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1 15:1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水平调研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大败西班牙军队……。”“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数日。章西陷落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发生于19世纪的拉美独立战争和印度民族起义的共同点是(  )
A. 抗击的都是英国殖民者 B. 都建立了独立的国家
C. 都以封建王公为领导 D. 都沉重打击了殖民者
2.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由北向南,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1858年,印度的章西女王拿起武器,率领军民同英国军队展开了英勇斗争。这些历史场景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B. 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
C. 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D. 民族解放运动迅速高涨
3.2013年,委内瑞拉上映一部传记题材电影《解放者》,再现了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影片中的“解放者”可能是(  )
A. 玻利瓦尔 B. 章西女王 C. 甘地 D. 卡德纳斯
4.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列事件因果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英国殖民统治--印度民族大起义
②葡萄牙殖民统治--玻利瓦尔领导独立运动
③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④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大败西班牙军队……”“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激战数日。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发生于19世纪的拉美独立战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共同点是()
A. 打击的都是英国殖民者 B. 都建立了独立的国家
C. 都以封建王公为领导 D. 都沉重打击了殖民者
6.历史上,俄国的沙皇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试图通过改革为俄国成为欧洲强国和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下面对这两次改革叙述正确的是()
①两次改革都是在俄国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背景下进行的 ②两次改革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形式进行的
③两次改革都采取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教育的措施 ④两次改革都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7.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体现亚历山大二世这一态度的是:解放后的农民( )
A. 不能自由选择职业 B. 仍归“村社”的管理
C. 没有获得选举权利 D. 以高价赎买得到土地
8.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回顾19世纪60年代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中“关注”民生的问题是(  )
A.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B. 努力发展近代工业 C.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 解决土地问题
9.史学家评价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 使北方战胜了南方
B. 颁布了《宅地法》满足了广大人民对土地的要求
C. 使美国开始成为独立的国家
D.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10.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时代特征是()
A. 无产阶级的斗争 B. 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
C.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D.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11.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美国南北战争是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
B. 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C. 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维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了林肯总统
12.观察下面的图示,方框内的文字应是()
A. 日本明治维新 B. 俄国农奴制改革 C. 美国南北战争 D. 法国大革命
13.改革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日本通过改革完成了两次社会性质的转变,使日本走上富强道路。下列不属于日本第二次社会变革背景的是()
A. 闭关锁国导致落后 B. 西方列强的入侵
C. 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D. 倒幕运动成功
14.下图是日本明治维新后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变化情况。该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 传统文明的继承 B. 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人文思想的传播 D. 人才培养的需要
15.近现代以来,美日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变化过程。对下面两幅图所反映的美日关系,解读正确的是( )

A. 日本遭受美国侵略后,学习西方进行改革
B. 日本为打破华盛顿体系,偷袭美国珍珠港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迅速崛起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加紧对日本进行技术输出
16.“这边厢,大清国一只脚迈向了现代化,脑袋却还是满清皇帝的家天下。那边厢,在东邻的岛国日本,一场巨变却正在发生。”这场“巨变”()
A. 使日本走上封建主义道路 B. 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 使日本走上政治大国道路 D. 使日本走上和平发展道路
17.下列选项中,史实与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意义
A 彼得一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废除农奴制 俄国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 标志着美国内战结束
D 明治政府推行废藩置县 加强了中央集权
A. A B. B C. C D. D
18.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丰富了英国人、德国人、美国人的生活。下列各项中属于他们可以享受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①驾驶汽车欣赏城市的夜景②在电灯下分析企业经济数据③使用电话谈生意
④搭乘火车外出考察⑤使用现代炸药来开山架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19.下表为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略表。据此推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时间 1782年 1825年 1866年 1882年 1885年 1903年
发明者 瓦特 史蒂芬孙 西门子 爱迪生 卡尔·本茨 莱特兄弟
国家 英国 英国 德国 美国 德国 美国
成果 蒸汽机 蒸汽机车 发电机 发电厂 汽车 飞机
①美国和德国成果突出 ②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
③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 ④大机器生产开始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方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汽车跑起来了,飞机飞起来了。”与这段话相关的史实是(  )
A.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和石油成为新能源
B.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和石油成为新能源
C.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煤炭和电力成为新能源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煤炭和电力成为新能源
21.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 )
A. 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C. 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 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
22.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此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对这段话的解读最全面的是(  )
A. 工业化导致了环境污染 B. 城市化造成传染病流行
C. 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 D. 当时英国经济非常落后
23.导致下图中各职业所占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殖民扩张 C. 资产阶级革命 D. 工业革命
24.世界近代科学与文化领域群星璀璨,成就斐然。下列名人与其代表作搭配正确的是()
A. 牛顿——《物种起源》 B. 达尔文——《向日葵》
C.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D. 巴尔扎克——《战争与和平》
25.下图是某同学学习某主题时的课堂笔记,该主题是( )
A. 思想的力量 B. 近代科学文化
C.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26.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其中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 ______ 和圣马丁。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女英雄是 ______ 。
27.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了 ______ 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不久,林肯发表了 ______ ,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28.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作为新的能源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了“______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______时代”。
29.1868年,日本 ______ (事件)使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1933年,美国实施 ______ (事件),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30.1687年牛顿的科学巨著《 》出版,标志着物理学成为独立学科;近代杰出画家荷兰梵高的《 》用明亮、艳丽的黄色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在15世纪、16世纪、17世纪也是个落伍的国家,所以那时在西洋的大舞台上,几乎没有俄国的地位。可是在17世纪末,正当我们的康熙年间,俄国幸而出了一个大彼得,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变名改姓,微服到西欧去学造船,学炼钢。后来他又请了许多西欧的技术家到俄国去,帮助他搞维新。那时许多的俄国人反对他,尤其是首都莫斯科的国粹党。他不顾一切,奋斗到底,甚至迁都到一个偏僻的,但是滨海的涅瓦河旁,因为他想靠海就容易与近代文化发源地的西欧往来。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他是俄罗斯民族大英雄之一,所以今日的斯大林还推崇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战败后的彼得一世改革的重点。陆军完全按照欧洲强国的模式重新编制和训练;海军开始组建;为了满足对装备和后勤物资的迫切需要,大量的工厂在乌拉尔山地区建立起来;军队需要合格的指挥官,彼得一世不仅向欧洲派出了数以千计的留学生,而且先后在俄国设立了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工程学院,这些新式的学校完全按照兵营管理,为了监督学员,彼得下令由退役的士官手持鞭子守在课堂上。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俄国社会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彼得大帝改革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二,归纳彼得大帝改革的特点。
(2)“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请结合材料二从军事、经济和教育方面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俄国两次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0年林肯竞选美国总统时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1933年,罗斯福在总统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美国人民不是束手无策。在此紧急关头……他们选我出来实现他们的愿望。”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
材料二: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不久,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全国工业复兴法》等,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
材料三: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在林肯和罗斯福就任总统时,美国分别遇到了什么危机。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林肯和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举措有何相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林肯和罗斯福应对危机的结果如何?
(3) 综合以上探究,你获得了什么关于人类应对危机的启示?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大动力技术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的影响,所有这一切,都是18世纪的工业革命所望尘莫及的。
材料二 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少的企业的过程非常迅速……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的四分之三的汽车和电力。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与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项目 英 法 德 美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4 3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材料四 “面对强大的敌人,女王有胆有识,毫不畏惧,积极应战。后来,英国突入城里,她和起义军战士一起同敌人殊死搏斗。……她常常单枪匹马砍杀敌人。牺牲时,女王年仅23岁。”
(1)阅读材料一,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两个发明及其发明者。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政治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的表格说明20世纪初与19世纪中期相比列强实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四中的“女王”是谁?她领导的英勇抗英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从女王身上,我们能感受到她哪些高贵品质?
34.主题学习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宅地法》规定,凡支持、拥护共和国的成年公民,从1863年6月1日起,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从国有土地中领取160英亩土地,耕种5年后,成为私有财产。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战争是在克里米亚(克里木)半岛上进行的,不过,俄国被打败了,不得不接受耻辱的《巴黎条约》……实际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便是通过向西方学习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明治维新是东方向西方学习的成功典范。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下卷
(1) 材料一中的文献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颁布的?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是东方向西方学习的成功典范”。
(4)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提炼一个学习主题。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期间)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出现了,它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在这样的工作场所中,工人们听从机器指挥,随机器的转动有节奏地劳动……它与机器的使用、蒸汽动力的出现共同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在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公馆;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由于生产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而形成的垄断组织,早在 19世纪70年代就在英国出现……在1871-1900年间,英国工业生产继续有所增长。比如,在这30年中,煤的开采量增长了一倍以上,生铁产量及棉花消耗量均增长50%。而且新兴工业部门发展得特别快,如化学工业、电气工业及发动机的生产等。
——摘自刘祚昌等著《世界通史》近代卷(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和新动力机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人口变化的趋势,并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在19世纪70年代后经济领域的新现象。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水平调研卷参考答案
1. D 2. D 3. A 4. C 5. D 6. A 7. D
8. D 9. D 10. B 11. A 12. A 13. C 14. B
15. A 16. B 17. D 18. B 19. A 20. A 21. A
22. C 23. D 24. C 25. B
26. 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27.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8. 电气;信息
29. 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30.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向日葵。
31. (1)俄国落伍于世界。改革的特点:向欧洲学习、强化军事力量、发展经济与教育。
(2)军事上,借鉴欧洲强国模式;经济上,发展军事工业;教育上,一方面派出大量的留学生去欧洲,一方面在国内兴办军校。
(3)使俄国摆脱封建农奴制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4)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要依据国情,走符合本国发展的道路;要善于学习他国优点和长处,取长补短。
32. 【小题1】林肯:国家面临分裂的危机。罗斯福: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小题2】都采取了颁布法令的方式,都采取了鼓舞信心的措施。
林肯:维护了国家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罗斯福: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小题3】要注重采用法治手段应对危机,要注意提升人民应对危机的信心等。
33. (1)碳丝灯泡:爱迪生;汽车:卡尔 本茨;飞机:莱特兄弟。
(2)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社会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社会趋于相对稳定。
(3)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美国生产发展迅速,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
(4)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大起义;爱国精神、不屈不挠。
34. 【小题1】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小题2】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沙皇统治的腐败和农奴制下俄国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农奴制严重制约着俄国的经济发展。
【小题3】理由:日本向西方学习,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小题4】主题: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俄国、美国、日本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5. (1)组织形式:工厂制。动力机:瓦特改良蒸汽机。
(2)趋势:农村人口不断下降;城市人口不断上升;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原因:工业革命引起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
(3)垄断组织形成;化学工业、电气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并快速发展。
(4)推动经济发展;改变社会生活;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剧社会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