填入合适内容。从上述材料中找出汉武帝使诸侯王势力从此一蹶不振的标志性事件?(4分)
(3)两位帝王在“巩固国家统一”方面有很多举措, 请你任选一位帝王说明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多元一体·华夏的形成】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多元一体·朝代的更迭】
材料二:
【多元一体·民族的交融】
材料三:魏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改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
材料四: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1)材料一华夏族首领黄帝炎帝被后人尊为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2分)
(2)请根据材料二时间线索把A、B、C朝代补充完整,并归纳出中国历史发展趋势(4分)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魏帝实行“汉化”的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你认为应怎样做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分)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七年级同学以“探索中华文明”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式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2分)
任务一 【搜集资料—— 了解科技文明】 (4分)
(1) 一组同学搜集了我国古代的一些科技方面的名人及其成就。请你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归类整理,并在每个时期的成就中任选一例进行简介。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②祖冲之圆周率
④贾思勰《齐民要术》
属于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只写序号)
简介一:
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 (只写序号)
简介二:
任务二 【解读史料——探究制度文明】 (4分)
(2)二组同学查阅了中国古代制度的相关史料,摘抄了如下片段 。这些片段分别体现的是哪种制度?
(西周)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 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 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 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秦朝领土虽空前广阔,但大部 分都是被征服的六国故地 。 ……对 于五岭等新征服的边远地区,秦始皇设桂林、南海、象等数郡。
任务三 【论证观点——宣传丝路文明】 (4分)
(3)三组同学查阅了古今丝绸之路相关资料后,准备设计一份“万里丝路的前世今生”的历史小报,展示其学习成果。请你结合小报中图片一和图片二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0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之间的联系)
万里丝路的前世今生 图一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图二 丝绸之路示意图 (

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 图三 资料卡锦州市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题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
符合题意的选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D C A B A D C C A C C A D
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16题10分,17题8分,18题10分,19题12分共40分)
16.共10分
(1)展厅一 图6; 展厅二:图4; 展厅三:图5(3分)
(2)共3分,任选其一加以说明,选图得1分,得出1个考古信息叙述完整,表达合理得2分,不完整得1分,不合理不得分。
参考答案:
图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1分)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河姆渡人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2分)
图二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1分)干栏式房屋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或者河姆渡人开始定居生活(2分)
图三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1分)。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表明半坡人有了对美的追求。(2分)
图7 铁农具 图8 耧车 图9 翻车(任选两个,每个1分,共2分)
共同作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答出其中一点,理由阐述合理即可2分。)
17.共8分
(1)秦始皇或嬴政(1分);秦始皇大事年表 /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每问2分,书写错误扣1分)
任选一个作答(共2分)
意义1:秦始皇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2分)
意义2: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2分)
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叙述完整合理即可得2分,叙述不完整的1分,不合理不得分。
18.共10分
(1)人文初祖(1分)由多民族相互交融而形成/诸族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多元一体(答出其中一点,意思相近即可得1分);共2分。
A夏 B秦 C西晋;发展趋势: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每点1分,共4分)
(3)原因:为改变鲜卑落后面貌;深受汉族文化吸引;增强北魏实力。(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
(4)加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分)
19.共12分
(1)共4分。(评分说明:每一时期的成就 1 分,共2分,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个时期简介1分,一个1分,共2分.)
秦汉时期:①③ (1分)或魏晋南北朝时期:②④(1分);共2分。
简介一:
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植物纤维为原料,价格便宜,易于推广;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等。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发展“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评分说明:任选其中一例,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得 1 分。
简介二: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评分说明:任选其中一例,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得 1 分。
(2)4分。西周:分封制(2分) 秦朝:郡县制(2分)
(3)4分
自拟题目;(如丝绸之路的开通)
具体表述:为了北击匈奴和联系西域地区,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道路。之后,商人们沿着这条通往西域的道路,载着汉朝的丝绸等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往中原,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评分标准:
1 题目准确,反映出图片一和图片二的清晰的逻辑联系 ,叙述完整。 4分
2 题目比较准确,史实间有比较清晰的逻辑关系,叙述比较完整 3分
3 题目准确,表述简单 2分
4 题目准确,无表述 1分
5 表述错误 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