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3分)在滴草履虫培养液中放少许盐粒,草履虫纷纷逃开,这体现了______的特征。( )
A.草履虫能够生殖
B.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草履虫能够发育
D.草履虫的生活需要营养
2.(3分)蒜苗在弱光且温暖的条件下长的细高,叶子浅绿,较柔弱,这体现了蒜苗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是( )
A.蒜苗能影响光照强弱
B.光照越弱,蒜苗生长越好
C.光照强弱对蒜苗的生长有影响
D.只有光照能影响蒜苗的生长
3.(3分)某观鸟协会为了研究东方白鹳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其栖息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安装摄像机,记录东方白鹳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4.(3分)洋洋同学想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她做了两个生态瓶,其中一个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那么,作为她探究实验的第二个生态瓶应该是 ( )
A. B.
C. D.
5.(3分)一同学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如下:①擦拭载玻片;②取材;③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④展平;⑥染色。他的操作有哪些错误?( )
A.①中没擦拭盖玻片 B.②和③的顺序颠倒
C.③中不该滴生理盐水 D.以上都是
6.(3分)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如图图甲中表示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游走的方向,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 )
A.A B.B C.C D.D
7.(3分)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植物根毛细胞都具有吸收功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图乙表示根毛细胞
B.①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C.③表示细胞核
D.从形态结构看,甲和乙都能扩大吸收表面积
8.(3分)斑马鱼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失去尾鳍的斑马鱼,断处的细胞通过分裂不断增多,此时细胞发生的变化不包括( )
A.细胞核一分为二 B.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
C.细胞质分成两份 D.形成新细胞的细胞壁
9.(3分)如图是猕猴桃的横切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果皮和内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
B.猕猴桃的中果皮属于营养组织
C.猕猴桃的外果皮属于上皮组织,起保护作用
D.猕猴桃的种子属于器官
10.(3分)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相比,种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A.有根、茎、叶的分化 B.根系发达,植株高大
C.能依靠种子繁殖后代 D.植株种类多,数量大
11.(3分)如图是根尖不同部位细胞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②
B.由根冠到成熟区的正确排序是③①②④
C.与幼根的生长密切相关的是①和④
D.③对根尖起保护作用
12.(3分)为促进绿萝生长,可定期施加营养液(部分信息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营养液中无机盐含量(g/L)
氮 25
磷 18
钾 17
其他微量元素总含量 0.2
A.绿萝对钾肥的需求量最大
B.营养液给绿萝提供的只有无机盐
C.绿萝的生长只需要氮肥、磷肥和钾肥
D.营养液中需要定期通入氧气
13.(3分)滴灌技术是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无机盐溶解在水中,实现水盐同步管理和合理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使用滴灌系统进行灌溉时( )
A.为保证出水量,输水压力越大越好
B.使用水溶性无机盐,避免堵塞滴灌管
C.根据植株不同生长时期调控供水量
D.使用薄膜覆盖,以减少地面水分蒸发
14.(3分)每年的3 12是中国植树节,国家倡导每个公民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给地球披绿衣,也是一门学问。下列移栽植物的做法,与降低蒸腾作用无关的是( )
A.选择阴天移栽植物
B.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
C.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D.根部带一个土坨
15.(3分)玉米种子内储存的化学能来自阳光,大量的玉米种子堆积储存久了会散发热量,这两种能量转化分别是在玉米种子的哪一结构中完成的( )
A.叶绿体、线粒体 B.细胞膜、细胞质
C.细胞质、叶绿体 D.细胞核、线粒体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除个别空外,其余每空1分,共5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
16.(13分)2022年《开学第一课》的劳动课是在塞罕坝林场进行的。林场建设者介绍了塞罕坝从过度采伐导致的“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状态,到112万亩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
(1)塞罕坝森林生态系统早期由于人们的过度采伐,濒临崩溃,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目前塞罕坝林场又成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图中油松是 ,为其它生物提供 ;松鼠、岩鹰等所有动物称为 ;此外还应该具有 。
(3)丰富的物种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如图为塞罕坝林场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有松毛虫参与的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图中松毛虫和天牛幼虫的关系是 。
(4)单一的人工林极易造成害虫(如松毛虫等)的爆发,林场害虫防治任务艰巨,农药会在 体内富集最多。因此,请根据题中信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 。
17.(15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水稻已经推广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为解决中国人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我们食用的大米是稻谷加工处理后的精白米(如图所示)
(1)据图可知水稻是一种 植物(填“单子叶”或“双子叶”)。一粒稻谷就是一个 (填器官名称)。
(2)稻谷中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 。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研究种子萌发后营养物质的变化,图中所示的 米最不适合作研究材料,理由是 。因此,在挑选种子时,除籽粒 ,还要看结构 。
(4)同学们用稻谷作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实验一:研究种子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步骤如图甲。
实验二:研究种子萌发后营养物质的变化,步骤如图乙。
a.图甲A中被染成蓝色的部分是第一幅图中的 结构,说明该部位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
b.图乙中B在滴加碘液后变蓝的部分远小于A,试分析原因 。
18.(12分)草莓因其高颜值、酸甜口感,深受人们喜爱。但是草莓的保存时间都不长,延后期间维生素C含量会逐渐流失。
(1)采摘后的草莓若贮藏不当,容易腐烂,影响其营养价值。为解决这一问题,九成熟的草莓 分成两组,其中A组:常氧(21%氧气)条件(2%氧气)条件,贮藏温度均为0℃ 。
(2)在第0、3、6、9天取样测定果实的呼吸强度,结果如图所示。
①草莓贮藏不当会影响营养价值,这是因为在贮藏过程中草莓细胞可以进行 (填生理作用),会消耗细胞中的 ,因此可以通过呼吸强度来衡量贮藏效果。
②本实验探究了 对草莓贮藏效果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 条件更适宜贮藏草莓。
③观察实验结果发现第九天,A组和B组草莓的呼吸强度都 ,可能的原因是草莓在9天进行的生理活动释放了 ,导致环境中温度升高,从而 (填“提高”或“降低”)了草莓的该生理活动,由此可知,保存草莓还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④结合该实验结果,在保存方法得当的情况下,你认为草莓最多能保存 天。
19.(15分)番茄的栽培技术和方法多种多样,冬春时节,我市不少种植户采用冬暖式大棚种植番茄。请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番茄增产提质的原理
(1)温室大棚的顶棚一般采用无色玻璃或塑料布,原因是 。大棚种植番茄一般要在棚内搭架,将番茄进行立体式培养,你认为这对于番茄的栽培有哪些好处(至少答出2点)? 。大棚内顶部有时会出现许多水珠,这些水珠一部分来源于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一部分是番茄植株叶片进行 散失的。(填生理作用)
(2)研究发现北方地区日光温室栽培过程中,常会出现光照不足的情况,用LED灯人工补光可弥补自然光照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温室栽培条件下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在其它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用LED灯进行人工补光,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光的颜色 白光 黄光 蓝光 红光 绿光
单株产量/克 81.5 61.8 96.0 97.8 77.5
维生素C/mg/100克 20.8 22.8 25.6 19.3 18.7
①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 对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照组番茄的处理是 。
②据表可知,补光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将成熟番茄果实的 作为番茄果实品质的衡量指标。从单株产量来看得到的实验结果是: 。这对提高番茄产量有什么启示? ,其中 组对提高番茄果实产量的效果最佳。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蓝光组的维生素C含量>黄光组的维生素C含量>白光组的维生素C含量,结合以上两点 。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3分)在滴草履虫培养液中放少许盐粒,草履虫纷纷逃开,这体现了______的特征。( )
A.草履虫能够生殖
B.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草履虫能够发育
D.草履虫的生活需要营养
【解答】解: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逃避有害刺激,草履虫纷纷逃开。
故选:B。
2.(3分)蒜苗在弱光且温暖的条件下长的细高,叶子浅绿,较柔弱,这体现了蒜苗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是( )
A.蒜苗能影响光照强弱
B.光照越弱,蒜苗生长越好
C.光照强弱对蒜苗的生长有影响
D.只有光照能影响蒜苗的生长
【解答】解:A、题干所述现象说明蒜苗是受到光照影响的对象,A不符合题意;
B、题目中只提到了蒜苗在弱光下长得细高。实际上,影响生长;
C、题目中明确描述了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说明光照强弱确实对蒜苗的生长有影响;
D、题目中主要讨论了光照对蒜苗生长的影响。实际上、水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3分)某观鸟协会为了研究东方白鹳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其栖息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安装摄像机,记录东方白鹳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解答】解: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在其栖息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安装摄像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
故选:A。
4.(3分)洋洋同学想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她做了两个生态瓶,其中一个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那么,作为她探究实验的第二个生态瓶应该是 ( )
A. B.
C. D.
【解答】解:此题中洋洋要研究的是: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因此在设置对照实验时,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
A、此设置跟题干中的生态瓶存在两个变量,一个是阳光。A错误;
B、此设置跟题干中的生态瓶存在一个变量。B正确;
C、此设置跟题干中的生态瓶存在一个变量,不是小虾;
D、此设置跟题干中的生态瓶存在一个变量,不是小虾。
故选:B。
5.(3分)一同学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如下:①擦拭载玻片;②取材;③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④展平;⑥染色。他的操作有哪些错误?( )
A.①中没擦拭盖玻片 B.②和③的顺序颠倒
C.③中不该滴生理盐水 D.以上都是
【解答】解: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单记忆为:擦、滴、撕、展、盖、染,②和③的顺序颠倒,所以选项A、B。
故选:D。
6.(3分)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如图图甲中表示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游走的方向,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 )
A.A B.B C.C D.D
【解答】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实际的移动方向相反,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向右下方游走。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即乙图中的D方向。
故选:D。
7.(3分)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植物根毛细胞都具有吸收功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图乙表示根毛细胞
B.①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C.③表示细胞核
D.从形态结构看,甲和乙都能扩大吸收表面积
【解答】解:A、图甲无细胞壁,所以,图乙具有中央大液泡,所以。A正确。
B、①是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膜。B错误。
C、③是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核。
D、图甲细胞上端有大量突起。图乙根毛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所以。D正确。
故选:B。
8.(3分)斑马鱼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失去尾鳍的斑马鱼,断处的细胞通过分裂不断增多,此时细胞发生的变化不包括( )
A.细胞核一分为二 B.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
C.细胞质分成两份 D.形成新细胞的细胞壁
【解答】解: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如图:
因此失去尾鳍的斑马鱼再生过程中,细胞不会出现新的细胞壁。
故选:D。
9.(3分)如图是猕猴桃的横切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果皮和内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
B.猕猴桃的中果皮属于营养组织
C.猕猴桃的外果皮属于上皮组织,起保护作用
D.猕猴桃的种子属于器官
【解答】解:A、一般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个部分、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A正确。
B、猕猴桃的中果皮(果肉)储存营养物质,B正确。
C、猕猴桃的外果皮属于保护组织,C错误。
D、猕猴桃的种子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D正确。
故选:C。
10.(3分)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相比,种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A.有根、茎、叶的分化 B.根系发达,植株高大
C.能依靠种子繁殖后代 D.植株种类多,数量大
【解答】解: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用孢子繁殖后代,都属于孢子植物,因此适于生活在阴湿处,种子可以发育成一个新个体,比孢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
故选:C。
11.(3分)如图是根尖不同部位细胞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②
B.由根冠到成熟区的正确排序是③①②④
C.与幼根的生长密切相关的是①和④
D.③对根尖起保护作用
【解答】解:A、②是成熟区,在伸长区的上部,并且开始分化,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①是伸长区,③是根冠,由根冠到成熟区的正确排序是③④①②。
C、分生区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使细胞体积不断增大。因此,C正确。
D、③是根冠,属于保护组织,排列不够整齐,对根尖起保护作用。
故选:B。
12.(3分)为促进绿萝生长,可定期施加营养液(部分信息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营养液中无机盐含量(g/L)
氮 25
磷 18
钾 17
其他微量元素总含量 0.2
A.绿萝对钾肥的需求量最大
B.营养液给绿萝提供的只有无机盐
C.绿萝的生长只需要氮肥、磷肥和钾肥
D.营养液中需要定期通入氧气
【解答】解:A、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A错误;
B、根吸收的是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B错误;
C、绿萝的生长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也需要其他营养元素;
D、需要定期向营养液中通入氧气,使其更好地吸收水和无机盐。
故选:D。
13.(3分)滴灌技术是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无机盐溶解在水中,实现水盐同步管理和合理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使用滴灌系统进行灌溉时( )
A.为保证出水量,输水压力越大越好
B.使用水溶性无机盐,避免堵塞滴灌管
C.根据植株不同生长时期调控供水量
D.使用薄膜覆盖,以减少地面水分蒸发
【解答】解:A、滴灌时,输水压力过大时,A符合题意。
B、要用水溶性强的无机盐作为滴灌水中的肥料、过磷酸钙等,B不符合题意。
C、植物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量不同,C不符合题意。
D、使用薄膜覆盖,使环境保持一定的湿度,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3分)每年的3 12是中国植树节,国家倡导每个公民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给地球披绿衣,也是一门学问。下列移栽植物的做法,与降低蒸腾作用无关的是( )
A.选择阴天移栽植物
B.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
C.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D.根部带一个土坨
【解答】解:A、在阴天移栽降低蒸腾作用,植物容易成活;
B、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刚刚移栽的植物,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减少水分的散失;
C、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人们移栽植物幼苗的时候,就使得光照不是很强,影响水蒸气的外出,与降低蒸腾作用有关;
D、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故选:D。
15.(3分)玉米种子内储存的化学能来自阳光,大量的玉米种子堆积储存久了会散发热量,这两种能量转化分别是在玉米种子的哪一结构中完成的( )
A.叶绿体、线粒体 B.细胞膜、细胞质
C.细胞质、叶绿体 D.细胞核、线粒体
【解答】解: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里面有叶绿体、液泡,一般地说,加速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除个别空外,其余每空1分,共5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
16.(13分)2022年《开学第一课》的劳动课是在塞罕坝林场进行的。林场建设者介绍了塞罕坝从过度采伐导致的“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状态,到112万亩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
(1)塞罕坝森林生态系统早期由于人们的过度采伐,濒临崩溃,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自动(自我)调节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目前塞罕坝林场又成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图中油松是 生产者 ,为其它生物提供 物质和能量 ;松鼠、岩鹰等所有动物称为 消费者 ;此外还应该具有 分解者和非生部分 。
(3)丰富的物种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如图为塞罕坝林场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该食物网中有 5 条食物链,请写出有松毛虫参与的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油松→松毛虫→黑枕黄鹂→腹蛇→岩鹰 ,图中松毛虫和天牛幼虫的关系是 捕食 。
(4)单一的人工林极易造成害虫(如松毛虫等)的爆发,林场害虫防治任务艰巨,农药会在 岩鹰 体内富集最多。因此,请根据题中信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 保护黑枕黄鹂,增加黑枕黄鹂的数量来减少虫害 。
【解答】解:(1)塞罕坝森林生态系统早期由于人们的过度采伐,濒临崩溃。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图中油松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岩鹰等所有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温度等、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3)该食物网中有食物链:油松→松鼠→腹蛇→岩鹰、油松→松毛虫→黑枕黄鹂→腹蛇→岩鹰、油松→天牛幼虫→黑枕黄鹂→腹蛇→岩鹰,共计5条,图中松毛虫和天牛幼虫都以油松为食。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岩鹰是此食物网中的最高级消费者,农药会在岩鹰体内富集最多,林场害虫防治任务艰巨,我们可以利用天敌防治,增加黑枕黄鹂的数量来减少虫害。
故答案为:(1)自动(自我)调节;
(2)生产者;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和非生部分;
(3)5;油松→松毛虫→黑枕黄鹂→腹蛇→岩鹰;
(4)岩鹰;保护黑枕黄鹂。
17.(15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水稻已经推广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为解决中国人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我们食用的大米是稻谷加工处理后的精白米(如图所示)
(1)据图可知水稻是一种 单子叶 植物(填“单子叶”或“双子叶”)。一粒稻谷就是一个 果实 (填器官名称)。
(2)稻谷中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种皮 , 果皮 。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研究种子萌发后营养物质的变化,图中所示的 精白 米最不适合作研究材料,理由是 精白米主要是水稻种子的胚乳部分,不具备完整的胚 。因此,在挑选种子时,除籽粒 饱满 ,还要看结构 完整 。
(4)同学们用稻谷作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实验一:研究种子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步骤如图甲。
实验二:研究种子萌发后营养物质的变化,步骤如图乙。
a.图甲A中被染成蓝色的部分是第一幅图中的 胚乳 结构,说明该部位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淀粉 。
b.图乙中B在滴加碘液后变蓝的部分远小于A,试分析原因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等结构,供给种子萌发的需要 。
【解答】解:(1)据图可知水稻种子有1片子叶,属于单子叶植物,属于果实。
(2)稻谷中种皮,果皮位于稻谷的最外面一层。
(3)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具有完整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且不在休眠期内,精白米主要是水稻种子的胚乳部分,因此。因此,除籽粒饱满。
(4)a.水稻胚乳里储存营养,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因此,说明该部位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
b.图乙中B在滴加碘液后变蓝的部分远小于A,这是因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供给种子萌发的需要。
故答案为:(1)单子叶;果实;
(2)种皮;果皮;精白米主要是水稻种子的胚乳部分;饱满;
(3)a胚乳;淀粉,胚乳里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等结构。
18.(12分)草莓因其高颜值、酸甜口感,深受人们喜爱。但是草莓的保存时间都不长,延后期间维生素C含量会逐渐流失。
(1)采摘后的草莓若贮藏不当,容易腐烂,影响其营养价值。为解决这一问题,九成熟的草莓 平均 分成两组,其中A组:常氧(21%氧气)条件(2%氧气)条件,贮藏温度均为0℃ 相同 。
(2)在第0、3、6、9天取样测定果实的呼吸强度,结果如图所示。
①草莓贮藏不当会影响营养价值,这是因为在贮藏过程中草莓细胞可以进行 呼吸作用 (填生理作用),会消耗细胞中的 有机物 ,因此可以通过呼吸强度来衡量贮藏效果。
②本实验探究了 氧浓度 对草莓贮藏效果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 低氧 条件更适宜贮藏草莓。
③观察实验结果发现第九天,A组和B组草莓的呼吸强度都 增强 ,可能的原因是草莓在9天进行的生理活动释放了 能量 ,导致环境中温度升高,从而 提高 (填“提高”或“降低”)了草莓的该生理活动,由此可知,保存草莓还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适当通风 。
④结合该实验结果,在保存方法得当的情况下,你认为草莓最多能保存 8 天。
【解答】解:(1)通过题干可知,本实验探究了氧浓度对草莓呼吸强度的影响,成熟度相对一致的果实平均分成两组,B组:低氧(2%氧气)条件,其它条件均相同。
(2)①细胞利用氧气,在线粒体内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所以草莓细胞在贮藏过程中会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细胞中有机物,可以通过呼吸强度来衡量贮藏效果。
②通过题干可知,本实验探究了氧浓度对草莓呼吸强度的影响,根据柱状图可知:低氧条件更适宜于贮藏草莓。
③观察实验结果发现第九天,A组和B组草莓的呼吸强度都增强,导致环境中温度升高,由此可知。
④观察实验结果发现第九天,A组和B组草莓的呼吸强度都增强,所以在保存方法得当的情况下。
故答案为:(1)平均;相同
(2)①呼吸作用;有机物;低氧;能量;适当通风
(3)8
19.(15分)番茄的栽培技术和方法多种多样,冬春时节,我市不少种植户采用冬暖式大棚种植番茄。请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番茄增产提质的原理
(1)温室大棚的顶棚一般采用无色玻璃或塑料布,原因是 能透光 。大棚种植番茄一般要在棚内搭架,将番茄进行立体式培养,你认为这对于番茄的栽培有哪些好处(至少答出2点)? 有利于番茄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使植株之间的距离缩短,节省空间(或使植株更直立,便于管理和采摘) 。大棚内顶部有时会出现许多水珠,这些水珠一部分来源于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一部分是番茄植株叶片进行 蒸腾作用 散失的。(填生理作用)
(2)研究发现北方地区日光温室栽培过程中,常会出现光照不足的情况,用LED灯人工补光可弥补自然光照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温室栽培条件下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在其它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用LED灯进行人工补光,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光的颜色 白光 黄光 蓝光 红光 绿光
单株产量/克 81.5 61.8 96.0 97.8 77.5
维生素C/mg/100克 20.8 22.8 25.6 19.3 18.7
①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 不同的光源 对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照组番茄的处理是 白光组 。
②据表可知,补光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将成熟番茄果实的 维生素C含量 作为番茄果实品质的衡量指标。从单株产量来看得到的实验结果是: 不同颜色的光源对番茄的产量有影响 。这对提高番茄产量有什么启示? 恰当的人工补光能够提高番茄产量 ,其中 红光 组对提高番茄果实产量的效果最佳。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蓝光组的维生素C含量>黄光组的维生素C含量>白光组的维生素C含量,结合以上两点 蓝光对提高番茄果实维生素C的效果最好 。
【解答】解:(1)植物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是光,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因是能透光,对于番茄的栽培的好处有:有利于番茄的光合作用、使植株之间的距离缩短、使植株更直立。植物吸收的水分,因此大棚内顶部有时会出现许多水珠,一部分是番茄植株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散失。
(2)①实验除光源不同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因此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的光源对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故由表格可知。
②据表可知,补光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从单株产量来看得到的实验结果是:不同颜色的光源对番茄的产量有影响。五组实验中。蓝光组的维生素C含量>黄光组的维生素C含量>白光组的维生素C含量,说明蓝光对提高番茄果实维生素C的效果最好。
故答案为:(1)能透光;有利于番茄的光合作用、使植株之间的距离缩短,便于管理和采摘)
(2)①不同的光源;白光组
②维生素C含量;不同颜色的光源对番茄的产量有影响;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