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笔下的色彩
教科书内容剖析
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综合设定为:
感受色彩、学习色彩知识、尝试色彩表现。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运用色彩知识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从具体目标而言,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
通过对名家范画的欣赏分析,了解色彩对比和笔触在作品中所起到的情感表现作用,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能运用色彩知识分析绘画作品所表现的情感。
通过作品欣赏分析,感受画面强烈的色彩对比,启发学生感受不同对比组合的色彩联想及色彩的象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冷暖对比和补色对比等色彩知识。
认识色彩,了解色彩的基本要素(色相、纯度、明度),运用色轮呈现原色、间色以及补色之间的关系。
能够尝试运用色彩作画,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
教学内容
本课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画几笔下的色彩》,本课内容偏重于“造型.表现”包含“欣赏.评述”。教材中较完整的介绍了色彩有关知识,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娓娓道来,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逐步感受色彩,认识色彩,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教材包括三个层面的学习内容:
通过作品欣赏与分析,以小组交流的形式探究色彩与情感的体现;
认识色彩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教学思路
教学任务的确定
教学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从导入新课、分析凡.高《向日葵》到将所学的分析方法运用到其他作品的分析。通过作品分析的学习过程,完成“色彩与情感表现”段落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进入“认识色彩”段落,学习色彩各要素等知识。完成“学习活动一”设置的作业。
第二课时从分析作品入手,了解什么是色调,以及“色彩的对比与和谐”段落的知识。“学习活动二”的设置是通过即兴创作,用色彩表达某种情感或感受。这一活动必须与色彩知识的运用紧密相连,防止学习活动流域无需状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对色彩的感知、识别中感受色彩的没;体验不同色彩色调及笔触给人的感受,认识色彩,理解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色彩知识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大胆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进行表现。
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以学生欣赏、体验、感受为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评价的标准,以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对教学进行有效调控。对色彩的感受,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学不可能也没必要让学生对色彩形成统一认识,教学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以及能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色彩尝试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保护学生个性,重视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个性表现等方面的评价。在教学中课采用的建议如下:
问题情境的设计
认清问题:色彩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性能?色彩能带给你怎样的联想?
搜集资料:布置课前任务,查找相关资料
找准问题:对色彩的冷暖和对比进行比较
解决问题:认识色彩的三要素、冷暖及对比与和谐
小结问题:运用色相环,理清色彩的有关问题
教学设计案例
课程题目:《画家笔下的色彩》
学习模块:“色彩与情感表现”和“认识色彩”
课时:一课时
教材信息:湖南美术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画家笔下的色彩》
学情分析:本学期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个学期,这一阶段年龄的学生活泼好动,参与性很强。观察、记忆、想象、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独立性显著增强,虽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色彩知识,但对色彩与情感体现及色彩的明度纯度并不了解,对色彩的表现能力也参差不齐,课堂参与意识淡薄。
教学理念:
发扬美育感召的优势,在感受和欣赏名家范画的同时树立美德,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素养,着力守正创新,坚定美育创新自信。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讲解和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全面发展美术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三单元《画家笔下的色彩》一课内容。本课教材中通过感受色彩、学习色彩知识、尝试色彩表现,从而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运用色彩知识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包括两个层面的学习内容:
通过作品欣赏,配合“思考.练习”设置了词语和色彩连线,启发学生感受不同对比组合的色彩联想及色彩的象征意义。
用色相环呈现原色、间色及补色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路:
以“色彩与情感表现”为主线,以凡.高作品《向日葵》为例,从色调、对比色彩的运用、用笔特点等方面予以分析。举一反三,如果改变其色彩为近似色对比,如果运用平涂或平静的笔触,会是什么效果?教学可以此为切入口,对作品从色彩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感受色彩的表现力。结合两幅不同风格的作品,运用分析方法:《在希望的田野上》和《猴子吹号》两幅作品提供补充分析的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在《向日葵》赏析中所学的知识方法比较分析,获得知识。依据美术课造型.表现学习规律,本流程设定为:色彩与情感表现——色彩联想——认识色彩——完成“学习活动一”设置的作业。在教学流程中,对复杂的色彩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认识与解读,便于学生对色彩知识形成清晰的认知体系,使学生对色彩表现有较强感受。
大概念:了解色彩给人的感受,认识色彩,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问题情境:色彩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性能?色彩能带给你怎样的联想?
基本问题:
从凡.高《向日葵》作品中,你能看出画家运用了那些颜色?猜猜他在画这张作品时心情怎样?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从戴恒扬《在希望的田野上》作品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画家运用了哪些色彩?让人联想到什么?表现了画家怎样的情感?
张菊绒的《猴子吹号》跟《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两幅作品的用色有没有什么区别?
色相环中直线相对的色相是什么关系?他们的对比是不是最强烈的 如果要表现协调柔和的画面效果,应该使用怎样的色彩?
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你能举例说明吗?
任务驱动:
引导学生对比欣赏不同色彩关系的作品,通过观察描述、讨论分析、提示评价,配合思考.练习的训练及色相环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更好了解色彩给人的感受,认识色彩,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教学目标:
综合目标:用对比欣赏和直观方式带领学生分析问题,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逐步理清色彩的基本知识。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调色训练,了解色彩的性能,从而运用色彩知识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力。
具体目标:
能够运用色彩知识分析绘画作品所表现的情感。
能够参考艺术家的生活背景对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做出简单的评述。
尝试运用色彩作画,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给人的感受,认识色彩,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色彩的感受及情感
教学准备:
老师:1、十二色水彩画颜料
2、毛笔、调色板、一次性方便杯、笔洗等
学生:课本、水彩颜料、毛笔、素描纸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与问题探究
新授:
教学导入(图片欣赏导入)
让学生欣赏无色彩图片,
师问:要是我们的世界变成这样,会有怎样的感觉?
生1:恐慌、压抑;
生2:没有生机;
生3:严肃、害怕.......
将无色彩图片转换成彩色,形成对比
师:是色彩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绚丽多姿。进入新授环节
教学过程:
色彩与情感表现
通过图片联想(屏显图片),初步了解色彩能传递情感的功能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色彩能传递情感的功能,为下一步的知识提升和练习做好准备。
体验:
摆出原色、间色
分发纸张,让同学们用水粉颜料原色、间色进行叠加与调和。体验各种颜色的组合。教师根据练习总结调色规律,引发色彩的联想。
准备材料:纸张、水粉颜料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体验得出结论
联想:
你最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
列举红、绿、蓝带来的色彩联想。
体会总结各种颜色的具象联想和抽象联想
展示《向日葵》:
分析体会色彩搭配的规律
简介凡.高,展示凡.高《自画像》
师:你认识他吗?是哪个国家的?
生1:画家凡.高
生2:荷兰画家
教师对凡.高作简要介绍
2、从作品认识色调、冷暖对比
师:你能看出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吗?根据其中的色彩,你猜一猜他在画这张画时心情怎样?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讨论,激发表现欲,开启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从大师作品中体会发现,指导实践。
生1:大面积的黄、橙,橘色
生2:还有小面积的绿色
生3:他的心情很好......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进行暖色分析)
【情境改变】:
师:如果凡.高在失落、郁闷的心情下,你觉得他会用什么样的色彩来画向日葵?
【设计意图】:从作品认识色调,冷暖对比
生1:不同深浅的蓝色
生2:深绿色
生3:灰色......
师:色彩具有一定的情感性,那么他是如何传情达意的呢?
“通感”的精彩论述。
欣赏有代表性的大师作品,让学生说说所体会到的情感。
实践:
用色彩表达:
启发学生体会通感,说出哪些题材可以用色彩表达出来。(四季、情绪、味道、音乐、舞蹈等)
老师用吸管、手示范色彩情感表达(启发学生用大小不同的吸管吹、滴、甩、融、淌、画等方法作画;用手的指腹、指尖、指甲、手背、手掌来作画,引导学生尝试更多表现方法。)
二、认识色彩
1、回忆一下小学的色彩知识,三原色、间色、复色
2、三原色三间色的讲解(现场调色演示)
3、借助色环学习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以及同类色,了解色彩的冷暖。
从色轮中可以看出不同色相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学习色彩知识。
师:同一幅作品,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一样吗?
【设计意图】了解对比色、同类色、邻近色,通过比较帮助学生建立色彩的感受。
生1:不一样
生2:有的很鲜艳夺目
生3:有的很协调......
师总结:色相环中直线相对的色相互为补色,适合表现冲突强烈的感觉。而相邻的色彩最协调,适合表现和谐、柔和的感觉。在色相环中,接近或偏向蓝色区域的颜色偏冷,而接近红黄区域的颜色偏暖。色彩的冷暖是相对而言,在不同的色相中都会有冷暖差异。如玫瑰红相对于朱红,玫瑰红偏冷,柠檬黄相对于中黄,柠檬黄偏冷等。
实践(完成学习活动一)
尝试改变《向日葵》的色彩和笔触,并用改变色彩明度和纯度的办法使色彩的层次丰富起来。
【设计意图】这种模仿改造的训练,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来理解色彩和笔触在绘画中的运用。
学生作品展示
教学评价
本课教学从色彩给人的感受导入,对色彩的情感表现及色彩的联想进行比较分析,引出色彩搭配的规律,再到认识色彩、色调及冷暖对比。教学内容充实,与学生互动频繁。结合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清晰了解了色彩给人的感受,进而认识色彩,了解对比色、同类色、邻近色,通过比较帮助学生建立色彩的感受。通过教学评价,我们看到也有些同学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性能表达情感,对色彩知识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认知体系。较好的完成了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内容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通过欣赏讨论,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整堂课中,由于内容略多面面俱到,使得教学时间紧,节奏快,导致最后学生作业时间不够。如果再次上这一课内容,我将侧重展开一两点,以点带面有详有略,做到张弛有度。互动环节可分组讨论,明确小组目标,提高课堂效益。(共39张PPT)
假如我们的世界是这样的,同学们会有什么感觉呢?
假如我们的世界是这样的,同学们会有什么感觉呢?
是色彩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绚丽多姿
红色给人一种热情、冲动、温暖、兴奋的感觉
黄色给人一种阳光、温暖、亲切、柔和的感觉
蓝色给人一种冷静、沉思、冰冷、平淡的感觉
绿色给人一种生命、清新、优雅、自然的感觉
紫色给人一种高贵、优雅、神秘、大方的感觉
白色给人一种光明、圣洁,清净、幽雅的感觉
黑色给人一种庄重、严肃、孤独、寂静的感觉
在下列词语中选择,与四个不同色彩搭配的色框作相应的连线。
神秘
温暖
热烈
平静
安详
紧张
舒缓
认识色彩
色相、明度、纯度
十二色相环
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
色彩的相貌特征,如红、黄、蓝等。
红色
黄色
橙色
绿色
蓝色
紫色
明度
色彩的明亮程度
明度:
色彩的明亮程度
纯度:
指色彩的饱和度
纯度慢慢降低
三 原 色
二次复色(也称间色)
三原色
二次复色
三次复色
红
黄
蓝
橙
绿
紫
红橙
黄橙
黄绿
蓝绿
蓝紫
红紫
说明:
1 、十二色相环是由三原色、二次复色、三次复色组合而成。
2、二次复色是由原色调配而成。
3、三次复色是由原色和二次复色调配而成。
冷 色 调
冷 色 调
暖 色 调
暖 色 调
色彩是可以传递情感的
冷暖色分别可以传递怎么样的情感?
观察色彩,你觉得
梵·高在画这张画时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色彩的冷暖—
失望、悲观、冷漠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在色轮上
将距离越 的、越鲜艳的颜色搭配 在一起
越适合表现 冲突强烈 的感觉
将距离越 的、纯度越低的颜色搭配 在一起
越适合表现 和谐、柔和的感觉
远
近
运用所学知识在练习
卡的右边画上合适的
颜色,更加准确地表
达出你的心情。
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