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19道题 试卷满分:70分 道德与法治、历史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客观题) 和第二部分(主观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区域粘贴条形码。
2.回答第一部分(客观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二部分(主观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字迹工整。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 本试卷共8页。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情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教师。
第一部分 客观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如:距今5000多年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长江流域的良渚遗址,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等。它们凸显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的特征是
A. 继承发扬 B. 历史悠久 C. 一脉相承 D. 多元一体
2.《中国青铜器辞典》全面展现了中国青铜器的现存状况和研究成果,是目前收录最为完备的一部大型青铜器的工具书,填补了中国青铜器辞典领域的空白。下列文物最有可能入选该书的是
A.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 B. 河姆渡人使用的骨耜
C. 司母戊鼎 D. 商朝的玉虎和玉象
3.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下表是甲骨文字形举例,它们所反映的信息是
A. 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
B. 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的造字方法与结构
C.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D. 甲骨文中40%是象形字
七年历史 第 1 页(共 8 页)
4.某班同学编排了某一时期的三幕历史剧,它们共同反映出
A. 早期国家产生 B. 政权更替频繁
C. 春秋争霸激烈 D. 商鞅变法开始
5.《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罚不讳强大, 赏不私亲近”,该材料说明商鞅变法
A.确立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改革户籍,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C. 鼓励耕织,重视生产管理 D. 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6.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所,材料反映的是百家争鸣
A. 形成的原因 B. 主要的内容 C. 重要的地位 D.影响与作用
7.某同学历史复习时, 写下了“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该同学复习的是
A. 国人暴动 B. 陈胜、吴广起义 C. 黄巾起义 D. 项羽反秦
8. 《汉初·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该材料反映了西汉初期
A. 政治动荡混乱 B. 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C. 赋税沉重繁多 D. 法律严苛残酷
9. 某学校开展“制作历史文物模型·感受鲜活历史”的活动,某小组制作一组模型后,撰写的时代主题最贴切的是
屋主休闲畅饮,雀鸟起舞 说唱俑表情生动活泼,侧 豪强大族住宅与防御设施紧奴仆洒扫,一片祥和 面反映东汉民间生活气息 密结合,透露东汉社会动乱
A. 东汉的建立 B. 东汉的兴盛 C. 东汉的兴衰 D.东汉的灭亡
10.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实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形成多条海上航线
B.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C. 公元年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
D. 东汉明帝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
七年历史 第 2 页(共 8 页)
11.华佗向他的弟子吴普传授“五禽之戏”,吴普长期坚持,“年九十余,耳目聪明,牙、齿完整”,材料说明了
A.辩证分析病情有利于对症治疗
B. 做好防护提倡预防疾病
C. 针刺、按摩、汤药治可以疗疾病
D.适当运动有助于强身健体
12.成语典故蕴藏着历史事件,“披坚执锐,破釜沉舟”“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两则成语典故分别描述的是
A. 巨鹿之战与官渡之战 B. 官渡之战与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D. 巨鹿之战与淝水之战
1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课堂上同学们讨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胜败的主要因素,其中结论不正确的是
①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将士一心,计谋得当
②官渡之战中曹操政治上占据主动
③两场战役中曹操都制定了正确得当的战略战术
④都巧妙的运用火攻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某同学梳理教材历史事件进行复习(如下图),据此判断他复习的内容都具有的特征是
A. 政权分立 B. 民族交融
C. 社会变革 D.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15.下面的图文资料能够说明
《宋书》记载南朝:“江南之为国盛矣……地 广野丰, 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 庄稼成熟), 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A.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 南方民族交融加深
C. 南方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D. 江南地区文学艺术繁荣
七年历史 第 3 页(共 8 页)
第二部分 主观题(共40分)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4个小题,共40分)
16.某班开展“中国古代文明探源·课外学史活动”,同学们采取下面几种方式搜集史料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共11分)
【遗迹寻史】——感悟文明起源
材料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碳屑和烧骨。
——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北京人的洞穴中保留了极为丰富的用火遗迹,其中最厚的灰烬层达六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 骨头和朴树子。
——部编义务教育教师教学用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还出土了石器、骨器、 角器。其中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缝纫工具,还发现了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
——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1)请按照示例,根据这一思路,从材料二或材料三中任选一则,并完成有关推论。(2分)(只选一个材料作答,多选多答只评第一个)
【文物说史】———了解历史变迁
(2)依据图1,请你说一说当时河姆渡人饲养的家畜以什么为主 (1分)图2所示的彩陶盆说明当时的半坡人哪种技术比较发达 (1分)
七年历史 第 4 页(共 8页)
【实地探史】——辨析文明真伪
(3)后人如何尊崇炎帝和黄帝 传说中黄帝有很多的发明创造,你认为是否可信 说明理由。 (3分)
【地图观史】——体会社会变化
(4)结合所学,对比图5和图6,写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5)通过对上述史料的探究与收获,你认为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早期文明的证据是什么 (2分)
七年历史 第 5 页(共 8 页)
17.编写历史年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列年表, 回答问题。(11分)
表1: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1) 请将表 1中的①②③④处内容补充完整。(4分)
① ③ ② ④
表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比表(部分)
(2)表2中分别放映出中国古代哪些政治制度或政策 (4分)
夏朝:
西周:
秦朝:
西汉:
(3)请你从表2的政治制度中任选两项,论证“制度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要求:运用史实, 论证观点,条理清楚,3 分)。
七年历史 第 6页(共 8 页)
18.某班同学以“访寻历史·见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主题开展历史论证。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学习任务,请你参与完成。(9分)
任务一 【读史明理】
材料一:秦统一后,秦始皇又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汉武帝组建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 。 东汉、魏、晋时期, 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西晋时山西、 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 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经验……
——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总结秦汉魏晋时期民族交往的三种形式是什么 (3分)
任务二 【制作卡片】
(2)请将下面的名片补充完整。(4分)
任务三 【学有所悟】
(3)以史为鉴,你打算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 (2分)
19. 中国古代历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发展和进步的时期。我国的文化科技成就辉煌,异彩纷呈。某校七年级历史小组设计了中国古代“多元·融合”主题文化展,请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各题。(9分)
七年历史 第 7 页(共 8 页)
(1)请按照示例,将“作品展区”中的具体成就进行归类,放入相应板块,填写序号即可。(4分)
板块一 “书法艺术” 板块二 “绘画杰作”
板块三 “农业著作” 板块四 “史学巨著”
(2)请从“人物展区”中任选一位人物,结合材料与所学,说明他能够入选展板的理由。 (3分)
(3)根据“科技展区”中评论,说一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创新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分)
七年历史 第 8 页(共 8 页)七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C B C D A B B C B D D C A A
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16题11分,17题11分,18题9分,19题9分,共40分)
16、(1)发现:极为丰富的用火遗迹,最厚的灰烬层达六米
推论:北京人学会使用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发现:出土石器、骨器、角器,穿孔骨针,兽牙、石珠等装饰品
推论:山顶洞人会制作工具,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任意答出一组,答案正确即可得2分)
猪(1分);彩陶制作技术(1分)
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1分);可信(1分)理由:考古学者通过考古发掘出距今8000到6000年的独木舟、骨笛、丝织品等物品,证明传说并非完全无据(1分)(言之相近突出有考古发掘证实即可给分)或者不可信(1分)理由:黄帝的发明是古人的传说,需要有相应的考古材料的证实,才能可信(1分)
晋国被瓜分,演化为赵魏韩三国;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一跃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相较于春秋时期,战国的诸侯国数量减少,如春秋时期的吴国、越国、卫国、宋国等消失(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考古发现或考古发掘或不同类型的史料,如遗址、遗迹、遗物等(2分)
17、(1)禹(1分);汤(1分);221(1分);休养生息(1分)
(2)夏朝:世袭制(1分);西周:分封制(1分);秦朝:郡县制(1分);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或汉武帝实施了推恩令(1分)
(3)分封制明确了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分封制的实行保证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全国各地权力,郡县制的施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紧扣观点论证,运用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分;能够围绕观点论证,史实运用不够充分,条理基本清楚2分;有论述或说明,但史论结合不充分或史实没有围绕论点,单纯罗列其他史实1分)
(1)战争(1分);人口迁徙(1分);和平交往相互学习(1分)
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分)
(3)尊重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与习俗;与少数民族同学友好往来,建立平等的友谊;尊重和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事实;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等(言之详近,说出具体做法 2分)
(1)板块一“书法艺术” C (1分) 板块二 “绘画杰作” D(1分)
板块三 “农业著作” B(1分) 板块四 “史学巨著” A (1分)
(2)孔子:孔子是大思想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主张,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总结了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蔡伦: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改进后的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祖冲之:祖冲之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刘徽的基础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制定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他擅长机械制造,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张骞: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不仅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还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贡献,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西域的经营,设置了西域都护,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使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从人物的成就史实、重要地位或影响等角度出发,史实运用正确,错误不得分(3分)
(3)推动了中国古代生产生活的进步;降低了人工劳动的成本,减轻体力劳动负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意思相近)(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