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1 14:32:03

文档简介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六中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七年级 历史 答案
(试卷满分 100 分)
选择题,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B B D C A A C B A A D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C C C B C D C C A B 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6分)
春秋战国时期 (2分) 分封制 (2分) 郡县制(2分)
颁布推恩令(2分) 董仲舒(2分)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2分)
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中国古代制度的传承与创新有重要关系。中国古代制度会随社会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和创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制度的发展与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等。(言之有理即可)
27.(16分)
(6分)丝绸之路 (2分) 张骞 (2分) 西域都护(2分)
(6分)原因:魏初风俗至陋或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2分) 措施:迁都洛阳(迁都);说汉语,禁用鲜卑语(说汉语)。(2分) 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分)
共同作用: 都增强国家实力;都推动社会进步;都为统一奠定基础;是封建性质的改革(政权封建化)。(2分 )
启示:改革顺应历史潮流,推动历史进步;汉族与边疆各族和平相处、友好往来是历史主流;民族交融、交往、交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等。(2分)
28.(18分)
(1)(12分)
①:司母戊鼎 ②: 甲骨文 ③: 小篆 ④: 仁 ⑤: 蔡伦 ⑥: 祖冲之
(2)(2分)地位:
青铜符号:商周时期青铜器工艺高超、品种多样,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后成为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礼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
要标志。
文字符号: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
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思想符号:孔子: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来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老子:中国古代大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政治上主
张“无为而治”。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
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科技符号: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之一。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3)(4分)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二者内在是统一的。(2分)
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言之有理即可)(2分)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六中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七年级 历史
(试卷满分 10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选择题,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得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这一结论最有力的证据
A.传说、遗址 B.化石、遗址 C.遗物、记载 D.传说、记载
2. “生活在至今约70-20万年前,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能够使用并
保存火种”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3. 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4. 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5. 中华民族同根同源,每年清明,众多海外华侨踏上寻根之旅,共同祭拜“人文初祖”,“人文初祖”指的是
A. 蚩尤和黄帝 B. 蚩尤和炎帝 C. 黄帝和炎帝 D. 黄帝和大禹
6. 二里头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第一个节点,从满天星斗的没有概念的状态走向王
权国家形态,最早的“中国”在这里出现。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7.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合适的是
A. 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 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 儒家学说: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 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8.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以“尊王攘夷”为旗号,结为联盟,抵抗夷狄(包括秦楚)其中,最早称霸的诸侯是
A.秦穆公 B.楚庄王 C. 齐桓公 D.晋文公
9. 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凝结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
的瑰宝,“围魏救赵”、“纸上谈兵”、“朝秦暮楚”等故事发生在下列那一时期
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10.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成都平原)水早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
谓之‘天府’也”。这主要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
A.都江堰 B.驰道 C.灵渠 D.长城
11.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于中国古代的,“仁、义、信”等思想。中国古代的“仁、义,信”思想属于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2. 正确掌握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这个年代用世纪纪年法表示是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末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末期
13. 秦始皇陵兵马俑显示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若用于研究秦朝历
史,它属于
A. 文献史料 B. 实物史料 C. 口述史料 D. 图像史料
1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史记》,陈胜的反抗精神跃然纸上。“陈胜的反抗”的根本原因是
A.秦朝暴政,民不聊生 B.遇上大雨,戍守误期
C.楚汉之争,战乱频繁 D.国家分裂,经济凋敝
15. 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
汉初的这位皇帝在位期间主张“先富民,再强国”,与汉景帝共同缔造了“文景之治”,
西汉初期采取的政策是
分封诸侯 B.严刑峻法 C.休养生息 D.汉化政策
16.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帝制( )
A.推行郡县制 B.实行分封制度 C.建立刺史制度 D.创立科举制度
17. 漠北之战中,汉军作战指导明确,准备充分以骑兵实施突击,步兵担任保障,分路进击,
果敢深入,是在沙漠草原地区进行的一次成功作战,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指
挥作战的大将是
陈胜、吴广 B. 刘邦、项羽 C. 卫青、霍去病 D. 汉武帝
18. 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
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这条路的起点是
A. 咸阳 B. 长安 C. 洛阳 D. 建康
19. 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
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
上称为
楚汉之争 B. 文景之治 C. 光武中兴 D. 八王之乱
20.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A.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1.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南阳的张仲景祠,指出:“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张仲景的主要成就是
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B.总结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
著有《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理论
D.编写药物学巨典《本草纲目》
22.诸葛亮指出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
A. 牧野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23.“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
A.重要原因 B.主要表现 C.基本特点 D.积极影响
24. 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粮食产量有很大提高;手工业也有快速进步。这说明
A.江南地区经济落后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民族关系得到发展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5. 寿光是中国的“蔬菜之乡”,也是北魏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的故乡。他的一部著作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这部著作是
A. 《汉书》 B. 《兰亭集序》 C. 《水经注》 D.《齐民要术》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6分)中华文明能够源远流长与我国古代制度的创新与传承有着重要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速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诸侯王死后,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为列侯,这样既可以把王国的地盘化大为小,以分散其势力,“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根据材料一写出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是哪一时期?西周开创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秦朝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制度是什么?(6分)
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在治国方面采取的哪一项措施?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谁的哪一项建议,使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6分)
综合上述学习,谈谈你的收获。(4分)
(16分)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多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长安开始的这条向西绵延伸展的古代陆路交通线,成为联结东西方的古代交通大动脉。
——摘编自何川芳《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材料一中的“古代陆路交通线”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说出一位开辟或维护这一“交通线”的汉朝功臣。请你说出西汉为保护这一交通线设置了什么机构。(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改革的原因。运用所学总结材料二中体现了哪些改革措施?(不可抄原文)孝文帝改革的重要作用是什么?(6分)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并写出你获得哪些启示(4分)
2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是某中学历史社团 “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主题活动,请你帮助他们把表格补充完整。(1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为更加深入的学习,社团小组成员邀请你参与主题活动,请从“青铜符号”、“文字符号”、“思想符号”、“科技符号”中任选一个,说说它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2分)
地位:
材料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沃土,离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宋乃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明日报)
(3)根据材料二,请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关系。并谈谈你应该
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