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作文技法——立意
第六讲:千古文章意为高
前言
选材——写什么;立意——为什么写/写作目的
立意也就是文章的主旨或叫中心思想。缺少“意”,就事写事,再好的材料也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废料”;“意“不明确或不深刻,写出的文章就称不上是好文章。
立意=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知识点
1.中心思想的概念
中心思想:表达一个思想,说明一个道理,或者表现某一方面的思想感情,人物精神品质。
遇到或选取到一个作文材料,认真思考此材料可以表现什么、说明什么。
好的立意要求
一.立意正确,健康,有意义。
这是立意之本。准确是指文章的立题能够切合话题,或是与话题有一定的关联性。切题才是准确,否则,主题再好,也是枉然。此外,还要注意立意要有针对性。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应人们思想感情的作为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反响。当然也有“技术”问题,审题要认真分析题目,抓住题眼著文章。
思考训练
记发生在家中的一件事
我的爸爸、妈妈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吃完饭不爱洗碗。每次吃完饭,爸爸总要躺在床上睡一觉,妈妈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洗碗自然就成了我的差事。
这天晚上,刚吃完饭,爸爸又照常准备睡觉,妈妈也照常打开了电视机。我想了一个好办法,就躲进北屋装出一副写作业的样子。“闺女,洗碗呀!”妈妈喊。“我写作业呢!”“那就让你爸爸去洗。”“爸,洗碗去!”爸爸不耐烦地说:“不管,不管!”见他们俩都不管,我眼珠一转,走到妈妈身边说:“今天,我的作业多得很,您就洗了吧!”妈妈看了我一眼,说:“没见我正看得好好的吗 不管!”我把妈妈拉到爸爸身边:
俩赛头家,谁末家谁洗碗,行不?”“行!”于是,他们伸出手来,“赛赛赛,赛头家!”结果,妈妈出“布”,爸爸出了“剪子”。我和爸爸哈哈大笑:“请洗碗去吧!”“不算不算,再赛一把!”妈妈急着说。“行!”“赛赛赛,赛头家!”爸爸以“布”包“石头”,又赢了妈妈。“这回该洗碗了吧!”爸爸得意地说。妈妈无可奈何,慢腾腾地洗碗去了,一边洗,还一边说:“真倒霉!”
以后,我又设“计”,星期日和一三五由爸爸洗碗,二、四、六由妈妈洗碗。这下,既改掉了爸爸妈妈的缺点,也减去了我的差事,“哈哈!”
请阅读这篇作文,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个中心思想合适吗?
分析:
小作者也知道,“吃完饭不洗碗”是爸爸妈妈的缺点。而她自己呢?为逃避洗碗,竟先后几次说谎、设“计”欺骗爸爸妈妈,并且为“计谋”成功实现而欣喜。可见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不健康的。尽管习作内容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可它却不是一篇好文章。
立意正确,并不是说作文的中心就只能表现什么,赞扬、歌颂什么。正面称赞,中心正确;善意的批评、讽刺,中心也是正确的。
因此,作文时既要重视写美的人和事物,也要重视揭示那些不美的人和事,以教育自己,唤醒他人。
二.立意要深刻。
深刻指文章有思想深度,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的底蕴。初中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精心挑选了三个事例,这个精选过程课后有详细说明。最后他慧眼独具把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英雄故事都删去了,却单单把平淡无奇的“防空洞谈话”留下了,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事例既是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的展现,也是其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动力。这是立题深入开掘的典范。
如何做到立意深刻
1.挖掘材料的本质。
发现或选取到一个作文材料之后,总要透过材料的表面现象,反反复复地推敲、探究一番一这个材料能够说明、表现什么,多想几个“为什么”。这样,就把“意”从材料中提炼出来了。
思考训练
送礼
元旦快到了,我决定送班主任孙老师一张画,来感谢他对我的教育和培养。
星期六下午,我来到商店,选中了一张。只见这张画上画着一位小同学,双手捧着一束鲜花,正献给教师;那位年轻的教师正在朝小同学笑呢!他好像在说:谢谢你,小同学!付了钱,我把画卷好,高高兴兴地往学校走,一边走一边想:现在我就给老师送去,准能抢在其他同学前头。
星期一上课时,孙老师笑着对同学们说:“前天我收到一张画,是王秋凤同学送的,我很喜欢。”同学们都回头用羡慕的目光看着我,我得意极了。可老师话锋一转:“可是,你们现在买笔、买本子都得和爸爸妈妈要钱,哪有钱买画呀?”
从这方面讲,这是不节约,应该受到批评。我的脸刷地红了,心里埋怨道:孙老师呀孙老师!您怎么这样不讲情面,当着这么多同学批评我,真是的,白费了我一片苦心。我心里正嘀咕,又听老师说:“这张画是同学们送给我的第一张,我决定收下。不过,我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如果哪位同学,非要送我礼物,我希望最好是你们亲手做的。”
现在,我要送给王秋凤一本书。说着,老师举起一本《优秀作文选》。大家眼睛一亮,嘿,真漂亮的书哇!我快步走上讲台,从老师手里接过来。
哗,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透过这掌声,我仿佛看到了老师那颗无私奉献的心。
请阅读这篇作文,体会一下本文的立意特点。
这篇短文,作者能从自己送孙老师画,以表感谢之情,而孙老师却当众说明“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并送自己一本作文书一事中,认识到孙老师具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立意是多么深刻啊!
文章之所以立意深刻,是因为作者正确且深刻地认识到这件事的本质意义。
2.由物及人,合理联想。
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
由于大雾漫天,可红日最终还是驱散云雾,阳光普照,联想到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
由荷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才使荷花玉立芬芳,联想到老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才使学生迅速、茁壮成长。
练一练
由小草你能想到什么
由老牛你又能想到什么
3.尊重事实,防止立意乱拔高。
妈妈经常和爸爸下棋,由于爸爸总是让棋,所以妈妈总赢,一赢就特别高兴。有一次,爸爸没让妈妈,妈妈输了棋后大为恼火,又摔棋盘,又扔棋子。
这个同学从中提炼出两个中心:一是应“胜不骄,败不馁”;二是批评妈妈“赢得起而输不起”。
分析:
“胜不骄,败不馁”:虽然看上去很深刻,但是却脱离实际,与事实不符。
“赢得起而输不起”:虽然是对妈妈的批评,但是属于善意的批评,尊重事实,也能起到教育、唤醒他人的作用。
三、立意要新颖,不落俗套。
新颖指文章要有新鲜感,没有空话、套话,没有陈词老调,有的是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如果思想懒惰,人云亦云,所写文章必是千人一面。要让立意新颖,可以渗入时代新观念,奏响时代最强音;可以反思旧说俗见,或摒弃,或吸收,或改造,推陈出新;可以从毫无价值的立意中另辟蹊径,发现并凸现其闪光点,翻出新意;多方面地调动其灵感思维,可以开阔思路,由此及彼,有利于找到转理想的有新意的立题。
如何做到立意深刻
拿到一个材料时,先从正面想想,再从反面想想,最后从侧面再想想,
多个材料可以表现同一个中心,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侧面去分析,
往往又会得出不同的中心思想。
正面:顺着材料原本的思路去想
反面:逆着材料原本的思路去思考
侧面:材料中反映出哪些社会普遍现象、问题
思考训练
材料:“我”和小妹在家里画画玩,为了争用一支颜色笔吵了起来,妈妈回来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打了“我”一顿。
你能分别从材料的正面、反面和侧面确立出立意吗?
正面:(以“我”的立场思考)妈妈不分青红皂白就打“我”,“我”恨妈妈。
反面:(寻找“我”的错误)“我”很惭愧,“我”应该谦让妹妹的。
侧面:(寻找事件能够反应的社会问题,重视家庭教育)妈妈应该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
作文立意制胜绝招
1.大题小作法。对于较大、较宽泛的作文题,从小的角度切入,即为大题小作。所谓大,指的是题目可写范围比较广,时间跨度比较长,空间距离也比较大,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比如2020年黔东南卷《放下》、2020年成都卷《出发》《到达》、2020年威海卷《变了吗》、2020年菏泽卷《景致》……这些题目一方面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另一方面也使考生难于把握,不易驾驭。大题小作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大题小作的要领如下:
2.以小见大法。和大题小作相反,以小见大就是借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人物、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比如以个体事件凸显社会主旋律、以小事件表现人的品德、以个体风貌展现集体风采,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表现大主题。比如2020年南京卷《食趣》,题目很小,如果只写“食物的趣味”“吃的趣味”,显然文章立意高度不够,思想不深刻,说到这种趣味可以是食物本身的理趣,可以是品尝食物的情趣,也可以是食物背后的人情之趣。这样由物到人,文章主旨就得到升华了。
3.发散思维法。发散思维是指写作时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寻求答案。发散思考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多角度思维。“纵”就是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它由过去、现时、未来三部分组成。“横”就是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由“水”想到长江、黄河、黑龙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国的江河湖海,都属横向思考,它能使认识向四周延伸拓展。比如2020年遂宁卷作文题: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请以“告别”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4.避实就虚法。同一个文题可作实虚两解时,一般说来,取其实,可以写得真切,却难以体现深刻。由真实的脚印联想到人生的足迹,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程,由房屋的窗户联想到对外的开放,由山涧的桥梁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竹之有节联想到人的节操,由叶落归根的景象联想到思乡的情怀,由登高望远联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这种由眼前的实在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的手法,就叫避实就虚。比如2020年陕西卷作文题:合唱。
5.逆向求异法。嚼过的馒头没味道,平中见奇才能制胜。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多角度地思考生活,展开丰富的联想;必须学会反复比较,体现独到见解;必须学会旧瓶装新酒,即针对人们习惯了的事物、思想、观念,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看法、新的主张;必须懂得巧妙地变换角度,科学地“反弹琵琶”(反其意而用之)。例如中考作文题“我渴望”该怎么写?某考生独辟蹊径,写“我渴望受罪”,因为,年轻时吃尽苦中苦,坎坷就会为“我”折腰,自我价值才能实现,以后才更有条件享受生活,这样的立意就让人耳目一新。当然,反弹琵琶,不是什么都故意唱反调,而是要进行合理的思维变向。
6.添词扩句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只有一个字词的命题作文以及要求补全标题的半命题作文。具体有三点:
(1)根据要求,选词补题。有的作文题明确要求了补题的词语范围,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最拿手的。如2019年呼和浩特卷作文题目《我与 》,要求在“演讲”“书法”“朗读”“写作”四项中选出一项。
练一练
1.材料:一位老爷爷退休之后,仍坚持为邻居做事。从正面确立出的立意为:助人为乐。
你能分别从材料的正面、反面和侧面确立出立意吗
正面:
反面:
侧面: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立意。
成长路上,我们不断迎接挑战,努力完成各式各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或有形或无形,都是我们成长的印迹,也许其中就有自己心中最好的作品,也许最好的作品还在追寻的路上。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最好的作品”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1)请从材料提示语中提炼出三条重要信息。
【答案】①成长就是迎接挑战,完成自己的作品;②作品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③最好的作品或在昨天,或在未来的路上。
总结
文章中心是灵魂,“意在笔先”要记清。一篇文章一中心,中心思想要单纯。
哪里详写哪里略,中心需要是标准。
跟我轻松学作文系列专题升级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