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专题 考点3 探究小说主题与标题(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专题 考点3 探究小说主题与标题(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2 20:3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考点3 探究小说主题
与标题
考向2 探究小说主题
2
考点针对练3
3
1
考向1 探究小说标题
(2023成都B卷10题)小说以“皮鞋”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考向1 探究小说标题(2023)
成都设问学考点
创新设问看趋势
教材创新设问
1.(七下《驿路梨花》“思考探究”改编)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参考答案】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驿路梨花” 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盛开无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教材创新设问
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2.(2023安徽8题)小说标题“中国地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2023湖南长沙19题)小说中不同的人对“圆满”有不同的理解,请结合小说主旨,说说你对这些“圆满”的看法。
思维导图串方法
注:①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全面分析。②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其作用。③题目如果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动作等,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
创新设问看趋势
考向2 探究小说主题 河南、浙江丽水等省(区)市考查
教材创新设问
1.(七下《阿长与〈山海经〉》“思考探究”节选)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从哪里能读出来?
【参考答案】“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段温情的叙述既满含思念与感激,又深怀同情和愧疚。
教材创新设问
2.(九上《范进中举》“思考探究”)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课文的相关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示例一: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揭露了当时士人热衷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示例二: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悲剧,理由是: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说这是一场悲剧,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3.(2023浙江丽水10题)在你看来,迷失在森林中的旅人是否真的遇到了风琴手?请结合文本内容和阅读体验进行探究。
思维导图串方法
考点针对练3
四、 (革命文化)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4题。(18分)
文章详见学生用书 P48
文章解构 
第一部分(第①~④段):介绍故事背景。
第二部分(第⑤~⑩段):“老总”不愿打扰部队和“地方”,最终找到两个废弃的窑洞用来休息。
第三部分(第 ~ 段):“老总”不忍叫醒“小李”,替“小李”站岗。
第四部分(第 ~ 段):“小李”将这个故事传承了下去,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及“老总”的身份。
1.小说围绕“老总”的行为变化行文。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补全表格。(4分)【梳理小说情节】
场景 “老总”的行为
距南泥湾三十来里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窑洞里 看书,并嘱咐小李好好休息
哨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打扰部队和地方,找避风地方住宿
为大家站了下半夜的岗
2.本文以“站岗”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探究小说标题】
【答案】(4分)①“站岗”作为文章的行文线索,串联起“老总”和“小李”的故事,使读者清楚明了地了解文章内容;②“站岗”既指事件本身,又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责任,一语双关。
3.课堂上,同学们对“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产生了争议,有人认为“小李”是主人公,有人认为“老总”是主人公。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4分)【判断主人公】
【答案】(4分)示例一:“小李”是主人公。文章以“小李”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贯穿全文,“小李”是“老总”为大家站岗这一事件的当事人与见证者,“站岗”的故事也是从“小李”这一视角回忆叙述的。
示例二:“老总”是主人公。全文围绕“老总”站岗这一事件进行叙述,主要写了“老总”关心农业生产、关心同志、为革命事业尽心尽力的情节,体现了赞美革命精神的主题。
4.(对接教材·教材课文)读完本文,小蓉发现课文《回忆我的母亲》正是文中的“老总”所作,于是想将两文进行联读。请你仿照小蓉作的批注,探究本文的主旨。(6分)【探究小说主题】
小蓉的批注:《回忆我的母亲》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答案】(6分)本文回忆了“老总”和“小李”在去往南泥湾途中临时在废弃窑洞休息,“老总”不忍叫醒“小李”并替“小李”站岗的故事,赞颂了“老总”关心同志、以身作则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老总”高尚品质的赞美。
5.前四段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句段作用】
【答案】①连用四个“那时候”,富有韵律,增强文章美感;②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后文“站岗”的情节做铺垫。
拓展设问
6.(创新设问·综合性)文中“老总”和“小李”都展现了许多美好的品质,请你任选一人,结合其形象特征,为他写一段赞词。【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一:“老总”。您关心同志。天色将晚,您为不打扰部队和地方休息,选择在废弃的窑洞过夜,夜晚悄悄与“小李”换了位置,又替“小李”站岗,您不仅温暖了“小李”,更温暖了万千革命战士!
示例二:“小李”。你坚决果断。面对“老总”提出的要求,虽心有不甘但也坚决执行。“站岗”的故事,因为有你,才流传至今。你是尽职尽责的战士,也是讲好革命故事的说书人!
新考法解读
综合性 
1.命题角度:本题要求学生任选一人,结合其形象特征写赞词,体现出语文考查的综合性。
2.对接2022课标P51“命题要求”:综合型题目或任务要充分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整合,在命题材料和社会生活实际之间找到结合点,引导学生围绕话题或现象,深入思考探究,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展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2023全国考查情况:安徽9题综合古诗理解;浙江金华9题综合阅读和字音;浙江绍兴17题综合链接材料及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