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视障高一年级物理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__(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轻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
B.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没有研究意义
D.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2. 下列均属于国际基本单位的是
A. m,N,J B. m,kg,J C. m, kg, s D. kg,m/s,N
3. 学校操场的环形跑道周长是400m,小明同学沿着跑道跑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原出发点.则他运动的( )
A. 路程是400m,位移大小是400m B. 路程是400m,位移是0
C. 路程是0,位移大小是400m D. 路程是0,位移是0
4. 下列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B.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C. 地球表面所有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都相同
D. 只有物体重心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5. 重600N的人站在升降机内的台秤上,台秤示数为480N,则升降机可能正在( )
A. 匀速下降 B. 加速下降
C. 加速上升 D. 减速下降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B. 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C. 非常坚硬物体在力作用下是不会产生形变的
D. 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拉力有关,拉力越大,劲度系数越大
7 力F1、F2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共点力,其中F1=5N,F2=12N,则F1、F2的合力大小为
A. 2 N B. 7 N C. 13 N D. 17 N
8. 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必须有力的作用物体才能运动
B.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
C.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所受外力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D. 理想斜面实验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9.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静止的物体有惯性 B. 只有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C. 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 D.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10. 如图所示,用轻绳把物体A悬吊在天花板上,静止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受的重力和物体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物体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 物体受的重力和绳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 绳对天花板拉力和天花板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11. 一个物体自由下落,下落125m经过时间为________。(g=10m/s2)
12. 原长为8cm的轻质弹簧,当施加10N的拉力时,长度为12cm,那么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
13. 重量为100 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35 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箱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0 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做匀速运动.由此可知: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________N;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________N,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
三、计算题(共15分)
14. 某同学骑车沿平直道路驶向十字路口,发现信号灯还剩5s变为红灯,他立即以1m/s2的加速度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在信号灯变为红灯时恰好停在路口。已知该同学和车的总质量为80kg。求该同学和车在此过程中
(1)受到阻力的大小F;
(2)初速度的大小v0;
(3)位移的大小x。
15. 如图所示,质量为m=10kg的物体,在F=60N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设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4,求:
(1)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大?
(2)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为多大?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视障高一年级物理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__(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轻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
B.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没有研究意义
D.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不是看物体的大小形状,而是看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则轻小的物体或者体积很小的物体都不一定能看成质点.故AB错误.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但是引入这个概念使很多问题变得简单易懂,C错误;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选项D正确;故选D.
2. 下列均属于国际基本单位的是
A. m,N,J B. m,kg,J C. m, kg, s D. kg,m/s,N
【答案】C
【解析】
【详解】长度,质量,时间等为基本物理量,基本物理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长度、质量、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为米、千克、秒即m、kg、s,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 学校操场的环形跑道周长是400m,小明同学沿着跑道跑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原出发点.则他运动的( )
A. 路程400m,位移大小是400m B. 路程是400m,位移是0
C. 路程是0,位移大小是400m D. 路程是0,位移是0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田径场绕400m环形跑道跑了1圈,首末位置重合,则位移的大小为0m,路程等于400m.所以选项B正确。
故选B。
4. 下列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B.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C. 地球表面所有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都相同
D. 只有物体的重心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选项A错误;
B.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的外部,例如圆环,选项B正确;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所以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重力的方向是不同的,故C错误;
D.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不是只有物体的重心才受到重力的作用,选项D错误。
故选B。
5. 重600N人站在升降机内的台秤上,台秤示数为480N,则升降机可能正在( )
A. 匀速下降 B. 加速下降
C. 加速上升 D. 减速下降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台秤示数小于人的重力,则人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向下,则升降机可能加速下降或者减速上升。
故选B。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B. 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C. 非常坚硬的物体在力作用下是不会产生形变的
D. 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拉力有关,拉力越大,劲度系数越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两个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故A错误;
B、压力、支持力、拉力从性质上分都是弹力,故B正确;
C、任何物体都可以发生形变,故C错误;
D、弹簧劲度系数k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短等有关,与拉力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关键是知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要注意辨别和运用.
7. 力F1、F2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共点力,其中F1=5N,F2=12N,则F1、F2的合力大小为
A. 2 N B. 7 N C. 13 N D. 17 N
【答案】C
【解析】
【详解】力F1、F2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共点力,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F1、F2的合力大小为,故选C.
8. 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必须有力的作用物体才能运动
B.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
C.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所受外力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D. 理想斜面实验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力的作用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错误;
B项: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实验定律,所以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故B错误;
C项:物体的惯性只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到的外力都无关,故C错误;
D项: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正确.
故应选D.
9.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静止的物体有惯性 B. 只有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C. 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 D.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惯性与物体的受力状况,运动状况,以及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都没有关系,一切物体都用惯性,且质量是衡量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 如图所示,用轻绳把物体A悬吊在天花板上,静止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受的重力和物体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物体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 物体受的重力和绳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 绳对天花板的拉力和天花板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物体受的重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对绳的拉力作用在绳子上,不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A错误.
B. 物体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B正确.
C. 物体受的重力和绳对物体的拉力都作用在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 绳对天花板的拉力和天花板对绳的拉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11. 一个物体自由下落,下落125m经过的时间为________。(g=10m/s2)
【答案】5s
【解析】
【详解】[1]根据,得
12. 原长为8cm的轻质弹簧,当施加10N的拉力时,长度为12cm,那么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
【答案】250N/m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应用胡克定律进行计算,主要物理量的单位要用国际单位;
【详解】原长为:;拉伸后的长度为:,则形变量为:
则根据胡克定律可得:
代入数据得:.
13. 重量为100 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35 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箱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0 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做匀速运动.由此可知: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________N;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________N,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
【答案】 ①. 35N ②. 30N ③. 0.3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当木箱刚要滑动时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恰好等于此时的水平推力.当物体被推动后,受到滑动摩擦力,匀速运动时,由平衡条件求出滑动摩擦力,根据摩擦力公式求出动摩擦因数.
从题中可知,需要至少35N的水平推力时,木箱才能从原地开始运动,即此时的35N恰好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5N.当用30N的力推动时,木箱做匀速运动,则由平衡条件得到,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根据可知
三、计算题(共15分)
14. 某同学骑车沿平直道路驶向十字路口,发现信号灯还剩5s变为红灯,他立即以1m/s2的加速度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在信号灯变为红灯时恰好停在路口。已知该同学和车的总质量为80kg。求该同学和车在此过程中
(1)受到阻力的大小F;
(2)初速度的大小v0;
(3)位移大小x。
【答案】⑴F=80N;⑵v0=5m/s;⑶x=12.5m
【解析】
【详解】(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受到阻力的大小
F=ma=80×1N=80N
(2)初速度的大小
(3)位移大小
15. 如图所示,质量为m=10kg的物体,在F=60N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设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4,求:
(1)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大?
(2)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为多大?
【答案】(1)2m/s2;(2)5m
【解析】
【分析】
【详解】(1)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Ff= FN= mg=0.4×10×10N=40N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2)第3s内位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