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1课时)课件+教学设计+评价表--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三章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1课时)课件+教学设计+评价表--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三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16 13:44:02

文档简介

知识性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通过材料分析,知道农业区位因素。
2 通过材料分析,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探究能力 1.通过案例分析,探究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2.通过读图分析,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共48张PPT)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人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册
第1课时
内容总览
课标要求
01
学习目标
02
探究新知
03
课堂检测
04
课堂总结
05
课后作业
06
目录
2020新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素养要求与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根据给出的案例,说明某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
2.根据多则案例,分析某地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原因。
3.结合图文材料,解答出环境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并能写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经济的相关举措。
素养要求:
1.区域认知:
能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形成空间观念,提高区域认知素养。
2.综合思维:
能够根据给定的材料和地理图表,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农业生产活动。
3.地理实践力:
结合学生生活区域的农业生产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4.人地协调观:
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学会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情境导入
“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
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一
1.农业生产活动:
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种植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一
2.农业生产活动特点:
南稻
北麦
南蔗
北菜
据图思考?农业生产活动具有怎样的特点。
地域性
橘生淮南则为橘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一
2.农业生产活动特点:
据图思考?农业生产活动具有怎样的特点。
季节性
周期性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农业生产要注意: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一
3.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
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思考:造成两地形成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的原因有哪些呢?
①图a为湄南河平原地区人力耕种的水稻田、地势低平、气候湿热、机械化程度低。
②图b为澳大利亚牧场上放养的羊群、牧草茂密,远处有树林;该地区地势平坦,降水较图a少。
③这两个地方 气候、地形、劳动力、市场 等因素差异显著,从而导致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对象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一
除图中所列出的因素外,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还有那些?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可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分析。
除了图中的区位因素外,还有科学技术、资金、化肥、农药、机械化、历史、文化、饮食偏好、良种、冷藏保鲜技术等。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一
4.农业区位因素:
⑴ 自然因素——气候
新疆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东北气温低,病虫害少,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品质好。
思考:
1.为什么新疆的瓜果那么香甜?
2.为什么东北的大米那么优质、饱满?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一
4.农业区位因素:
⑴ 自然因素——气候
光 照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地区分布、质量和产量
新疆瓜果比较甜
光照强,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
欧洲西部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的生长。
我国东北平原农业发达
光照时间长,一定程度上弥补热量不足。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一
4.农业区位因素:
⑴ 自然因素——气候
我国东部地区农作物的熟制存在显著差异,糖料作物的分布也呈现出了“南蔗北甜”的格局,主要受哪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决定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栽培方法等
热 量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一
4.农业区位因素:
⑴ 自然因素——气候
柑橘是亚热带水果,苹果是暖温带水果;由于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柑橘种植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苹果种植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一
4.农业区位因素:
⑴ 自然因素——气候
思考:造成我国东耕西牧、南稻北麦农业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降水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一
4.农业区位因素:
⑴ 自然因素——水 源
绿洲农业
灌溉农业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年降水量少于 250mm 的干旱地区,无灌溉水源(河湖水 冰雪融水 地下水等)不能发展农业(种植业)。
水 源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一
4.农业区位因素:
⑴ 自然因素——地形
思考: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陡坡: 坡度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缓坡: 坡度小,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
沟谷: 地势低洼,容易积水,适宜发展鱼塘养渔业。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一
4.农业区位因素:
⑴ 自然因素——土壤
土壤
不同的土壤类型和肥沃程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类型及产量
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闻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这可能与哪种自然因素有关?
茶叶 酸性土壤
甜菜 碱性土壤
棉花 沙质土壤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一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气候 光照 光照的强弱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热量 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的品种和耕作制度 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 地形 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机械化水平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林牧业;低洼易涝地适合发展渔业
土壤 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如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水源 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种植业要布局在灌溉水源丰富的地区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一
4.农业区位因素:
⑵ 人文因素——市场
城市周围的乡村地区较多地发展蔬菜、水果、肉、蛋、奶及花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思考:如何依据市场因素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一
4.农业区位因素:
⑵ 人文因素——交通
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提高效率。
思考: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什么地方?
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一
4.农业区位因素:
⑵ 人文因素——政策
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一
4.农业区位因素:
⑵ 人文因素——科技
包括培育良种、机械化、化肥农药、冷藏保鲜技术等方面。
科技
提高产量品质、扩大种植范围。
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产量与品质
扩大销售范围
国际上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一
4.农业区位因素:
⑵ 人文因素——土地租金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一
4.农业区位因素:
⑵ 人文因素——其他
资金、劳动力、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资金
大棚农业
劳动力
亚洲水稻种植
案例分析1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分组讨论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满足水稻生产。
案例分析1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分组讨论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
亚洲地形分布
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亚洲人口分布
亚洲水稻分布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主要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亚沿海平原、朝鲜半岛沿海平原、印度恒河平原及沿海平原、日本沿海平原等地。
地形平坦开阔,土层厚,有灌溉水源。
案例分析1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分组讨论
亚洲人口分布
亚洲水稻分布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一方面可以为水稻种植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饮食习惯。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居民喜食米饭,欧洲人爱吃牛羊肉和乳制品。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
任务二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气候
地形
水源
劳动力
生产经验
饮食习惯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地势平坦,便于生产
灌溉水源充足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生产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
居民喜食大米 (市场广阔)
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任务二
1.自然因素:相对稳定。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很快,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很快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任务二
2.人文因素
(1)市场
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类型和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的城郊耕地经历了
“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蔬菜—花卉棚”的农业变迁。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任务二
2.人文因素
(2)科技
科技对光、热、水、地形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任务二
2.人文因素
(3)交通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及冷藏、保鲜技术的改进,扩大了农产品销售范围。
“郁金香王国”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得益于航空运输的发展。
阿根廷的牛肉能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主要得益于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与应用。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任务二
3.中国农业的区位因素变化
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内蒙古乳产品生产基地
思考:城镇化的发展为什么会导致农副产品需求量大增?
①经济发展
推动
城镇化的进程
导致
农副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增
+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任务二
3.中国农业的区位因素变化
②经济发展
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任务二
3.中国农业的区位因素变化
③经济发展
推动
育种技术、栽培技术的进步
地域扩大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经水稻品种改良,并采取室内育秧技术,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稻米生产基地。
三江平原种植的水稻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任务二
3.中国农业的区位因素变化
④城镇化
农村劳动力减少
+
机械化迅速发展
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原来越冬作物为油菜。油菜的生产需要耗用较多劳动力,而且不适宜机械化操作,这里多种植便于机械化生产的小麦。
新知讲解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任务二
3.中国农业的区位因素变化
“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
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主要考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历史上江浙地区桑蚕业久负盛名,但随着浙江、江苏等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涨, 导致传统的桑蚕生产萎缩。
而广西:
气候条件优越; 经济较为落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地价低;
“东桑西移”政策的扶持,使得江浙地区的桑蚕生产转移到了广西。
案例分析2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分组讨论
号称“世界花卉王国”的荷兰,具有悠久的花卉生产历史和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以及完善的花卉销售和流通系统。近几十年来,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比亚,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亚洲的印度、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鲜切花,即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新鲜的茎、叶、花、果,是花卉生产主要的销售产品,欧洲、北美、日本是世界鲜切花三大消费市场。
案例分析2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分组讨论
1.说明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丰富,地价更低。
2.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保证鲜切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程度,要采取哪些措施?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改进冷藏、保鲜技术。
案例分析2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分组讨论
3.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
非洲
亚洲
拉丁美洲
北美
欧洲
日本
市场距离更近
4.讨论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市场需求、技术的进步,交通的改善等
课堂练习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C
A
课堂练习
3.西南地区适合种植苹果的自然条件是( )
A.纬度较低,生长期长 B.海拔较高,气候温凉
C.距海较近,降水丰沛 D.土地较广,便于栽种
4.拉萨河谷成为西藏重要的苹果产区,主要是因其( )
A.海拔较低 B.纬度较高 C.地形较平坦 D.灌溉较便利
5.西南地区早熟苹果售价较高是由于其( )
A.果品优质,口感独特 B.地处偏远,运输不便
C.人工采摘,产量有限 D.错峰上市,需求量大
苹果喜温凉,是我国暖温带代表性水果。我国苹果优势产区主要在陕西、山东一带。黄州、西藏等西南地区种植的苹果(同一品种)较优势产区早1个月成熟上市,市场售价较高。据此完成3~5题。
B
A
D
课堂总结
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自然因素
2.人文因素
3.中国农业的区位因素变化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活动
2.农业生产活动特点
3.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
4.农业区位因素
作业布置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同步作业12 1---10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1课时) 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
优 良 中 一般
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
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
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
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
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
评教人:【大单元整体教学】 高中地理学科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因素 分课时设计
课题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农业区位的定义和内涵,以“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绵羊牧羊”对比,引出农业区位因素,让学生建立起不同地域条件下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是不一样的认知,同时加深学生对“区位”的理解;以图片以及案例、文字的形式呈现不同的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意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区域分析方法,构建起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本节内容作为第三章的开篇至关重要,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是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也为后续学习工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打下基础。
2.学习者分析 对于现在的学生,即使是农村的孩子,农业生产这个话题也很难提起他们的兴趣,再加上好多学生从小就是生活在城市里,所以对农业不仅知之甚少,更是缺少兴趣,不过学生对新闻时事、家乡地理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所以在教学时力求体现用身边的地理来设计教学,使学生想学,有兴趣的学;高中生已有较为准确的判断和理解能力,也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及与其他同学合作中取长补短的能力,所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同时达到改变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目标确定与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根据给出的案例,说明某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 2.根据多则案例,分析某地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原因。 3.结合图文材料,解答出环境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并能写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经济的相关举措。 教学重点: 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4.教学评价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广西桑田
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并问题带入课堂。 让学生思考问题,并引出农业的相关知识。
任务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活动 2.农业生产活动特点 3.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 思考:造成两地形成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的原因有哪些呢? 除图中所列出的因素外,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还有那些? ⑴ 自然因素——气候 思考: 1.为什么新疆的瓜果那么香甜? 2.为什么东北的大米那么优质、饱满? ⑴ 自然因素——水 源 ⑴ 自然因素——地形 思考: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⑴ 自然因素——土壤 思考: 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闻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这可能与哪种自然因素有关? ⑵ 人文因素——市场 思考:如何依据市场因素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⑵ 人文因素——交通 思考: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什么地方? ⑵ 人文因素——政策 、 ⑵ 人文因素——科技 ⑵ 人文因素——土地租金 ⑵ 人文因素——其他 【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农业的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学生思考:地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 学生回答: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学生回答:①图a为湄南河平原地区人力耕种的水稻田、地势低平、气候湿热、机械化程度低。 ②图b为澳大利亚牧场上放养的羊群、牧草茂密,远处有树林;该地区地势平坦,降水较图a少。 ③这两个地方 气候、地形、劳动力、市场 等因素差异显著,从而导致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对象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 学生回答:除了图中的区位因素外,还有科学技术、资金、化肥、农药、机械化、历史、文化、饮食偏好、良种、冷藏保鲜技术等。 学生回答:新疆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东北气温低,病虫害少,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品质好。 学生总结:结合例子对光照因素的分析。 学生总结:结合例子对热量因素的分析。 学生总结:结合例子对降水因素的分析。 学生总结:结合例子对水源因素的分析。 学生回答:①陡坡: 坡度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②缓坡: 坡度小,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 ③沟谷: 地势低洼,容易积水,适宜发展鱼塘养渔业。 学生思考并总结:不同的土壤类型和肥沃程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类型及产量。 学生思考并总结: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学生思考并总结: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学生总结: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学生总结: 学生总结: 学生总结: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特点,分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提升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满足水稻生产。 学生回答:主要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亚沿海平原、朝鲜半岛沿海平原、印度恒河平原及沿海平原、日本沿海平原等地。 地形平坦开阔,土层厚,有灌溉水源。 学生回答: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一方面可以为水稻种植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 学生回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饮食习惯。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居民喜食米饭,欧洲人爱吃牛羊肉和乳制品。 让学生了解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并英语相关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任务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自然因素:相对稳定。 2.人文因素 (1)市场 (2)科技 (3)交通 3.中国农业的区位因素变化 思考:城镇化的发展为什么会导致农副产品需求量大增? 思考: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学生总结:结合例子对自然因素的分析。 学生总结:结合例子对市场因素的分析。 学生总结:结合例子对科技因素的分析。 学生总结:结合例子对科技因素的分析。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历史上江浙地区桑蚕业久负盛名,但随着浙江、江苏等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涨, 导致传统的桑蚕生产萎缩。 而广西: 气候条件优越; 经济较为落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地价低; “东桑西移”政策的扶持,使得江浙地区的桑蚕生产转移到了广西。 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参与探究过程,激发探究欲望。 3.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案例分析2: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说明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2.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保证鲜切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程度,要采取哪些措施? 3.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 4.讨论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小组讨论】【交流总结】 学生回答: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丰富,地价更低。 学生回答: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改进冷藏、保鲜技术。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市场需求、技术的进步,交通的改善等。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并验证探究得出的结论,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设计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 温室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下图为某设计师设计的“蓄水菜棚”工作原理示意图。和普通大棚相比,“蓄水菜棚”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完成下面小题。 1.“蓄水菜棚”主要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中的(  ) A.光照和水分 B.热量和水分 C.热量和土壤 D.光照和土壤 2.设计师设计“蓄水菜棚”的理念是(  ) A.回收利用污染物 B.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减少废弃物排放 D.保护生态系统平衡 埃塞俄比亚人口超过1亿,农业人口约占80%,以小农户为主,农业是经济支柱,该国土地资源丰富,但灌溉农田比例小。近年来,该国引进灌溉农机具发展灌溉农业,但推广缓慢。下图示意埃塞俄比亚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促使该国发展灌溉农业的根本原因是(  ) A.河流湖泊多 B.降水总量少 C.降水变率大 D.土地面积广 4.限制该国灌溉农业推广的自然因素是(  ) A.土壤 B.地形 C.水源 D.灾害 近年来,日本各地掀起一股“植物工厂热”,即在封闭或者半封闭环境中,借助人工光照,是配育绿叶蔬菜的场所。日本幕张地下植物工厂利用靠近东京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种植蔬菜,该地下综合管廊闲置已久,温度常年保持在18~22℃。植物工厂建成后,从菜苗盒送入地下到长好蔬菜送至地面,实现全程自动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日本东京出现地下植物工厂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利用紧张,耕地资源相对缺乏 B.综合管廊普遍闲置,有适宜的温度 C.市民空余时间较多,劳动力丰富 D.日本科技发达,地下农业种植技术先进 6.与传统蔬菜种植方式相比,地下植物工厂蔬菜种植(  ) ①距离市场近,储运费用低②技术较成熟,开发成本低 ③全程自动化,劳动力成本低④地下温度稳定,采暖降温成本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大樱桃主要生长在北纬30°~45°的温暖、冷凉地带。辽南、胶东和秦皇岛是我国大樱桃的主要栽培区,其中烟台福山区大樱桃,已有130年的栽培历史。采摘节是该地区一种集田园风光、采摘鲜果、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精彩活动。下图为该地的优质“大樱桃”采摘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地生产的“大樱桃”与我国其他地方的普通樱桃相比,具有品种多、早熟、个大、色艳、味甜等特点。形成此鲜明特点的主导因素是(  ) A.种植技术 B.交通便利 C.水源丰富 D.光热充足 8.为适应采摘节的需要,欲在该地建一个“农家休闲中心”,最佳的选址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9.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的原因是:(  )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③生活习惯的改变④自然条件的变化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种要选择在空间隔离的地块上(防止不同品种作物互相传粉)播种良种,种子收获之后要及时晾晒并储藏。南繁被誉为农作物育种的“加速器”。南繁是指将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在当地秋季收获后拿到我国南方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进行繁殖和选育的方法。南繁育种基地,主要分布在海南的三亚、陵水和乐东三地。为更好地打造南繁制种基地,海南省划定26.8万亩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和5.3万亩核心区,纳入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南繁育种基地对内扛起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当,对外要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打造世界级种业产业集群,被称为中国“种业硅谷”。 评价海南南部三地发展南繁育种业的自然条件。 (2)简述海南省大力发展制种业的社会意义。 (3)为进一步发展南繁基地,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A 6.C 7.A 8.C 9.B 10(1)有利:局部地形复杂,有利于制种进行空间隔离;热量充足,有利于冬季制种;降水丰富,满足灌溉需求。不利:山地丘陵多,耕地面积不足;气候潮湿,不利于种子的晾晒;气象灾害多,不利于制种的稳定。 (2)打造国家优良农作物种子“基因库”,保障国家种业安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粮食安全。 (3)做好排水防风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优惠政策,吸引科研人才;保护生态环境;不浪费耕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确保基地用地;进一步完善南北交通。 拓展学习 世界现代农业推行模式 世界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有两种典型的模式,一是人少地多的美国模式,二是人多地少的日本模式(包括韩国、台湾等)。无论那种模式,农业现代化起步时期的共同特点是: (1)人均GDP水平较高,达到10000美元以上。 (2)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很小,在30%以下。 (3)农业劳动力的比重较高,在30%以上。 (4)农产品商品率低,在40%左右。 我国现代农业运作模式 在中国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由于各地农业生态类型、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差异,因而在现代农业的建设和运作上,各地有着不同的探索。下面简要归纳各地在探索建设现代农业的四种运行模式。 1、外向型创汇农业模式 外向型创汇农业的模式,是指利用沿海地区的区域优势,采取相应政策吸收扶持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优质种苗、特色蔬菜、优质花卉、名优水果、优质家禽和特种水产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生产。生产和加工优质农产品出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开发模式 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开发模式,是指由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体,本着“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将大量分散在千家万户中农民的土地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这种由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在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的运行模式,称为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开发模式。 3、农业科技园的运行模式 农业科技园的运行模式,是指由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农户、外商投资兴建,以企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和资金、各种设施,集成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对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品种、新设施进行试验和示范,形成高效农业园区的开发基地、中试基地、生产基地,以此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运行模式。 4、山地园艺型农业模式 山地园艺型农业是立体型、多层次、集约化的复合农业,在充分考虑市场条件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适宜当地发展水平产业和项目,引进先进的技术成果与传统技术组装配套,待引进技术和品种试验成熟后,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当地推广。这是我国的一些山区在发展水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实践上总结出来的山地园艺型农业模式。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曾表示,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需要批次推进,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支持和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率先发展。对于农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陈晓华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地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现代农业发展中,如何培育新型的经营主体?对此,陈晓华认为,从农村发展情况看:第一要大规模培训种养大户,国家对家庭农场要制定一套扶持的政策。第二,要引导和扶持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充分地发挥其作用。第三,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第四,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最后,陈晓华强调,在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一刀切”。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在设计之初,并没有深刻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甚至和设计原有知识体系有所冲突,通过研读课标,画思维导图,完成教材及教辅的练习,对教材内容和结构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个过程是教师备课的过程,也可以是孩子们学习新内容的一个过程。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本课时的高潮部分出现在最后,孩子们看到区域景观的明显变化过程,惊讶万分,当最终发现是自己所熟悉的地方时,更是忍不住鼓掌,但限于时间,本案例反而没有时间展开,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是一大遗憾。另一方面也再一次感受到,努力挖掘孩子们身边的教学素材,并能合理呈现,是提升课堂魅力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