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轻松学作文系列专题高级版第二讲:如何叙事有波澜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跟我轻松学作文系列专题高级版第二讲:如何叙事有波澜 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1 17:3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跟我轻松学作文高阶系列专题
第二讲:如何叙事有波澜
导入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时而落廑惊风,时而小桥流水,这样的文章才能让读者随着情节的起伏和人物的悲喜而屏息凝神,或蹙眉动容,才能使读者读起来不感到疲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我们日常写作中,怎样让原本平淡的情节变得曲折有致、有起有伏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兴起波澜的方法。
什么是“叙事的波澜”
世间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着的:天有阴晴,月有圆缺,生活本身就充满曲折,文章的波澜只不过是生活中的波澜的一种反映。中国传统章回小说中写人物命运,忽而山穷水尽,忽而柳暗花明;内容忽而金戈铁马,忽而风花雪月,引得读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悲忽喜。这种起伏变化就叫“波澜”。
如何设置波澜
建立冲突
第一部分:人物冲突
1.目标不同起冲突。
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做事目标,当人物间目标相矛盾的时候,冲突就产生了。比如图画的情节
2.认识不同起冲突
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有的时候甚至完成相反,这样就会产生分歧,引起冲突。
3.身份职业不同起冲突
人物身份职业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不同的看法会产生碰撞甚至矛盾。
4.性格不同起冲突
人物性格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同,这样就可能产生矛盾起冲突。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有的时候甚至完成相反,这样就会产生分歧,引起冲突。
5.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我们常常会陷入“两难”的境地而面临选择,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是矛盾的,无论我们怎样选择,选择之后,事情就不一样了。
第二部分:环境冲突
自然环境:
时间、空间、山川河海风霜雨雪鸟兽鱼虫等。
社会环境:
由“人”创造的环境,如工厂、学校、家庭、街道、社会制度、民风民俗….
运用恰当手法:
01 倒叙手法
倒叙,即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部分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请大家看下面这个片段——
“我骑车摔伤了腿,躺在病床上发呆。班长拎着水果来看我了。看着她像大姐姐一样照顾我,我心里好是难过。前天发生的事,像放电影般在我眼前浮现出来。”(黑龙江鸡西市实验中学 许丁心 《不该发生的事》)
小作者在作文开篇就运用倒叙手法,写“我”骑车摔伤了腿,那么前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样,便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02 插叙手法
插叙,即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方法。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使文章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更能说明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吸引读者继续往下阅读。
03 抑扬手法
运用抑扬手法行文,可使文章含蓄而奔放,让人生出柳暗花明的情致。如下面这段文字——
父亲的手十分粗糙,以至于我碰到那双手,都感觉有点痛。
可是,小时候,当我被人欺负了,或是受了委屈,父亲就常常轻抚着我毛茸茸的小脑袋,说些安慰的话,我顿时笑逐颜开。
这么多年来,我确确实实忘不了父亲的那双手……(黑龙江鸡西市实验中学 范琨奇 《父亲的手触动了我的心灵》 )
小作者先写父亲的手十分粗糙,我碰到会痛;可到了后来,又说父亲的手轻抚“我”的小脑袋,“我”顿时笑逐颜开,这么多年来,“我确确实实忘不了父亲的那双手”。这里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前后对比,形成波澜,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爱。
04 突转手法
突转,即在叙述事件的结尾时,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反转,掀起叙述的波澜,从而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如下面这段文字——
他要出国,人没出外贸局的大门,消息便不胫而走了。
回到家中,屋里早已坐满了人。
“哥,给我捎台带电脑的收录机!”弟弟那么兴奋,似乎收录机唾手可得。
“哥,给我捎一套高级化妆品!”妹妹是那么激动,好像高级化妆品已在她身上发挥了作用。
“妈,帮您捎什么?”他问。
“不捎别的,捎台洗衣机就行!”丈母娘也高兴得什么似的,嘴都快咧到耳朵根底下了。
“娘,您呢?”
“不管咋着,把你捎回来就中。”娘的眼里闪烁着晶莹的光。
选段围绕所有人要求他带礼物展开,结尾时笔锋突转,礼物由物到人,情节的发展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凸显了母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05 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能马上抓住读者的眼球,让他在探幽寻奇的心理的支配下,紧张且愉快地开始阅读之旅,激起心中的波澜。
如下面这篇习作:
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道路泥泞难走,行人很少。一个打扮帅气的男青年来到一家首饰店,精心挑选了一条项链后急忙出门骑上了车。但由于路滑,脚没站稳,险些跌倒,一松手,车子摔在地上,把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撞倒了。男青年扶起自行车,边擦车子上沾的泥,边瞟了一眼那老人,说:“老东西,往哪儿撞,瞎了?”老人慢慢地爬了起来,气得连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时,对面走来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那个男青年一见这姑娘,也顾不得擦车了,忙迎上来,满脸堆笑道:“这么冷,叫你久等了。都因为碰上这个老东西……”说着,忙取出项链递到姑娘眼前。姑娘没有理睬他,也不接项链,而是径直走到老人跟前,掏出手绢给老人擦拭身上的泥水:“爸,摔坏了吗?来,我扶您走走。”男青年见此情景,站在那儿直发愣。(黑龙江鸡西市实验中学 关程赫 《巧遇》)
这篇习作的标题就设下了悬念,中间的突发事件让男青年经历了由“高兴→生气→兴奋→吃惊”的情感起伏,最后的结果更是让读者出乎意料。
当然,同学们在对故事情节进行加工的时候,要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1.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凸显的中心主题关系不大,使文字冗长拖沓。 2.情节的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导致破绽百出。
故事曲折注意点
1. 故事的情节要完整,要编写出故事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因为什么原因,都发生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的发展经过怎么样 结果如何?这些都要交代清楚。
2.故事情节要符合生活实际。有些故事,虽然是想象出来的,但是也要给人以真实的感觉,符合实际生活中的逻辑。可以从实际生活中,选出人物原型”和“故事原型”来,把这些人物和事情,搬到你想象的故事情节中去。这样就避免脱离现实生活,胡编乱造,给人太离谱的感觉。
3.故事线索要清晰。故事一般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线索,通过这个线索,可以把前后的故事情节穿起来。有的是以人物活动为线素;有的是以人物的一个重要的话语为线赏;有的以人物的行为举止的细节为线索;有的以体现人物性格特点或主题的某一一物品为线索;有的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4.故事顺序安排得当。故事的顺序,可以采用顺序、插叙、倒序。顺序,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有条不套地自然描述。插叙,是把另外的一个情节,括到故事的某个部位中;或者把原先故事中的某个情节,提前插到故事的某个位置上去,补充情节。倒叙,是把故事的结果先介绍出来,然后再描述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情况,倒叙往往巧设悬念,引人人胜。
5.故事情节中,要有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使故事更加生动、精彩。有了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情、语气、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会使你的文章更加鲜活生动。“动人春色不须多”,文章的主题,往往通过小的细节刻画来反映,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回味其中的内涵。
例文赏析
让路
今年春天里的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想到市政府办点事情,于是在离家不远的一个站点等待着公交车。
许久,一辆公交车停靠在站点旁。车刚停稳,人们便蜂拥而上。我也随着人流涌进车厢里,然后找个空站在那里,不再拥动。(车厢内,人满为患)
车口正要关上,一个女高音传进来:“哎,等等。师傅,麻烦你等一下!”接着,一个穿着邋遏的妇女领着两个孩子——大一点儿的被她拉扯得跌跌撞撞,小一点儿的被她一手揽在怀里,鼻涕口水把她的衣领浸湿了一片。
几个赶时间的乘客叽叽喳喳,表示不满。司机师傅也有些不悦,等母子仁好不容易上了车,便抱怨了几句。那妇女忙赔着笑脸,说:“怪我怪我!没办法,孩子小,跑不动呢,给大家添麻原拉”司机皱着眉头,一脸的嫌弃:哎看你的孩子,别在车上乱抹员涕!”
乘客们一看妇女领着孩子往里走,便不约而同地让出一条路来,直通向车厢的最后——那儿宽敞一些。
让路的原因很简单,人人都怕被这母子仨弄脏了衣服。可那妇女好像还没明白过来,朝众人笑了笑,不住地说着“麻烦大家啦”之类的感谢的话。(面对遥通的母子仨,乘客不满、司机不悦,但是因怕弄脏了衣服而让路,颜为嫌弃,这为下文情节做了必要的铺垫)
不一会儿,我听到妇女的手机铃声大作,又见她掏出手机。大着嘞门儿说:氓哥,是我。我在公交车上呢。一会儿就到。嘿,你不用来接,接啥接,我还找不到市政府吗?“车上的人大都愣了一下,随即安静了下来。等她挂了电话,旁边一个乘客问道:哎,你贵姓?从哪儿来啊?”妇女爽明也说:“我姓戴,从四方镇来的。”(乘客的询问,也正是读者想知道的,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噢,咱们新上任的市长也姓戴,”听说老家也是四方镇的门此时,人们竟觉得妇女娘仨一点也不令人讨厌了,还有个乘客伸手去妇女怀里的小孩,说:这孩子,长得真是讨喜。有一周岁了吧?和我家那个差不多……”
好像他和她一家已经很熟了,熟到可以跟邻居似的拉拉家常。(听罢妇女的答复,乘客们误以为她哥哥是新到的市长,于是态度发生了大转变——一点也不讨厌她了)
车子很快到了市政府站,这个妇女要下车了。乘客又不约而同地让出一条路来,司机也赶快按下车门的按钮,还殷勤地帮妇女把她的小孩儿抱下了车。(连司机也殷勤地帮她抱小孩下车,前后对比鲜明)
俩傅,麻烦你了,谢射!”“妇女一边说着一边下了车,冲着路边那个一手抓着扫帚、一手提着簸箕的清洁工人,高兴地说:哥,你不知道,城里人客气着咧,刚才在公交车上都我”(啊?原来妇女口中的哥哥是一名清洁工!结尾突转,又掀起一个波澜,解除了误会,帮助读者认识到了社会上某些人的丑恶嘴脸,突显文章主题)
【作文点评】
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误会法和突转法,让人倍感深刻、新颖。文章开头描述母子仨的形象,尽管那妇女真诚地表达了歉意,但乘客及司机对母子仨还是十分嫌弃。当母子仨往里走时,乘客们让出路来——怕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这为下文一波三折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当听说母子仨到市政府找哥哥时,乘客便产生误会,以为她哥哥是新到的市长,于是主动让出路来,让她们下车。文章结尾交代妇女口中的哥哥是一名清洁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让读者认识到了社会上一些人趋炎附势的丑恶嘴脸,更揭示出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从而使这篇文章更具底蕴和特色。
写作训练
根据提示,以“风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一个同学使用不久又很珍贵的一支钢笔突然不见了,有人发现另一个同学有了一支与那支完全相同的
钢笔……
风波
爸爸出差去北京,回来给我买了一支名贵的英雄牌钢笔,我爱不释手,每天写完作业的闲暇,总是忍不住拿在手里把玩。
有一天,我准备写作业,却怎么也找不到我的钢笔了。我心如火燎,把抽斗翻了个底朝天,把书本和作业扔满了一地,可仍然找不到。我的同桌满脸同情地说:“多好的一支笔啊!”
我狠狠地瞪他一眼,吓得她连忙吐了吐舌头。
丢钢笔的这两天,我一直失魂落魄,甚至上课都不知道老师讲些什么。
【悬念】
这天下自习课,同桌神秘地对我说:“我发现咱们班的小兰有一支跟你一模一样的钢笔,她家里这么穷,
父母都是卖烧饼的,怎么买得起那么名贵的钢笔 ”
【巧合】
我一听这话,腾地站起来,冲向了小兰,看见她正埋头写作业,手里果然拿着跟我一模一样的钢笔。我
一把夺过来,大叫道:“你从哪里弄来的钢笔?”
小兰诧异地抬起头,不满地望着我:“干什么呀?吓我一跳!”
我见她做了贼还如此平静,气不打一处来,高叫:“我的钢笔丢了,今天发现就在你手里!”
小兰听我这么说,一把夺回钢笔,气冲冲地奔出了教室。
我望着她的背影,既尴尬,又愤怒,还有几丝隐隐的不安。
【误会】【悬念】
放学回到家里,我跟父母“原原本本”地讲了小兰偷走我的钢笔的事情。
爸爸瞪大眼睛问:“小兰是不是姓李 是不是家住南郊?他的父母是不是卖烧饼的 ”
我惊讶地问:“对呀,你怎么知道?“
爸爸懊恼地狠狠地一拳捶在大腿上:“那支钢笔是我送给她的!”
母亲和我吃惊地看着他,齐声问:“怎么回事 ”
【悬念】
爸爸仍然很生气地道:“有一次我在她家烧饼铺吃早饭,把装有几万元现金的皮包忘在了铺子里,小兰父母发现了皮包,连忙关了店门,根据皮包上面的单位名字,跑到我的单位门口,等了几个小时,看见了我下楼,急急忙忙交给了我!我拿出几百块钱酾谢他们,他们死活不肯接受。我又问他们有什么困难,我一定尽力帮助他们,他们也是一口回绝。后来,我在店铺里见到了小兰,知道她也在读高中,就经常买些文具之类的东西送给她。这次到北京,我买了两支相同的钢笔!唉!我怎么能想得到,她偏偏跟你同班呢?”
【意外】
我听了爸爸的话,追悔莫及。
爸爸停了片刻,站起身对我说:“女儿,咱们一起找人家道歉去!”
我噙着泪说:“爸爸,我知道该怎么做,你让女儿自己去做吧!”
跟我轻松学作文系列专题高阶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