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初中物理八上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初中物理八上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02 11:1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探究物体的密度
1.人们常常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含义是指( )
A.铁的质量比木头的质量大
B.铁的体积比木头的体积大
C.铁的体积比木头的体积小
D.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
【答案】D
【解析】【解答】这种口头说法都是以两种物质的密度在比较,相同体积密度大的就重。质量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不能比较的,我们平时的比较是重量,只不过在地球上重量单位和质量等同而已。
故答案为:D。
【分析】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2.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
A. 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
B. 用钨做电灯泡的灯丝
C. 冬天,暖气片中用水作为传递热的物质
D. 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
【答案】D
【解析】【解答】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是因为塑料是绝缘体,可防止触电事故,选项A不合题意;
用钨做电灯泡的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比较高,防止灯丝由于发热而烧断,选项B不合题意;
冬天,暖气片中用水作为传递热的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选项C不合题意;
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是为了防止将人砸伤,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在表演的场景中,倒塌的房屋、滚落的石头都是用密度较小的泡沫塑料制成的,目的是防止将人砸伤。
3.对于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B. 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
C. 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
D.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
【答案】D
【解析】【解答】解:对同种物质,公式ρ=m/V只是用于计算密度,但密度大小与质量、体积大小都无关;质量体积的比值是确定的,故选项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4.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 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C.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D. 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答案】C
【解析】【解答】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所以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故ABD错误,只有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5.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 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解析】【解答】寒冷的冬天温度较低,此时水会由于发生凝固现象而结冰,凝固前后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因此能够把水管冻裂,因此利用保温材料,防止水管冻裂 .
故答案为:A .【分析】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密度公式分析水结冰后体积的变化
6.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铅笔芯,用去一半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物理量是它的(  )
A. 质量 B. 体积
C. 长度 D. 密度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铅笔芯用去一半后,质量会减小一半;故A错误;
B.体积表示物体所占据的空间,铅笔芯用去一半后,体积会减小一半;故B错误;
C.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铅笔芯,用去一半后,其长度也减小一半;故C错误;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体积、质量无关;铅笔芯用去一半后,密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7.电影中常有房间倒塌将演员压在房下的特技镜头,这些道具是用( )
A. 密度比实物大的材料制成 B. 道具做的比实物小些
C. 密度与实物相似的材料制成 D. 密度比实物小的材料制成
【答案】D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体密度一般不相同.由公式,可知,体积相同,密度越小,质量就越小.所以,为了演员的安全,应选择密度比实物小的材料。
8.装满水的玻璃瓶,加盖密闭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待水结冰后玻璃瓶就裂开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玻璃裂开后质量变小 B. 玻璃裂开后密度增大
C. 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D. 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小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B.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玻璃裂开后质量与密度均不变,故AB错误;
C.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水结成冰后,状态改变,但质量不变,故C错误;
D.一定质量的水结冰,状态改变、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由密度公式可知,其密度变小,故D正确。
9.声音的传播速度会受温度的影响吗?
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出现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地面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会向上拐弯,弯到温度低、密度大的上方。
回答: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________、密度________的路径;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路径向________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3)赤日炎炎,在沙漠中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向________拐弯。
【答案】(1)低;大
(2)比较冷的水边
(3)上
【解析】【解答】(1)由题意可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不是完全沿直线传播,而是爱走温度低、密度大的路径;(2)诗句中的意思是声音传到了客船上,这是因为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比较冷的水边即向下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的客船上.(3)沙漠或戈壁滩上,距离地表近的位置温度高,而声音受走温度低的路径,所以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是因为声音在传播时向上拐弯了。
故答案为: (1)低 (2)大 (3)比较冷的水边 (4)上
【分析】从阅读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知道声音传播时空气温度和密度对其影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