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轻松学作文系列专题高级版第四讲:正侧描写借助旁人的反应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跟我轻松学作文系列专题高级版第四讲:正侧描写借助旁人的反应 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1 17:3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跟我轻松学作文高阶系列专题
第四讲:正侧描写借助旁人的反应
主题解读
在文学创作中,塑造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是至关重要的。除了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正面手法外,借助旁人的反应来侧面烘托人物形象同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手法不仅能够增强作品的可读性,还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一、借助旁人的反应展现人物特点
在故事中,当某个角色出现在其他人物面前时,他们的反应往往能够间接地揭示出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等信息。例如,当一个贵族出现在平民面前时,平民可能会露出敬畏的表情;而当一个勇敢的战士出现在战场上时,战友们可能会流露出信任和依赖的眼神。这些旁人的反应,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二、通过旁人的反应推动情节发展
旁人的反应不仅可以揭示人物特点,还可以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当一个角色做出某个决定或采取某个行动时,其他人物的反应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例如,当一个勇敢的战士决定独自挑战强大的敌人时,他的战友们可能会受到鼓舞,纷纷加入战斗;而当一个聪明的谋士提出一个精妙的计策时,领导者可能会采纳这个建议,从而改变整个战局。
三、注意旁人的反应与人物形象的对比和协调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注意旁人的反应与人物形象的对比和协调。一方面,旁人的反应应该能够突出人物的特点和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另一方面,旁人的反应也不能过于夸张或离谱,以免破坏人物形象的协调性。例如,在一个故事中,如果一个英雄人物在面临危机时表现得十分冷静和勇敢,而其他人物却都惊慌失措、不知所措,这种对比可以使英雄形象更加突出;但如果其他人物的反应过于夸张或离谱,就可能会让读者觉得不真实、不协调。
四、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借助旁人的反应来塑造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比如,在《红楼梦》中,当贾宝玉出现在林黛玉面前时,林黛玉的娇羞和崇拜的表情间接地展示了贾宝玉的英俊和才华横溢;而在《水浒传》中,当宋江提出招安梁山好汉的建议时,李逵等人的愤怒和不满的反应则突出了宋江的智谋和胆识。
总之,借助旁人的反应来塑造人物形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法。通过巧妙地运用这种手法,我们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同时也能够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因此,在文学创作中,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和捕捉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反应,以更好地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课文例子
1.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听众的反映感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通过听众的“悄无言”、“皆掩泣”等反应,侧面表现音乐效果令人陶醉、感人至深。
2.《陌上桑》中,借助旁观者的反应,侧面烘托秦罗敷的惊人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看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妹
作者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使君等多数人见到罗敷时的欣赏、迷恋、忘情、误事、怨怒、踟蹰、探询等各种反应,侧面表现罗敷惊世骇俗的美貌。这种“不写之写”的侧面描写法,能充分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知识讲解
什么是侧面描写 ——用“不写他(她)”来“写他(她)”
不直接描写主要对象,而通过与之相关的物、人、环境等来塑造主要对象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为什么要侧面描写
1.填补正面描写力所不能及的空白
2.使表述更客观、可信
怎么写?——借旁人的反应:旁人评价性语言、旁人的行动
(1)借旁人的评价性语言,侧面塑造人物形象
作比较法:
班长是个大嗓门,记得一次寝室“卧谈会”聊起了她的大嗓门,上铺小A满脸感同身受地说:“她的嗓门可真够大的。”(特点:嗓门大)
升级后:
班长是个大嗓门,记得一次寝室“卧谈会”聊起了她的大嗓门,上铺小A一脸感同身受地说:“她的桑门可真够大的,比盖叫天还叫天。”(与以嗓门大著称的“盖叫天”作比较。)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太有能力,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特点:能力强)
升级后: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关国!”(与“五个师”的战斗力作比较。)
诉说成就法:
去教室的路上,帮我扛行李的师哥又悄悄告诉我:“你的班主任不仅育能力,还是个美女呢!”对于这位班主任,还未谋面,我就已经喜欢在心了。(特点:长得美)
升级后:
去教室的路上,帮我扛行李的师哥又悄悄告诉我:“你的班主任不仅有能力,还是个美女呢!据说,她大学毕业的时候,有当空姐的机会,她没去,就喜欢当老师。”对于这位班主任,还未谋面,我就已经喜欢在心了。(述说“被选拔成空姐”这个成就。)
谁也没碰到过这事,面对伤得这么重的一个人,谁也没法儿。……
这时,就听不远处有人叫一声:“别动,我卖”
人们“头一曛,只见不远处一个小老头儿朝这边跑来……
(特点:艺术高超)
升级后:
谁也没碰到过这事,谁也没法儿。……
这时,就听不远处有人叫一声:“别动,我来。”
人们扭头一曛,只见不远处一个小老头儿朝这边跑来。
有人认出是神医王十二,便说:“有救了”
(述说“王十二能救此人”这个作用。)
练一练:任选一种方法,在横线处补写出旁人的评价性语言。
标准的姿、棱角分明的下颗,一枚金色的奖章别在笔挺的军装上,在阳光下烟烟生辉。“ ”人群中有人压低着嗓音,小声地赞叹。
特点 方法 语言
【答案示例】
特点 方法 语言
挺拔 作比较 之前看到那些作家用白杨树形容士兵还觉得他们太过夸张。今天可算是开了眼了,岂止是白杨树,连青钢树都比不上这样的身事啊。
可靠 述说作用 这就是啡中国的兵啊!有这样的兵在,咱老百姓的日子能不安心嘛。
2.借旁人的行为
描写最难被影响的人的行为:
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听众的反映感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通过听众的“悄无言”、“皆掩泣”等反应,侧面表现音乐效果令人陶醉、感人至深。
描写大多数人的行为。
《陌上桑》中,借助旁观者的反应,侧面烘托秦罗敷的惊人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看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妹
作者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使君等多数人见到罗敷时的欣赏、迷恋、忘情、误事、怨怒、踟蹰、探询等各种反应,侧面表现罗敷惊世骇俗的美貌。这种“不写之写”的侧面描写法,能充分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范文赏析:
《你是我最钦佩的人》
①你是我最饮佩的人——爷爷。
(①)开头:开门见山点明最软佩的人是爷爷,并点明软佩的理由——爷爷具有朴实的智慧和宽博的心,——部文章主智)
②虽然你只有小学五年级的文凭,一辈子都在老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就是这样的你,却拥有最朴实的智慧,最宽博的心。
(②末句承上启下,引出爷爷做的体现其智慧的事。)
③记得小时候,我最期待放暑假,因为这样就可以跟着你到处“凑热闲”了。小时候的我,最然不解为什么街坊邻居们都叫你“大了”,但我喜欢他们这样叫你,因为只要他们这样称呼你,就代表我有热闹可类了。这种热闹,一般都是村里的婚礼或丧礼,唯独那一次不同,是两家人的吵架现场,也是那一次,让我开始意识到你是一个多么智慧的人。
④那天,我们正在吃饭,院子里传来急切的喊声:“三哥在不 ”“哎——”你一边应着,一边出屋迎。“三哥,你在家就太好了!快去老张家房后看看吧,辛家和张家快打起来啦,警车都来了!”来人是本家的一个爷爷,火急火燎地说,“主任和支书都在,但都没用,这亭儿必须要你出面了。你听要,立刻跟着他走了,我一听有热阁可看,就跳下晃子,悄悄尾随着你们。
(通过旁人的评价性语言,交代只有爷爷才能解决争端(旁人述说爷爷的作用),侧面体现爷爷处事能力强。)
⑤第一次见到这种阵仗:乌泱决的两拨男人分立两边激动地争辩着什么,不远处停着一辆
警车,村官和警察站在两拨人之间一副束手无策的样子。忽然,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句:“大
了来了!”随着这一声吹喝,围着的人群自发让出了一条通道,你踏着不紧不慢的步伐走了进去。很快,便了解了争执原因:张三在屋后种瓜,瓜蔓爬到了李四房前,妨碍李四出行,李四就想把瓜铲除,两家便争执了起来。
(写旁人的行为,群众(大多数人)自发让出通道,侧面体现人们对爷爷到来的重视,都相信爷爷有能力处理这件事。)
⑥只见,你先走到张三面前问:“这屋后的土地是属于你宅基范圈内的吗 ”不怒而自威的话语让张三愣了几秒,旋即谄笑道:“三权,我可是您亲侄子,您老人家别路膊肘往外兼啊。”听罢,你朗声议:“不是吧 那就是公家的了!既然是公家的地方,这事儿你就不占理。”李四听了这话,神情趾高气扬了起来,咳了两声正想开口你转头又对他说道:“你也是,街里街坊的,就因为这么点儿小事儿,还要动手,丢不丢人 !”李四趾高气扬的脑袋瞬间垂了下去。然后你指着人群里的两个小伙子说:“张五、张六留下把瓜秧刨出来,种到我菜园子里,过两天结了瓜让张三这小子吃个够!”听了这话,人群一阵哄笑,笑得张三有点无地自容,哭笑不得地叫了一声三叔,李四也跟着哈哈大笑了起来。一场剑拔弩张的争执,被你三两问化于无形。
(写旁人的行为,刚才还剑拔弩张的二人(最难被影响的人),此时笑了。侧面体现爷爷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让彼此心服口服。)
⑦回家后,你在菜园子里摘了好多蔬菜,带着我一起送到张三家和李四家,看着你苦口婆心地跟他们讲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那个瞬间,我似乎明白了“大了”是什么意思。
⑧你处事的秉承公正,你对人的大度宽容不仅令我折服,更让我钦佩不已。
1.通过旁人评价性语言,述说爷爷的作用,体现爷爷处事能力强;
2.通过写大多数人给爷爷让路体现爷爷威望高:通过写冲突双方的改变,体现爷爷能力强:
3.爷爷的作为引导“我”跟着他学习,让我明白做人要宽容。
跟我轻松学作文系列专题高阶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