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小题,共60分)
1.(3分)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小明在学习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时,获取到以下信息:“距今约70﹣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制造打制石器”,由此判断(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3分)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
3.(3分)中华文明早期,废“天下为公”而行“天下为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各子其子”。这一现象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4.(3分)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2023年是我国十二生肖纪年的兔年,如果用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古代文字书写“兔”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3分)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中引用了“法令行则国治”“奉法者强则国强”等经典名言。下列践行了这一思想主张的历史史实是( )
A.西周分封诸侯 B.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C.战国商鞅变法 D.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6.(3分)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迎来了第一次精神觉醒。有学者认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较早自觉地直接地思考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问题的人( )
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7.(3分)下面是一位同学制作的秦灭六国过程简表。表格中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灭韩 灭赵 灭魏 灭楚 灭燕
A.灭鲁 B.灭晋 C.灭宋 D.灭齐
8.(3分)有人称他为“千古一帝”有人称他为“暴君”。在西方人看来他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他”的主要贡献是( )
A.统一中国 B.焚书坑儒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9.(3分)秦始皇推行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不同地区的人们打破方言障碍,方便沟通交流的是( )
A.开凿灵渠 B.统一货币 C.规范交通 D.统一文字
10.(3分)《汉书 食货志》描述西汉初年的情景:“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西汉初期统治者( )
A.休养生息 B.实行“推恩令”
C.以德化民 D.发行五铢钱
11.(3分)汉武帝统治时期,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他为削弱诸侯王势力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县制 B.实施“推恩令”
C.设立宣政院 D.设置驻藏大臣
12.(3分)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嬴政 B.刘邦 C.刘秀 D.杨坚
13.(3分)民以食为天。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西域农作物传入中原,葡萄、石榴、芝麻、蚕豆等物品丰富了人们的餐桌( )
A.意义 B.原因 C.背景 D.经过
14.(3分)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设置机构,调遣军队,征发粮草( )
A.刺史 B.西域都护 C.郡守 D.御史大夫
15.(3分)蔡伦被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改进造纸术 B.发明印刷术
C.修筑都江堰 D.编著《史记》
16.(3分)“……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7.(3分)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230年,加强了大陆与_____的联系。( )
A.洛阳 B.成都 C.开封 D.台湾
18.(3分)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使江南农业发展迈进一大步,这表明江南农业发展得益于( )
A.自然环境优越 B.生产工具改进
C.高产作物引进 D.农民辛勤劳动
19.(3分)某班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探寻“孝文帝迁都的缘由”。第2组同学按任务搜集了以下信息:3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载;《晋书》记载的异常霜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平城地区也屡受灾荒。据此判断( )
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军事因素 D.环境因素
20.(3分)南北朝时期开凿的两大石窟艺术群是( )
①敦煌石窟 ②云冈石窟 ③龙门石窟 ④乐山大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第21题15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4分)
2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史实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分封制逐渐瓦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期并战争不断
各国变法
百家争鸣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国灭掉东方六国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问题:阅读以上材料,从以下两个观点中选择一个,然后提取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观点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观点2:秦朝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22.(11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从古至今一直是广大人民的期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董仲舒和汉武帝生活的时代,汉王朝的安全和稳定正面临着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严重威胁。面对这样的形势,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建立国家意识形态……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1)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皇帝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遇到的内部危机是什么,写出汉武帝解决内部危机的措施。
23.(14分)中国历史上的秦汉至南北朝有着许多辉煌的成就。请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经济的发展】分别简述下列两种货币颁发的影响。
(2)【科技的发展】分别概括下面两位人物的历史贡献。
(3)【文化的发展】指出图五的体例,并分别说明两部著作的历史地位。
2023-2024学年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小题,共60分)
1.(3分)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小明在学习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时,获取到以下信息:“距今约70﹣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制造打制石器”,由此判断(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蓝田人距今约115万﹣7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故选:C。
2.(3分)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
【解答】根据材料“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可知,贾湖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贾湖居民已经学会水稻种植和家畜饲养,C项正确,排除A项,与材料反映的从事原始农耕生活无关;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排除D项。
故选:C。
3.(3分)中华文明早期,废“天下为公”而行“天下为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各子其子”。这一现象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解答】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禹死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A项正确、周朝,世袭制早已经确立。
故选:A。
4.(3分)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2023年是我国十二生肖纪年的兔年,如果用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古代文字书写“兔”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解答】A.根据材料“如果用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古代文字书写‘兔’字”及所学可知、体系较完整的文字。
B.金文是指汉字的一种书体名称,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排除B。
C.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
D.隶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横画长而竖画短,一波三折”。
故选:A。
5.(3分)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中引用了“法令行则国治”“奉法者强则国强”等经典名言。下列践行了这一思想主张的历史史实是( )
A.西周分封诸侯 B.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C.战国商鞅变法 D.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解答】A.西周遵循礼治,排除A。
B.汉初采取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排除B。
C.据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中引用了‘法令行则国治’‘奉法者强则国强’等经典名言。”,可知习总书记倡导依法治国,商鞅是先秦著名的政治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不循礼,故C正确。
D.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没有涉及到法治,排除D。
故选:C。
6.(3分)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迎来了第一次精神觉醒。有学者认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较早自觉地直接地思考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问题的人( )
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解答】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他反对苛政,使人民心悦诚服。故B符合题意,排除A、非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
故选:B。
7.(3分)下面是一位同学制作的秦灭六国过程简表。表格中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灭韩 灭赵 灭魏 灭楚 灭燕
A.灭鲁 B.灭晋 C.灭宋 D.灭齐
【解答】据题干“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结合所学可知,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即“灭韩”“灭赵”“灭魏”“灭楚”“灭燕”“灭齐”。
故选:D。
8.(3分)有人称他为“千古一帝”有人称他为“暴君”。在西方人看来他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他”的主要贡献是( )
A.统一中国 B.焚书坑儒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解答】据题干“有人称他为‘千古一帝’有人称他为‘暴君’。在西方人看来他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他”是秦始皇(嬴政),秦王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故A符合题意,排除B,不是轻徭薄赋;宋代实行重文轻武。
故选:A。
9.(3分)秦始皇推行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不同地区的人们打破方言障碍,方便沟通交流的是( )
A.开凿灵渠 B.统一货币 C.规范交通 D.统一文字
【解答】战国时期,七国文字书写各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故D正确,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统一货币,排除B,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故选:D。
10.(3分)《汉书 食货志》描述西汉初年的情景:“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西汉初期统治者( )
A.休养生息 B.实行“推恩令”
C.以德化民 D.发行五铢钱
【解答】由是信息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D两项都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政策;C项以德化民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
故选:A。
11.(3分)汉武帝统治时期,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他为削弱诸侯王势力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县制 B.实施“推恩令”
C.设立宣政院 D.设置驻藏大臣
【解答】A.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B.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削弱王国势力,逐渐加强了中央集权。
C.元朝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排除C。
D.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排除D。
故选:B。
12.(3分)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嬴政 B.刘邦 C.刘秀 D.杨坚
【解答】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史称东汉,C项正确,排除A项,排除B项,排除D项。
故选:C。
13.(3分)民以食为天。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西域农作物传入中原,葡萄、石榴、芝麻、蚕豆等物品丰富了人们的餐桌( )
A.意义 B.原因 C.背景 D.经过
【解答】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西域农作物传入中原、石榴、蚕豆等物品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题干强调的是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原与西域之间的交流,故A符合题意、背景和经过无关。
故选:A。
14.(3分)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设置机构,调遣军队,征发粮草( )
A.刺史 B.西域都护 C.郡守 D.御史大夫
【解答】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征发粮草。西域都护的设置,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
故选:B。
15.(3分)蔡伦被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改进造纸术 B.发明印刷术
C.修筑都江堰 D.编著《史记》
【解答】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破布,改进了造纸术,又很便宜,从而使纸逐渐普遍使用。蔡伦被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
故选:A。
16.(3分)“……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的军队,曹操无力南下,为后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选:C。
17.(3分)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230年,加强了大陆与_____的联系。( )
A.洛阳 B.成都 C.开封 D.台湾
【解答】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D项正确,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的是夷洲,排除ABC项。
故选:D。
18.(3分)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使江南农业发展迈进一大步,这表明江南农业发展得益于( )
A.自然环境优越 B.生产工具改进
C.高产作物引进 D.农民辛勤劳动
【解答】根据题干“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自然,题干材料重点强调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的辛勤劳动;自然环境优越,但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东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与高产作物引进不符。
故选:D。
19.(3分)某班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探寻“孝文帝迁都的缘由”。第2组同学按任务搜集了以下信息:3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载;《晋书》记载的异常霜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平城地区也屡受灾荒。据此判断( )
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军事因素 D.环境因素
【解答】根据材料“3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载;《晋书》记载的异常霜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反映的是天气因素对都城的影响,D项正确,排除A项,排除BC项。
故选:D。
20.(3分)南北朝时期开凿的两大石窟艺术群是( )
①敦煌石窟 ②云冈石窟 ③龙门石窟 ④乐山大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答】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第21题15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4分)
2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史实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分封制逐渐瓦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期并战争不断
各国变法
百家争鸣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国灭掉东方六国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问题:阅读以上材料,从以下两个观点中选择一个,然后提取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观点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观点2:秦朝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解答】选择观点1: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提取各国变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如下: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各国纷纷变法;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军事,推动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
故答案为:
观点: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论述: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各国纷纷变法;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军事,推动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
22.(11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从古至今一直是广大人民的期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董仲舒和汉武帝生活的时代,汉王朝的安全和稳定正面临着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严重威胁。面对这样的形势,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建立国家意识形态……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1)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皇帝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遇到的内部危机是什么,写出汉武帝解决内部危机的措施。
【解答】(1)根据“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虽有增减,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之下,由丞相、御史大夫统领、军事和监察事务。
(2)依据材料一“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虽有增减,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皇位世袭。
(3)根据材料二“董仲舒和汉武帝生活的时代,汉王朝的安全和稳定正面临着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严重威胁,汉武帝遇到的内部危机是诸侯国势力膨胀;汉武帝解决内部危机的措施有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故答案为:
(1)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3)内部危机:诸侯国势力膨胀,有分裂割据的可能,“罢黜百家,统一了思想,颁布“推恩令”,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3.(14分)中国历史上的秦汉至南北朝有着许多辉煌的成就。请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经济的发展】分别简述下列两种货币颁发的影响。
(2)【科技的发展】分别概括下面两位人物的历史贡献。
(3)【文化的发展】指出图五的体例,并分别说明两部著作的历史地位。
【解答】(1)根据图一“秦半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图片反映的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经济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这样中央就收回了铸币权,使国家财政状况大为改善。
(2)根据图三“张仲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收录了300多个药方,他医术高明,他还提出“治未病”理论。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东汉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失去知觉,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叫做“五禽戏”。
(3)根据图五“《史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爱憎分明,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故答案为:
(1)秦半两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汉五铢钱:收回了铸币权,使国家财政状况大为改善。
(2)张仲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其留给后世的著作有《伤寒杂病论》。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的杰出科学家,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对历法的推算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只差50秒。
(3)体例:纪传体通史。《史记》: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秉笔直书为原则,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记人物形象生动。《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