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01 14:0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五章 原子核
第2节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知识回顾
1、三种射线的本质分别是什么?
2、射线来源于何处?
射线与核外电子无关,来自原子核。
3、原子核由什么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通称为核子)
核电荷数Z=质子数=原子序数=荷外电子数
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思考1】1、请写出铀238的原子核符号。
2、铀238具有放射性,会发出α射线,该过程实质是α粒子从铀原子核中以0.1C 飞出来。请思考铀238发出α射线后会变成什么?(变化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原子核(自发地)放出一个α 粒子( )后,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就成了一个新原子核, 该过程叫α衰变。
【思考2】1、研究发现,有些原子核内的中子能自发地转化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请写出该过程的方程式。
2、已知钍234原子核能发射β 射线(电子流),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没有电子。请猜想该过程是怎么发生的。
原子核(自发地)放出一个β 粒子( )后,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就成了一个新原子核, 该过程叫β衰变。
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 。
结果: 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前移2位
(原子序数减2)
衰变方程:
一、原子核的衰变
1. 定义:原子核自发地放出 α粒子或 β粒子转变为新核的过程叫原子核的衰变。
2. 规律: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衰变前后的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本质: 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
结果: 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后移
1位 (原子序数增1)
衰变方程:
α衰变:放出ɑ粒子
3. 种类:
β衰变:放出β粒子
本质: 原子核内少了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
(原子核中的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形成ɑ粒子并释放出来)
化学方程式 核反应方程式
联系 电荷、质量守恒 电荷数、质量数守恒
区别 用符号 用箭头
说明:1. 中间用单箭头,不用等号;
2. 是质量数守恒,不是质量守恒;
3. 方程及生成物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杜撰。
注意:核反应方程式中质量数守恒指衰变前后核子的总数不变,
并不是质量不变!
区分:核反应与化学反应
原子核的能量也存在着能级,同样是能级越低越稳定。放射性的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β衰变时产生的新核处于高能级,这时它要向低能级跃迁,并放出γ光子。γ射线经常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
当放射性物质连续衰变时,原子核中有的发生α衰变,有的发生β衰变,同时伴随着γ射线辐射。所以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中就会同时具有α、β、γ三种射线。
γ射线的产生原因:
BD 
【思考】氡222 会发生α衰变,右图中m0 是t= 0时氡的质量,m是任意时刻氡的质量。请分析右图,你会发现什么?
经过第一个3.8 d,剩有一半的氡;
经过第二个3.8 d,剩有 1/ 4的氡;
再经过3.8 d,剩有 1/8 的氡;……
也就是说,每过3.8 d就有一半的氡发生了衰变。
用“半衰期”来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
二、半衰期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τ)。
2.意义: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的物理量 。
3.公式:
① 经过n个半衰期(T)其剩余的质量为:
② 经过n个半衰期后剩余的粒子数为:
4. 补充几点:
①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
②不同元素的原子核半衰期差异很大。
③每一种原子核的半衰期是固定的,由原子核内部结构决定,与外部因素无关。
对于一个特定的氡核:
可能在下1 s就衰变,
也可能在10 min之内衰变,
也可能在200万年之后再衰变。
氡222: τ=3.8天
镭226: τ=1620年
轴238: τ=4.5×109年
一种放射性元素,不管它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还是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或者对它施加压力、提高温度,都不能改变它的半衰期。
A
三、核反应
衰变是原子核的自发变化,科学家更希望人工控制原子核的变化。
第一次原子核人工转变: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 —— 氧17和一个质子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
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条件:用α粒子、质子、中子,甚至用γ光子轰击原子核使原子核发生转变。
目的:研究原子核的结构,
发现和制造新元素
1919 年,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
1934 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
原子核人工转变的三大发现:
1932 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
四、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
与天然放射性物质相比,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强度容易控制,半衰期比较短,因此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射线测厚仪——利用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性
放射治疗——γ射线对细胞有很强的杀伤力
培优——γ射线遗传基因发生变异,培育优良品种
保鲜——γ射线可以杀死细菌
示踪原子—— 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了解各元素的流向
……
五、辐射与安全
人类一直生活在放射性的环境中。例如,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来自宇宙的射线,我们周围的岩石,其中也有放射性物质。我们的食物和日常用品中,有的也具有放射性,例如,食盐和有些水晶眼镜片中含有钾40,香烟中含有钋210,这些也是放射性同位素,不过它们辐射的强度都在安全剂量之内。
然而过量的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这些破坏往往是对细胞核的破坏,有时不会马上察觉。因此,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安全,同时,要防止放射性物质对空气、水源、用具等的污染。存在射线危险的地方,常能看到标志。
【练习1】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X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B )
A.15和28 B.15和30
C.16和30 D.17和31
【练习2】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于2017年8月28日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可以为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如图所示。下列核反应中放出的粒子为中子的是(  B  )
A.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并放出一个粒子
B.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并放出一个粒子
C.俘获一个质子,产生并放出一个粒子
D.俘获一个质子,产生并放出一个粒子
【练习3】氡的半衰期是3.8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升高温度,可以使氡的半衰期变短
B.增加压强,可以使氡的半衰期变短
C.4克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1克氡原子核
D.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