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9课《列宁和十月革命》,本课的设计要统筹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十月革命的爆发是一战的催化,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世界原有的格局,所以这节课在本单元的作用可以说承上启下,至关重要。本课共有3个子目,分别是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三部分内容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重点在于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和十月革命的深远影响。
二、学情分析:
初三1班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学科素养有一定的基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对比较好,所以本节课的设计从难度、深度、广度等方面都相对比较高。
内容要求:知道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
三、学习目标:
1.课前搜集、阅读有关十月革命前的史料,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追问质疑、搜集证据等过程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深度思考和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并能从相关史事的解读和分析中得出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学生通过转化身份,站在当时的历史场景中体会当时历史人物抉择艰难,从而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建党伟业》视频片段,提出问题:从本视频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预设答案:列宁、十月革命、庶民的胜利.....
师: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第一次伟大的胜利,给世界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
展示标题:列宁与十月革命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从视频中提取有效消息,从而感受十月革命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感受摸索前进的中国人对新思潮的渴求。
授课过程:
过渡: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革命要首先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问题:为什么十月革命会发生在俄国?
【设计意图】 通过引用名言和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过渡到第一个内容: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一、黎明前的黑暗——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追问:你如何理解列宁这段话?能否提供佐证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前对相关史料的搜集、阅读,通过追问、搜证等行为,培养学生缘据立论、史论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辨析史料并能运用史料解释历史。由于答案无法预设,所以在学生取证的过程中进行追问、补充和适时评价,引发学生深度的思考以及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教师总结: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可以说是发展不足的资本主义、沙皇的专制统治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推上了风口浪尖,在这种情况下,俄国的各阶层: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士兵、农民等都把矛头对准了沙皇专制统治,于是在这“危”难时刻,他们共同的诉求是什么?
预设答案: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师:危机面前俄国面临艰难的抉择,是“危”还是“机”?
【按:从正反两方面推敲概念,非常巧妙的思考点。】【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总结俄国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各个阶层面对社会危机时的抉择历程,从而引出二月革命。2.二月革命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勾画出二月革命概况:(时间、结果、性质)展示教材P39相关史事,提出问题:通过阅读相关信息,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为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相关内容和材料,培养学生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在分析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再通过追问的形式激发学生去思考,提高搜证、论证的能力。
师:二月革命后的俄国人民有了盼头,那人民的愿望是什么?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他的选择是什么?
生:将一战进行到底。(教材内容)
师:那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的选择是什么?
展示列宁演讲图片和《四月提纲》一段材料:
“结束战争,土地归农民,权力归苏维埃,工作归失业者。”——《四月提纲》
师:七月流血事件后,俄国的命运又一次面临巨大的抉择?如何是你,你的选择是什么?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当时历史场景中,让学生去感受不同的阶层在不同的抉择过程中对国家命运的影响,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进行抉择体验,从而引出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二、庶民的胜利——十月革命
1.十月革命过程:
播放视频“十月革命过程”片段。提出问题:观看视频,结合教材40-41页,简述十月革命的概况。(时间、地点、领导、结果、性质)师: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历程对比,你看到了什么不同?为什么?得出什么结论?【设计意图】通过对教材和视频的解读,概括重要信息,理解十月革命的性质,通过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对比,让学生在知识铺路的基础上,理解中俄两国革命不同的原因,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追问,最终让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相结合的必要性,进一步落实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按:主体从对比论证中操纵知识这个客体,从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2.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列宁
问题:列宁的承诺实现了吗?为什么?请阅读教材,找出依据?
学生阅读教材中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画出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列宁的一段话,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对应的结论,提高学生历史史论结合的能力。
三、一声炮响破格局——十月革命的影响
材料:“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
──《毛泽东选集》
材料: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918年1月,芬兰建立苏维埃政权;1919年3月,匈牙利成立苏维埃政权;1919年-1923年间,中国、朝鲜、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蒙古、 伊朗、埃及等国先后兴起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节选自赵曜《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阅读两则材料,你能提取哪些关键信息?如何理解?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归纳,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补充并做出相应的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两则材料,设置相关问题,重在培养学生解读信息和史论结合的能力,深层次理解十月革命所产生的影响。
联系中国近代史,有哪些事情可以证明这句话呢?
【设计意图】通过引用教材“材料研读”,让学生联系中国现代史相关内容,印证十月革命对中国所产生的的巨大影响。横纵对比,拓展学生思维。合作讨论: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得出哪些历史结论?有什么启发?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展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予以提示和补充。
提示:领袖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创造者;
先进思想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设计意图】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通过学生的表述,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规范的引导补充。最终从中挖掘出十月革命这一节课中所蕴含的历史规律,通过此问题的设置和学生的思考和总结,进一步落实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师总结:十月革命已经过去100多年,但这场革命的余波还在影响着世界的许多国家,对今天人们的认知世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作用,也进步印证了伟大思想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困境,如果我们在此困境中做出正确的抉择,那危机也可以变成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