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
地设项。正由于因地设项,夏税文纳时间与冬小麦成熟期吻合,但并非夏税征纳地就应是冬小麦
语文
种植区,银、钞、钱、绢都是非冬麦区的替代物。
历史时期冬小麦分布北界位于什么地方?宋人庄绰有言,“快西沿边地苦寒,种麦周岁始熟,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奢题要求
以故粘齿不可度”。冬小麦和春小麦是食性与生长期完全不同的小麦品种,春小麦春种秋收,叁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0分钟。考试结束斤,诘将答题卷交回
小麦秋种夏收,属于越冬作物,不是周岁始熟,而是跨岁而熟。但几对冬、春小麦制品的食性有
2.答超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淮考证号、座位号用05客米照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知者,均明白“粘齿不可食”是春小壹制战品的典型食性。生长期与食性二者证明宋代陕西沿边
3,请监考员认真椴对在路恩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十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木人的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愿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斋政动,清用橡皮棕干净后,再选涂
种植的是春小麦,这时隐西边地大致位于无定河流域至横山一线,即北纬38度附近:冬小麦的
其它容案。作答非远样想必须币书写黑色字迹的0.5爸米的签宁笔号在答蘑鉴上的指定位罩,在其它位
分布区应在此缓之南,从陕西沿边向东进入河东路《今山函)格境,府州〔今陕西府谷)位于普
置作答一律无效。
河岸边,宋太租乾德“四年四月府洲、尉氏县、云阳县并有麦两歧”,四月在府州看到“有麦两
歧”当是冬小壹接近成熟的物候标识。欧阳修对与府州纬度相近的宁化军(今山西宁武县)却留下
、现代文阅读(35分)
这样的记述:“本军地军,民不种麦。”府州与宁化军都位于北纬9度附近,由此着来这一结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
度位置正值冬小麦北界的边缘地带,冬小袁不属于必须种植的作物。将陕西沿边春小麦种植区所
材料一:
在的北纬38度与河东一带的北纬39度连接起来成一条斜线,这条斜线与中国北方地形变化完
9世纪视至13世纪初部分时期中,我国冬小麦种植的北界一度北移至临逃、固原北、延安
全吻合,顺应这一趋势向太行山以东的河北路(今河北)延仲;由于河北路地处华北平原之上,
北、大同、翁牛特旗和长春一线。当然,这条界线不一定完全等同于现代冬小麦安会越冬北界(8%
气温高于河东、陕西所在的黄土高原,冬小凌的北界大约在北韩40度燕山一线。
的保证率),主要是史料记载充法考证出当时的安全越冬保证率。但按带理推测,保证率亦不会
探讨历史时期冬小麦分布北界与气候变化,需要提及的是满志敏捉出了9一13世纪冬小麦北
太低,至少应有三年两熟可保证,否则很难作为稳定的夏税征收地区。限制冬小麦分布北界的气
界达到今长春附近的观点。《金史食货志》载金代两税法:“夏税六月止八月,秋税十月止十
候条件主要是冬季的最冷月温度,一般要求最低平均极瑞减废高干22℃左右,温度过低使会受
二月。泰和五年…改秋税,限十一月为初。中部、西京、北京、上京、迎东、临潢、陕西地寒,
冻。辽宁省曾在1975年、1976年把冬小麦扩种到平均极端低温26℃以下的沈阳和抚顺等地,
稼穑迟熟,夏税股以七月为初。”这项研究将金代两税法涉及的燕山以北今内蒙古东部、立宁东
但1976年就遇到严重的冻害,这个尝试显然是失救的。目前该省的农业区划中把冬小表安全越
部视作冬小麦分布区,并以此作为温腰期的证据。
冬的地区划定在辽东半岛、丹东、锦西、兴城和缑中等地,以保证冬小麦的安全越冬。锯农业气
冬小麦为暖温带粮食作物,冬季最低温度是其生长的制约性园素。至20世纪初,冬小麦的
候的资料,山西大同盆地极端低温平均值低于25℃,冬小麦不能安全趣冬,只能种莅春小麦。
北界仍维持在明长城以南,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存在小范图种植区。来自历史文献记我与20世
而陕北高原地区的冬季平均极端最低流度就在-22C至-24℃,冬小表的越冬受到很大的威胁,尽
纪以来农业试验的结果均呈现了一个李实,即在1000多年内冬小麦北界几乎稳定在相近的位置
管在河谷川道中有都分种植,但冻害现象严重,产量低而不稳定。以现代这一带的冬小麦越冬条
上,这一结果直接冲击了近2000年来气候变化研究。面对这一矛盾,生态学为我们解释这一问
件与10世纪中叶至13世纪初的综合冬麦分布北界相比较,可见在这个历史时期的位置是向北推
逝提供了思路。生恋学用生态幅度说明一种植物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事实上任何一种天然植物
进。过个界线北移的气候意义说明当时北方地区的长城沿线至今辽宁省中部地区冬季平均极端最
或农作物均有属于自己的生态幅度,环境变化若在这种农作物的生态幅度之内,农作物不会园此
低气温要比观代高,据冬季乎均极端气温与整个冬季平均气温的相关关系,则可以推论当时的
而改变地理分布。
季气温也要比现代高。
〔摘编自韩茂莉《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植被的地理分布》)
(摘编自满志敏《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寒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分)
材料二
A.材料一中所认为的种植北界不一定完企等同于现代冬小麦安金越冬北界,主装因为史料
两税法诞生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0),依税法规定两税中“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
中没有冬小麦种植区域的明确记栽。
其中的六月和十一月正是冬小麦与粟等作物的成熟期,故《日唐书》有这样的记载:“关肉、河
B.材料一中认为现代的冬小麦分布北界相较10世纪中叶至13世纪初发生了北移,这表明
中、河南等道秋夏两税、奇茵等钱,悉折纳桑、麦,兼加佑牧以便民。”麦熟为夏税起收的时间
特定地 当时的冬季气温比现代高。
标志,栗、稻等成熟为秋税起收的时间标志,全国各地搬纳的物品并非只有麦、莫二物,而是因
C.材料一中认为唐代在六月征收夏税,十一月征收秋税,两税的起收时间与当时冬小麦、
粟利稻等经济柞物的成熟期限有关,
D,材料二屮“有麦两歧”是冬小麦接近成熟的物候标识的判断并不准确,因为这与欧阳修
高三语文试銎,第页〔共8页)
高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8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