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讲——五感写作法
概述
感即人的五种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及嗅觉。那么,我们如何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五感呢?以写景作文为例,我们身处大自然中,能看见四季变幻的景色,能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能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我们通过五感感知世界、体验生活,我们运用文字记录下这些丰富的体验、获得写作的素材与灵感。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每一幅场景都闪烁着思维的火花,让我们通过五感,一起进入写作的世界吧!
写作知识点
五感法”的定义:
“五感”原指人的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写作上,我们增加了一个“大脑”,从而五感便成了:眼(视觉)、耳(听觉)、口鼻(味觉)、手(触觉)、大脑(最强的感觉器官)。
“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
蛋挞是不能一口全吃的。先咬一口,浪烫得令嘴唇受惊,但舍不得吞。含在嘴里,暖热儿踏实,慢慢吃。此时酥皮会有残屑,顺势撒下,一身都是。又薄又脆,沾衣也不管。
高邮威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成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莱,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1)视觉——描绘素材的形
形可以包括数量、形态和形状,颜色也属于这一种分类。
如骆宾王的《咏鹅》,其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就是通过颜色使白鹅在水面浮行的姿态跃然纸面。
(2)听觉——描绘素材的声
声音原本是一个听觉信息,要将声音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我们通常可以使用更贴近日常生活的事物所发出的声音来进行替换描述。
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绘琵琶的声响为“大珠小珠落玉盘”。珠子掉落在盘中的声音明显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和想象。
(3)嗅觉、味觉——描绘素材的味
嗅觉、味觉描绘法通常会用于烘托素材的形象。
比如,苏轼著名的《春宵》中就用“花有清香月有阴”来衬托春宵一刻之美之珍贵,提高读者对春宵一刻值千金的认可度。
味觉描述法方面的典型代表之一则是勾践卧薪尝胆。胆汁味苦,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若是剖鱼时不小心挖穿了鱼胆子,整条鱼蒸出来都有苦味。通过卧薪尝胆的故事描绘出了勾践隐忍耐苦的形象,才让后面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情节顺理成章。
现在很多食品商品的广告商也很擅长利用味觉描述法。比如某海苔的广告词,就是“海的味道我知道”。我们在听的时候很容易联想到微咸、微腥的味道,给人一种这个产品确实来源于大海,很真实靠谱的感觉。
(4)触觉——描绘素材的体感
人通过触觉所感受到的冷热、滑涩、软硬、痛痒等感觉是一种独特的体感。通过相同体感的描绘,能更形象地反映当下的场景。
如成语“坐如针毡”,光是想象一下,就已经有一种坐不定、左顾右盼的感觉。而著名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便通过“沾衣欲湿”和“吹面不寒”两种体感,给人带来春雨绵绵、春风和煦的感觉。
知识点总结:
视觉 颜色,形状,大小,数量 细节+颜色词+修辞
听觉 响度,种类,音色 拟声词+声音特质+修辞
嗅觉 气味,浓度 气味特点+程度+修辞
味觉 味道(酸甜苦咸鲜,冷热软硬) 气味特点+程度+感受+修辞
触觉 质感,温度(冷热,干湿,软硬,痛痒) 气味特点+程度+感受+修辞
写作模板
五感 常见表述形式 感官
视觉 形状/颜色词+比喻 眼睛
听觉 各类拟声词+声音特质 耳朵
嗅觉 气味描述+程度描述 鼻子
味觉 味道/口感描述+比喻 嘴巴
触觉 触感描述+程度描述 四肢
例文赏析
奶奶每天都在厨房忙碌着给我做好吃的饭菜。妈妈做的菜比较单调,以前在厨房灶台上摆放的只是红色的猪肉丝、绿色的青菜丝。而现在奶奶来了,只见厨房里鲜红的西红柿、嫩绿的白菜,鹅黄色的土豆和橙色的胡管卜被奶奶切成小方块点缀在灶台,平常妈妈切成丝的猪肉变成了小肉末,突然发现厨房里食材的颜色和形状原来还可以如此的丰富。(视觉)此时,一旁的锅中还在煮着面条,白色的丝丝热气从锅顶冒出,一直升向天花板。
奶奶让我躲得远远的,便开始了她的“表演”,心想着妈妈平时炒菜时锅铲与锅碰撞出的“叮铃咪哪”的声音汉要上演了。可只见油锅烧热,食材倒入锅中与油碰撞出“畔里啪啦”的巨响,奶奶的锅铲此时在锅中不断地翻动,只是“铛铛铛”几下便倒入清水,只听锅里“刺啦”一声响,清脆而活泼。盖上锅盖,几分钟过后,锅中传来“咕嘟咕嘟”低沉而平和的音调。(听觉)
不一会儿奶奶的饭就做好了,我闻到了那股让我魂牵梦绕的香味,这是和以前妈妈做的青菜炒肉丝的味道完全不同的。如今热腾腾的面条里散发出的小麦的清香,混着西红柿卤的酸甜、肉末卤的酱香、烩菜卤里土豆胡萝卜和白菜的混合香气,深深地吸一口气,胸腔里被这些浓郁的味道塞得满满的。(味觉)
奶奶将一碗拌好的打卤面递到我手里,除了清香扑鼻的味道,透过光滑的碗,我还感受到
了碗的热度,要知道以前妈妈总是很晚下班,所以每当回到家,做好的饭菜准被放到了冰箱里,拿出来时饭盒凉凉的,即便是放到微波炉里热,有时候没掌握好火候饭没有热透,中间还是凉的。
而现在手中的碗热得甚至有些烫手,这温度顺着我的手心传递到全身,让人感觉暖暖的。(触觉)
素材积累
用五感法描写四季
用“五觉法”描写夏天
视觉: 太阳炙烤着大地,柳树的叶子无精打采地打着卷,大地不断的冒着热气,好像被蒸熟了。
听觉: 太阳炙烤着大地,柳树的叶子无精打采地打着卷,大地不断的冒着热气,好像被蒸熟了。
触觉: 我一走出门,一股热浪就扑面而来,身上很快沁出了汗珠。
嗅觉: 走到公园,花草散发着绿色的味道,纷纷耷拉着脑袋。
味觉 还好我带了一块巧克力雪糕。撕开包装,咬下一囗,冰凉香甜瞬间充满了口腔。
用“五觉法”描写秋天
视觉: 秋天的田野里热闹非凡,穿过那片金黄,穿过清清的小溪,一眼望去,青绿、橙黄、火红.....山林满是斑斓的色彩。
听觉: 秋风习习,秋雨随着风势徐徐飘下,那雨丝长长的,细细的,犹如一根根琴弦,轻轻地落在大地上、绿树上、房屋上..奏出了一支支美妙的乐曲。
触觉: 秋风瑟瑟地吹着,像知性而又优雅的姑娘,用一双温柔的手,轻抚着人们的脸颊。
嗅觉: 那漫山遍野的菊花,傲然开放,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味觉: 金黄色的小橘子远看就像一盏盏小灯笼,胖嘟嘟的身躯显得十分圆润,剥开放在口中轻轻一嚼,酸中带甜的汁水在口中四溢,让人回味无穷。
用“五觉法”描写冬天
视觉: 冬天来了,一片片晶莹的雪花,飘飘洒洒地落下,亲吻着久别的大地,大地立刻变的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听觉: 寒风呼啸而过,偶尔传来几声孤寂的鸟叫声。
触觉: 我接住一片雪花,想数数它有几片花瓣,还没等我数完,它就变成冰凉的小水滴从我的指缝间溜走了
嗅觉: 伴随着寒风而来的还有淡淡的腊梅花香。
味觉 感觉嘴巴里都是甜甜的味道
写作练习
用五感法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描还下面图片景物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提示 视觉:石头灰色的,黄色的,多边形椭,圆形,大小不一;河水清澈透明,弯弯曲曲;听觉:哗啦哗啦,清脆悦耳;嗅觉:花朵的清香,泥土的味道;味觉:河水的甘甜。触觉:光滑的石头,清凉的河水,毛茸茸的狗尾巴草)
跟我轻松学作文系列专题基础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