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清平乐·村居
古诗词三首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如:“水调歌头”“西江月”“清平乐”“完溪沙”……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明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
词和词牌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
清平乐·村居
思考: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村”是乡村的意思;“居”是居住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表示在农村居住的人家。
作
者
简
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
城(今属山东济南)人。21岁抗金义军,曾任耿京
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
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
江西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
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
有爱国热情。本课所选《清平乐·村居》就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
学习目标
1 .会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重点)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重点)
3 .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重点)
组词
茅檐 茅草
造句
她住在一个森林深处的茅屋,靠卖草药为生。
茅
máo
笔顺
我会写
写法
“艹”的横写得要长些,”矛“的
横撇也要写得长些 。
组词
渔翁 老翁
造句
蒙蒙细雨中,我看见一个渔翁仍在河边垂钓。
翁
wēng
笔顺
写法
“公”扁宽,前一个“习”略小,后一个略大。
组词
剥削 剥夺
造句
旧社会地主靠剥削劳动人民生活。
剥
bō
笔顺
写法
左宽右窄,左下部是“氺” 不是“水”。
我会写
lài
bō
yán
檐
屋檐
房檐
wēng
老翁
渔翁
chú
锄草
锄头
无赖
耍赖
剥削
剥夺
máo
剥
翁
锄
赖
茅
茅屋
茅草
【清平乐】
【村居】
【吴音】
【相媚好】
【翁媪】
【亡赖】
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饶州,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词题。
指相互逗趣,取乐。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老翁、老妇。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卧:趴。
词语解释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牌名
长短句
上片
下片
上下片
词可以一边吟诵,一边合乐歌唱。
诗意: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清平乐·村居》词中哪几句写景,怎样的一幅图景?词人刻画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从他们的行动及特点中你读到了什么?说说你对词中“醉”的理解。
上片
村中环境:
村中人(老夫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秀丽
恬静
下片
(动作)
大儿:
中儿:
小儿:
锄豆
织鸡笼
卧剥莲蓬
表现出茅舍一家老小幸福、和谐的生活图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这两句诗点明了环境和地点,并勾画出了一幅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江南美景图画。
茅屋
词义:这个五口之家,居住在一所矮小的茅草屋里,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妇,亲热地坐在一起聊天的悠闲自得的画面。
老翁和老妇
相互逗弄、取乐
词意: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一对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知道“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了白发翁媪,但是作者不知道他们是谁。从“谁家”两个字可以看出来。
这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干什么?作者知道他们在谈些什么吗?
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谈着。但是,他们是用方言——“吴音”交谈,作者根本听不懂。作者又不忍上去询问而打断他们交谈,只得站在远处进行观察。
诗人开篇用白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吴音,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看出他们生活的愉快。
前两句诗词描绘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四句话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锄豆田里的草
编织鸡笼
顽皮、淘气
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了三个儿子的行动,刻画了他们的可爱形象。
刻画了锄豆的大儿子,编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重点刻画了小儿子。“喜”字不单解,作“喜欢”,它可以说是词的点睛之笔。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样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卧”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劲和盘托出,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后两句刻画了哪些人物?重点刻画了谁?“喜”和“卧”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翁媪醉在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中。你们觉得这家人的生活条件如何 为什么他们还如此开心,如此陶醉呢
(1)因景而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鸟鸣花香,是处世外桃源。
(2)因人而醉:孩子们勤劳、懂事,夫复何求!老人身体健康,千金不换啊!
(3)因情而醉:一家人没有争吵。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景物 茅屋、小溪、青青草
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小儿———— 溪头卧剥莲蓬
世外桃源
悠然自得
人物
(亡赖)
《清平乐·村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出作者对农村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
课文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